APP下载

小提琴演奏艺术民族化的表达

2023-10-02熊健梅

艺术家 2023年6期
关键词:民族乐器民族化小提琴

□熊健梅

小提琴乐器具有异域文化特点,小提琴优美的音色使它在演奏中展现出很强的表现力。小提琴自清朝传入我国后,对我国音乐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我国小提琴演奏艺术发展时间较短,许多音乐领域学者为使它与传统音乐文化契合,在小提琴乐曲创作中融入了民族乐器元素,使小提琴演奏技巧展现出中国民族音乐特色,大批作曲家创作出优秀的中国小提琴作品。小提琴演奏艺术民族化发展应加强对传统音乐的深入学习。小提琴演奏艺术民族化发展涉及中西方音乐文化关系问题,民族化表达受到国家文化政策、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深刻影响,我们可以借鉴运用音乐社会文化学等众多学科研究方法,全面把握小提琴演奏艺术的民族化表达。本文概述了小提琴演奏艺术民族化表达的意义,梳理了小提琴演奏艺术民族化的发展历程,展望了小提琴演奏艺术民族化表达的未来。

一、小提琴演奏艺术民族化表达概述

音乐艺术是人们思想感情的体现,各国民族音乐风格与民族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小提琴是西方重要的乐器,传入我国后深刻影响着人们的音乐文化生活。中华民族音乐具有特殊的发展历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小提琴演奏艺术衍生出适合我国音乐作品的演奏技巧,作曲家创作出大量民族风格的小提琴作品,对我国音乐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小提琴演奏艺术民族化表现

小提琴演奏艺术民族化表达是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碰撞,体现在作品风格、演奏技巧与创作题材民族化。民族音乐艺术是人民生活思想情感的表现。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审美习惯对我国小提琴作品创作题材和风格产生了很大影响。题材是创作素材提炼加工写入作品的内容,作曲家创作时往往将民族音乐题材作为创作来源,如马思聪创作的《内蒙组曲》第二乐章《思乡曲》将民歌曲调作为主题。一些小提琴曲以音乐发展旋律曲调突出特点,如秦永成创作的《海斌音诗》采用微微起伏的音型,使人置身于浪漫的海滨旁。

风格是艺术作品呈现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各民族音乐具有民族独特的风格特征,是在当地社会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我国传统艺术领域中的曲线美是营造意境的关键,中国传统音乐中有百转千回的音调,古琴中充满韵味的尾音使人心绪飘扬。小提琴是善于演奏线性旋律的乐器,融入五声调式,具有中国韵味。沙汉坤的《牧歌》主题是G 宫调式,仅用五声调构造画面感,展现草原美丽壮阔的景象。中国音乐节奏有很多散板的运用,演奏音符的长短非固定不变。乐曲《丰收渔歌》《渔舟唱晚》等开头采用散板节奏,在实际演奏中根据谱面表情技巧自由发挥。陈刚作曲的《苗岭的早晨》首尾表明自由速度,曲中有对小鸟叫声的模仿,展现出清新纯净的苗岭早晨景象。中国小提琴乐曲在不影响旋律进行的情况下,注入节奏等要素,使人们感受到中国音乐特色。传统音乐调式有五声性特点,为了使小提琴更好地展现我国民族音乐风貌,许多作曲家将民族乐器演奏手法借鉴到小提琴演奏中。

中国民族乐器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演变,不同时期的人们对中国民族乐器演奏形式进行了完善,为小提琴的本土化发展提供了经验。小提琴演奏民族化主要借鉴民族乐器渐变速度、力度和音响等技巧。西方乐曲演奏速度不同于中国乐曲,中国乐曲习惯用渐变的形式体现音乐文化民族特点,小提琴演奏技巧借鉴民族乐器演奏应注重渐变演奏方式。民族乐器讲究中正平和,使用乐器演奏往往产生空灵的演奏效果,不同文化时期背景下需要用不同的技巧演奏出不同意境,而小提琴演奏技巧要借鉴民族乐器的音色,展现出不同民族文化的中国意境泛音。

(二)小提琴演奏艺术民族化表达的意义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相互碰撞,小提琴演奏艺术更加民族化,小提琴演奏艺术民族化是中西方文化相互融合的体现,有助于促进小提琴演奏境界的提升。小提琴传入中国后形成科学的教育体系,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小提琴教师将《霍曼》作为小提琴启蒙教育的首选,在学生入门后让他们学习《沃尔法特》等系列音阶,但由于外国乐曲练习占比较大,学生对西洋调式记忆深刻,难以把握中国乐曲风格。近几年,民族化教育模式不断被强调,中国小提琴乐曲演奏日益受到重视,很多教师将中国乐曲列为单独练习内容,使学生掌握中外乐曲的区别,体会乐思。

小提琴演奏艺术民族化有利于推动小提琴大众化,促进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提高小提琴艺术的表现力。小提琴是西方音乐家寄托美好希望的重要乐器,小提琴演奏技巧与中国文化联系较少,随着小提琴的引入,小提琴乐曲成为我国音乐家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乐器,因此,使小提琴演奏技巧表达中国民族文化特色,促进小提琴乐器在中国的推广是很有必要的。将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点的音乐演奏技巧与小提琴演奏技巧结合,可以提升小提琴演奏水平。不断改进小提琴演奏技巧有利于推动演奏形式的多元化,促进我国音乐文化的传播。随着时代的发展,小提琴演奏技巧对传统民族乐器的借鉴是我国音乐艺术发展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要充分研究小提琴演奏技巧,促进小提琴演奏艺术的民族化表达,使它为中国音乐发展作出贡献。

二、小提琴音乐艺术民族化发展

世界小提琴艺术发展成果丰硕,但中国小提琴艺术与音乐创作时间短,小提琴艺术在中国出现、发展与中西方文化交流存在必然联系。音乐思想影响实践活动,外来文化要吸收融汇民族文化才能被认同,这就要求小提琴艺术发展与传统民族音乐融合。小提琴音乐艺术传入中国后与传统文化不断融合,逐渐形成民族化的音乐表达特色。

(一)小提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

西方音乐最早在唐代传入中国,西方音乐的传入伴随传教士活动进行,传教士对我国西洋音乐启蒙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文人通过传教士逐步接触了解西洋音乐,中西文化交流日渐增多,这为小提琴艺术的传入提供了历史基础。小提琴最初传入大约在清康熙时期,最初来华传教士在皇帝面前演奏,仅在宫廷内流通。当时欧洲小提琴艺术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小提琴音乐教学局限于宫廷内部。19 世纪末,西方人组建的西洋乐队赫德乐队是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的里程碑。赫德招募中国青年学习西洋乐器,培养大批专业音乐人才。小提琴艺术在中国发展经历学堂乐歌时期、20 世纪上半叶与中后期。随着留洋学生归国,音乐启蒙作用上升到救亡图存的高度,小提琴艺术开始进入启蒙时期。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思潮转入音乐美育思潮,国人开始主动学习西方小提琴艺术。

(二)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历程

小提琴音乐民族化发展经历了初创阶段、探索与成熟阶段。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最初受传统音乐影响,司徒梦岩是我国著名的小提琴制作大师,曾演奏过《双声根》等广东音乐,用小提琴演奏民间乐曲。司徒梦岩利用小提琴演奏民间音乐是小提琴艺术民族化的萌芽。在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探索阶段,音乐家看待中西音乐文化更加理性客观,大多数意识到中国民间音乐具有广阔的空间。沈心工留日后曾热衷西学,但从事乐歌活动后感到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狭隘偏颇,指出中国音乐发展必须在吸收他国文化的同时彰显民族性。在西方文化教育下成长的马思聪在接触民间音乐后开始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由此,中国小提琴艺术逐渐找到自己的方向。随着马思聪开创以民歌为素材的小提琴音乐创作方式,很多优秀作品在全国音乐周活动中诞生。在中国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创新发展阶段,小提琴演奏技巧与创作主题显示出中国特色,双音、滑音等在中国民乐改编曲中被大量运用。

三、小提琴演奏艺术民族化表达的趋向

(一)小提琴音乐民族化表现的影响

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有多种原因,包括政策导向、社会历史与作曲家个人审美取向等。系列政策提倡引导促进小提琴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但政治过于干涉文艺,对音乐的自由发展产生很大的限制,表现为新时期音乐作品的单一化。社会的审美取向影响大众的审美倾向,传统文化艺术观强调音乐的功能性。由于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受到历史的沿袭性的影响,中国小提琴乐曲创新大多停留于创作激发,对乐曲曲式结构的编排存在公式化问题。中国小提琴艺术发展受社会大众审美取向的限制,《人民音乐》等权威杂志的政治概念对小提琴艺术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受到作曲家的影响,音乐创作表现是作曲家对时代思想精神的感悟理解,如马思聪音乐创作受法国法比学派影响深刻,演奏受克莱斯勒的影响。作曲家的个人审美取向受到时代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作品反映作曲家的音乐美学观。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对当下小提琴艺术创作表演与评价产生很大的影响,小提琴艺术发展至今开始突破最初民歌改编改写的模式,小提琴音乐作品将民族味提炼到整体风格中。如鸣心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郭文景创作的《土韵》等作品的素材选择及和声语言编排更加多元化,在借鉴了西方现代作曲元素的同时融入了民族风格。各种中国曲目录音唱片不断增多,表演艺术家录制专门的中国小提琴唱片,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录音版本达19种,众多小提琴音乐唱片对小提琴艺术民族化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展望

在小提琴传入我国后,我国的音乐事业不断发展,作曲家致力于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创作,李自立、赵薇等大批优秀小提琴作曲家出现。同时,关于小提琴创作演奏的文献著作也在不断增多。要走民族化道路就需要找到发展方向,小提琴应适应我国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因此,源于西方文化的小提琴若想被中国大众接受,就需要考虑到群众的审美习惯。

经过几代作曲家的不断努力,我国小提琴乐曲创作和演奏队伍不断专业化,很多小提琴独奏曲在我国广泛流传。但目前,曲目普遍存在改编多、创作少的问题,作品篇幅短小,对新作品宣传力度不够。我们应充分利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底蕴创作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鼓励更多人创作演奏中国乐曲,宣扬传统音乐文化。相关媒体要加大对小提琴作品的宣传力度,如此,我国小提琴民族化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艺术家应通过小提琴展现我国音乐的独特魅力,不断提升小提琴民族演奏技巧,更新创作理念,拓宽小提琴民族音乐的创作道路,推动小提琴民族音乐创作与世界各地文化融合。

小提琴演奏艺术的民族化发展需要与时代特征结合。小提琴演奏艺术发展的关键是创新,小提琴演奏艺术要在乐曲中体现丰富的时代特征,照搬西方民族乐器的演奏方式不能实现民族化发展创新,只有合理应用创作演奏技法,适应小提琴的特色音域,才能创作出令人满意的小提琴演奏艺术作品。加强对民族乐器的研究有利于小提琴演奏艺术民族化发展,小提琴演奏艺术在被引入中国后,借鉴了许多民族乐器演奏技法,作曲家及演奏者在学习西方音乐伦理的同时,应扎根于民族音乐文化土壤,加强小提琴演奏艺术与民族乐器的融合。

中国音乐体系与西方音乐体系存在差异,小提琴民族化演奏要结合体现中国民族音乐形态特征的演奏方法,总结出适合本民族的演奏方法。小提琴演奏艺术民族化表达有助于加强公众的认同感,促进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音乐艺术发展前景广阔,小提琴艺术创作将更加丰富。演奏家应借助小提琴艺术向世界介绍中国传统音乐,为小提琴演奏艺术开辟新天地。小提琴演奏者要了解我国民族化演奏技巧,使小提琴在中华大地彰显民族特色。

猜你喜欢

民族乐器民族化小提琴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Hey Diddle, Diddle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五)笙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四)雷琴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
明清时期民族乐器发展略览
中国民族乐器(之九)二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