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内“双减”政策下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研究
——以景泰县为例

2023-10-02关金凤

今天 2023年14期
关键词:各县市主管部门督导

关金凤

(白银市景泰县第四中学 甘肃 白银 730400)

我国所推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是以促进适龄少年儿童和青少年实现多方面素养有机形成、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教育事业,其在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科学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都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特别是对县市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更是发挥出了巨大的教育支持功效。然而由于对这一作用、功效的片面化、极端化理解,很多县市教育主管单位并没有形成科学的义务教育制度落实、建设意识,在自觉不自觉之间推行着“应试主义”“高压主义”和“机械主义”的教育生态建设方案,这不仅不利于教育建设价值的真正体现,同时也妨碍了县域内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人素养的实质性提升。对此,各县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双减”政策做好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对标于相应的内容和要求来开展以良好教育生态建设为主要内涵的工作执行方案,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县域内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1.切实落实督导责任制

任何一项改革工作的全面落实都必须以拥有一套完整的工作指导体系作为第一前提,而这一体系的形成则要以都到责任的有效建立为重中之重,这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基于这一客观事实,各个县市教育主管部门及主要负责人应当将落实督导责任制作为构建县域内良好“双减”教育生态的先端抓手,重点围绕建立督导责任组、明确督导责任人、加大督导管理以及奖惩制度的执行力度等主题来设计、执行具体的方案、策略,让“双减”改革的开展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心中的“红线”,从而为后续其他方面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前提保障。

1.1 建立督导责任组

众所周知,“双减”改革工作在县域内的高质量、高效率贯彻落实需要多项保障,其中强有力的部门督导便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各县市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域内教育工作的总体现状、发展规划和具体存在的“双减”政策落实问题,科学组建“双减”改革督导责任组,把督导和检查两方面工作的责任做出明确而系统的划分,保证“双减”改革督导工作能够真正落实到实处。“双减”改革督导责任组应当以本地教育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牵头挂帅,并吸纳主要科室的工作人员为成员,同时结合改革工作的实际情况做出灵活的人员和职能增减调整,确保督导工作的稳步推进和长效实施。必须要认识到的是,“双减”改革的贯彻并不是一个能够“毕其功于一役”的工作,它的实现需要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各县市的督导责任组也要形成相对长远的工作和建设方案,建立、健全有关的责任分配、履行制度,并且要有意识地将“双减”改革工作的具体执行纳入到对其他方面各项教育管理工作的综合考量当中,以此来实现县域内教育事业总体建设状态的共促化、融合化和联动化[1]。

1.2 明确督导责任人

正如笔者在上一点中所提及的,“双减”改革的贯彻落实可以说是一项“路漫漫其修远兮”的长期工程,唯有把相应的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身上才可以在更大程度上起到良好的执行成效。比如某县市的“双减”改革督导组共有12 位成员,那么小组负责人便可将每2 名成员划分为一个小队,为每一个小队指定县域内的一片“责任区”,以此来保证有关工作的明确化、精细化、模块化,实现工作效率的稳步提高;又比如,县市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把县域内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的主要负责人设为推进“双减”改革在本校落实的主要责任人,督导组则主要负责监督、管理、指导、检查县域内各校“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执行情况,以此来把“双减”改革落实到实处,从而杜绝“形式主义”问题的滋生和恶化;等等。当然,在具体执行有关工作时,相关人员也要避免“摊派主义”“官僚主义”“教条主义”等不良作风的出现,认真调查、考虑不同人员、地区和单位所具有的特殊情况,以灵活的方式做出妥善的安排,保证“有力贯彻”和“弹性调整”相结合。

1.3 加大督导管理以及奖惩制度的力度

一如每一种改革工作那般,对于“双减”改革的有效督导离不开相应的工作考核和奖惩手段,这既是为后续有关工作进一步优化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和素材的保证,同时也是体现有关工作严肃性并激发相应责任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措施。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县市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目标来制定、颁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实施方案》或类似的工作指导、考核、奖惩办法,明确提出具体而务实的“双减”改革管理工作措施和对应的人员、部门奖惩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及有关责任单位也要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树立起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定期召开以阶段性工作成果汇报和经验交流、成绩评审为主题的报告会、研讨会、质询会议,做到各个有关主体之间的资源共享、成果共促[2]。

2.督导学校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事业是一项需要全社会乃至全民族共同参与的宏大事业,然而它的主要执行主体仍然是各个学校,因此学校教学质量的高度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乃至决定了教育事业以及有关教育改革工作的建设、执行水平。立足于这一基本实施,各县市教育主管部门及主要负责人应当把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视为构建县域内良好“双减”教育生态的核心环节来对待,分别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后作业的管理能力、建立并丰富课后服务体系等路径切入,科学引导、长效促进县域内学校的“双减”化教育工作体系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让“双减”改革的推进获得最广泛、多元的执行支点。

2.1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双减”改革的目标是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并不是要降低他们的课业学习质量,更不能以牺牲后者为代价来机械地追求前者,否则“双减”改革也就丧失了最基本的执行价值。因此在推进“双减”改革落实的工作中,各县市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强调县域内各个学校严抓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要求各校以坚持“德、智、美、体、劳全面发展”的“五维”教育理念作为开展具体工作的“红线”,科学督导域内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具体而言,有关部门应当要求各校在课程教学的方式实行以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改革,进一步做到“还课于生”,扩大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权和主动思考空间;同时还要重视起对“激趣课堂”的有机构建,更多地把握学生们的共性趣味取向,从中获取有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素材、平台、策略和窗口;同时还要引导教育工作者树立起正确的“言传身教”意识,让学生得以在教师正确示范的耳濡目染下能动、自发地激活、释放出内在的学习、成长潜能[3]。

2.2 提升课后作业的管理能力

在诸多教学环节当中,“作业”无疑是最能够反映出“双减”政策落实情况的窗口环节,同时也是传统模式下最令学生感到学习压力的项目,自然应当成为“双减”改革推进工作中的关键部分。各县市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首先要意识到作业管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而后在这个前提下引导一线教师实现其作业管理思维从“量”到“质”的转变,有意识地控制作业的容量、难度,避免给学生带来过于严重的负面作业体验;此外,还要积极建议教师重视起对作业具体布置、完成形式的丰富,引入更多的实践性、游戏性、探究性和合作性任务,以此来打破书面作业“一统江山”的传统格局;除此之外,也可以从作业的评价方面出发,鼓励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更多地给予学生客观的鼓励,同时提出更多有助于学生弥补短板的学习建议,以此来彰显出作业评价工作所具有激励性、发展性功效[4]。

2.3 建立丰富课后服务体系

“课后服务”是“双减”政策颁布后所诞生的全新工作,其主要以适当补充课堂教学的固有不足并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发展需要为主要价值和目标,同时从间接层面出发来减轻家长对子女进行课业辅导的负担,是“双减”改革体系诸项工作中最具人性化和灵活性的一环。对于这一方面的工作指导,各县市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要引导域内各个学校树立起以“特色”为核心的总体思路,鼓励并帮助各个学校开设具有校本特色的课后服务项目和模式,积极引导学生以自主、自觉、自发的方式参与到个性化学习活动当中,并充分感受到学校和教师在这一方面给予自己的帮助和关怀。在基本完成这一项工作的基础上,各县市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还应重点对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原则、服务范围、服务时间、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工作保障措施等给出详细、科学、具体的规定以及有关奖惩办法、措施,从细节层面切入完成对“双减”改革各项核心内容的有力贯彻,并要重视起对学生在校期间生活条件的保障。当然,这项工作的开展也必须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因为一味地追求“特色”而“上马”一些“偏项”“怪项”,避免对教育资源的浪费以及对“双减”政策的误读、曲解。

3.全面规范、治理校外培训行为

一如笔者在前文当中所提到的,“双减”改革所要开展的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治理活动,那么对于该项改革的落实就必须要体现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态势。据此,各县市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主要责任人便需要在构建县域内良好“双减”教育生态的工作中将目光同步投向对校外培训行为的规范、治理方面上来,具体结合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大力发展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专项整治等路径来引导、促进县域内校外培训产业的健康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让“双减”政策的落实不留死角,以此来进一步扩大相应工作的“战果”[5]。

3.1 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由衷的夙愿,在这一夙愿的作用下,很多家长都会选择为子女报名各种类型的课外辅导班、“兴趣班”,结果反而加重了子女的身心负担。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阶段我县境内的校外培训机构可谓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相应的培训工作开展形式也是不一而足,在内容层面更可以用“五花八门”来形容,这其中就难免会存在一些不和谐的成分,大大妨碍了“双减”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各县市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应当设立更具有针对性的校外培训行为规范方案,一方面要对本县市范围内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系统性的资质审查,重点审查培训人员的从业资质和工作场所的安全条件,将一些不具备相应条件的培训机构关停;另一方面要严格规范关于校外培训单位资质授予的审批机制,杜绝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在这一方面的出现和蔓延,切实将“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教育、服务于‘双减’改革”作为第一出发点;同时还要定期对县域内一些规模较大、影响较大的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做约谈,及时、准确地传达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双减”改革的精神和指令,实现多主体之间思想、意识、行动上的一致性;等等。

3.2 大力开展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专项整治

在素质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各个行业逐渐兴起的背景促动下,一些艺术类、体育类、技术类等非文化项目的教育逐渐得到了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相应的校外培训机构也应时出现并迅速增加、扩大。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当前我县域内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主要集中在艺术培训领域,这类机构不仅费用较高,而且在资质方面也存在着更为突出的差异,最容易出现各种有违“双减”政策进一步落实的问题,同时也对有关行业的市场稳定乃至整个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形象带来了不良的影响。针对于这一现状,各县市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务必要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做出缜密调查和有力干预,根据“双减”政策核心要求、县域教育发展实际需求以及广大学生、家长的主观诉求来科学地规范培训机构的工作行为,严格规范其服务价格,对其中所存在的恶意涨价、挤占校内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辍学等现象予以严厉打击,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益。对于当前社会反映强烈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严加管理,做到发现一起,严查一起,惩处一个,做到严加管理,震慑其他培训机构。另外,对于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要进行全面排查,整治现存的不良之风,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包括收费标准、课时管理、培训范围等。三是坚持排查培训机构,对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培训机构,坚决关停;对不落实培训预收费监管要求的,严控资金流向,严防“提桶跑路”等问题发生[6]。

除了以上几方面主要策略之外,各县市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还要重视起和兄弟县市之间有关“双减”政策落实工作的交流活动,在人员培训、经验学习、案例研讨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而保证相应工作的开展、完善获得更多的“养分”。

结束语

“双减”改革既是保证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建设得以长效开展、高质推进的一项保证措施,也是为广大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谋福利的一项举措,它的开展需要得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其中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人群之一。各县市有关单位、人员要对这一事实形成正确、全面的认识,将构建县域内良好的“双减”教育生态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去对待、落实,具体推动本县市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正是从这层意义上来看,“双减”督导工作需要双向用力、双管齐下。一方面,要监督校内外教育去除急功近利之心,让教育回归本质;另一方面,要督促学校教育发挥好主阵地作用,构建起良好的教育生态,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稳步建设注入强劲的助力。

猜你喜欢

各县市主管部门督导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安徽园林》通过省主管部门年审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一片狼藉
我国环境立法的演变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对太湖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管体系构建的思考
林业工作站职能作用探讨
省会、学校、家乡与革命“落地”——以湖北省各县市早期中共骨干党员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