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分析

2023-10-02

今天 2023年14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探究

杨 红

(张掖市临泽县城关小学 甘肃 张掖 734204)

引言

现如今,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开展灵活多变的教学,让学生们提高思维模式和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不仅能扩大学生们的知识层面,还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过去的教学常常以讲授——接受的模式为主,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没法让学生提起兴趣,也没有办法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是大势所趋,符合当前的教学需求,符合人才发展的需要。他强调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是教育改革环境下的必然选择。

1.探究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1.1 有利于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究式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自身的学习兴趣出发,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体验空间,更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愿意积极的投入到课堂中,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学生们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老师负责引导,纠正学生们的一些问题,给了学生们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们更愿意投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堂中,不断地去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高效的学习,课堂便不再枯燥乏味。

1.2 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探究式学习,注重社会实践性,以道德与法治为教学背景,根据生活的热点问题,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们的思维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思考。道德与法治教学和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联系,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的讲解过于理论化,很难让人感同身受。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就会导致学生们在课堂上昏昏欲睡,难以对道德与法治产生共鸣。在脱离现实生活的教学模式下,难以保证教学的质量,课程形同虚设,浪费教学时间。探究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真实的学习过程,真正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进一步挖掘课程的隐性教育因素,提高教学质量,让知识能够被更好地吸收。

1.3 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探究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这种模式下,老师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和创造性。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个综合开放的体系课程,涉及生活的诸多方面,教学内容也应该跟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去创新,学生们在探究性学习中也能够根据兴趣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

1.4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探究性学习的一个特点是需要学生去探索,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涉及到很多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需要诸多同学们共同完成。这就给了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这样的一个学习模式,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意无意地和他人进行分享探讨,大大的提高团队意识。

2.制约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的原因

2.1 课堂教学内容单一枯燥

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通常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老师在讲解课程的时候往往脱离实际,很难激发其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将课程与实际案例和生活情况相结合,让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深化对内容的认识和记忆。不仅如此,对相应的知识体系要进行必要的扩充,这就需要老师有足够的阅历和教学水平,通过讲解丰富的故事,结合小学生了解的事实,将理论和实际进行融合,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2 缺乏良好的教学氛围

活跃的课堂能够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就需要老师积极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可是目前的教学中,通常是一老师单一的讲述,学生被动的接受,学生和老师之间很难达到有效交流。这不利于老师掌握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无法合理的调整教学的节奏和侧重点。如此一来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课堂上的效率和质量就难以得到提升。老师应该尽可能多去和学生进行互动,不要采用单一的一问一答模式,让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而老师则是一个引导者,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2.3 教学方式存在缺陷

由于教育改革的时间不长,传统的教学思想仍旧根深蒂固,很多老教师依然习惯于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讲解知识,尤其是在道德和法治课堂上。虽然老师也会举一些例子,但是讲解起来却比较枯燥晦涩,无法让学生领悟到道德与法治的内涵。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也只是一知半解,难以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运用,无法跟上现代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是不能增加学生的道德法律素养,浪费了学习的时间,还无法让学生真正的融入课堂,进行深入思考。

3.如何将探究式学习应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3.1 激发学生们的探究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选择,立足于探究学习,科学合理的设置探究问题,确定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方式去刺激学生自己思考,激发学习的欲望。为了加深理解,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们去自主探究,获得新的认知,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深入学习,并且将知识学以致用。

3.2 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小学的法制与道德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让学生做一个三观端正,遵纪守法的人。要鼓励学生将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并融会贯通。通过不断地实践,升华学习的内容,获得心灵的满足。比如在讲解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当中,可以通过回想生活的点滴,回忆起父母对孩子的付出,以及孩子对父母的感情,并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样表达我们对父母的爱。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讲述自己可以为父母做的事情,比如在放学回家后可以帮妈妈打扫卫生,倒垃圾等等。也可以将这项内容设置成作业,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帮助父母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的艰辛,和父母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如此一来便水到渠成的将学习的内容拓展到课后生活中,充分发挥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作用。

3.3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朱熹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中首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这为接下来的探究式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指出:道德认知并不能直接转换为道德行为,一定的道德认知只有和道德情感发生强烈的共鸣,才会产生道德行为的内在力量。老师在课堂上需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们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巧妙地将教学内容转换为探究情境,让学生们更愿意去打破现实的局限,探索未知的世界。在设置问题的时候,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拉近学生与道德观点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小学生的生活场景融入到教学中。有了相关的事实背景,会让课本上死板的知识点一下子变得栩栩如生,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学生们的兴趣一旦被启发,后续的教学就会更加容易,课堂的质量会更高。例如:老师在讲解走进大自然这一堂课时,可以在课堂准备前带学生们真正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界的一草一木,聆听大自然的声音。通过探究后,老师能够将教学内容顺利引入,学生对大自然的感觉会更加直观,课程的讲解就会更加生动。

3.4 引导学生去合作探究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主要责任是去引导,而不是介入学生的思考。学生们应该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给学生必要的时间去探讨思考。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通过群策群力思维互补,开拓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认真的分析讨论,最终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针对关键的问题,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找到最佳解决方案。不仅如此,学生们也可以进行课外交流活动,与家人朋友进行交流,或者在网络论坛上进行交流,通过思维的碰撞,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通过讨论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不仅培养了自己的团队意识,也锻炼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3.5 善于激励评价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想方设法的强化学生的价值感和满足感,设置合理的内部奖励机制,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愉悦感和成就感。老师在评价过程中应该客观、多元的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法制与道德和其他学科不同,不能仅仅凭借对书本的掌握情况来评价学生,它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过程。评价的时候也要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评价语言应尽量丰富,尊重个体差异,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不断追求新的目标。同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探究现实生活,把学习的内容延伸到课外,积极探索,开阔视野。老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这是整个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对之前的探究活动进行深刻总结。对学生的积极探索进行充分肯定,给出必要的引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探究式教学是倡导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是一项新的挑战,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对于小学法制与道德课程来说,本堂课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一堂课程很难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潜移默化的培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研究探究式教学,寻求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