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情课堂,涵养心田
——新课改背景下半寄宿制情感教育

2023-10-02王彩云

今天 2023年14期
关键词:寄宿制新课改班级

王彩云

(张掖市临泽县第二中学 甘肃 张掖 734200)

新课改倡导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接受能力,而且应多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与情感诉求,以借助多元化、深层次的情感驱动,来助推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而根据新课改要求,来着力于对半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与教育模式、策略、方法的改进与优化,则势必更利于预设管理目标的达成,而且更利于学生的健全人格塑造。这使得以情感教育为抓手,来落实对半寄宿制学校学生情感状态的了解,并借助各类素材、资源、案例等,对学生的不良心理、情感倾向进行调适、指引,则势必更利于学生全新认知旅途的开启。因此,教师在落实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半寄宿制学校学生情感教育实践时,应以深度了解学生的情感动向、心理变化等为参考,通过对各领域、各方面情感素材的挖掘、资源的开发,将其以多种方式迁移至学生认知发展的不同层面,来优化班级管理策略,拓宽学生教育渠道。在确保情感教育作用与功能得以切实凸显的基础上,来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以切实助推初中半寄宿制学校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1.半寄宿制学校学生情感教育概述

处于半寄宿制学校的很多初中学生,普遍处于心理、思想、情感等的蜕变期、发展期。其不仅自尊心很强,表现欲迫切,而且希望在班级活动、学习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关爱与呵护、尊重与理解。而通过情感教育的渗透,则可使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以充分激活,这也必然更利于班级管理实效的提升与措施的优化。同时,对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而言,其在日常教育活动与学生管理工作中所运用的情感教育,既有别于传统的强制管理,也与柔性教育有着很大区别。尤其就半寄宿制学校的初中学生来说,其管理与教育、引导与帮扶中的情感教育,主要指以学生的身心特性、认知现状、情感诉求为参考,从不同层面来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与心理动向,并对其开展深层次分析与研判,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和谐、欢悦、民主的管理生态与育人氛围,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自我认知能力的教育策略。在育人定位上,情感教育与新课改“以生为本”的要求有着紧密关联。其不仅可在无形之中拉近师生、生生的距离,而且更利于班主任管理措施的优化,以及管理实效的强化。

2.半寄宿制学校初中学生的情感与心理现状分析

因为寄宿因素的影响,加之自身心理、情绪、思想、意识等方面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很多初中半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往往在情绪状态上存在着诸多亟需完善、提升、改进之处。因此,教师应从多角度、多层面出发,来了解、剖析、关注这些学生的情感与心理现状,并以此为参考,来确保其班级管理中情感教育的深层次落实与全方位践行。

2.1 学生内心敏感自卑

半寄宿制学校的很多初中生,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时间较长,加之父母关注不足,以致其在心理落差很大,既渴望得到更多认可、关爱,又希望获得更多表现、展示自我的机会。但却因为内心比较敏感、比较自卑、自信不足,便导致其在班级中经常会出现同伴相处方面的问题。这一身心特性的出现,主要与其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有关,同时也与和家人联系较少等因素有关。

2.2 学生情绪容易波动

一些初中半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在自身心理问题、困惑的处理上,往往缺乏一些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这便会在无形之中影响其情绪状态。而一旦受到一些外在刺激时,这些学生则表现的比较激动,且情绪控制上明显存在诸多不足。此外,由于不良情绪的滋生蔓延,便会影响其在知识学习、活动参与等领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一些集体性、团队型活动中,总会有一些半寄宿学生处于观望状态,其既担心自己由于情绪控制不当而影响活动表现,又希望来展示自我。这一心理矛盾,也对班主任管理与教育措施的选择带来了巨大挑战。

3.新课改背景下半寄宿制情感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情感教育是新课改所倡导的全新教育思想与管理理念,其不仅要求教师在日常引导中应多关注学生的发展诉求,更倡导教育与管理方式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而通过对情感教育的落实,则可使半寄宿制初中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向着更好服务于学生个性张扬、全面发展的纵深领域而推进。这不仅更利于班主任管理实效的强化,而且更利于和谐、民主、宽松、愉悦的管理生态营造,以促进学生的健全人格塑造。

3.1 情感教育可使学生个性特性获得充分张扬释放

通过对半寄宿制学校学生身心特性、发展诉求、情感状态的全方位了解、深层次关注,可为班主任管理措施的落实,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参考与指导,以确保班主任管理方式的改变与优化,并使辅助性管理活动的开展,无限贴近学生情感现状,来助推学生个性夙愿的释放,为其获得个性化、自主性发展而奠基。同时,在情感教育的驱动下,源自学生思想、情感、心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必然会得到充分化解,这也更利于预设教育目标的切实达成。

3.2 情感教育可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得到满足

情感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将其积极情感的激活作为教育的重要选择。而针对半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情感倾向与诉求,教师可借助情感教育的驱动,为学生提供多领域、全方位的情感指引,以促使其在参与活动、融入集体中获得不良心理、情绪状态的调控,使学生在被尊重、被关爱、被呵护中感受源自班集体的温暖,以进一步增强班级管理措施的实效性,为半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而提供坚实保证。使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每一位半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成长困惑得到深度化解。

4.新课改背景下半寄宿制情感教育的开展措施

新课改对半寄宿制学校初中学生情感教育所提出的诸多要求,使得情感教育在学生日常管理与教育引导领域的融入,势必更具现实意义。因此,班主任应从切实做好对半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现状、情绪状态、思想认识等调研与了解入手,结合其身心发展需要,做好对情感教育的落实与践行。通过对和谐育人环境的构建,丰富教育活动的开展,多元管理案例的引入,从不同领域、层面、视觉来优化情感教育的实施方式、手段、途径,以此来确保其在学生心育与德育领域的作用发挥,使情感教育在初中半寄宿制学校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领域的作用与功能得以切实彰显,为“融情课堂,涵养心田”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坚实保证。

4.1 注重对和谐教育管理氛围的创设,借助情感教育消除学生心理阴霾

虽然是半寄宿制,学生基本都是生活在学校中,外在的环境塑造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人文环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隐性的指标,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为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此,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要能够意识到环境所具有重要性,利用多种元素为学生塑造一定的环境氛围,进而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外在环境所带来的熏陶。如可以利用校园中的亭台楼阁等为学生构建相对温馨的环境氛围,可以在环境中为学生张贴一些图像,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还可以为学生开辟专门的家校沟通专栏。通过这种形式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感受,进而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融入到知识学习之中,进而做好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为学生构建外在环境氛围时,也要尽可能的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精神状态,以此让学生真正的能够在环境中获得一定的感受,净化学生自身的心灵。为此,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管理优势,为学生构建相对比较温馨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在学校中也能够感受到亲切感,不仅习得知识,也促进学生具备更加健全的心理。为此,这就需要在环境的塑造中,要能够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进行参与,以此真正的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由于班级是学校的基本构架,更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以致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不仅有助于半寄宿制学校初中学生的健康心理重塑,而且对学生的诸多负面、消极情绪的化解,也有着积极影响。因此,结合半寄宿制学校一些初中学生比较常见或普遍的焦虑、紧张、压抑等不良心理或情绪状态,班主任应从做好对和谐教育生态的构建入手,来加强对情感教育思想、理念、要求等的融入与践行。通过对一些主题活动、项目、任务等的落实,从不同层面对学生进行浸润,让学生在始终保持积极情绪状态的基础上,来应对学习、生活方面的诸多挑战与困惑,使情感教育的开展更为贴近学生身心实际,并更好作用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班主任要注重对民主、平等管理环境的创设,借助以“民主”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为班级管理献言献策,来激活其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的热情,于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的积极心理建立。例如,可通过一些集体性、体验性活动的构建,让学生在广播操赛、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体验中,获得团队协作意识的逐步发展,来提升班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不断增加学生的班级归属感与集体荣誉感,使情感教育的育人功能得以切实彰显。

4.2 注重对不同学生心理动态的了解,做好情绪调控,构建良好同伴关系

情感更多的是学生产生的一种内心层面的体验,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内心层次上更加具有动力,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也会对学生的行为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要能够意识到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够得到来自他人的肯定,为此,这就需要教师要能够及时的关怀学生,让学生愿意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以此达到对学生情感进行教育的目的,也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知识学习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为学生的后续成长做好铺垫。

很多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半寄宿制学校初中学生,其心理、情绪、思想等发展,普遍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性。而情感教育不仅是对心育与德育的深度融合,更是确保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适能力等发展的关键保证。特别是对于一些涉及隐私等问题调研,可采用电子信箱、网络邮件等,和学生开展交流与沟通,使的开展更为科学、高效,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更为有效的情绪控制方法。

要能够认识到对于学生来说构建和谐的同伴关系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对于学生的个性以及价值观的塑造都有一定的作用。通过引导学生之间的同伴交流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此,要着重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同伴关系,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对于半寄宿制的学生来说,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处理。如果学生能够构建和谐的同伴关系,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在生活以及学习中所存在的压力,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外在的环境氛围,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也为后续成长做好铺垫。

4.3 注重对多元实践体验活动的开展,依托情感教育助推学生健康成长

新课改所倡导的情感教育,既是对学生身心特性的切实遵从,且更利于“融情课堂,涵养心田”目标的达成。而以情感教育为引领的多元化、丰富性实践活动的构建,则势必更利于班主任管理与教育途径的拓宽。因此,班主任应以活动为铺垫,将学生半寄宿制学校学生情感教育领域需要达成的目标、完成的任务、落实的要求等,以多种形式迁移至学生视觉,来优化管理方式,提升教育实效,切实确保情感教育机制的完善。

4.4 发挥家庭作用,激发自我教育积极性

在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时,也需要发挥社会生活的作用,每个学生都需要不但的雕琢,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塑造学生具备更加向上的人格。为此,这就需要在学校、家庭以及相关的经历进行培养,要着重将这些元素相互融合起来,以此更好的促进情感教育的落实,让学生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感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也需要家庭的配合,学校与家庭之间要注重构建平等交流的契机与平台,让家长能够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以此在家庭中也能够有序的落实。可以为家长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可以让家长到学校进行考察,为家长提供开展教育的方式方法,从而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孩子,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在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时,还要让学生做好自我教育,以此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做到不断的反思、内化,以此强化学生自我的调节能力。在自我教育中,更多的是需要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其中 ,习得相关的知识。要能够意识到真正的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自我教育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情感教育的意义。在学校教育中不仅仅是让学生习得知识,也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外在的环境,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动力。为此,教学中,要能够有意识地提升学生自身的自我教育,以此让学生融入其中,对知识进行感知,也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结论

总之,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以致很多半寄宿制学校的初中学生,普遍在心理、思想、情感等领域存在着诸多问题,而情感教育的渗透,则可起到极为显著的隐性浸润作用,也更利于学生不良情绪状态、不当思想认识、不佳心理倾向的调适。同时,情感教育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全新教育思想与理念,其不仅强调语文教学的开展应多关注学生的情感诉求,而且应从多方面对学生开展延展性指引,同时对班主任教育策略的改变,提供了理论参考。因此,教师在开展新课改背景下的半寄宿制学校学生情感教育策略探究时,应以切实发挥语文学科的引领作用为抓手。借助多种方式、手段、途径来了解学生的身心特性与情感变化,在对其开展深层次剖析的基础上,就班主任管理的方式与策略进行适度调控。以通过对多领域情感素材与资源的深入开发,将其灵活迁移至学生认知发展的各个领域,来拓宽课堂渠道,优化教学措施,创新管理途径。以通过情感教育与学生管理的深度融合,对学生的积极情感进行调动、心理阴霾予以化解,使情感教育成为引领半寄宿制学校学生开启全新认知发展旅途的坚实保证。

猜你喜欢

寄宿制新课改班级
班级“四小怪”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初探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不称心的新班级
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