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概述
2023-10-02刘金芳
刘金芳
(陇西县崇文中学 甘肃 定西 748000)
初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减轻学业负担的倡导下,教师应充分认识地理教学的特点和重点,结合初中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积极创新教学策略,减轻学生的任务量,提高教学效果,推进初中地理课程改革,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1.初中地理教学特点
初中地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减轻初中地理教学实践负担的背景下,首先,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地理教材的内容,深入挖掘其内涵,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逐步提高自己的地理学习效果,掌握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其引导和组织作用,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帮助学生学会独立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要注重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突出重要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现行双减法政策的严格执行,教师对地理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应进行全面的分析,明确教学目标,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注重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完成系统知识体系建设。
2.“双减”背景初中地理教学重点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要适应“双减”政策,减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负担,就必须了解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要求,以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关键发展突破。地理核心能力是学生通过地理课程所获得的适应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的基本能力和必备素质。地理学核心素质的内涵是人地和谐的核心价值观与综合认识、地域思维和地理实践内容的有机结合。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地理学习,也关系到学生生活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深入讲解地理要领,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重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回归生活。在个人的生活和发展过程中,地理素质是基本素质。初中生应具备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理相关知识、能力和特征,以适应未来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要实现终身进步,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适应能力,夯实未来发展的基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第二,循序渐进。地理核心能力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培养是一个渐进的、深入的过程,能够使初中生在相关要求的指导下,构建一个为终身发展服务的知识和技能体系。综合能力是初中地理基本素质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注意的重点。它主要包括知识获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认知能力三个方面,分别指向理论、实践和思维,都是初中生在地理学习中不断提高和发展的必备能力,它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密切相关。
3.“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实践教学策略
3.1 合作学习,培养自主意识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这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能会逐渐丧失,甚至学习倦怠的情绪,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兴趣。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有效地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主合作意识。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程的目的是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日本岛屿、港口、火山等地貌特征。利用地图可以分析日本的地形特征,应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日本火山和地震的成因。结合日本国情和相关资料,分析了经济发展的特点,充分培养了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辩证分析能力。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的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因此,在本课程中,地理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以网络技术、书刊为单位,独立收集相关知识和数据,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深入把握学习的关键,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
3.2 联系生活,培养实践能力
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地理教师应注意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机联系。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可以引入一些生动活泼的东西,拉近学生与地理知识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地理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实施“双减”政策,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中国水资源》教学为例。地理教师在本课程中,结合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调查分析家乡的水资源利用情况。教师应明确调查的任务:1.当地的水资源环境是什么样的?2.当地使用什么类型的水?3.中国时下最流行的灌溉方式是什么?4.当地文化和水如何结合在一起的?让学生结合调查任务进行独立的调查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调查欲望,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水资源的利用类型,有效地渗透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学生提出节水建议和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地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2]。
3.3 借助地图,提升识图能力
地图是初中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地理理论时,可以利用地图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使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尽可能多地收集地理信息,通过地图理解地理知识[3],让学生学习如何阅读地图。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地图阅读技能,利用地图提高学习效率,有效地促进学生地理核心能力的发展。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陆地和海洋变化》教学为例,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地图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同时,地理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从地图信息中了解地球活动板块的组成和结构,加深对地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世界上两个活跃区域,即太平洋地中海和喜马拉雅,加深知识和记忆,加强学生地理思维和识图能力[4]。
3.4 强化认知教学,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初中地理考试中基础知识占比达到了60%,基础变形题占比为30%,另外10%则是考查学生知识拓展情况,也就是课外知识学习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只要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考试成绩能够达到及格线;能够灵活利用基础知识,考试成绩能够达到优秀;而学生掌握了更多拓展知识,便有可能获得满分的成绩。从上面的分析能够了解到,加强认知教学工作,让学生可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成绩。在现阶段初中地理教学中,主要是讲解教材中的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有效掌握教材中的内容,为其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由于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习氛围过于枯燥,且学习缺乏主动性,导致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难以提升其学习成绩。面对此种情况,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利用多元教学法展开教学工作,让学生借助问题阅读地理课文,通过阅读寻找问题答案,以此来不断强化学生的地理认知,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解前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从中寻找出问题答案,如此则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记忆,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
3.5 利用探究教学,强化团队合作意识
利用探究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满足教学改革要求,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学生自身的探究意识,强化学生团队意识,有利于学生与其他同学之间构建起良好同伴关系,可以为其日后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当进行小组探究教学是,应当先考虑到初中生自身的认知能力与学习特点,再根据教材内容让教学内容能够与现实生活相贴近,如此则能够与现实生活形成良好联系。如此则能够让学生掌握相关教学内容,促使其拥有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并且,教师应当加强跟踪指导,对学生学习情况与状态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以此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出其本身的启发与引导作用。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给予更多鼓励,使其能够和学生展开积极讨论,如果自己思考无法解决问题,那么就要对自己身边资源加以合理利用,并寻求其他人的帮助,找到问题解决方法,使其问题分析、团队合作等方面能力都能够得到明显提升。例如,当对水资源的节约使用与保护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通过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能够为学生的自身安全提供良好保障,并叮嘱学生在河流区域附近搜集资料时要注意自身安全,应当积极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从而完成附近河流探究工作,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通过此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意识。
结语
总之,初中地理教师要充分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严格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减轻负担的前提下,在地理教学中牢固地贯彻创新的教学理念,根据地理课程的特点,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模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不断激发自己的地理思维,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培养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实现初中地理学生群体效能感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