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杏石甘汤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小儿风热犯肺型肺炎50 例

2023-10-01田雪丽

药品评价 2023年6期
关键词:透药生石膏甘汤

田雪丽

周口市中医院,河南 周口 466000

小儿肺炎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肺部炎症,以呼吸困难、发热、咳嗽等为主要症状,多发于季节交替之时[1]。若未能及时进行诊治,小儿肺炎除呼吸系统外,还会累及心脏、消化等多个重要系统,甚至危及患儿生命。目前,临床常采用抗病毒、抗菌、止咳化痰等常规对症治疗,但长期应用抗生素,菌株易产生耐药性,且不良反应较多,影响治疗效果[2]。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临床逐渐凸显出优势,已成为治疗小儿肺炎的重要手段[3]。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利用热传导原理,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经络、穴位,从而起到养生保健作用[4]。风热犯肺是小儿肺炎最常见的证型,麻杏石甘汤以甘草、麻黄、杏仁、生石膏为主,随证加减,主治身热喘咳、肺中热盛,能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5]。本研究选取100 例风热犯肺型肺炎患儿,旨在探讨麻杏石甘汤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的作用机制及其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0 月至2022 年10 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风热犯肺型肺炎患儿10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研究组(n=50)。对照组男女构成比为28/22;年龄范围3~12 岁,年龄(8.16±1.72)岁;病程范围1~5 d,病程(3.14±0.65)d;入院体温范围37.8~39.5 ℃,入院体温(38.54±0.32)℃。研究组男女构成比为26/24;年龄范围3~12 岁,年龄(7.88±1.84)岁;病程范围1~6 d,病程(3.32±0.73)d;入院体温范围37.6~39.7 ℃,入院体温(38.50±0.36)℃。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肺炎相关诊断标准[6],憋喘、发热、肺部湿啰音,起病急骤,肺部X 线检查显示斑片状阴影;符合中医风热犯肺型肺炎辨证标准[7],头痛咽痛,发热畏寒,咳嗽痰黄黏,气急喘息,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年龄范围3~12 岁;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者;均为社区获得性肺炎。

排除标准:肝、肾、脑等功能障碍者;造血系统障碍者;伴有支气管哮喘者;既往存在精神病史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合并恶性肿瘤者;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紊乱者。

1.3 伦理学考量

研究经周口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入选病例监护及诊治均严格依据临床指南相关原则;患儿监护人知情本研究程序、目的及风险,签署书面同意书;研究过程保护入选病例的个人隐私及诊疗机密;研究遵循《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8]等相关规定。

1.4 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儿均予以营养支持、退热、化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止咳等基础对症治疗,同时依据患儿感染情况予以抗病毒治疗或抗菌治疗。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取金银花、川贝母、杏仁、麻黄、生石膏,研磨后加入鲜姜汁、蜂蜜,混合搅拌成膏状,密封储存,每次取3~5 g制成穴位敷贴,敷于左右双侧肺俞穴,用中医定向透药仪(JBR-1B 型,西安金佰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透药治疗,30 min/次,2 次/天。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麻杏石甘汤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麻杏石甘汤:甘草6 g,炙麻黄6 g,生石膏18 g,杏仁9 g。肺热汗出者,加桑白皮6 g,黄芪6 g,同时增加生石膏用量;恶寒无汗者,加鲜芦根6 g,紫苏叶6 g,薄荷6 g,同时减少生石膏用量;痰多气急者,加葶苈子6 g,枇杷叶6 g,紫菀6 g。加水煎煮至200 mL/剂,3~6 岁:50 mL/次;7~12 岁:100 mL/次。2 次/天,早晚分服。

1.5 观察指标

(1)观察记录两组发热、咳嗽、咽痛、肺部啰音消失时间。(2)治疗前、治疗7 天后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计算中医证候积分,包括头痛咽痛、发热畏寒、咳嗽、气急喘息,按照严重程度依次分为正常(0 分)、轻度(2 分)、中度(4 分)、重度(6 分),分数与严重程度成正比。(3)治疗前、治疗7 天后采集患儿静脉血5 mL,置于肝素钠抗凝管,以3 000 r/min 离心10 min,取上清移入离心管,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试剂盒均购自上海酶联生物公司;放射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其中IL-6 试剂盒由BD 公司提供,TNF-α 试剂盒由上海康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4)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期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生率。

1.6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症候积分,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疗效指数≥90%,体温恢复正常,肺部X 线检查无病灶;显效:70%<疗效指数<90%,体温基本恢复正常,肺部X 线检查病灶基本吸收;有效:40%<疗效指数≤70%,体温有所好转,肺部X 线检查病灶部分吸收;无效:疗效指数≤40%,体征未改善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1-无效率。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建立EXCEL 数据库进行常规逻辑检错,中医症状积分、血清因子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行独立t检验,疗效、不良反应等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若理论频数<1,Fisher's 精确检验,理论频数≥1 且≤5,用校正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2.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研究组发热、咳嗽、咽痛、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d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d

2.3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后研究组头痛咽痛、发热畏寒、咳嗽、气急喘息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表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2.4 血清IL-6、TNF-α、suPAR、G-CSF 水平

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L-6、TNF-α、suPAR、G-CS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IL-6、TNF-α、suPAR、G-CSF水平比较()

表4 两组血清IL-6、TNF-α、suPAR、G-CSF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2.5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中医学将小儿肺炎归属于“肺炎喘嗽”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不外乎内、外两个方面,小儿乃稚阳稚阴之体,肺脏娇嫩,后天失养以致卫外不固,加之外感风邪六淫,寒温失调,风邪侵袭肺腑,致使肺气阻痹,伏痰蕴结而发病[10]。“肺主气,司呼吸”,乃娇脏,开窍于鼻,与外界相通,且不耐寒热,易受风热之邪入侵,致肺气郁闭,炼液成痰,肃降无权,即形成风热犯肺证。故治则应以清热化痰、辛凉宣肺为主。

中医定向透药属于外治疗法,金银花消炎退肿、清热解毒,川贝母散结消痹、清热润肺,该疗法将中医敷贴与现代物理理疗仪相结合,能准确将药物渗透到经络脏腑,发挥调理阴阳作用,且能避免注射、用药的痛苦,有利于增强患儿治疗依从性。但在疗效上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快速缓解患儿气促、肺热等症状。张凤仙[11]将麻杏石甘汤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应用至风热犯肺证患儿,结果发现,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与本研究结论一致。麻杏石甘汤于《伤寒论》中早有记载,组方中生石膏透邪解肌、泄热生津;麻黄能解表散邪、平喘宣肺,二者相辅相成,共为君药。甘草补气和中,杏仁平喘降气,与麻黄生石膏合用宣降相应、协同清肃,共奏清热化痰、辛凉宣肺之效。随证加减,紫菀、枇杷叶能降气化痰;桑白皮、黄芩能倾泻肺热;鲜芦根、薄荷、紫苏叶等化痰生津、清利头目,具有更强证型针对性,从而快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研究[12]表明,麻黄不仅能通过调节大脑皮层功能而调节体温中枢,改善临床症状,还可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肺部通气功能;杏仁提取物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咳嗽中枢而发挥镇咳作用;生石膏中硫酸钙可降低肺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抗水肿、抗炎等效果;甘草与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类似,能抗过敏、抗炎,抑制平滑肌。因此,麻杏石甘汤联合中医定向透药能互补协作,共同抗菌消炎、镇咳定喘、清热疏风。

目前,肺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研究指出[13-14],炎症反应在小儿肺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肺炎病原体侵入患儿机体后,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导致肺泡内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大量释放IL-6、TNF-α 等多种炎性因子,启动炎症级联反应,进一步加重机体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suPAR 可介导炎症细胞趋化、黏附、迁移、信号传导等作用,可反映免疫系统激活程度及炎症反应状态。G-CSF 是巨噬细胞生成的糖蛋白,能促进粒细胞分化、成熟,是促进机体炎症反应及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重要物质。上述物质均可有助于评估肺炎患儿预后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L-6、TNF-α、suPAR、G-CSF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麻杏石甘汤能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减轻患儿机体炎症反应,与狄雯雯等[15]观点相同。中医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麻杏石甘汤中的麻黄提取物对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具有强抑制作用,可减少感染细胞中病毒的释放与扩散,从而抑制炎症反应,阻断病情发展,同时,杏仁中的苦杏仁油能抑制肺部肺炎球菌的生长繁殖,缓解肺部炎症。此外,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麻杏石甘汤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风热犯肺型肺炎具有一定安全性。

综上所述,麻杏石甘汤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小儿风热犯肺型肺炎,疗效显著,能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且治疗方案安全可靠。但本研究取样中心单一、样本量较小,结果可能存在偏倚,需从多中心取样,并扩大样本量,以进一步探讨本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猜你喜欢

透药生石膏甘汤
天枢穴定向透药疗法预防全麻腰椎手术后腹胀的效果观察
中医定向透药联合火龙灸对肺胀病人呼吸困难及肺功能的影响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three decoctions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o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related tolllike receptors-mediated inflammations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的Meta分析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包热证)的疗效研究
桂苓味甘汤及加减方证条文辨析
助磨剂EDTA在超细石膏粉体制备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生石膏掺量及其比表面积对熟石膏性能的影响
苓桂术甘汤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预防腹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