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位护理结合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2023-09-29黄莉莉李蓓张越彭文琪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15期
关键词:心律失常康复护理老年患者

黄莉莉 李蓓 张越 彭文琪

【摘要】  目的    探究老年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前位护理结合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4月解放军第960医院接收的64例老年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按照护理差异性分为2组,对照组(n=32)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n=32)予以康复护理+前位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心功能,平均心率水平、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出院后3、6个月的病死率及再住院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LVESI低于对照组,LVEDd、E/A、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平均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6个月,2组病死率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再住院率为3.13%,6.25%,低于对照组的25.00%,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前位护理结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心绞痛症状,稳定心率水平,提高生活水平及心功能,降低再住院风险,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老年患者; 心律失常; 前位护理; 康复护理; 心功能; 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15-0093-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15.031

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病死率,好发于老年人群,关键性病因是冠状动脉出现持续性和急性缺血、缺氧,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胸骨痛等,严重威胁生命安全[1-2]。据相关研究显示,心肌梗死与心律失常存在密切联系,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常并发心律失常,进一步加重病情,提升猝死率[3-4]。故为了提高老年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予以有效治疗的同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为探究前位护理结合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选取64例老年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4月解放军第960医院收治的64例老年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差异性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71.50±4.24)岁。研究组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72.5±4.87)岁。2组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可比性。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4];(2)自愿参加本研究;(3)年龄大于60岁;(4)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肾脏受损症状;(2)认知障碍者;(3)临床资料不全;(4)严重传染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常规入院指导,疾病治疗告知,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康复护理结合前位护理干预。(1)前位护理: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病情评估,5 min内完成吸氧干预,密切监测心电图,建立2条静脉通路,于上肢近心端粗支静脉给药。同时,检测患者凝血、血常规等指标,严格按照医嘱予相关药物,如止痛、溶栓、抗凝、扩张冠状动脉、抗心律药物等,动态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2)病情监督:心肌梗死患者常在05:00~16:00时间段发生心律失常,以09:00~12:00发生风险最高,因此护理人员在此时间段需加大巡视力度,定时监测患者心率、血压,每隔15 min监测1次,强化观察其意识、呼吸变化,防止发生不良事件。若患者伴有心室颤动症状,要迅速报告给医生,准备好除颤仪,立即实施非同步电心脏按压;针对危重者,提前做好抢救准备。(3)饮食干预:根据患者病情予以饮食指导,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禁食,等到病情稳定后,可逐渐以半流质食物为主,处于康复期者可正常进食。嘱咐患者以清淡、易消化、少盐食物为主,多吃新鲜的蔬菜与水果,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顺时针按摩腹部,增强胃肠道蠕动,鼓励患者适量饮水,促进大便排出。严禁吸烟喝酒,每餐不宜过饱,减轻心脏负担。(4)心理干预: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紧张等心理,室颤、室扑发生时常存在意识丧失、呼吸暂停等症状,此时患者伴有极度恐惧、濒死感明显。需引导患者敞开心扉,倾诉自身焦虑情绪;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减轻其孤独感、恐惧感。主动与患者交流与沟通,关注其心理状况,采用说服、建议等方式帮助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同时采用多种心理方法进一步疏导,如音乐疗法、正念冥想法以及腹式呼吸法等。(5)健康教育:結合患者性格特点选择有效沟通方式,如红色性格注意倾听,黄色性格注意目标导向性,绿色性格多给予建议指导,蓝色性格更加在于语言表达的前后逻辑性,期间注意语言通俗易懂、态度亲和,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向患者及其家属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如病因、药物使用方法、预防措施等,告知注意事项,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度。另外,采用演示片、宣传手册、短视频以及广播播报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以上疾病知识的科普。(6)生活护理:静息卧床时,协助患者做四肢被动活动,如踝关节转动、手臂摆动等。待体征稳定、可下床活动后,协助患者床边站立,做上肢摆动、关节屈伸及屈伸抬起膝盖,随后床边慢走,每次20~30 min,每天2次。患者因胸闷、心悸等原因极易出现睡眠障碍,因此在晚间尽量减少治疗性操作,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清新;睡前保持稳定情绪,保持呼吸均匀,更换舒适衣物,清洗私密处,保持良好的躯体触感,减少对睡眠的刺激。注意防范诱因,交感神经兴奋过度、儿茶酚胺增加等均会诱发心律失常,因此需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随时发现是否出现异常体征。同时要特别注意女性患者,由于症状不典型、心电图改变较低,误诊率、并发症、病死率均高于男性,故需要加强防护,预防恶性事件发生。(7)出院指导:协助患者及其家属,办理出院手续,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如:劳逸结合,适当进行运动,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服药,可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等,定期到院进行心电图检查。

1.3    观察指标    (1)心功能:护理后,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仪(厂家:美国Philips公司;型号:IE33)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早期左心室充盈峰速率、心房收缩期左心室充盈峰速率比值(E/A)、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平均心率水平。(2)心绞痛程度:护理后,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定,共5个项目[(躯体活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频率(AF)、治疗满意程度(TS)、疾病的认识(DS)],19个小条目,满分100分,心绞痛程度与分值呈负相关。(3)睡眠质量: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量表有7个因子,每个因子计0~3分,总分21分,评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4)生活质量:护理后,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从社会功能、心理状态、躯体健康、物质生活4各维度展开评估,分值均为100分,生活质量与得分成正比。(5)对比2组出院后3个月、6个月的病死率和再住院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LVEDd、E/A、LVEF高于对照组,LVES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平均心率水平与SAQ评分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平均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2组睡眠质量对比    2组护理前PSQI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SF-36评分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社会功能、心理状态、躯体健康、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2组病死率和再住院率对比    出院后3,6个月,2组病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6个月,观察组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不同程度闭塞,心肌供血不足,造成心肌缺血性死亡,临床主要表现为心绞痛、胸骨后压榨性痛伴窒息感等[5-6]。同时由于年龄较大,机体功能降低,易出现多种合并症,其中老年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合并症,主要是由于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功能下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护理需求的提升,常规护理因单一、刻板,预后效果不理想,常不能满足患者需求。本研究为了提升老年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效果,采用前位护理与康复护理干预相结合的方式。护理后,观察组LVEDd、E/A、LVEF高于对照组,LVESI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前位护理中护理人员时刻做好抢救准备,保证抢救仪器处于备用状态,第一时间判断并给予有效护理抢救措施。结合康复护理,可以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预后效果,促使心功能改善。本研究中,观察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平均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护理干预有利于稳定患者心率,改善心绞痛程度。联合护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帮助患者恢复各项生命体征,同时加强心率、血压监测,做好危重抢救准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严禁患者吸烟喝酒,少食多餐,有利于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减少心绞痛;同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減轻心理负担,帮助患者重新建立治疗信心,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进行相关疾病病理、预防知识的科普,可改善患者的不良行为,提高其认知度,加之出院指导,备好急救药物及适当运动有利于减轻心绞痛程度,稳定心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PSQI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前位护理结合康复护理能够促使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改善。这主要由于,前位护理结合康复护理中注重患者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可满足其对疾病的认知,减轻因错误认识而导致心理负担加重,促使患者情绪平和;而且通过生活护理及睡前干预,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及躯体状态,故能改善睡眠质量,对于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出院后3,6个月,观察组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护理方案能够改善患者病情,在潜移默化中帮助患者防范疾病诱因,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科学饮食、活动及保持良好睡眠,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及再入院风险。

综上所述,采用前位护理结合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干预,有利于改善心功能,稳定心率水平,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绞痛程度以及再住院风险。

参考文献

[1]    陈旭娉.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9):115-117.

[2]    张昊昕.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2):139-140.

[3]    张艳博,吕京会.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近期预后效果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2):158-160.

[4]    刘兴斌,黄德嘉.2003年ACC/AHA/ESC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评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14(14):1075-1079.

[5]    邓紫霞.前瞻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情绪与便秘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2):182-184.

[6]    金怀双,徐健.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20,41(9):74-77.

(收稿日期:2023-02-14)

猜你喜欢

心律失常康复护理老年患者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