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视野与学术前沿

2023-09-28刘进宝

敦煌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常书鸿国际视野

内容摘要:在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初期的1944年4月,常书鸿所长就决定创办研究所的所刊——《敦煌艺术》学报,并向研究所所属设计委员会委员发出征稿函,计划于1945年1月出版第1期。1944年8月23日,常书鸿向主管单位教育部上书申请出版经费。1945年4月,《敦煌艺术》学报交付重庆的“说文月刊社”,但到1946年还未能出版,再加上其间研究所变更管理单位等原因,编印中的《敦煌艺术》学报第1期胎死腹中。1980年段文杰主持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后,即提出创办研究所的所刊《敦煌研究》,并于1981年出版了试刊第1期,1983年出版了创刊号。由于《敦煌研究》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定位,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创刊40年来,几乎囊括了社科刊物的所有荣誉和奖项,这可能在全国的期刊界是绝无仅有的,值得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常书鸿;《敦煌艺术》;段文杰;《敦煌研究》;国际视野;学术前沿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3)04-0030-06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Academic Frontier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Dunhuang Research

LIU Jinbao

(School of History,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Zhejiang)

Abstract:In April 1944, when the National Dunhuang Art Research Institute was initially founded, Director Chang Shuhong decided to start an Institute journal in the name of Dunhuang Art. He sent out a call for papers to the members of the Design Committee under the Institute, and planed to publish the first issue in January 1945. On 23 August, 1944, Chang Shuhong applied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which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Institute at that time, for publication expenditure. In April 1945, the Dunhuang Art was delivered to the Shuowen Monthly Press in Chongqing, but it was not published yet even in 1946. Moreover, the department in charge of the running of the Institute changed in this period, and the first issue of Dunhuang Art compiled to be the Institute journal aborted. When Duan Wenjie took over the Dunhuang Cultural Relics Research Institute in 1980, he immediately proposed to found the Institute journal Dunhuang Research, and tentatively published the first issue in 1981, and the inaugural issue in 1983. Having been oriented to be a national-level journal which has the whole world in view, the Dunhuang research has enjoyed a high reputation in the world. During the past 40 years since its inception, it has won almost all kinds of honors and prizes, which is the only of its kind nationwide. It deserves summarizing and discussing.

Keywords:Chang Shuhong; Dunhuang Art; Duan Wenjie; Dunhuang Research; international vision; academic frontier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敦煌研究院的院刊《敦煌研究》,創办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1年由敦煌文物研究所编辑、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试刊第1期,1982年出版了试刊第2期,1983年出版了创刊号(总第3期)。1985年由敦煌研究院编辑、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总第4、5期。从1986年开始作为季刊正式发行,2002年改为双月刊发行。至2022年底,《敦煌研究》共出版196期,特刊10期。创刊40年来,《敦煌研究》几乎囊括了社科刊物的所有荣誉和奖项,这可能在全国的期刊界是绝无仅有的,也促使我们从学术史上予以总结和探讨。

一 从《敦煌艺术》到《敦煌研究》

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从1941年底提出设想,1942年开始筹备,1943年3月常书鸿等人到达莫高窟工作,到1944年1月1日宣布正式成立,前后整整两年。筹备的主体工作是在常书鸿到达敦煌后才开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从筹备到成立初期,在进行清理积沙、修建围墙等初步石窟保护工作的同时,还积极从事艺术研究,如临摹壁画、辑录供养人像题名和碑文等。为了将研究所办成国内一流学术机构,并向世界高水平研究机构看齐,在筹备阶段,常书鸿就于1943年8月11日在重庆向教育部申报了拟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设计委员会的草案及专家名单。教育部经过讨论,于9月3日通知常书鸿,同意设置设计委员会:

令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常书鸿,三十二年八月十一日签呈一件“请由部组织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设计委员会由”,签呈悉,准由该所设置设计委员会,委员人选亦由该所自行聘请,报部备案。此令,件存。{1}

为了呈现研究所成员的学术成果,常书鸿领导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还计划成立出版社,创办研究所的所刊——《敦煌艺术》学报。

由58名学界、政界和文化界名流组成的敦煌艺术研究所设计委员会,成员中的学者都是学界名流,因此在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备出版《敦煌艺术》学报期间,大约在1944年4月,研究所就向设计委员发出信函,为编辑中的《敦煌艺术》学报征稿,其具体内容是:

先生著席敬启者:

查敦煌史迹为我国千数百年来文化之结晶,举世学者所重视之宝藏,其研究发掘保管等工作,决非一人一单位之精力所能胜任。而敝所所址又僻处边陲,罗致专家学者殊非易事。敝所鉴于事实需要,为集中力量共策进行计,故有设计委员会之设,并经敦聘

台端为该会设计委员在案。兹因敝所创立及年,不有述作,曷酬中央之至意,冀资贡献,端赖

诸公之匡赞,爰定来年元旦刊行《敦煌艺术》学报一种,旨在绍介敦煌史迹,公诸同好。庶此东方文艺渊海不致遽尔湮销,夙仰

台端艺林巨擘,学界泰斗,敬乞

惠颁。旧编新著,俱所欢迎。不揣冒昧,仰叨云谊,无任忻盼,肃笺奉恳,敬祈俞允,并希荃察为祷

耑颂

撰安

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

附征稿简约

一、赐稿请缮写清楚

二、赐稿略备薄酬(每千字二百元)

三、赐稿请挂号寄重庆沙坪坝中央大学艺术系吕斯百先生转张民权先生{1}

从征稿函中所说“爰定来年元旦刊行《敦煌艺术》学报”可知,计划于1945年元旦出刊,但由于出版印刷等方面的原因而延误了。据张民权1945年4月11日记述,他已经撰写了《敦煌千佛洞壁画作风之系统》,并与李浴合作撰写了《敦煌石窟壁画内容之调查报告》,此两文已由本所刊于《敦煌艺术》学报,“现正在渝排印中”{2}。

编印中的《敦煌艺术》学报可能是遇到了经费问题,所以1944年8月23日,常书鸿向主管单位教育部部长陈立夫及顾毓琇、赖琏两位次长(副部长)上书呈请出版《敦煌艺术》学报的经费,其题目就是“为呈请拨发专款刊印本所学报由”{3}:

窃查本所奉命成立以来,工作目标均向保管与研究方面推进,除保管工作已有一部份完成,仍在继续努力外,关于研究方面,除临模复制工作之外,并从事文字之著述,刻已集纳专著十数篇,拟出版《敦煌艺术》不定期学报一种。第一期文稿业经选编完竣,拟请钧座题写《敦煌艺术》封面,并赐发刊序文,以示钧座倡导艺术之宏旨。关于出版经费方面,以本所能力有限,拟请济助国币五万元,以资挹助。是否有当,敬祈鉴核示遵。谨签呈教育部部长陈,教育部次长顾、赖。职常书鸿(印)谨签。

不知什么原因,常书鸿申请出版《敦煌艺术》学报经费的呈请,直到1945年2月18日才到达教育部。2月24日教育部高教司赵太侔内签:

谨签呈者:兹据国立敦煌藝术研究所呈称,拟出版《敦煌艺术》不定期学报一种,第一期文稿业经选编完竣,请本部补助印刷费五万元等情。查是项刊物似尚有刊印之价值,拟一次补助五万元,款自大学用书及刊物印刷补助费项下开支。是否有当,谨签请核示。谨呈部、次长

三天后的2月27日,教育部次长附签:“查原呈系去年八月二十三日发,本年二月十八日到部,二月二十日到司。该所并无续呈,此件拟存查。”3月6日教育部部长陈立夫根据主管次长的签注意见,批示“暂存”。

敦煌艺术研究所的呈请虽然很久才到达教育部,期间研究所似乎也没有再询问了解,教育部因此也未给予支持,但研究所编印学报的计划应该有序进行。

从以上所述可知,在研究所正式成立不久,就决定编辑出版研究所的所刊——《敦煌艺术》学报。大约在1944年4月,发函向设计委员会成员征稿。同年8月23日,常书鸿就向教育部申请《敦煌艺术》学报的出版费用,并计划连续出版。但到1946年,《敦煌艺术》学报还没有出版,常书鸿在《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三年来工作概述》中列举了研究所在“文字考订”方面的19项内容,并说:“上述著述,均因目前出版困难尚未付印……此外尚有《敦煌艺术》学报第一期一种,拟在说文月刊社出版,执笔者除本所仝人外,向达、高一涵诸先生均有极精彩之论著。”[1]

由于出版经费、所中筹划等方面的原因,再加上1945年曾有撤销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提议,后从教育部划归中央研究院、又由中央研究院转归教育部的折腾,编印中的《敦煌艺术》学报第一期胎死腹中,更不要说第二期、第三期……

三十多年后的1979年,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长吴坚领导的省委落实政策工作组来到敦煌,纠正以前的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不久,又对敦煌文物研究所的领导班子进行了整顿和充实。”[2]1980年,甘肃省委决定由段文杰任敦煌文物研究所第一副所长并主持工作。段文杰主持工作后,“面对问题成堆、积重难返的研究所,为了稳妥地开展工作,我和几位副所长樊锦诗、刘■、尹俶等认真研究了所里的情况,理清了头绪,确定了工作方法并做了分工。”[2]127“这时候一个重要问题总是在我头脑中萦绕,这就是如何推动敦煌学各领域的研究工作迈开大步向前发展。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大陆的石窟艺术和敦煌文书各科项目的研究完全停止。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敦煌学者和日本、法国的学者在对敦煌文化的研究上,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台湾的潘重规等一批学者,创办了《敦煌学》杂志。”[2]128为了“奋起直追,多出成果,赶上国际学术界前进的步伐”,段文杰先生提出“在研究方面要发挥老研究人员和中年研究人员的作用,如史苇湘、孙儒■、李其琼、欧阳琳、万庚育、霍熙亮、李贞伯、关友惠、刘玉权、樊锦诗、贺世哲、施萍婷(即施萍亭)、李永宁、孙纪元、潘玉闪、李振甫等,要创造条件,让他们把研究成果整理出来,尽快发表”[2]130。

为了尽快发表研究所同仁的成果,敦煌文物研究所于1980年编辑了《敦煌研究文集》,所收的13篇论文,都是研究所成员的,即段文杰《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敦煌石窟艺术》和《敦煌壁画中的衣冠服饰》、史苇湘《丝绸之路上的敦煌与莫高窟》和《世族与石窟》、贺世哲《敦煌莫高窟北朝石窟与禅观》、施萍亭《建平公与莫高窟》、李永宁《报恩经和莫高窟壁画中的报恩经变相》、贺世哲、孙修身《瓜沙曹氏与敦煌莫高窟》、刘玉权《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西夏洞窟分期》、万庚育《莫高窟、榆林窟的西夏艺术》、孙修身《莫高窟佛教史迹故事画介绍(一)》、孙纪元《谈谈敦煌彩塑的制作》及樊锦诗、马世长、关友惠《敦煌莫高窟北朝洞窟的分期》。正如段文杰先生于1980年8月1日所写“前言”说:

粉碎“四人帮”以后,敦煌文物研究所和全国一样,得到了第二次解放,坚持敦煌工作十几年和数十年的研究人员,怀着对文物事业的责任心和扭转敦煌文物研究在国际上处于落后地位的革命热情,重整旗鼓,埋头苦干,取得了初步成果。这本文集就是近年来这一成果比较集中的反映。

……

这本文集,对敦煌文物研究所来说,虽不能说是三十年研究工作的总结,也应该是今后研究的起点。在此基础上,逐步地打开敦煌研究的各个领域,深入地探讨敦煌文物的各种问题。

由此可知,《敦煌研究文集》集中展示了研究所同仁30年来的部分成果,但在当时出版周期比较长的情况下,编辑出版文集,只能解决一时之急。要想从总体上解决研究所同仁成果的发表出版问题,并集中展示敦煌研究的成果,就要有更加长远的规划。根据当时刊物较少、出版周期长的实际情况,段文杰主持所务会议对1980年底和1981年的具体工作进行布置落实,除抓紧做好中日合作的五卷本《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后三卷的撰稿工作外,还提出创办研究所的所刊《敦煌研究》。段文杰先生说:“为了创办我所学术刊物《敦煌研究》,需一批稿件,要求全所业务人员积极撰稿。樊锦诗、贺世哲、李永宁、刘玉权等同志要都写论文。”[2]133从而有了1981年的《敦煌研究》试刊第1期{1}。

从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到敦煌文物研究所,从常书鸿到段文杰,从《敦煌艺术》到《敦煌研究》,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经过两代人30多年的努力,才有了研究所的所刊——《敦煌研究》。

二 《敦煌研究》的特色和定位

1981年的《敦煌研究》试刊第1期,除了段文杰的《敦煌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代发刊词》外,共有论文、译文16篇,如段文杰《试论敦煌壁画的传神艺术》、万庚育《谈谈莫高窟的早期壁画及其装饰性》、孙纪元《敦煌早期彩塑》、李永宁《敦煌莫高窟碑文录及有关问题(一)》、孙修身《莫高窟佛教史迹故事画介绍(二)》、潘玉闪、蔡伟堂《莫高窟第130窟窟前遗址发掘报告》、史苇湘《佛教艺术产生的历史依据》、施萍亭《敦煌与莫高窟》、潘玉闪《略谈“丝绸之路”和汉魏敦煌》等。

《敦煌研究》试刊第1期与《敦煌研究文集》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所发表的文章都是研究所同仁长期思考的结晶,都是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干货”。正如段文杰先生在“发刊词”中所说:

林彪、“四人帮”被粉碎后,敦煌研究逐步得到恢复,同时,纠正了过去单纯搞临摹、介绍的偏向。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扩大了研究领域,在石窟分期,敦煌史地,内容考证,佛教思想,石窟艺术,敦煌遗书以及继承民族遗产、推陈出新等方面开展了新的探索和研究。近年来,更打破了过去不敢接触的禁区,开拓了佛教艺术美学思想研究的新课题,并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不同的是,《敦煌研究文集》完全是論文集,文章的作者也全是研究所职工,而《敦煌研究》试刊第1期则是按刊物的方式编排,所收文章既有论文和译文,也有介绍,同时还有简讯。更大的不同是作者队伍,《敦煌研究文集》全部是内稿,《敦煌研究》试刊第1期的16篇稿件,其中研究所内部的稿件13篇,外稿3篇,即阎文儒的《元速来蛮刻石释文》、姜伯勤的《论敦煌寺院的“常住百姓”》和马世长的《莫高窟第323窟佛教感应故事画》。这种情况与当年《敦煌艺术》学报的设想是一致的。《敦煌艺术》学报第1期拟发稿件,除研究所同仁外,还有向达、高一涵诸先生的论文。向达先生参加西北史地考察团,在敦煌生活多年,与研究所关系密切;高一涵先生更是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敦煌研究》试刊第1期的三位所外人员也与研究所关系密切,马世长先生1963年北京大学毕业后来所里工作,1978年考取北大研究生离开;阎文儒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团时曾有在研究所短暂工作的经历;姜伯勤先生于70年代末参加唐长孺先生主持的《吐鲁番出土文书》整理工作。由于姜先生在文书整理方面的成绩得到了领导的肯定,所以1980年10月由唐长孺先生的助手朱雷老师带领整理组部分成员赴吐鲁番、敦煌等地参观考察时,姜先生也一同前往。这是姜先生第一次到敦煌,由此结识了千佛洞的精英们,即段文杰,史苇湘、欧阳琳夫妇,贺世哲、施聘婷夫妇,樊锦诗等先生,从而使姜先生与敦煌文物研究所的诸位先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使姜先生成为他那代学人中最著名的敦煌学专家。

虽然研究所同仁奋发图强,尽心竭力,但毕竟研究人员较少,而敦煌学涉及的方面又非常广泛,也不可能包揽《敦煌研究》的所有稿件。所以段文杰先生在“发刊词”中明确说明:“我们试办《敦煌研究》这个刊物,作为敦煌研究和有关问题进行探讨的学术园地。我们将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敦煌研究的繁荣和发展。”同时还指出:“《敦煌研究》是一株应时破土的新芽,它需要阳光雨露的培育,希望我国老一辈的敦煌专家诱掖扶植,希望中年一代的敦煌学者大力支持,也希望青年一代的有志之士崭露头角,把这块园地耕耘和培育得更美丽。”

正是有这样的宽广胸怀和办刊方针,1982年的《敦煌研究》试刊第2期,不仅按刊物的格式设置了栏目,而且发表了天水师专张鸿勋先生的《敦煌讲唱文学韵例初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耿昇先生的《一九七九年巴黎国际敦煌学讨论会概况》,北京图书馆戚志芬、阎万钧先生编的《敦煌学与西域文明研究目录》。同时还有史苇湘先生的《访日散记》,介绍了1982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中国敦煌壁画展。史苇湘、耿昇和戚志芬、阎万钧提供的资料和学术信息,在当时通讯不畅、交流不便的条件下,使国内敦煌学者从《敦煌研究》了解到了国际敦煌学研究的动态和信息。这样的定位和设计,也使《敦煌研究》从一开始就站在了国际学术前沿,并承担了向国内外学术界和文化界宣传敦煌和敦煌学的重任,成了中国敦煌学走向世界的一个窗口。

《敦煌研究》在1981年和1982年出版了两期试刊后,于1983年正式出版了创刊号。段文杰先生在“创刊弁言”中进一步阐述了《敦煌研究》的定位,即“《敦煌研究》是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学报,主要发表敦煌文物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同时刊载国内敦煌学专家的论文,也以一定篇幅介绍外国敦煌学者新的成就。它是一个促进敦煌学学术交流的园地”。

段文杰先生将《敦煌研究》定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学报”,这和40年前常书鸿先生将拟创办的《敦煌艺术》定位为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学报”如出一辙,他们都是真正的“高人”,虽然地处偏远的西北边陲,但却立足敦煌,面向全国,放眼世界。这样不仅奠定了敦煌研究院在全国的独特地位,而且也使《敦煌研究》从开始就成为一份国际性的刊物。

正因为《敦煌研究》的定位高,是一份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的刊物,所以创刊40年来,《敦煌研究》获得了多项荣誉,如1995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评选的“全国优秀社科学术理论期刊奖”;1997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定为“首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1999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首届“中国期刊奖”,并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2002年进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双高”期刊之列;2005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12年成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3年入选“2013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15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百强报刊”,同年还入选为“2015年度中文期刊最受海外机构欢迎50强”和“2015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等。2017年,《敦煌研究》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2021年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同年入选“2021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16—2020年最受欢迎期刊”;2022年再次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16—2021年最受欢迎期刊”。

参考文献:

[1]常书鸿. 敦煌石窟艺术[M]. 刘进宝,宋翔,编.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183.

[2]段文杰. 敦煌是我生命的全部:段文杰回忆录[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22:125.

猜你喜欢

常书鸿国际视野
油画《九层楼修建》
《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人生因何而伟大
敦煌,一生的“情人”,一生的守护
——常书鸿与敦煌的不了情
花开敦煌——常书鸿、常沙娜父女艺术作品展 续写敦煌精神
守护敦煌大漠的痴魂 常书鸿故居寻迹二
常书鸿,一见敦煌“误”终身
搭建激情与梦想的舞台
国际合作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儿童音乐剧发展趋向分析
浅论江苏省独立学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