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发展困境及解决思路
2023-09-28徐欢
徐欢
【摘 要】论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发展现状的研究和分析,探索中小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发展的思路,以保证中小商业银行在严峻的市场竞争和发展困境中保持活力。
【关键词】资产托管;托管银行;解决思路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8-0079-03
1 选题背景
随着1997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我国在法规中正式明确,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需要选择商业银行作为托管人。1998年,工商银行等5家国有银行获批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同年,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两只封闭式基金发起设立。由此,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正式诞生[1]。在过去的20余年,随着资管产品的蓬勃发展,托管机制及衍生出的资产托管业务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商业银行在开展资产托管业务的过程中也存在同质化程度较高、竞争激烈、运营成本较高等问题,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很难在此领域取得突破性的成长。如何在资产托管领域进行创新,把握政策和市场契机,提升竞争力,成为商业银行未来发展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2 资产托管业务的现状
2.1 我国资产托管业务发展概况
经过25年的发展,资产托管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一个发展快速、潜力巨大、不容忽视的中間业务产品。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22年末,全行业托管规模已达201.7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98万亿元,增幅达5.76%。全行业资产托管业务收入达582.0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66亿元,增幅为0.98%。
随着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托管机制在更多领域的运用,托管行业在早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但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后,“去刚兑、去通道、去杠杆”压力的传导,使整个资产托管的规模增速逐渐放缓。从规模来看,1998年到2008年11年的时间,整个托管行业的规模才为3.75万亿元,而到2022年末,这个数字已经突破了200万亿元。从规模增速来看,2015年之前的规模增速均在50%以上,2018年的规模增速仅为3.01%。
在此期间,监管机构也围绕资管产品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对规范、引导和推动资产托管行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产品结构方面,除其他资产托管外,保险资金托管已悄然取代了银行理财托管长期以来的老大地位,一跃成为全行业规模第一。截至2022年末,保险资金托管规模已达31.62万亿元,较2021年底增长了3.98万亿元,增幅14.40%。银行理财托管位居第二,截至2022年末,其托管规模29.82万亿元,较2021年年末减少了1.56万亿元,降幅0.50%。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规模24.81万亿元)和信托财产保管(22.03万亿元)紧随其后。这样的产品结构变化,既反映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资产配置的要求逐渐发生变化,又反映出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和落实,整个资管市场的结构也随着监管政策的调控在逐步调整。
2.2 托管银行竞争格局
不同托管产品市场的整体市场容量和进入门槛均有较大的区别,而大型商业银行与中小商业银行在整体规模、收入及目标市场上也存在较大区别。截至2022年底,共有32家(不含包商银行)银行获得了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其中有3家为外资银行。
根据托管规模,29家中资托管银行可大致分为4个梯队:第一梯队由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5家银行组成,由国有银行代表和股份制银行龙头构成。市场占有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规模均超过15万亿元,合计占比为44.25%。第二梯队由中国农业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组成,绝大部分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在这个梯队中,规模均超过5万亿元,截至2022年末,这7家银行的托管规模总计80.23万亿元,占比达到39.77%。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广发银行、华夏银行、上海银行、渤海银行和南京银行等8家托管银行组成第三梯队,规模介于2~5万亿元。这部分银行均在2008年之后才取得托管资格,由于丧失了先发优势,业务发展受到制约,整体所占的托管市场份额较低,托管规模总计25.74万亿元,占比仅为12.76%。剩余9家银行组成第四梯队,规模均在2万亿元以下,包括2022年以来新获批牌照的苏州银行、青岛银行、成都银行。
托管市场在不断扩大,托管机构之间的竞争也是愈发激烈。截至2022年末,除了上述中资商业银行外,已有29家证券公司、3家外资银行和2家证券金融服务机构获得基金托管牌照。目前仍希望申请该项资格、处在排队及筹备阶段的银行还有10余家。
3 中小商业银行开展资产托管业务的困境
在利率市场化脚步日益加快及金融脱媒程度不断提高的时期,面对愈发激烈的金融竞争形势和不断完善的金融监管环境,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拓展资本节约型金融服务,是业务发展和转变自身盈利方式的必然选择,也是金融体系演变过程当中商业银行功能变迁的客观规律。因此作为具备战略意义和发展潜力的一项中间业务,资产托管业务仍然受到商业银行的追捧。但是资产托管业务开展较晚、目前托管规模偏小、业务主要集中在某些区域的中小商业银行正面临生存环境比较恶劣、竞争程度急剧加大、收益产出不符合预期等严峻现实。
3.1 发展空间相对狭小
资产托管业务具备规模化业务的特点,初期投入大、收益偏低,只有达到一定的业务规模,技术投入、渠道投入和人员成本才能发挥边际效应,才能获得稳定的利润。尤其是第四梯队的银行以及现阶段正在申请牌照的机构均为立足于本地或区域市场的中小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将愈发惨烈,生存和发展空间将受到更大的挑战。
3.2 托管行业竞争加剧
尽管银行业资产托管规模逐年上涨,取得牌照的中资托管行也有29家之多,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均集中于大型托管行。截至2022年末,规模排名前十的托管行规模合计占比从2015年的66%逐渐增长到如今的76%,而且,排名前五的托管银行也一直是前文所提及的第一梯队托管银行,很明显,托管业务正在呈逐步向头部托管行聚拢的态势。就规模增速而言,不仅是地方性中小银行规模增速较快,大型托管行也一样,而且,基于大型托管行本身的规模效应,其增速带来的规模总量增加也会更多。
从资产托管业务收入来看,收入排名前十的托管行贡献了近81%的托管收入,均为大型托管行。其实,自2019年起,银行业资产托管收入也愈发向头部托管行集中,合计占比从75%增长到了近81%。中小银行面临的市场环境以及竞争更加惨烈。
3.3 业务同质化程度高
目前各家银行提供的托管服务大都局限于基本托管服务,高附加值的增值类、定制类、创新类托管服务开展得十分有限。若想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托管银行已不能仅僅局限于提供保管、清算、核算等传统服务,而必须提供包括增值服务在内的一站式服务与综合化解决方案。只有进一步深化和延伸服务内容,解决同质化程度高的问题,整个托管市场才会呈现出新的活力。
3.4 业务系统有待完善
总体来说,中小托管银行的技术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尽管目前国内各家托管银行不同程度地加大托管系统建设,但是系统的总体性能水平还有待提升,诸多条件尚不能适应今后大规模运营的需要。系统自动化程度并不高,不同托管业务系统间的信息共享程度差等问题也影响了资产托管业务的运营效率。
3.5 品牌意识淡薄
部分银行并未形成独有的托管业务品牌形象,在开展资产托管业务时仅通过价格战争取客户,却并未保证协议中约定的服务质量。缺乏品牌意识,易导致客户的信任危机,出现客户流失、转向他行的情况,无法赢得客户忠诚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3.6 营销手段单一
部分银行在营销过程中,只关注传统营销渠道,经营视野狭隘。而且在部分业务领域,由于国有大型银行占据垄断地位,中小托管银行己经很难从五大银行口中夺食,价格战和拼关系便成为中小托管银行的主要营销方式。
3.7 托管人才匮乏
对于托管银行而言,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目前国内托管行业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培养速度过慢,缺乏既了解资产管理行业,又熟悉资产托管业务流程,并知晓后台运营的复合型人才。而且,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不断演进的趋势,缺乏了解国际会计准则、国际市场结算规则、国际资本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国际资本市场运作的国际化托管人才,将成为中小托管银行发展跨境资产托管业务的制约因素之一。
4 中小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发展的解决思路
针对托管行业的市场现状及存在的困境,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及创新思路,中小商业银行和新获取牌照的托管银行需要更有针对性地思索发展对策,保持在资产托管业务中的竞争优势。
4.1 实现差异化经营
4.1.1 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
托管银行必须紧扣转型和创新,通过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以全能发展型、利基市场型抑或专业极致型之一为目标,对内走“功能完备、重点突出、协同联动、科技引领”的发展道路,对外进一步提升辐射和外包服务能力,同时强化监管制度守正创新,保障业务规范发展[2]。托管银行可以专注于特定领域,成为市场的引领者,引导市场持续不断地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产品,贴近客户,才能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服务。在服务设计上,托管银行应鼓励和支持客户创新思路的实践,并为此提供专业的技术和业务支持,与客户共谋发展,如绩效评估与风险分析、公司行动服务、政策咨询、咨讯共享等。
除此之外,新的法规政策对托管银行的市场营销和业务运营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原有运营环节要根据新的法规政策进行技术开发改造、制度修订、业务流程重塑等,另一方面也拓展了托管银行的业务范畴,提供了新的业务机会[3],逐步创新和新增了专业服务。创新服务是产品的延伸,也是增加产品附加价值以及建立忠实客户群体和树立良好品牌形象的有效手段。通过创新服务,资产托管业务从原来被动执行客户指令,转变为更加主动地为客户提供服务。目前的创新服务包括现金管理、税收服务、证券借贷中介服务、资产评估、三方回购等。
4.1.2 摒弃自营业务系统的开发
先进的托管银行非常重视业务系统的开发,通过技术的力量提升服务能力,在各个环节满足客户需求。但这也带来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中小托管银行IT人员的资源配置和专业能力离先进托管行有很大的差距,自建系统并时刻保持市场政策更新版本非常困难;另一方面,建成符合监管要求和市场规则,运行稳定的全资产、全过程专业处理系统,需要长期持续稳定进行大量资金投入,而托管业务在中小银行的中收和业务规模占比都非常小,难以实现正收益。建议中小银行完全采购外部供应商专业系统,专注差异化运营。
4.2 建设托管业务品牌
4.2.1 适当进行托管业务内涵创新
这并不是摈弃传统的托管业务或托管服务内涵,而是提出一种理念,建立这样一种资产托管业务:根据客户特点定制综合金融服务,而这种服务并不局限于托管服务范畴。通过这样的业务内涵创新,资产托管业务将贯穿于客户与银行合作的各个环节,真正实现全过程、全范围的资产托管。托管银行也将从后台处理这一低层次的服务角色转变为全方位金融服务提供商这一高层次的角色,形成本银行特色服务品牌。
4.2.2 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在打造托管品牌的过程中,服务是最核心的竞争力。首先要匹配服务需求,通过数据的整合和研究,了解客户详细信息,确定客户需求,进而针对客户特点提供个性化配套服务。其次是提高服务标准,努力学习国内外先进托管行的服务标准,进一步规范各项服务的流程,进而提高自身服务水平。最后是深化服务内涵,逐步实现全程服务、一站式服务,为不同客户提供快捷、安全、专业的托管服务。
4.2.3 建立高素质的托管专业队伍
人才是业务发展及品牌建设的基础,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加快人才引进、培养步伐。在人员配备方面,一方面要保证基础托管服务岗位人员的配备,如市场营销、资金清算、投资监督、会计核算、技术保障等主要岗位,并要保证人员与业务量成正比例增加。另一方面要着重培养熟悉银行业务和金融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并与国际知名资产管理类公司和托管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和业务操作能力,以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演进,投资品种的日益丰富,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资产托管业务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小商业银行只有找准定位,确定合适的资产托管业务发展思路和运营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标准和服务水平,打造专业化托管品牌形象,才能在资产托管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夏博辉.资产托管与托管银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2】李广新,潘小明.国内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发展现状、趋势与策略[J].新金融,2023(02):11-17.
【3】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报告课题组.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报告(2022)[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