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铺灸疗法联合甲钴胺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

2023-09-28马梦晖刘冬桂万贤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腓总气虚血瘀

郝 芳 马梦晖 刘冬桂 万贤明※

(1.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内科门诊部,广东 深圳 518000;2.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护理部,广东 深圳 518000;3.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老年病科,广东 深圳 5180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占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30%~90%,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灼热或者感觉异常。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西医治疗DPN 以口服或静脉注射改善微循环及营养神经的药物为主,易引起过敏反应及胃肠道不适,有一定局限性。中医学认为本病为消渴日久未愈进而气血瘀阻所致。辨证论治,调节脏腑、疏通经络,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起效迅速且相对安全,具有一定优势。本课题组将铺灸疗法与甲钴胺相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DPN,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1 年5 月—2022 年2 月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82例气虚血瘀型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 例,男20 例,女21 例;年龄26~69 岁,平均年龄(47.52±6.34)岁;平均病程(13.47±3.58)个月。观察组41 例,男22 例,女19 例;年龄27~68 岁,平均年龄(47.85±6.23)岁;平均病程(13.51±3.62)个月。2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平均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编号:2021051908),且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年版》[2]中的DPN 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防治指南》[3]中关于气虚血瘀证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1)近期未接受DPN 相关治疗;(2)年龄25~70岁。

1.4 排除标准(1)哺乳或妊娠期妇女;(2)意识丧失或昏迷者;(3)心、肝、肾功能不全者;(4)有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疾病者;(5)当前正参与其他药物研究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2 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护理,包含饮食干预、运动指导及心理沟通等。在此基础之上,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107,每片0.5 mg],每次1 片,口服,每天3 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铺灸疗法治疗。铺灸操作方法:将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枳壳、川牛膝打成细粉备用。生姜打成湿度适宜的姜末备用。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取腰夹脊穴区、三阴交穴区、胃肠相关穴区、背俞穴下区、背俞穴中区以及疼痛部位,以75%酒精棉球消毒施灸部位。在施灸部位铺撒药粉,厚度以5 mm为宜,然后在药粉上铺大小适宜的姜末灸饼,并将艾炷置于灸饼之上,艾炷淋少量95%酒精助燃。待所有施灸部位铺设准备完毕,点燃艾炷,连灸3 壮,视患者耐受程度可适量减少。隔日铺灸1次。

2组患者均以14 d为1个疗程,持续2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1)中医症状评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的中医症状评分准则进行疗效评价。主症包括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少气懒言,按程度由轻到重分别记0、2、4、6分。次症包括倦怠乏力、腰膝酸软、面色唇色异常,按程度由轻到重分别记0、1、2、3分。统计治疗前后总评分,评分越高,患者状态越差。(2)神经传导速度。使用肌电图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3)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NSE 水平,水平越低,病情越重。(4)疗效。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肌电图结果示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 m/s以上或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肌电图结果示神经传导速度增加,但<5 m/s;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气虚血瘀型DPN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s,分)

表1 2组气虚血瘀型DPN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治疗前后差值6.28±2.87 10.76±3.59 2.987<0.01例数41 41治疗前18.46±3.58 18.59±3.69 0.569 0.758治疗后12.19±3.951)8.82±3.761)2.349<0.01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MNCV及SNCV的比较2组治疗前的正中神经MNCV、SNCV 与腓总神经MNCV、S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MNCV、SNCV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MNCV、SNC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气虚血瘀型DPN患者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SNCV比较 (± s,m/s)

表2 2组气虚血瘀型DPN患者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SNCV比较 (± s,m/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41 41正中神经MNCV治疗前42.97±5.39 43.11±5.68 0.211 0.838治疗后49.72±5.321)56.21±5.791)4.079<0.01正中神经SNCV治疗前37.19±4.31 36.92±3.89 0.498 0.622治疗后40.86±4.691)45.77±4.261)4.209<0.01腓总神经MNCV治疗前40.81±4.62 41.13±4.70 0.952 0.353治疗后45.33±5.361)49.27±5.651)2.929<0.01腓总神经SNCV治疗前35.92±4.14 34.58±3.99 0.858 0.383治疗后40.38±4.321)43.87±4.561)3.907<0.01

2.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SE比较2 组治疗前的血清NSE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血清NSE 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SE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气虚血瘀型DPN患者血清NSE比较(± s,ng/mL)

表3 2组气虚血瘀型DPN患者血清NSE比较(± s,ng/m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治疗后16.31±3.191)11.68±3.261)6.577<0.01例数41 41治疗前21.79±3.59 21.32±3.73 0.957 0.348

2.4 2 组患者疗效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7.80%(36/41)高于对照组的70.73%(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气虚血瘀型DPN患者疗效比较

3 讨论

DPN 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5]。现代医学[6-8]普遍认为,糖代谢功能紊乱,造成局部微血管损伤、神经功能损伤、氧化平衡功能失调,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肢体疼痛、麻木、肌肉萎缩等症状。治疗方式基本是在控制血脂血糖的前提之下,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甲钴胺便是DPN 临床治疗中的常用药物,其参与脊髓神经元胸腺嘧啶核苷和磷脂的合成,并能促进核酸代谢和叶酸的利用,在损伤神经髓鞘形成以及修复中具有一定作用[9-11]。药物治疗一定程度上对DPN 有缓解作用,但长期服药造成肝脏、肾脏负担,且在对患者神经性疼痛的控制上也有所欠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2]。

DPN 属于中医学“消渴继发血痹”范畴[13],因其主要由血脉痹塞引起,多以化瘀、行气、通络进行治疗[14]。临床中可将本病分为气虚血瘀证、气郁化火证、阳虚血瘀证、瘀血阻络证、痰瘀互阻证予以辨证论治。中药内服、外用熏洗、针灸等手段可以调节局部血液循环进而达到疏瘀通络的功效,使患者肢体疼痛麻木得到改善、受损神经得到修复。研究[15]发现,气虚血瘀是本病的最主要证型,并导致本病久治不愈以及并发症出现。因此本研究选取气虚血瘀型DPN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铺灸与西药甲钴胺联合治疗。一方面,铺灸疗法火气足、穿透力强、作用面积大,对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着天然的优势;另一方面配合神经营养一线药物甲钴胺,能够对受损神经进行更有效的修护。

研究结果显示:2 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铺灸疗法联合甲钴胺可有效改善中医症状,提高总有效率。而观察组治疗后的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MNCV、SNCV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此法可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对于减轻患者肢体疼痛麻木有着积极意义。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SE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法对于患者神经修复更为有效。

综上所述,铺灸疗法联合甲钴胺可有效减轻气虚血瘀型DPN 的损伤,提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并修复神经损伤,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腓总气虚血瘀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血瘀体质知多少
气虚了,病多了
超声在腓总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腓总神经麻痹治案一则
经皮电刺激治疗腓总神经不全损伤疗效观察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