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根 中医魂 *
——打造《伤寒论》金课的实践
2023-09-28李赛美徐笋晶王保华方剑锋
李赛美 徐笋晶 王保华 方剑锋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405)
中医经典是中医之魂,是中医理论与实践之根,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之源泉,精研经典,是贯穿中医一生的重要任务。中医经典课程在中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伤寒论》作为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是中医基础到临床的桥梁课程,目前的《伤寒论》教学主要面临四大问题:(1)将《伤寒论》局限为一门课程,缺乏体系性;(2)教学内容与临床脱钩;(3)教学方式单调;(4)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经典逐渐成了一种摆设,学生辨证与临床思维没有得到培养。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坚定“以经典为根,以临床为本”的课程建设理念,对《伤寒论》教学内容、方法及模式等进行了系列改革与实践,成效卓著。
1 课程建设之理念
以经典为根,确立《伤寒论》在中医课程中的核心地位。遵循中医人才成长规律,经典教学与临床实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经典的魅力,从骨子里喜欢中医。
“以临床为本,始终坚守临床”是中医发展之源、立足之本,始终根植于临床实践开展《伤寒论》教学,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诠释伤寒、运用伤寒、发扬伤寒,与时俱进,使之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活体知识,为推动中医经典理论发展与运用做出贡献。
基于“以经典为根,以临床为本”之理念,打造贯穿中医人才成长全过程的“六阶梯”经典课程体系,使经典得到实实在在的传承,最终能活用经典,服务临床,提高疗效,成为“铁杆中医”。
2 《伤寒论》六阶梯课程体系的构建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坚定“以经典为根,临床为本”之理念,以构建贯穿中医人才发展全程的《伤寒论》六阶梯课程体系为核心,整合两个临床实践基地,拓展三个教学平台,创新四种教学方法,丰富五类教学资源,改革评价方式,建设教师、医师双师型优秀教师队伍,全方位促进经典课程改革,打造《伤寒论》金课。见图1。
图1 《伤寒论》金课研究与改革思路图
2.1 立德树人培养学生中医情怀抓“两本”:学生兴趣、信心之本,教师素养、知识积累与释放能力之本[2]。
重“四教”:教书——将经典与临床结合,让学生学有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教学生从医之事;教心——将“立志、敬业、修身”之道融入临床带教之中,教学生从医之德;教人——教学生双向思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与人为善,教学生立身之本;教己——个人在教学中成长,在教学中完善。
2.2 构建贯穿人才发展全程的《伤寒论》课程体系分六阶梯,逐步深入[3]。(1)入门引领:大一、大二,开展经典等级考试、晨读经典、经典专题讲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框架构建:大三,开设《伤寒论》课程,重在基础,使学生把握六经辨证框架及方证辨治规律。(3)内涵拓展:大四,开设中医经典方向班,多教研室联动,开设中医学术源流与研究、古今经典医案、经典名方临床运用、经典研究思路与方法,使学生将四大经典融汇贯通,拓展学习深度和广度。(4)临床深化:大五,开设中医临床提高课,强化学生临床辨证思维能力。(5)科研创新:研究生阶段,开设《伤寒论》理论与实践,展示近年文献、科研、临床成果,坚定学生专业思想,为科研创新奠定根基。(6)继续教育:广州中医药大学1994年首创全国经方班,2010年创办国际经方班,成为中国中医继续教育品牌项目,被誉为中医界的“黄埔军校”。
2.3 强化支撑体系建设
2.3.1 建设临床实践基地一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伤寒病区;二是全国经方班专家查房基地,包含了所有经方班承办单位的附属医院。依托基地,一方面开展中医经典临床见习和实习;另一方面开展名老中医、教授查房过程的拍摄,创建临床资源案例库,真实再现临床实景,经文解读直观明了,还原经文现实指导价值。此为课堂开展案例讨论之基础,实现“课堂展现临床,临床融入课堂”。
2.3.2 拓展学习平台课堂教学平台,临床实习平台,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及慕课网络学习平台。课堂的理论学习、临床的实际运用、网络的知识拓展三位一体,实现《伤寒论》学、用、研24 h不断线。
2.3.3 创新教学方法(1)PBL 教学与临床能力强化:选用真实案例、结合经典理论,进行辨证用方及疗效临床思考,全程贯穿六经辨治思想,逐层深入讨论。(2)自主学习与综合素质培养:开展换位教学,从经典原文入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备课及上台演讲,提升其学习参与性和综合素质。(3)案例讨论与中医知识贯通:依托案例库,开展案例实训,让学生从理法方药分析案例,并对照教师当时的立法处方,进行质难,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辨证思维越来越接近临床。(4)混合式教学与学习深度提升:依托《伤寒论》慕课,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习深度。
2.3.4 丰富教学资源平面教材、视频教材、网络数字教材、微信媒体教材《伤寒理论与实践》、住院医师规培教材《中医临床经典概要》,主编全国中医药院校教材《案例版伤寒论》、岭南特色系列教材《岭南伤寒论临床实践》、高等中医药院校临床实践教材《名师临床带教与四大经典汇通》等特色教材,主编《伤寒论图表解》《图说伤寒论》等系列教参,主编的《伤寒论讲义》第2 版配有案例视频DVD,结合微信公众号、网站、经方学堂APP、慕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适应多层次人才培养需求。
2.3.5 分层评价学习效果注重学习过程,将案例讨论与主题发言纳入学生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多样化,大三闭卷考试,注重学生原文背诵理解能力;大四、大五开卷考试,注重考查学生四大经典融合能力;研究生论文写作,考查学生将经典与不同专业科研选题结合能力。
2.3.6 打造教师医师双师型优秀教师队伍实行主讲导师制,“一对一”培养青年教师。实施临床与教学岗位定期轮换制,保证临床与教学水平同步提高。依托名中医工作室,鼓励学生跟师学习,增强中医底蕴,强化临床能力。
3 课程建设成效
3.1 《伤寒论》课程和师资被教育部肯定2010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07年、2013 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先后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及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8 年《伤寒论》课程慕课上线,3 个多月后,选课人数突破4000,境外人数突破1000。在新加坡南洋仲景学院同步推广[4,5],并建成了广东省线上线下混合及线上一流本科课程。2020 年,团队学科带头人受聘为教育部《伤寒论》课程联盟理事长。创建的经典课程新体系,在2008年、2012 年两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作为特色项目被专家组充分肯定,给予升华了中医教育新理念的评价,有重要引领示范价值。
3.2 培养人才被用人单位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肯定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在中医思维、临床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用人单位认可,抽样调查满意率达90%以上,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2016年大型中医院巡查中,巡查组组长马融赞赏:“一附院活用经典,服务临床,提高疗效,真是名不虚传。既精通《伤寒论》等经典,又能承担全院内科值班工作的人,是不可替代的人才,是医院的宝贵财富”。
3.3 全校学生重燃回归经典的学习热潮学生束永康创立校园经方班,在学生团队里影响甚广。学生林勇凯将《伤寒论》改编为漫画,在第三届“天堰挑战杯”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其编写的《图说伤寒论》《图说金匮要略》分别于2014年、2017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成为中医类畅销书,相关图片获人民卫生出版社“最佳创意奖”,入选“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伤寒论讲义》3版数字版教材。作者培养的研究生在全国“学伤寒,背伤寒”基本功大赛获团体赛二等奖,个人赛优胜奖。广州中医药大学于2018年起举办经典等级考试,并授予必修学分。
3.4 改革经验引起强烈反响《伤寒论》课程教改经验通过同行交流、人才培训、特色教材、课程网站及论文发表等形式在全国辐射推广。独特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多次在中国中医药报报道及全国仲景学说学术年会交流分享。先后吸引北京、上海等20多家中医药院校同行前来学习。接纳甘肃、山东、湖南、海南、福建、深圳专职教师进修取经。
3.5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及一带一路国家中医药发展成功举办20 期全国经方班,10 届国际经方班,受众多达每天1400 余人次,建立经方学堂APP,网络受众高达每天15 000 人次,整理出版《经方名师讲录》系列丛书13 辑,并在香港推出繁体版。打造“现场经方班”“指尖经方班”“纸质经方班”,创建跨省、跨境、跨国经方推广模式,在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主办经方班,获主流媒体赞扬报道。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及广州市市长温国辉接待新党主席郁慕明期间,听取教学团队与台湾地区合作举办经方班的情况,大加赞赏。
经方班培养人才覆盖国家级、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市、佛山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班学员,以及河南省仲景书院优才班学员。在海内外掀起学习经典的旋风,经方班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医“黄埔军校”。
本项目经推广应用,效果显著,树立了经典在中医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中医经典思维的历练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从疗效入手培养学习兴趣、建立辨证思维,提升能力;教师从实践中诠释、传承和推广经典,积累鲜活教源,20 余年,匠人匠心,精心打造出一门《伤寒论》“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