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脉诊仪研究肥胖、超重人群与正常人群脉象频域特征的差异性 *
2023-09-28陈宇奇陈彦坤谢梦洲
陈宇奇 陈彦坤 谢梦洲※
(1.昆山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江苏 昆山 215300;2.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3.湖南省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20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改变,肥胖等疾病的患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肥胖所带来的后果不可小觑,大大增加了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严重问题[1]。
中医认为超重、肥胖的形成与不良的饮食密切相关,肥胖者由于过食肥甘厚味,从而使膏脂、痰浊、水湿壅滞、积聚体内,致脏腑功能失调,体质量超过常人。肥胖责之于脾、肾等多个脏腑,其病理以脾虚为本,以痰瘀、水湿为标,气血阴阳及各脏腑功能失调[2]。
脉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都可以从脉象特征中反映出来[3]。然而传统的脉诊又由于各种主观因素及外界条件的差异,对于脉象的判断缺乏统一标准,大大影响脉诊的推广与应用[4]。
目前我国在脉诊客观化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一定的进展,王唯工教授所提出的“共振理论”是对脉象分析的进一步深入,其认为通过脉象频域分析法所分解出的各谐波幅值能够反映相对应器官的生理、病理状态[5-7]。“共振理论”[8,9]描述心血管系统是一个高效的血液压力波传导系统,血液由心脏射出后便会撞击主动脉弓,在此过程中,血液的动能大部分转换成弹性势能,而后以径向振动的方式将弹性势能转移至动脉血管壁,并以血液压力波的形式向着动脉管径末端传递。同时,为了提高血液、能量传输的效率,促进血液一直向下流动至各器官或血管床,各器官或血管床的自然频率是主动脉自然频率的整数倍,以达到与心跳的共振[10]。因此,王唯工教授认为频域分析法所分解出的各谐波分别对应脏腑的固有频率,气血能量可按频率分布在人体的不同脏腑,即各谐波分别对应着人体各脏腑,如C1、C2、C3、C4、C5、C6 分别对应着人体的肝、肾、脾、肺、胃和胆。而人体便是一个共振的系统,当人体状态改变之时,这个系统能够立即调节全身脏腑的气血能量分布,使其能够及时获得相应的气血能量。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通过采集不同人群的脉象、身体指标等信息,探究不同人群脉象频域特征的差异性,通过频域分析法,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肥胖、超重人群脉象参数提供量化依据,为将来指导、服务临床提供数据支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8 年10 月—2019 年4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科359 名体检人员,剔除背景资料及检查报告等信息缺失及符合排除标准人员,共纳入研究对象280 名。受试对象年龄最大75 岁,最小18 岁,属不同年龄段,平均年龄(34.63±11.37)岁;男性137 人(占比48.9%),女性143 人(占比51.1%)。受试者包含各种职业和社会阶层,具有随机性,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信性。
1.2 诊断标准体质量指数(BMI)是国际通用指标,被广泛应用,计算公式:BMI=体质量(kg)/身高的平方(m2)。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在2002 年发布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11]中提出了适合中国人体型的临界值,建议BMI<18.5 kg/m2为体质量过轻,正 常BMI 为18.5~23.9 kg/m2,BMI≥24 kg/m2为 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
1.3 纳入标准(1)受试者无明显器质性病变;(2)近3 d饮食正常,近1个月无连续药物服用史。
1.4 排除标准(1)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或其他器质性病变;(2)由临床医生对其双手进行脉位判断,确定为反关脉、斜飞脉等特殊脉象者;(3)不能按要求配合研究人员者。
1.5 分组标准根据受试者的BMI,将采集样本数据分为:(1)体质量过轻组:BMI<18.5 kg/m2;(2)正常组:BMI 为18.5~23.9 kg/m2;(3)超重组:BMI 为24~27.9 kg/m2;(4)肥胖组:BMI指数≥28 kg/m2。
本次研究对象共280 名,其中肥胖者17 名,超重者49 名,正常者189 名,体质量过轻者25 名。因肥胖者样本数量过少,且超重与肥胖病理过程连续,故本研究将肥胖者与超重者合并为体质量过重组共计66名。因此在本次研究的280 名受试对象中,体质量过重组66 名;正常组189名;体质量过轻组25名。
1.6 研究方法
1.6.1 临床数据采集受试者的一般健康情况等信息通过临床调查表记录,由受试者本人填写健康史、家族史等信息,采集人员采集后填写身高、体质量等及中医四诊情况。
1.6.2 脉诊数据采集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制出的一种适用于中医脉搏检测的三探头机械装置[12]进行脉诊数据采集。该设备具有3 个独立的探头可对受试者寸、关、尺3 个部位同时进行脉诊参数的采集,排除了大量的干扰因素。
受试者在采集前1 h 内忌任何刺激性饮食,并且于采集前平复心情先休息10~15 min。采集过程中受试者取坐位,分别采集受试者双手寸、关、尺6 部脉的脉搏波,每次采集不少于40 s,使得每个部位的脉象参数不低于50个周期,保存脉象参数至计算机。
1.6.3 脉象参数处理将得到的脉象图波形数据通过Matlab 2016 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Fransform,FFT)展开为频域图。根据王唯工“共振理论”,脉搏波谐波与器官脏腑存在频率匹配现象,各器官脏腑频率与心率相关[10],以心率(Hz)为C0依次确定C1至C11,并依次寻找其相应的谐波强度[13]。同时因为越往高频的谐波,能量分配越低,更易受小波动影响,故本研究选取C1~C6的特征进行分析。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年龄、谐波能量比、血脂指标数值为计量资料,以(±s)表示,如果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单因素分析,非正态性分布的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性别属于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可知,受试者的性别、年龄因素是影响脉象参数的重要因素之一[14]。故分别对各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分布进行比较。
2.1 性别分布对各组受试者性别进行比较,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各受试者性别分布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3组受试者性别分布比较
2.2 脉象参数特征分析对各组受试者C1~C6 进行比较,结果如下:(1)体质量过重组C3谐波强度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体质量过轻组与正常组比较各谐波强度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受试者脉象参数特征分析比较 (± s)
表2 3组受试者脉象参数特征分析比较 (± s)
注:与正常组比较,1)P<0.05。
组别体质量过重组正常组体质量过轻组C6 0.03±0.01 0.03±0.01 0.03±0.01 C1 0.45±0.06 0.44±0.05 0.45±0.05 C2 0.22±0.04 0.21±0.04 0.20±0.04 C3 0.12±0.031)0.14±0.03 0.13±0.03 C4 0.07±0.01 0.07±0.02 0.07±0.01 C5 0.05±0.02 0.06±0.01 0.05±0.01
2.3 年龄分布对各组受试者年龄进行比较,经F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各受试者年龄具有可比性。见表3。
表3 3组受试者年龄分布比较 (± s,岁)
表3 3组受试者年龄分布比较 (± s,岁)
组别体质量过重组正常组体质量过轻组例数66 189 25平均年龄34.38±10.77 34.52±10.96 36.56±16.43 F值P值0.361 0.697
3 讨论
近年来,肥胖率、超重率在全球范围呈现持续上升趋势[15]。《2015 年全球疾病负担》表明,2015 年全球大约400 万人的死因与肥胖直接相关,这给社会经济所带来的负担不容小觑[16]。中医从其病因病机的角度推断,认为肥胖与脾、胃、肝等脏腑密切相关。
中医脉诊理论认为人体的脏腑功能,都可从脉象特征中反映出来。近年来,随着对脉诊客观化研究的进程不断推进,科研人员采用各类脉诊仪采集得到了各种脉象的特征,并针对临床不同疾病的脉象特征进行了时域分析、频域分析等相关研究,为临床诊治提供大量客观依据[17]。
王唯工教授所提出的“共振理论”是对脉象频域分析的进一步深入,其认为人体是一个共振系统,当人体状态改变之时,这个系统能够立即调节全身脏腑的气血能量分布,使其能够及时获得相应的气血能量。从“共振理论”的角度,本研究得出结论:与正常组及体质量过轻组比较,体质量过重组C3谐波强度较低。中医认为肥胖的病理为脾虚痰湿内聚,脾虚最先发生,因而造成脾部虚弱、痰湿停聚,脾胃运化不利,脏腑功能减弱。根据王唯工教授提出的“共振理论”,肥胖、超重人群表现为脾部脏腑功能减弱,使得人体这个共振系统状态发生改变,脾部脏腑的气血分布相对减少,因故脾部脉象较弱。
近年来,肥胖、超重导致的各类慢性疾病的风险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通过本研究结果可得出结论:肥胖、超重人群与正常人脉象参数具有一定差异性。故可以大胆推断:脉象参数的频域特征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诊断为肥胖、超重的人群起到一定帮助,同时这势必也对该群体起到一定警示作用。但考虑王唯工教授所提出的“共振理论”仍处于假说阶段,虽已完成部分理论论证和实验研究,但尚未能够用于指导临床诊断,期望今后能得到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服务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