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重人格结构理论视域下《教授的房子》中圣彼得教授的人格解读

2023-09-28赵岩丁威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名作欣赏 2023年12期
关键词:聚餐汤姆家人

⊙赵岩 丁威[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一、引言

薇拉·凯瑟(Willa Cather)是美国20世纪的女性作家之一,《教授的房子》是她的代表作品之一。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1923年,他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将自己早期潜意识理论中的“潜意识”“前意识”“意识”等心理结构重新定义为“本我”“自我”“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此后这个理论被人熟知为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理论。在小说《教授的房子》中,凯瑟从圣彼得教授(Professor St.Peter)的日常生活和交际圈描绘展开,揭示了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教授心理过程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种不同力量的激烈冲突,并充分展示了他内心的无限纠结。所以,本研究将以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理论为依据,对《教授的房子》中圣彼得教授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种不同的心理力量进行深入探析。

二、圣彼得教授的本我

“本我受本能的驱使,遵循‘享乐原则’,尽最大努力使原始的欲望和冲动获得满足。这些欲望和冲动是本我运作的原动力,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长期积淀在自我之中。”①圣彼得教授的“本我”首先体现在对自然的喜爱。圣彼得教授儿时就对大自然显现出了不同常人的情感,他去湖边看太阳的东升西落,欣赏湖边随季节变化的不同景色,那时他就会感到心情舒畅。所以,受到“本我”的驱使,儿时的他总是和朋友一起去湖边玩耍,在玩耍中,他一直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快乐。后来,因为家庭的缘故,他被迫离开了生活已久的密歇根湖,他的“本我”从这时开始被压抑了起来。“人格结构的最基本的层次是‘本我’”②,虽然圣彼得教授从那时起压抑了“本我”,但是,当他遇到汤姆·外域(Tom Outland)后,在汤姆和他提及自己在西南部的生活经历后,再次唤起了圣彼得教授内心一直备受压抑的“本我”,因为汤姆在西南部的生活经历,正是在城市中生活的圣彼得教授内心一直向往的。八月的一个夜晚,圣彼得教授在庭院里看星星时,他看到曾经的那个小男孩从门外缓缓地向他走来。“这个夏天回到圣彼得身边的堪萨斯男孩不是一个学者,他是个原始人,他只对土地、森林和水流感兴趣。”③这个消失已久的小男孩正是圣彼得教授内心深处备受压抑的“本我”,他可以自由地生活在原始社会中,只对自然感兴趣并从中获得快乐,他不畏社会的变迁,不问世事,过着心满意足的生活。但是,现在的圣彼得压抑着自己的“本我”生活在城市里,他和从前的小男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次,圣彼得教授的“本我”还体现在他自己居住在旧房子里,大部分人对物质都有较强的欲望。小说中的多数人物也都存在这种欲望,然而,圣彼得教授认为这种世俗欲望有悖传统简朴的价值观。所以,当他感觉到家人变得追随物质后心生反感,和他们相处也让他感到不愉快甚至有压力。然而,独自待在旧房子中可以让圣彼得教授感到开心和放松,因此,他跟随自己的“本我”,独自留在旧房子里,在独处中寻求自己的快乐。圣彼得教授在旧房子中的快乐,主要来源于工作以及回忆和汤姆相处的时光,汤姆为人质朴且单纯,拥有和圣彼得教授一样的价值观念,没有被物欲横流的社会蒙蔽双眼,是社会上的一股清流,他研究的科学专利不是为了物质方面的回报,而是因为他对科学实验充满热情,他就像圣彼得教授在大学里不在乎商业价值,坚持学校应该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一样,两个人做事情的出发点都很纯粹。圣彼得教授的家人都不理解他为何不肯搬出旧房子,实际上,他只是跟随“本我”的“快乐原则”做出的决定,在这个过程中,他不顾家人的情绪和劝告,任性地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

三、圣彼得教授的自我

“自我(ego)用理性和审慎来‘保护’本我,使其既接受本能的冲动,又因为时时担心(anxiety)而把这种冲动限制在理性所允许的范畴之内,使之遵循‘现实原则’,以换取本我的安全和成功。”④圣彼得教授从小就展现出对自然的不同情感,但是,因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他所热爱的自然渐渐地淡出他的视野。受到“自我”的调节,圣彼得教授在选择就业岗位时,优先接受了开窗就能看见密歇根湖的汉密尔顿某大学教授职位的聘书,这是圣彼得教授进行“自我”调节的第一个途径。“这些年里,窗口能看见湖泊,对他的支持和帮助胜过任何东西所提供的方便。”平日里家人对金钱的追逐和大学里面的商业化让圣彼得教授感到身心疲惫,能带给他快乐的则是那片平静的湖水。当他感到疲惫或烦躁时,他会乘火车去密歇根湖划船或者游泳消解心中的烦闷。但是,在罗莎蒙德(Rosamond)出生之后,妻子莉莲(Lillian)责怪圣彼得待在湖边的时间过长,对家庭的照顾过少。再次受到“自我”的调节,圣彼得教授在房屋后面修建了法式后花园,这是圣彼得教授进行“自我”调节的第二个途径。这个后花园一直是他除了湖泊以外的另一生活慰藉,在家人外出旅游时,他会独自在树荫下乘凉、工作、吃饭等,他也会在这里消解自己工作中的某些焦虑情绪。在遇到汤姆之后,他常常和汤姆一起在树下,在温暖柔和的晚风中聊天到深夜,彼此之间的友情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圣彼得教授“本我”的冲动使他主动逃离痛苦,“自我”的调节促使其出发密歇根湖或者后花园里寻求“本我”的快乐,以缓解生活所带来的焦虑。“本我”热爱自然,“自我”在进行调节时通过靠近自然或建造后花园等不同方式实现“本我”的安全和成功。但是,这种调节毕竟短暂,无法真正调节“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失衡状态。

近些年,圣彼得教授的家人世俗欲望日益增长,有悖于他所坚守的传统价值观念,圣彼得教授一直想减少和家人的相处,但是,受到“现实原则”的约束,即使圣彼得教授想躲在旧房子中,他还是会出席由妻子莉莲在新房子中举办的一些交际活动或者节日聚餐等活动。英国学者埃德加·施皮林爵士(Sir Edgar Spilling)来做客时,他的目的本是想和圣彼得教授探讨一些有关西班牙专业方面的问题。但是,从聚餐一开始,聊天的话题就一直被路易·马塞勒斯(Louie Marsellus)牵着走,他极力介绍自己的新别墅并邀请学者前去参观,面对路易对自己新别墅的张扬和炫耀,圣彼得教授几乎沉默不语,从他的沉默中可以看出,圣彼得教授对路易追求物质的虚荣表现感到不满甚至感到羞耻,也可以看出他出席聚餐活动只是出于“自我”的调节,因为他心里不愿意和他们一同进餐。另外,多年之前,圣彼得教授的工作量很大,但是他不会感到辛苦,因为他的妻子和女儿会在节日时营造出温馨的节日气氛,让他把工作短暂地抛诸脑后,与家人一同庆祝节日。然而,他现在根本感受不到任何节日的气氛,甚至对家庭晚餐都感到压力,出于“自我”的调节,他会出席节日等聚餐活动,满足妻子的需求,换取自己可以继续留在旧出租屋的“本我”。圣彼得教授的 “自我”一直在进行积极调节,想要换取“本我”的成功,但是,圣彼得教授在出席聚餐的过程中并不快乐,他只是想通过参加聚餐换取自己“本我”的实现。

四、圣彼得教授的超我

“在自我中存在着一个等级,在自我内部存在着不同的东西,可以把它称作‘自我典范’或者‘超我’。”圣彼得教授的“超我”主要体现在他遵循正确的意识。在青年时期,他的“超我”就已经出现,他知道,社会的不断发展需年轻人做出贡献,他应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而不是孩童时期那个跟随内心的“本我”,做一个留在自然中的人。圣彼得教授虽然留恋于自然,但是,受到自己“超我”的牵制,“自我”进行调节,让圣彼得教授选择了另一条路——压抑自己的“本我”去法国闯荡,去见世面、拼事业。因为在那里才有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机会,并且这样的做法才是积极入世的,是遵循社会道德准则的。他最后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西班牙历史方面颇有作为,获得了相关荣誉。在别人眼中,圣彼得教授有着体面的工作、幸福的家庭,但是,这只不过是圣彼得教授“自我”调节的结果,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内心的压抑和疲惫。

圣彼得教授在中毒事件过后,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最初深爱莉莲,也爱自己的两个女儿,现在却一直想要避开甚至逃离她们。“他坐在桌前,垂着头,回忆自己的人生,试图找出自己在哪儿犯了错,以至于现在想要逃离以往那么在意的人和事。”他开始审视自己,审视自己一味地追求“本我”是否正确,时代在改变,社会在改变,他却选择一直坚守传统简朴的价值观,躲在旧房子中表达自己对家人的不满。多年来,如果保持初心带给他的是快乐,他完全可以不改变,但他的坚守带给他的是逐渐产生心理问题,他甚至在知道自己会中毒身亡的情况下没有做出任何反抗。于是,他“回想自己的人生,试图找出自己是在什么地方犯了错误”。在回想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的错误应该是态度问题,在过去的时间里,他过于在乎自己的快乐,忽略了别人的快乐,一直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受害者的模样。“理论上,他明白没有乐事、没有激情、没有遗憾的生活是可能的,甚至是愉快的。但他从来都没想过自己要那样生活。”此刻,他的“超我”出现了,圣彼得教授在中毒事件后也放开了某些东西,他认为自己不能只顾自己的快乐而否定家人,也不能躲在旧出租屋里与家人和社会隔绝,他需要做出改变,他可以拒绝和家人一样变得过度追求物质,但没必要仇视家人,圣彼得教授最后决定放弃自杀的想法,用心感受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也清楚了自己应该以什么样的身份面对未来。所以,一直以来,错的一直都是固守“本我”的圣彼得教授。虽然,他的“超我”出现了,但是,“超我”的出现让他把“本我”再次压抑并且压抑得更深,又一次导致圣彼得教授“本我”和“超我”之间的严重失衡。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凯瑟笔下所描述的圣彼得教授的日常生活出发,分别对圣彼得教授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重人格进行深度剖析。在剖析中得出,他的“本我”和“超我”两种人格特质已经呈现出严重失衡,这种失衡状态可能是由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物欲横流的社会造成的。并且,这种状态在圣彼得教授的内心不断持续,让其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虽然他的“本我”和“超我”之间有着激烈的矛盾冲突,但是,他最终对自己有了清晰的认知,也觉得自己有了面对未来的勇气。

①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1页。

② 马新国:《西方文论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354页。

③〔美〕薇拉·凯瑟:《教授之屋》,庄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182页。(文中相关引文皆出自同一版本,不再一一另注)

④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林尘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第217页。

猜你喜欢

聚餐汤姆家人
聚餐喝『高』了,如何解酒才对?
最好的养生是对家人和颜悦色
贪吃的汤姆
不一样的聚餐
家人不支持直销怎么力?
聚餐
掉钱
老友聚餐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