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视角下“数与代数”领域小幼衔接教学路径探寻

2023-09-28哈尔滨市双城区堡旭小学张兴文于海超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数与代数家长数学

哈尔滨市双城区堡旭小学 张兴文 于海超

小幼衔接是近几年来被热议的内容, 尤其是2020 年《指导意见》和数学新课标的颁布,对一年级入学适应期的延长提出了明确的方向。 因此,如何在一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教学中转换方式、调整策略、整合资源……让数学学习坡度减缓,难度降低的同时,更好地落实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成为小幼衔接阶段数学教学的关注点。

对于新入学的儿童, 在数学学习方面能否跟得上、跟得住,是家长非常焦虑的问题。其实,家长产生此焦虑的原因,一方面是对孩子的不相信,其他孩子都去报小幼衔接班,自己家孩子不去可能会导致学习跟不上。另一方面,家长担忧学校老师是不是按照“零起点”开展课堂教学。哈尔滨市双城区小学教研联盟团队开展了调研,从小学的视角开展一年级数学学习衔接的策略的探索,让学生快速适应并开展好小学数学的学习,减少或降低家长的教育焦虑。

一、更新观念,把握学情,找准衔接着力点

教师是小学和幼儿园衔接的关键。 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 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是小幼衔接工作的科学保障[1]。 转变、更新一年级教师团队的整体思想,提高衔接教学中对学情的充分把握,是有效搭建这座“衔接桥”的关键。因此,首先要对接手一年级的数学教师进行理论指导。学校业务领导和团队教师对《指导意见》以及数学新课标的专业解读和细致分析学习后,强化了教师“零起点”教学的决心和信心。

经过调研了解, 学生在幼儿园阶段数学认知的目标是: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数量和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的关系。 有些“小学化”倾向的园所在此基础上进行“拔高”,学生会数20 以内的数,有的在家长的“辅导”下进行20 以内数的计算也不成问题。但是,他们并非基于儿童对数概念的理解基础上开展教学的。他们知道计算的方法,可是计算的原理并未了解。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之前,更新观念、了解学情,能更好地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活动,为起始年级学科素养的落实奠基。

二、吃透教材,多元协作,扎稳衔接落脚点

教师充分分析“数与代数”领域中单元的知识维度和认知维度,依据学生的元认知进行单元的整体规划,设计符合学情和教材特点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单元设计要注重课时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数学味,要单元整体设计到课时教学,再回到整体复习评价[2]。 评价方式要多元,教师、学生、家长参与的学习育人模式,能让数学学习形成闭环,从而更好地助力核心素养的落实。

1.解析教材,单元整体教学,落实素养目标

一年级上册“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包括第三单元“5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五单元“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11-20 各数的认识”、第八单元“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四个单元。 此领域聚焦“数感”“运算能力”等核心素养,以学生幼儿园期间的元认知为基础,渗透一一对应和数形结合等思想。

幼儿园期间学生对这学期的“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的知晓,有的已经会算,但是为什么这样计算,他们并不知道。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元认知,引导学生利用幼儿园积累的逐一数数的经验,建立数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之间的联系,突出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的融合。 例如,创设“探寻数王国”这样的大情境,将“11-20 各数的认识”进行单元整合后教学。 先以10 以内数的认识为基础,继续认识11-20 这样的数, 知道位值制和十进制计数法,突出体会“十”的作用和价值。“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单元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将这一单元进行整合与简化,将9 加几与8、7、6 加几合并成一课时进行教学,这四种计算方法都可以采用看大数、拆小数,学生在掌握9 加几的基础上将计算方法迁移,学习8、7、6 加几也更容易些,再学习6、5、4、3、2 加几的进位加法就更容易掌握了。 在“9、8、7、6 加几”的教学中,通过借助实物图、计数器、小棒等工具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经历了实物操作——表象操作——符号操作的过程, 从具体——半抽象——抽象层层递进,实现对“凑十法”的算理理解。 在此基础上开展“5、4、3、2 加几”时,通过情境的创设,组织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轻松地掌握凑整思想,体会其优越性。

2.衔接课堂,搭建数学桥梁,减缓学习坡度

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在游戏中观察思考,在情境中探究发现,动画和色彩对他们有巨大的吸引力。 教师要把握儿童自身年龄的特点,设计衔接课强化学生数学学习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支持学生在游戏、操作、体验等亲身参与的活动中获得直观的经验。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学习“基数与序数”教学时,可设计“我们去郊游”来到北方森林动物园游玩的情境,其间设计三个任务活动。活动一:顺序我来定。作为“游客”的学生和同桌之间合作研究, 确定观看北方森林动物园的顺序,让数学学习在创设真实的情境中接近学生的真实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学生兴趣盎然,参与度极高。 活动二:队伍我来排。老师扮演售票员,学生扮演“游客”。“游客”排队入园,在排队的过程中思考:一共有几个人?你知道XXX排第几? 活动三:观光车我来开。 观光车到站之后,“车尾”变“车头”,学生观察“车辆”改变方向后老师和同学位置发生了变化,在表达与交流中进一步深入理解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整个活动也向学生渗透了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道理。这样“小而微”“小而趣”“小而精”的趣味性衔接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体验中,在角色转变中,对数学的感知记忆进行充分唤醒。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有趣,感受数学好玩的同时,逐渐亲近数学,喜欢数学。

3.多元评价,互助学习模式,激发学习动力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关注数学课堂的反馈和指导家庭的适时评价。 课堂上,教师组织活动开展课堂教学,学生在动手摆一摆、捆一捆、分一分、画一画等系列操作活动中,学会进行同伴互评。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既关注了自身的参与,又学会了在与同伴合作、互助中提升互学的能力。 他们关注伙伴的动手实践的态度,操作的方法和结果,表达过程中有他们对数学的思考,是一种思维的再现。 在帮助同伴时更有成就感,在得到肯定时更激发学习的动力。

家长的激励和参与对一年级学生数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居家学习期间,学生没有合作学习的伙伴,家长配合学生在学习“11-20 各数认识”的时候,当遇到10 个一捆成1 捆凑成1 个十的时候, 家长弱化的配合,“小老师”讲述得会更卖力, 他们介绍除了1 个1 个数, 还可以2 个2个、5 个5 个数,更多的可以10 个10 个数。 这样丰富起来的数数经验,学生的数感逐步建立起来。 家长针对孩子的表现给予“星级评价”,有了家长的关注和助力,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更丰富、充分和富足。

这样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共同参与评价,从不同的角度激励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让数学学习更有动力。

4.家校共育,延伸数学学习,助力素养提升

“双减”背景下,教师在引领学生做好小幼衔接之后,可“走进去”梳理教材挖掘整合点,设计适合一年级学生趣味浓、动手强、思维活的非纸笔亲子互动式“作业”。在学习第三单元“加法认识”之后,设计活动内容:与父母一起制作10 以内加法计算卡片,观察制作的卡片你发现了什么?之后,学生读题、说得数,家长判断。如果错误,借助手中的物体或小棒等帮助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学生有了这一单元的基础,之后再进行“11-20 各数”和“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再制作此类卡片时,家长的反馈是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并能在制作完成后,将卡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整理,还可以很轻松地说出结果。如果哪个结果错了,可以借助小棒, 也可以利用卡片前后算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非常轻松地进行纠正。这种将课堂延伸到家庭,更利于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亲子共同参与,让数学学习更愉快。

小幼衔接时期是儿童开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生活的重要转折期。 跨入小学一年级的儿童,其心智发展刚刚起步,从教师理念的更新开始,关注学生本位,充分把握一年级数学学习的衔接点,做好理论的指导。 在教研中充分把握一年级新生小幼衔接起点的基础上科学做好衔接,建构适合的、对儿童友好的单元规划和衔接,从而促进学生获得更和谐的发展。 学生在这样的数学衔接学习体验中,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以及操作、表达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的新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感悟力,促进数学思维品质的发展[3]。 调动家长参与孩子成长过程,实现家校共同参与,感受孩子对数学学科的喜欢,消除了孩子入学之后家长的心理焦虑,让小幼自然过渡、恰当衔接。

猜你喜欢

数与代数家长数学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中的策略探究
家长请吃药Ⅱ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通过操作活动有效参与低段学生“数与代数”中的概念学习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与代数”中的渗透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