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喧哗与骚动》的复调叙事与语言艺术

2023-09-28陈姣姣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郑州451100

名作欣赏 2023年14期
关键词:昆丁班吉喧哗与骚动

⊙陈姣姣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郑州 451100]

《喧哗与骚动》是一部描写20 世纪美国康普生家庭的悲剧小说作品,以显赫家族的最终没落展示出当时美国南方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社会状态。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威廉·福克纳塑造了以凯蒂为代表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借助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勾勒反映家庭、宗教和社会对个体自由精神的束缚与抹杀,并运用了大量意识流手法和多角度复调叙事来进一步深化主题。整部小说的结构立足于主要人物形象的独白之上,不同的独立角色有着不同的隐喻和象征:如单纯天真的班吉体现了南方人民的善良;纯洁的女佣迪尔西折射出人道主义思想;封建的昆丁象征着人性的愚蠢和自私;贪婪的杰生则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的丑陋,等等。从福克纳的创作动机来看,彼时美国南方的混乱不堪和康普生家庭的分崩离析背后不仅仅体现了理想精神的堕落,还折射出了传统社会的没落衰亡和现代社会的亟待转型。本文以文本细读为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喧哗与骚动》中的复调叙事和语言艺术研究来进一步挖掘主题、深化思想,进而探讨福克斯小说创作中隐藏的艺术特色。

一、《喧哗与骚动》的复调叙事

复调理论由俄罗斯学者巴赫金提出,其主要特征表现在小说中每一个叙述人物都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所发出的每个声音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角度,且彼此处于对话和交锋之中,不同的声音唱着同一个主题,喧哗与骚动》中对于复调理论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小说结构的复调性。《喧哗与骚动》的叙事主题是美国南方小镇世家的衰落之旅,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小说创作中大量运用的“全知全能”叙述结构,这部小说的特别之处在于福克纳将一个故事借助多个叙述者的视角分别表述出来,从而形成了“多个声部”的复调小说结构。具体来说,福克纳让班吉、昆丁和杰生三兄弟分别讲述一遍自己的故事,再运用自己作为创作者的“全能角度”补充剩下的故事,最后还在小说出版十五年以后以附录的形式将康普生家族的故事进一步完善。借助这样的复调叙事结构,五个部分如同五块色彩鲜艳、大小各异的拼图被叠放在一起,组成了一整幅兼具单色与多色、时间与空间的绚烂的叙事图画。虽然讲述者出现的时间顺序略显错乱,但所描绘的故事却是以标准的线性叙事展开,衔接也非常紧密。错综复杂的小说结构在《喧哗与骚动》中体现得和谐统一、天衣无缝,这部小说也因此被封为创作技巧上的教科书。

第二是小说主题的复调性。围绕着康普生家族没落这一主题,《喧哗与骚动》中的四位不同叙事者对于家族的生存境遇展现出互相平行、互相独立和互相呼应的思想评价。而从审美价值这一主要层面上看,这四种评价都具有平等性,这也从客观层面再度印证了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的重点特征。小说中班吉讲述的部分是“一个白痴讲述的故事”,福克纳在这个看似杂乱的故事中隐藏了大量关于康普生家族的基本信息,如人物、气氛和环境等。作为家族中的“白痴”,班吉眼中的所见所思却最能够从客观的角度展现出家族衰败的过程,同时在他身上还隐喻了对这个乱伦家族的特殊报应,其衰落也是历史的必然。而相同的主题却在昆丁身上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声音,昆丁是家里的长子,也是哈佛大学的高才生,代表着家族的希望并承担着复兴家族的责任,但昆丁高度的使命感却无法承担家族没落的切肤之痛,长期以来的痛苦和矛盾在他的内心郁结,最终酿成了思想和命运上的悲剧。昆丁的性格特征和生命体验与班吉形成了鲜明对比,背后所体现的正是康普生家族穷途末路的最终结局,因此在这一部分里不但有主人公昆丁眼中所目睹的没落,也有他逐渐意识到的自我的堕落。

第三是人物形象凯蒂的复调性。《喧哗与骚动》中的复调性特征还展现在人物形象凯蒂身上,她是小说真正的主人公,也是叙述的主体和焦点。虽然福克纳没有对她进行直接叙述,但其他叙述人的间接叙述更展现出小说的复调性特色。在班吉的心中,少年凯蒂有着非常重要的分量:改名的时候班吉被康普生太太厌恶和嫌弃,于是他便哭个不停,只有凯蒂主动承担起母亲的责任对他进行悉心爱护;班吉一直可以嗅到少女凯蒂身上隐隐约约的树香味,但当凯蒂走向堕落之时,这种香味也随之消失了,班吉感知到香味的消失后便哭闹不已;凯蒂大婚的时候,班吉预感到自己可能会永远失去深爱的姐姐,在箱子上不由自主地大吼起来,凯蒂立刻不顾一切地来到他的身边。因此,班吉心里的凯蒂是一个善良、温柔、有爱心的温柔女性形象。而在杰生意识中,他对凯蒂本身并非饱含感情,而是他始终念念不忘的从未属于过他的银行工作,于是耿耿于怀,并将对凯蒂的不满转移到其孩子小昆丁身上,可怜的小昆丁便成为他的眼中钉。在杰生的视野里,凯蒂身上展现出对“恶”的仇恨,这也从侧面烘托出凯蒂爱憎分明、敢爱敢恨的性格特征。《喧哗与骚动》中的多个叙述人对于凯蒂的评价都不尽相同,在互相独立的同时又互相呼应,但每一个评价都不能代表凯蒂的全貌,只有前后串联在一起才能完整地将这一人物形象表现出来,这也给予了这部小说以强烈的复调性色彩。

二、《喧哗与骚动》的语言艺术

除了复调性叙事结构以外,《喧哗与骚动》在语言艺术表达方面也有着一定的特色,尤其是对主题的独特表达进一步凸显了小说的语言特色。

第一是诗意化的语言表达出人物形象的复杂心情。《喧哗与骚动》中运用了大量诗意化的语言,比如“家乡那块邮票大小的地方”“树林,遍地都是矮树丛”等,这种极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使得整部小说就像柔情似水的诗歌一样缓缓流淌,同时还将所描绘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进行了片面的、合理的夸大,非常有助于烘托出相应的气氛,表现人物形象的复杂心境,也正是通过这些诗意化语言的引导,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不同特点才得到了一一体现。

第二是意识流语言描绘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非常熟练地使用了大量意识流语言,整部小说仅仅在第四部分中运用了常规意义上的第三人称全知全能视角,其余都使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意识流语言艺术的运用赋予了康普生家族三兄弟们以不同的特色和价值,不但能够充分展现出虐待狂、白痴、偏执症们各自的心理状态,还能够进一步揭示他们的所思所想,探索并挖掘他们思想背后的潜意识动机,从而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与此同时,小说中对于意识流语言的运用还能够帮助读者对人物形象的思想和情绪有更加细致的把握,真正带领读者进入小说人物的精神世界。无论是白痴班吉、刻薄的杰生,还是郁郁寡欢的昆丁,他们眼中所见和心中所想的世界都不尽相同,但福克纳的语言却始终令人信服地跟随着他视角的变化而灵活转化着。例如在刻画班吉这一人物形象时,福克纳所运用的语言大都是具有描述性的,基本没有体现其内心深处的思考。班吉的头脑迷茫而空白,所谓的时间在其记忆中根本不存在,曾经发生过的事件可能会再次发生。而在描绘昆丁的所思所想时,福克纳的笔触立刻转向细腻和脆弱,无论是对于死亡的感触、对回忆的压抑、对时间的敏感、对幻想的沉溺,昆丁心中柔软的内心世界都如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得广大读者在不知不觉间就沉浸其中。而到了第三章的杰生视角时,福克纳的语言表达也开始变得尖酸刻薄:“那些一出生就是恶人的人,一辈子都将是恶人。”寥寥数语,杰生可恨可恶的形象瞬间便跃然纸上。同时福克纳对于人物形象的细节把握也非常精准,例如这一章中的“黑人”都被称为“黑鬼”,这都是与人物形象本身的特征高度吻合的,进一步体现了故事的可信度。最后一部分中福克纳将叙述视角从第一人称转化为第三人称,试图通过这种客观性极强的叙述手法进一步观察黑人仆人的日常生活,客观而真诚地体现出福克纳的尊敬与赞美。正是通过这些意识流语言技巧的运用,福克纳从潜意识的角度为不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行了定性,读者只要借助这些语言就可以全面而真实地认识小说中的各个人物形象,进而更深刻地理解小说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

第三是非连贯性的语言营造了虚实相生的氛围。《喧哗与骚动》中还运用了大量非连贯性语言,即尽情联想,不用标点符号,同一个段落中多个年代在互相平行的同时还互相交织,从而形成了历史和当下、记忆与现在、虚幻与现实互相重叠的氛围。无论是表现主题的时候,还是追忆过去的时候,人物形象都会在回忆的过程中对某些单一的词汇或句子进行多次重复,例如班吉多次说起凯蒂“她身上有着树的香气”,杰生不断提起“他说起来吧”这句话,等等。这样简短的几个字、几句话能够迅速将正专注于当下阅读的读者猛然拉回到前几页的段落之中,思想时而飘向过去,时而飞往未来。通过这些非连贯性语言的使用,读者们能够充分体会到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情感和喜好。由此可以看出,《喧哗与骚动》借助这些语言形式构建了一个虚幻与现实相互交织的艺术空间,但这种艺术空间却往往只停留在想象之中,没有现实层面的价值,这也是构成康普生家族悲剧的主要原因。

三、《喧哗与骚动》的现实意义

在小说《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通过描写康普生家族的衰败揭示了美国南方社会的没落和腐朽,并对现代化发展中人性的异化进行了深入阐释,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社会层面来讲,小说《喧哗与骚动》背后折射出了时代的过渡和变革。福克纳进行小说创作的时候,美国处于飞速变革的状态,从农村地区转移至城市生活的人口急剧增加,城市人口的增长比例高达20%。但《喧哗与骚动》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却引领广大读者们进入了一个与当时时代发展不尽相同的世界:即20 世纪20 年代的美国。尽管作品中的情节都是虚构的,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相同,但读者们可以借助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生命体验和性格特征的变化对当时的社会走向进行合理推测。例如,当读者深入挖掘凯蒂这一人物形象的命运经历并了解其思想意识觉醒的时候,就能够深刻感受到她的生活境遇,正如凯蒂的人生经历正代表着当时大部分城市居民真实的生存状态。具体来说,凯蒂和其他男性之间的关系就好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不断变化着的居民的生活态度。但当时美国南方地区人们的思想意识还较为保守,因此在康普生夫人的眼里,怀了别人孩子的凯蒂是不洁的、是可耻的,以至于为了更好地维护家族的声誉,她强迫凯蒂和道尔顿结婚。同时,被封建传统家庭抚养成人的昆丁也同样为妹妹的行为感到羞耻和愤怒。康普生家族的价值取向反映出的正是美国南方社会的贵族家族史。每当有人询问福克纳,为何如此庞大的康普生家族最终成为一场灾难时,他都回答说:“因为他们生活在19 世纪末。”虽然《喧哗与骚动》中所描绘的故事情节横跨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但这个大家族中的成员大都深陷于过去理应被淘汰的世界中无法自拔。福克纳正是通过对整个康普生家族的勾勒来反映南北内战时期的美国社会是怎样被种族歧视、等级制度和性别歧视所毁灭的,这也为这部作品蒙上了一层古希腊悲剧的传奇色彩。

而从文学层面来讲,《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现代主义小说作品。书中运用了多种特殊的写作技巧和艺术手法,以复调叙事的结构形式深刻反映了“人类社会灾难”的重要主题。虽然这部小说所描绘的故事是虚构的,但福克纳将这个虚构的故事和当时的时代环境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旧社会的衰亡来作为小说的根基,借助具有时代性的故事情节来展现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作为一位现代主义文学家,福克纳始终坚持运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来创作小说,并汲取了尼采和弗洛伊德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以及早年他所推崇的诗歌元素和戏剧色彩,这些艺术特征,都能够从《喧哗与骚动》的一字一句中充分展现出来。福克纳的小说创作不但为美国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开启了新的篇章,同时还深深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大多数作家,例如莫言也是福克纳的诸多肯定者之一,他曾经在采访中多次声称“福克纳小说对我的影响是持久且深远的”。总的来说,福克纳所创作的《喧哗与骚动》以其巨大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长久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这不但是美国文学创作的财富,更是人类文化史发展的一块宝藏。

猜你喜欢

昆丁班吉喧哗与骚动
《喧哗与骚动》的嗅觉叙事研究
《喧哗与骚动》的嗅觉叙事研究
小老鼠裁缝店(上)
由《喧哗与骚动》窥见凯蒂的悲剧形象
解读《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悲剧命运
《喧哗与骚动》中首章非线性叙事分析
浅析《喧哗与骚动》中的叙事时间
时间对昆丁的禁锢与毁灭
昆丁——美国旧南方和旧时代的守望者
班吉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