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悲剧命运

2016-10-18陈燕云

科技视界 2016年22期
关键词:喧哗与骚动凯蒂

陈燕云

【摘 要】《喧哗与骚动》是诺贝尔获得者——福克纳代表性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主要描写的是康普生家族的故事。著作中的灵魂人物——凯蒂,是一个具有强烈悲观色彩的主人公。本文将切入她的人生轨迹,从他的成长环境和社会背景角度去探索她悲剧命运的真正原因。

【关键词】喧哗与骚动;凯蒂;命运悲剧

威廉·福克纳是典型的美国南方作家,他主要致力于探究美国南方的大社会问题,通过描写地方家族的兴衰史,彰显这一过程人们内心的苦痛与矛盾,也对当时保守的封建制度进行深刻谴责,这在他的代表作《喧嚣与骚动》中尤为突出。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最具有意义的作品,这本小说的书名主要源于莎士比亚在《麦克白》中的一段话:“人生就是一个白痴讲述的故事,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那么人生的喧哗与骚动,存在意义与否?我觉得,福克纳在书中,所刻画数个形象生动、鲜活饱满的人物,会向我们解答这个答案的。在这本书中,福克纳成功地塑造了多个人物,但是他最情有独钟的,当属兼得“天使”与“妖妇”美称的凯蒂。不管是因为“女人比男人更通情达理”,还是因为“她们维系着整个家族”,总之,在福克纳的描述中,无不洋溢着福克纳对凯蒂深情浓郁的爱意。书中,福克纳这样说:“我没有过姐妹,命中注定要失去襁褓中的女儿,这就动身为自己创造一个美丽而悲惨的小女孩。”的确,凯蒂在福克纳笔下,是一个如天使般美丽善良,却又命运多舛,人生悲惨的女孩。

凯蒂是这本书的主角,她的人生故事也是这本书的核心,但是福克纳一改传统的叙事方式,主要通过凯蒂的兄弟们和一个旁观者来承担叙事者的角色,而书中凯蒂从未以第一人称的身份同大家见面;福克纳通过不同角度进行审视,添加小说的内容,随着情节的发展,故事的延伸,凯蒂的形象逐渐深入人心。读完这本书,也许在你心里,她是放荡堕落的女子,亦或是一个轻佻的女性,她的悲剧人生是自作自受,但是凯蒂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她的一生为何弥漫悲剧色彩?我们应该联系到当时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去探讨,去解读……

1 缺失爱与温情的家庭环境

家庭,本是温馨与爱的代名词,家庭环境的好坏对一个人的一生发展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它应该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应该赋予孩子无穷的慰藉和鼓励、帮助。然而,在《喧哗与骚动》中,我们所看到的是康普生家族人性的冷漠、冰凉。这样的成长环境无疑是导致凯蒂悲剧人生的导火索,是直接的原因。

在康普生一家中,作为维系家庭关系的双亲,并没有扮演好应有的角色。凯蒂的母亲是一个反面的,荒诞怪异的形象,在书中,她自私、虚伪、怨天尤人、冷眼旁观…与此同时,她追求并奉行南方淑女形象,是南方清教主义妇道观的代言人,并以一整套妇道伦理道德标准去要求家中的女子,包括凯蒂。但是就是这样以为“南方淑女”奉行者,她对自己的家庭漠不关心,对家中的成员冷淡,毫不关心,一位评论家曾作出这样的阐述:“清教妇道观在把上层社会妇女变成‘大家闺秀的过程中,把他们妻子的温柔和母亲的慈爱都给清除了。”的确,作为母亲,康普生太太身上,与慈爱、温柔、善良没有一点儿关系。她对女儿凯蒂同样持“局外人”态度,认为女儿的生长与她没有太多的关系。面对凯蒂的成长变化,康普生太太除了指责与漠视,别无其他,凯蒂的儿童成长轨迹,是缺乏爱与关怀的。

自然而然的,在这样一个冰冷的家庭里,凯蒂孤苦无依,于是在十五岁那一年,遇到了一个男孩,凯蒂毫无防备地沦陷了,懵懂的她被初恋的温暖所折服,她亲吻了这个男孩子,但是,这也是她悲剧人生的开端……当这件事被康普生夫人知道后,康普生夫人从上到下换上一身黑色装扮,哭泣道她的小女儿已经死了…对于一个终身恪守南方淑女体系、奉行清教主义妇道观的妇女来说,康普生夫人已经在这种封闭落后的思想观念中故步自封多年,她又怎么能够允许自己的女儿有越界的行为?于她而言,凯蒂已经是个不可挽救的堕落女子,她甚至还派自己的儿子去跟踪凯蒂,监视她的一言一行,如有“罪行”,康普生夫人便以伦理道德斥责她。受家庭环境以及传统封建势力的控制,凯蒂身心受到严重的扭曲。她的这些行为,也被母亲认为是奇耻大辱,不由分说地,被母亲强行嫁给一个富有但是品行不端正的男人,当丈夫忍受不了凯蒂,将她感触家门后,康普生夫人为了维护她那高贵、纯正的妇道血统,她对凯蒂视而不见,推卸身为母亲应有的职责。此时的凯蒂,对于生活,对于未来,都心如死灰,是冷漠的母亲把她一步一步地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所以,凯蒂的悲剧,与母亲的失职具有纽带关系。

其次,康普生也不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父亲。他是一个昏庸的无能之人,对待生活始终悲观失望,迷惘不堪,从未向子女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念,从未树立起优良榜样。面对凯蒂的成熟,他同样持有“局外人”的形象,终日不闻不问,沉醉在烟酒喧嚣的世界中,以至于面对女儿凯蒂怀孕被康普生夫人草草嫁人的结果,他依然无动于衷,无所作为。如果说康普生夫人是凯蒂悲剧命运的导火线,那么康普生的态度,则加速悲剧的进程。

正是在这样一个冰窟一般的家庭中,孤立无援的凯蒂一步一步地走向“堕落”,人生愈来愈黑暗,陷入泥潭的她,双亲的冷眼旁观,使她心灰意冷,悲剧,在所难免。

2 保守落后的社会大背景

凯蒂生活的时代,因历史渊源、地理位置因素,以及受欧洲中世纪思想文化的影响,清教主义盛行,对偏激的清教徒来说,女性象征着与清教思想相悖的“淫乱”,他们认为应该压抑人的欲望,并谴责任何欲望享受;因此,这一时代女性的贞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南方妇女们被神话成玉洁冰清的“圣女”,这种妇道观与贞洁观想结合的形式,使“人们相信……纯洁的女人是不可能有性欲的”。但是,我认为这种贞操圣洁观实际上压抑女性的自然人性,在现实生活中,将女性打入万劫不复的“地狱”。

这一时期的凯蒂,难逃清教主义妇道观的迫害。她善良美丽,在康普生一家中,是天使一般的存在。但是当凯蒂面临青春的躁动时,她却一反常态,勇敢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不顾一切地投人到她的第一次爱情中。她对于性与爱赤裸裸的追求,不由分说地遭到了整个家庭,乃至社会的痛斥。

可以说,凯蒂的贞操失守是她命运的转折点,南方清教妇道传统认为,失去贞操的女人代表着万恶之源,凯蒂被置入耻辱的境地。凯蒂母亲也为了家族的声誉,无情地断绝了与女儿的来往;此时的凯蒂陷入绝境,走投无路,只好当了妓女,为了生存而日益堕落。于是,一个天使化身一般,善良美丽的女子被保守落后的清教妇道传统给吞噬了。

我认为,与其说是凯蒂的悲剧,不如说就是康普生家庭的悲剧,是那一时代的悲剧,它有着广泛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根源。没落的贵族家庭在经济、政治地位上的衰退以及道德上的沦丧,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从此,他们面对的将是一个颓靡不堪的南方:经济落后衰败、政治瓦解崩溃、传统道德体系混乱……

【参考文献】

[1]福克纳.喧哗与骚动[M].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2]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3]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第8卷中的《麦克白》[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猜你喜欢

喧哗与骚动凯蒂
凯蒂与星夜——凡·高作品之旅
凯蒂与睡莲池——莫奈作品之旅
凯蒂游伦敦
凯蒂游苏格兰
凯蒂的画中历险——第一次美术馆之旅
凯蒂的伦敦圣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