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23-09-26吴英慧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图形面积分数

吴英慧

(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福建 厦门 361100)

深度学习突破浅表学习的局限,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提升,而单元整体教学以整体建构代替局部累加,推动学生认知结构系统化,将深度学习与深度教学连接起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要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对于教师来说,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就要分析教材,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明确课时在单元以及学段中的作用,立足于知识的数学本质,协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注重发展其核心素养,实践深度学习的理念。

一、分析教材 精炼新旧内容

教材分析不仅仅是狭义的对本节课的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新课教学和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与技能体系,重在把握新旧知识与技能的衔接和内在关联。因此明确教材的思路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于教材内容的把握,前后章节内容的理解与挖掘,重点关注教材新内容新观点的提炼与总结,既要对现有认知体系和知识结构进行联系与更新,同样要从全局角度出发,寻找能更好体现新知识内容的案例与习题,不断推陈出新,发掘知识与技能的“新芽”。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的分数加法,教师需要理清两个教学内容的区别与联系,教师通过构建完备的分数加减法知识与技能体系,站在更高视角,根据实际学情和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帮助其领悟整数与小数计算的本质,夯实学习的基础,压实课程的知识深度,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充分了解学情,找准学生的知识起点。人教版三年级教材通过直观的方式,进行分物,渗透几个几分之一的合并与相减来进行分数简单计算的学习,而在五年级学习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后,更应侧重对分数单位个数的加减来进行分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整个小学阶段计算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衔接在整数、小数的加减法之后,又为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做铺垫,理解其中计算的本质便成了本节课的核心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对整数、小数、同分母分数计算道理的整合教学,提出问题“不管是分数、小数还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其实都是在进行什么的计算”回到计算单位个数的相加或相减,其实也是转化成整数计算的一个过程。如此一来,便打通了整个计算知识体系,学生也对计算的道理理解得更加深刻,也为后续课程中的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为什么要通过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立足本质 统整课时顺序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应在把握教学内容本质的前提下,创设基于学生现实学情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案例,使得学生能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与教学重难点,培养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核心素养能力。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整体分析,把握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学的某一课时,可以是教学的本单元,也可以跨单元,跨年级,甚至跨学段进行内容模块设计。教师应站在更高的视角下,审视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例如“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题教学中,为学生构建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图像的教学情境与过程,以此为基础,使学生经历观察、思考、讨论再总结的认知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图形有了基础认知,深刻体会了空间的概念,也将递进的、发展的、科学的思维方式灌输给了学生,讲透了数学的本质。在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单元整体分析中发现,从知识上本单元基于对常见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平行与垂直关系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构建关于四边形的概念体系。同时,对其特征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后面对其他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对其高的认识,与三角形的高、立体图形的高有着本质的联系——距离;从技能上讨论,本学段学生的学习不再停留于直观描述图形特征,进行简单分类,而是要求学生能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分类,说出图形的共性与区别,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几何直观。这些要求的实现,关键在于对“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学习。因此,本单元核心在于引导学生从边的位置关系认识四边形。综上,立足于“线的位置关系”这一本质,进行了课时重整,如图1所示:

图1 单元重构前后人教版教材内容对比

如此调整,以平行与相交为核心概念,贯穿于整个单元的学习中,促进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感悟常见四边形的特征与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意识等核心素养。

三、紧扣目标 设计核心任务

真正的深度学习是让学生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识连接起来,并通过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数学知识体系的梳理与构建,实现进一步学习与发展。[1]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单元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进行整体设计和把握,为学生传递兼顾模块化和系统性的知识内容,提升其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单元整体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教材重难点和知识与技能上的要点,不仅掌握知识,理解脉络,更能培养学生系统化学习和总结的核心素养能力。[2]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站在高视角下进行设计,要通过“大问题”“大任务”的高度设计和制定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3]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更是组织学生合作交流的纽带。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单元整体目标,提出课时核心问题以及学习任务,让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落实知识与技能的目标,真正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学生除了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能解决与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正确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外,还要理解面积度量的本质即统一面积单位累加而成的数量就是图形的面积,理解面积度量的方法:寻找图形之间相关联的要素,通过割补、拆分、拼接等方法转化为已知图形,推导出规则图形的面积公式,从而使计算图形面积简便化;理解转化思想:通过未知图形与已知图形面积之间的关联点更好地理解面积转化的本质——图形改变,面积不变。此目标指向学生知识、技能、数学思想的迁移能力的发展,不仅获得浅表的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更是深层次地看到数学规律、数学方法,理解知识本质,从而习得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对学习目标进行确立之后,将本单元的核心问题确定为:1.根据面积的意义如何求图形的面积?基本方法是什么?2.基于已学过的图形的面积,还可以得到哪些图形的面积?3.不同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推导过程有哪些相同之处?根据核心问题,在本单元的每课时中提出相应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表1所示:

表1 单元核心问题的学习任务肢解

不管是求解基本图形的面积,还是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它在本质上都是由统一面积单位不断累加求得的,在方法上都是通过割补、拆分、拼接等转化为长方形、正方形等已经学过的图形求得的,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直观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数学思想方法的习得也更加深刻,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也得到发展。

四、发展素养 形成多元评价

评价是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融为一体的,不仅可以考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也可以关注和体现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促进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共同进步。[4]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评价从本质上来说,核心素养指导的评价方法强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注重质性评价,主张实现评价方法多元化。[5]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评价不仅限于题目的测试,还可通过提问或观察等方式,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和思维的变化,还可以通过具体的情境,训练和培养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思维和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理解世界的能力,进而了解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程度。评价是为教学服务的,两者具有一致性,因此评价的主体不仅限于教师,还应包括学生甚至是家长。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通过自评或互评,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反思,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以及教师的教学改善。

同时,为提高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以及促进学生的真正学习,还可设计如下评价表(表2),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维度进行自评和互评,从而让评价贯穿整个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表2 学生学习评价表

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在深度学习理念的引领下,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将数学思维的训练与单元整体教学和知识体系进行结合,培养其深度学习的能力,打好科学学习的思维基础和能力基础,推动其核心素养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图形面积分数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巧用面积求坐标
算分数
分图形
找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