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体育田径项目中的运用研究

2023-09-26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体育评价课堂

严 峰

(福州城门中学,福建 福州350018)

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是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1]。体育学科育人价值的核心是掌握体育知识、学会运动技能、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初中生通过体育学科的学习,逐渐形成了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俄罗斯凯洛夫教育学派(Kelov Education School)将“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的教育理论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形成了沿用至今的“三段式”体育教学模式,即起始部分(课堂常规、准备活动)、基础部分(教师讲解、技能学习)、结束部分(放松练习、总结评价)[2]。这种教学模式既能有效发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初中生的运动技能,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但这种常规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随着中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提升及思想意识的改变日益显现。体育课堂是教师发布教学任务,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指令,其落脚点在于教师的“教”,而基于数据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关注点在“学”。

运动能力聚焦的是学生的体能、技能和心智能力;健康行为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界环境刺激的能力;体育品德是体育行为规范和体育价值追求。通过初中体育课程的学习,如何促进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2600品德协调发展?这是当前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新修订的《体育法》强调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对学校体育工作作出一系列刚性、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规定,为实现体教融合、提升学生体育素养等提供了切实的法律保障。[3]

一、基于数据体育田径合作学习小组模式的建立

由于初中学生的团队意识比较强烈,因此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初中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等电子产品日益普及,体育教师能在课堂上利用手机安装相应的APP软件,实现教学数据的可视化及自动化。比如,运用希沃公司“班级优化大师”APP,可以实现班级自动分组、考勤、点评,以及小组评比,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小组的成员明白自己与本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除此之外,在课堂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还需发挥本组组员的优势,以此来实现小组的超越。也因此,课堂学习小组的组建为合作探究提供了一种可能。

国外教学模式的划分较多样化。Slavin 等人提出“小组目的、责任到人、公平的成功机会、小组间竞争、任务专项化、适应个别需要”六步合作学习基本方法。国内学者盛群力在 Slavin 六步合作学习的方法上,将帮助型合作学习和协作型合作学习演变为接受型教学策略和发现型教学策略,进而完善形成帮助—接受型、帮助—发现型、协同—接受型及协同—发现型教学策略。[4]基于实际情况,本研究组在实际教学中采用Slevin的“学生团体成绩划分方法(STAD)”,包含小组组建、授课、个人评分、小组认可等在内的团体合作学习模式要素。

合作学习小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建设。每个小组的人数以6或8人为宜,根据体育与健康学科特点,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组织本小组各项活动,并负责与教师和其他小组的沟通。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初中体育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摆脱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课堂生动、活泼、有趣,让教学成果可视化。

具体来说:

(一)小组合作学习课前准备

教师按照教学要求,提前布置课前任务。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学习本节课的目的、要达成的效果以及实施方法。教师要求学生反馈预习任务,小组负责人收集学习意见。小组讨论可以建群,在群内讨论,组长汇总各小组的实施建议并反馈给教师。

例如,在进行50米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手机天天跳绳APP中的跑步功能“户外跑”定时或定距离进行热身运动,学生按下“开始”后,手机就会自动记录下本次运动的时间、实时配速及运动耗能。这些数据就可以自动记录并保存在手机里。小组长要把成绩统计到每个分组的成绩里。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赛的形式,提高团队意识和综合能力。

教学前,各小组根据50米跑的技巧、注意要点进行小组讨论。利用手机天天跳绳APP中的AI原地跑功能对动作进行纠正,让学生关注“跑步排名”(榜单每10分钟就会更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的积极性。不仅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此APP进行训练,还可以实现在家中进行训练。

小组合作学习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学流程之上,教师借助于这一教学流程运用高效的教学策略,实现提质增效的目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模式

首先,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问题让各小组开展问题讨论。比如50米站立式起跑技术要领,要让各小组先独立思考和探索,再分组研讨,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体育任务。各小组讨论出动作要领:预备时,双脚前后开立,惯用脚在前,两脚前后间距是1个脚的距离,左右间距是与肩同宽或微比肩宽。屈膝降重心,身体微向前倾。听到起跑口令,需两脚用力蹬地,迅速前冲。小组讨论不完善的时候可开展组间讨论,让其他小组的同学来补充。当产生问题冲突时,教师做好引导,让小组展开辩论并达成共识。最后,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提高。这就是互补型小组合作模式。

另外,也可采用竞赛型小组合作模式。由其中两小组进行比赛,其他小组充当裁判的角色,裁判组先组内点评这两个小组的动作要领,再推选出小组代言人代表小组发表意见,从而挖掘不同层次的学生潜能,将课堂学习转化为小组竞赛。

还可采用展示交流型小组合作模式。某一小组展示学习心得,表演动作要领,其他小组逐一点评。针对展示小组的动作,点评小组打分并提出建议,最后,综合各点评小组的分数得出该小组的综合得分。展示小组和点评小组可以轮流进行,扮演不同的任务角色。

教师应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为期末体育与健康综合成绩中的小组评分、体育品德评分准备评价依据。过程性评价应该建档,最终的综合性评价才会比较客观和准确。在教学实施的过程,教师要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即小组成员之间配合默契,团结协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计定的教学任务,可以采用口头表扬或颁发奖状或奖励。

(1)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要求。合作学习的评价应力求准确、客观。教师要及时纠正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动作。动作规范是否掌握,动作要领是否理解,如何纠正错误动作等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组内讨论,由小组长负责指导填写自评量表,并收集改进意见。

(2)小组合作学习的成绩。随着现代医学技术与体育的不断融合与发展,以及研究内容与外延的逐步扩大,人们对现代800 米/1000 米跑的特征与属性有了新的认识。800 米/1000 米跑属于极限下强度的项目。[5]田径男女50米和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两个项目的结果分析。在开展合作学习的九年级1班,男子50米平均成绩8.35秒,未开展合作学习的九年级9班,男子50米平均成绩8.53秒;九年级1班女子50米平均成绩9.55秒,九年级9班女子50米平均成绩10.07秒;九年级1班,男子1000米平均成绩4′51″,九年级9班,男子1000米平均成绩5′31″;九年级1班,女子800米平均成绩4′32″,九年级9班,女子800米平均成绩4′97″。因此,在实施合作学习的九年级1班,50米和1000米项目的成绩都超越对照班九年级9班。(表1)

表1 对照班和实验班身体状况及田径项目对照成绩表

(3)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最后的教学成果要及时展示,可以在课堂最后5分钟,让小组长或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和总结,教师进行纠正或补充。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教学有序、有效、有益、有利。

从表2分析可知,每项5分,由各组小组长和教师量化评分小组讨论效果和师生互评越好的小组,最后课堂量化的总分也比较高。运动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健康行为的基础之上,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以及组间公平竞争的健康行为是运动能力培养的保障。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相对容易达成,但组间的公平竞争就不容易达成。因此,教师就需要制订更加完备的课堂过程评价量表细则,让评价过程更规范,尽可能减少评价漏洞。

表2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过程评价量表

三、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学期末,教师除了要对学生体育技能掌握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及学生运动过程中的体能状况进行评分外,还要对学生的体育素养和体育道德品质进行测评。具体测算方式如表3:

表3 体育与健康学科综合成绩

体能综合评分是以课堂测评的成绩为手段,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作为衡量的依据。体能综合评分不是单纯以体育考试成绩为衡量标准,更多指向学生的参与度、配合度以及协调能力。体育与健康学科综合成绩就是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数据化体现。

团体评分是以小组评分和小组互评为依据,同学之间开展的互帮互助的数字化评分,意在推动小组合作的开展。

体育动作评分是借助信息技术,针对学生在家开展的自我锻炼,比如利用“天天体育”APP进行统计的技术指标。作为课堂训练的延伸部分,配合课堂训练的开展。课堂训练的时间毕竟有限,所以利用学生课外时间进行体能训练尤其必要。信息技术的加持,延伸了体育课堂的广度,学生在家也可以进行体育锻炼。但是长期以来,这部分的锻炼没有纳入有效的课堂考核,学生就很容易流于形式,或者应付了事,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被有效调动。体育APP的引入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训练时长、动作次数、消耗热量可以通过APP在线监测。

体育品德评分主要测评的是学生对待体育学习的态度以及参与程度。能够坚持不懈和逐步提升可以加分,反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同学要扣分。此项指标意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形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四、小组合作评价数据化创新的策略

(一)初中体育田径教学目标达成的数据化处理

初中体育田径项目,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要有明确的目标以及达成的效果。通过教学目标的数据化描述让课堂评价立体、可视化,这是未来体育课堂发展的趋势。以初中体育田径项目50米为例,通过教学要让学生初步掌握短跑的动作要领,以此达到提高短跑速度的目的。但是这样的目标在课堂上可通过技巧的训练来达成,而学生体能的提升却非一日之功。所以当技能目标达成后,教学目标也就顺利完成。但是这样的学习是舍本逐末的,教学目标的达成不是以某项教学任务的完成或教学成绩提升为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具体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达到训练的目的。教师应该通过教学目标达成的数据化来保障学生体育训练的参与度,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体质和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要从三个方面对学生体育训练进行监测:一要确保体育运动的时间,这是评价的主体;二要实行数据监测,这是评价的过程;三要对指标进行定量,这是评价的科学依据。

(二)初中体育田径教学过程的数据化处理

初中体育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处理,对教学过程和训练过程进行数据化处理,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录制短视频,再将短视频进行回放,甚至剪辑的方法,把教学过程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很直观地明白自己动作错误在哪里,还可以针对学生不规范的动作进行分组讨论,具体讲解和组内点评。经过数据化处理及纠错之后,教师再组织训练,教学的效果会事半功倍。毕竟传统的教学过程都是转瞬即逝的,学生只能通过多次的重复达到纠正的目的。借助信息技术以及移动技术可以实现即教即纠的目标,田径训练不再是“苦活”“累活”,以成教师教、学生学的目标。

(三)初中体育田径教学评价的数据化处理

初中体育教学不仅仅是教学过程数据可视化,教学评价的数据化才是体育教学的“法宝”。教学评价的数据化是要让每个学生在课后都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课堂学习的第一手数据,教师要给学生的不仅只有本节课训练达成的成绩,更好的是能把课上学生完成的任务数量、消耗的热量、动作规范的程度、训练的建议以图表或趋势图的形式传递到每个学生的手上,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真正提升初中学生的体育素养。

由此可见,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培养要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体育品德。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维度。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就是要通过完成体育任务促使学生体育品德的提升,通过师生共同构建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的团队促进学生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的提升,实现体育共同进步的目的。

通过对新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提出明确的教学目的,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设计,创设“以生为本”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体育运动能力和健康行为,让教学过程的可视化,教学评价的数据化,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6]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载体,紧密联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进行综合评价,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提升将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体育评价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