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染性休克合并肝内门静脉积气1例

2023-09-26李玲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16期
关键词:积气滨州医学科

付 仲 李玲玲

1.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滨州 256600;2.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山东滨州 256600

肝门静脉积气(hepalic portul venous gas,HPVG)是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气体在肝门静脉系统及肝门静脉分支内蓄积而形成的影像学表现。临床上较为少见,且病死率高。近年来,HPVG 越来越多受临床医师重视,其关注度较前不断升高,可能与一些无创性的辅助检查有关,目前行常规腹部彩超及CT 平扫即可诊断。根据既往文献数据资料表明,HPVG 病死率达29%~90%。该征象往往由影像学首先发现,且在诊断过程中,常被误诊为胆管积气。门静脉积气病因不同,预后也有所不同。一旦确诊后,须及时果断做出处理,尽早制定治疗方案,争取宝贵时间,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1 例诊断为HPVG、肠梗阻、感染性休克患者,我们查阅国内外文献,分析讨论该病的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加强对该影像征象的学习及认识,减少误诊率,并尽可能创造条件进行外科干预及重症相关的治疗,为此类患者赢得救治机会,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77 岁,因腹痛、发热2 d 入住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发病以来腹痛呈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重,伴排便困难、胸闷、憋气。体温最高39℃。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咖啡色物质,约100 ml。既往2019-10-25 就诊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并住院治疗,完善检查诊断为:小细胞肺癌、肺动脉栓塞、呼吸衰竭,给予化疗治疗,末次EP 方案结束4 d,于2019-11-11 出院。有肺动脉栓塞病史3 年,曾应用抗凝药物治疗,现未规律服药。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5 年,血压最高达203/100 mmHg(1 mmHg=0.133 kPa),未规律服药。20 余年前曾因“结节性甲状腺肿”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有吸烟嗜好,吸烟50 年,每日约15 支,已戒烟4 年。查体,T:37.9 ℃,P:83 次/min,R:44 次/min,BP:121/102 mmHg(去甲肾上腺素0.6 μg/(kg·min)。急性病容,痛苦貌,呼吸急促,双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音。腹部膨隆,全腹压痛伴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消失。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9×109/L;淀粉酶:1017.7 U/L;血气分析(动脉血,FiO237%)PH:7.21;PO2:82 mmHg,PCO2:21 mmHg;HCO3-:8.4 mmol/L;BE:-19.5 mmol/L;Lac:9.0 mmol/L;Glu:5.4 mmol/L,Na+:134 mmol/L;K+:5.3 mmol/L,Ca2+:1.06 mmol/L;THbc :156 g/L;SpO2:93%。POCT:TnI 0.070 ng/ml;CKMB 9.1 ng/ml;NT-proBNP:8490 pg/ml;PCT:80 ng/ml;D-dimer:6.08 mg/ml。完善腹部CT 检查结果显示门静脉分支可见积气征象,积气如树枝状沿门静脉解剖形态分布,均到达肝脏边缘下2 cm 左右,腹部见部分小肠扩张积液,扩张小肠内可见多发气液平面。CT 诊断:肝脏门静脉积气,小肠梗阻(图1~3)。入科时APACHE-Ⅱ评分22 分。

图1 腹部CT 平扫:肝门静脉分支积气征象以靠近肝脏包膜位置居多

图2 腹部CT 平扫:肝门静脉分支积气征象,呈树枝状形态

图3 腹部CT 平扫:空回肠扩张积液,扩张小肠内多发气液平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考虑诊断肠梗阻、门静脉积气、感染性休克。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后立即给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留取血培养,同时给予液体复苏,选择晶体液,给予30 ml/kg 液体量,3 h 输注。1 h 内予以泰能(默沙东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60,规格:亚胺培南500 mg和西司他丁500 mg)抗感染、乌司他丁(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133,规格:10 万单位)控制炎症反应、重组人集落刺激因子(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90049,规格:100 μg/0.6ml·支)升白细胞、稳定内环境等治疗,同时请胃肠外科急会诊,明确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患者病情危重,伴有循环衰竭、呼吸衰竭,给予去甲肾上腺素(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301,规格:1 ml ∶2 mg)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循环及呼吸稳定。6 h 评估患者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尿量等变化。经过以上积极处理,患者血压仍然较难维持,在去甲肾上腺素2 μg/(kg·min)持续输注下,患者血压在67/40 mmHg,患者于入院后17 h 突然出现血压及心率不能维持,经抢救无效死亡。2 d 后患者血培养结果提示唾液乳杆菌感染。

2 讨论

HPVG 是一种临床较为少见的临床征象,该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检索相关文献显示,HPVG病死率为29%~90%[2-4],尽早明确病灶,发现及给予必要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HPVG 通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肠缺血、肠坏死等,腹部损伤,甚至医源性内镜检查、肝脏器官移植术后也均有相关病例报道,病死率高,常被称为“死神之征”。虽然近来有很多病例报道该病,但HPVG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依据文献报道,其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为以下3 种方式[5-7]:①肠梗阻或者外伤等因素导致肠管内压力升高、管腔扩张,引起肠管血运障碍,进而缺血坏死,肠腔内残存气体因高压进入门静脉血管导致积气;②医源性损伤等,如内镜检查及操作、肝脏穿刺、射频消融等,导致消化道黏膜损伤,致使气体从肠管进入门静脉;③患者存在特殊类型的感染,病原体可能具有产气特性,产气微生物通过肠道黏膜进入门静脉系统。门静脉积气最常见的病因为肠梗阻导致的肠管缺血、肠坏死。Hussain 等[8]报道275 例门脉积气的患者,其中病因有肠缺血和肠系膜血管病变(61.44%),胃肠道炎症(16.26%)、梗阻以及扩张(9.03%)、败血症(6.6%)等,并且在性别方面无差异。也有文献报道,在门静脉积气的患者中,85%是由于肠黏膜病变导致肠管内高压,肠腔气体进入门静脉系统所致,引起该种变化的往往是绞窄性肠梗阻。此外,癫痫导致的门静脉积气亦有文献报道。综上,肠管缺血导致的门静脉积气发生率最高。临床上,肠源性疾病常会导致严重的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继而引起脓毒症,持续加重导致脓毒症休克,伴随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死率较高。诊断上,腹部超声及CT检查是诊断HPVG 的重要检查措施,后者为首选方式[9-10]。HPVG 与肝内胆管积气容易混淆,需在以下两点鉴别:①因胆汁流向肝门部,气体被流动的胆汁带到肝左右管分支,此时气体多分布于肝门处,一般不延伸到肝脏被膜下,呈分散不连续的气体影;②由于肝门静脉血流背离肝门方向,离肝门的血流将气体带到肝门静脉小分支,到达肝脏被膜下,多位于肝被膜下2 cm,呈树枝状积气征象[11-12]。此外,B 超检查也是诊断HPVG 的检查方法之一,表现为肝实质内较强的高回声,但容易因胆管积气干扰,影响门静脉积气的观察。M 超声可作为B 超的补充,典型的超声下表现是呈线状的“流星雨信号”[13]。也有学者根据肝门静脉气体的量将HPVG的超声图像分为点状、条状和果浆状三种类型,其类型与预后相关[14]。检索文献表明,腹部X 线片可以查到大量肝门静脉气体征象,但准确性不及腹部超声或腹部CT 平扫。

对于该种患者的治疗,早期处理及干预无疑会带来更好的预后[15-17]。针对患者不同的病因及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上通常有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18]。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生命体征较为平稳,腹部体征轻(如不存在腹膜炎或腹膜炎较轻),行CT 检查提示肝内门静脉积气量较少的患者,可给予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抗菌药物应用、腹腔积液引流等治疗措施;若患者存在高龄(>60 岁)、肠梗阻症状较重、肠绞窄、肠坏死等,PCT、CRP、中性粒细胞升高,以及脓毒症休克、代谢性酸中毒等情况,以及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差,则需要急诊行剖腹探查术,以期提高患者生存率。本例患者入科前行化疗治疗,机体免疫力较差,极易并发新的严重的感染,后因腹痛、发热入院,诊断为感染性休克。患者行CT 检查提示门静脉积气,合并小肠梗阻,该征象为临床医师提示了感染的部位,以及对预后的大致判断。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腹部CT 提示门静脉积气,从而判断患者为肠源性感染并血流感染,需要警惕该患者可能已经出现肠缺血、坏死,预后极差,治疗上尽早应用敏感、强效抗菌药物,早期液体复苏,积极创造条件行外科手术干预。

脓毒症休克在重症医学科较为多见,但导致休克的感染源不一定那么显而易见。往往需要临床医师细心、耐心、全面地寻找证据。该征象可为寻找脓毒症休克的原因提供线索,尽早找到感染病灶,高度警惕肠源性感染的可能,并且可能已出现肠缺血、坏死,病情允许情况下可尝试剖腹探查清除感染病灶,为患者赢得治疗时间。

猜你喜欢

积气滨州医学科
管道积气对泵组振动的影响
山东滨州沃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及护理管理研究
飞阅滨州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发生情况分析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简介
超声诊断小儿门静脉积气1例
因户制宜 一户一策 滨州结对帮扶注重“造血”
滨州浅海海域浮游植物丰度及其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