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2023-09-26廖洪辉中山翠亨集团有限公司

现代企业文化 2023年14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评价建设

廖洪辉 中山翠亨集团有限公司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国有企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一个具有国企特色、符合自身实际、发挥积极作用的企业文化体系,对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对照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目标与要求,不少国有企业尚未建立起与自身发展战略相匹配、与业务共融共进的企业文化体系,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不少短板,需要认真思考并加以改进。

一、企业文化对国有企业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优秀的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国有企业还面临着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践行国企责任担当等重任,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国有企业而言具有更加特殊且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充分发挥“六个力量”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要通过加强和完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的重要力量,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1]。这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效果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的品牌形象和核心竞争力。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国有企业要始终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围绕增强承担“六个力量”这一核心使命,通过文化的转型、再造、融合、提升,推动国有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更好发挥国有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

(二)有助于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这也是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认为:“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从优秀企业的成功实践来看,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制胜的法宝。企业强则国家强,企业兴则国家兴。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展开,国有企业必须在统筹“两个大局”中勇挑重担,发挥“国家队”作用,重点围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公司治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品牌引领能力等五种能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中展现国企更大担当[2]。由此出发,国有企业要牢牢把握自身肩负的使命任务和功能定位,积极打造具有行业引领性、世界影响力的一流的企业文化,助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为建成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通过企业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双提升”,全面提升国有企业整体实力、控制力、影响力,增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更好发挥好国民经济“压舱石”“顶梁柱”作用。

(三)有助于增强企业内部活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外在表现,既包括企业的价值观、文化理念、行为规范、管理制度等方面,又植根于企业历史、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独特性。由于历史传统和体制机制的原因,国有企业的管理风格相较于民企、外企等更加稳健,对于突破传统路径的做法兴趣较低。但随着“90 后”“00后”员工的加入以及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企业文化也要进行相应调试,以更好激发企业活力。从员工角度而言,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价值观和使命,增强其归属感和忠诚度,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投入度;可以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工作效率和团队活力。从内部管理角度而言,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出更加科学和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并有效加以落实,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要求;可以为企业提供一致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促进企业内部的协作和沟通;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起更加高效、透明和稳定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3]。

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不足

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学术界和企业界对于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已有共识。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文化理念缺乏独特性

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对文化理念的认知不够清晰,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属性缺乏深刻理解,提出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等与自身发展历史、发展阶段、行业特性、员工特点等因素结合不够紧密,特色不够突出,难以与其他国有企业区分开来,也没能凸显国有企业的特性。一些国企的文化建设存在“千篇一律、千企一面”的现象,缺乏企业独特的个性。这就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缺乏自身特色,员工认可度不高,从而无法形成企业员工的共同目标和价值追求。比如不少国有企业都使用“创新”“诚信”等词语作为核心价值观,但上述理念作为一种普遍而基本的工作要求,没必要单独提出,继而忽略了自身特色,以至于“泯然众矣”。此外,有的国有企业对文化理念的表述过于随意或过于抽象空洞,人云亦云,且稳定性、持续性较差,经常随意地进行调整,甚至换个主要领导就换套文化理念,导致员工对企业的文化理念缺乏信任感和认同感,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落地和贯彻执行。

(二)工作措施缺乏创新性

有的国有企业在形式上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如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了工作计划,构建了一套包含目标、保障、识别、培训、传播等各方面的企业文化体系,但实际执行效果却难如人意,如员工认同度低、措施落地难、与经营管理“两张皮”等。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不足。有的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割裂开来,没有与落实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没有与推进企业党建工作、提高员工素质能力有机结合,单就企业文化论企业文化,独木难支,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些工作举措落实得不够深入,只有长期规划,但缺少与之配套的中短期实施方案,走深走实走细的措施比较少。有的企业在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固化与制、物化于境等方面不够扎实和平衡,在入脑入心方面效果不佳。

(三)员工参与度比较低

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员工的参与度、认同度关系着企业文化建设效果的好坏[4]。但在实践中,却普遍存在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认同度低、参与度低、满意度低的“三低”现象。有的是因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只是停留在思想政治工作层面,或者过度注重文体活动,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内在建设,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和观念转变作用不大。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的管理风格比较保守,缺乏创新和灵活性,激励机制相对单一,无法引起员工的兴趣和热情,导致员工缺乏足够的动力和积极性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有的则是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知度、关注度乃至信任度不高,获得感不强,导致其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参与度不足。

(四)宣传培训效果不佳

宣传和培训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强化企业文化理念、推动工作措施落地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宣传和培训还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弊端,导致企业文化建设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一些国有企业的文化宣传和培训举措过于简单和单调,主要依赖开会、设置企业文化墙(栏)、新闻报道、制作宣传品(如企业文化手册、海报、宣传册、宣传片)等传统方式,未能结合本公司及员工的个性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培训,以致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浮于表面,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难以真正落地生根,也无法满足员工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五)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企业文化评价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建立闭环系统、实现自我完善和提升的关键步骤,是衡量企业文化建设成效的重要手段[5]。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少国有企业还存在重建设轻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评价指标过于单一或片面,无法全面反映企业文化的整体情况和实际效果;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评价结果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评价结果缺乏准确性和可信度,无法反映企业文化的真实情况和实际效果。此外,由于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劳永逸,加之企业文化评价工作牵涉面广、内容广泛、工作量大,需要定期开展、动态调整,以提升企业适应性和实效性,否则就难以适应时代和企业发展要求。

三、改进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企业文化建设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潮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跟上国企改革步伐,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反映企业个性特色。针对前述不足,建议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重点从以下方面着手加以改进:

(一)大力弘扬国企特色

一是突出党建引领。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党建文化是国企文化的底色,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听党话、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保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国有企业得到顺利贯彻落实;要与党建工作协调推进、融合互补、同向发力,更好发挥文化育人、文化强企功能[6]。二是要突出自身特色。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气质,即使是同一家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面临不同的文化建设要求。只有结合自身实际,如行业特点、业务范围、规模大小、经营环境、员工状况、发展战略等,总结挖掘本企业文化资源,继承、发扬企业的优良传统,提炼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在企业管理中落地生根,与企业相融共进。比如中国铁路的“铁路文化”、中国中铁的“开路先锋文化”、中国航天集团的“神舟文化”和“神箭文化”、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核心价值观等等,都是独一无二的,彰显出这些企业的业务属性、精神追求,也体现出国企的社会责任担当。

(二)强化企业文化创新

国有企业要建立创新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创新活动,提供创新性建议和意见,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要狠抓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支懂理论、善实践、专兼结合的企业文化建设专业队伍,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企业文化建设载体与企业文化是“体”与“魂”的关系,要创新丰富活动载体,除了发挥好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文体活动、宣传阵地等传统方式的作用,更要利用好新技术新形式。比如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可以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助力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文化传播的效率和精准度。通过举办企业文化周、企业文化体验日等活动,让员工更加直观地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还可以与同行业企业合作,共同推广行业文化,或者与其他企业合作,共同举办文化交流活动,让企业文化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三)提高员工参与度

企业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员工参与度是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国有企业应通过示范引领、制度建设、教育熏陶等方式,把企业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转化为员工的思想认识和自觉行动。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团队,持续提升员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实现员工进步与企业发展的“双赢”[7]。应建立员工参与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管理过程,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广泛听取员工意见建议,及时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四)完善培训转化机制

企业文化只有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转化为企业和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才有生命力。国有企业要坚持相融共进的工作原则,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与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有机结合,贯穿于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中,转化为员工可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使之标准化、日常化。应制订完善的培训和宣传计划,采用多种方式和渠道进行培训和宣传,如内部培训、外部培训、文体活动、新闻宣传等,实现全体员工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广泛认同。加强培训转化效果的评价,及时了解各方反馈,不断优化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和质量。

(五)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就是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情况、具体内容、作用效果进行评估认定,肯定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8]。国有企业应制定全面的评价指标,包括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效果、影响等多个方面,全面反映企业文化的整体情况和实际效果。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如自我评价、外部评价、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对比分析等,把企业文化贯彻到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将评价结果与企业的管理和经营绩效相结合,进行理论成果提炼,促进企业文化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四、结语

作为国有企业,既要遵循企业文化建设的普遍规律,应时应势而动,又要立足国情企情,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特点,紧扣时代主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之路,构建具有自身特色、能够引领本企业战略发展的先进文化。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创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持续增强内部凝聚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服务国家战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主力军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评价建设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