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的先锋意识及其培养探赜
2023-09-25罗春莲王永成彭瑞娟
罗春莲 王永成 彭瑞娟
摘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新时代青年一代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是否敢于屹立潮头,是否敢于斗争,是否敢于冲锋陷阵为国家和人民作贡献,其思想意识是关键。思想意识是实际行动的关键指南。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意识培养的重要阵地,要抓住时机,恰当运用实践锻炼、课程思政、榜样法、烙印理论等激发新时代大学生“滚石上山,闯关夺隘”的先锋意识。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先锋意识;奋斗精神;责任担当;家国情怀;社会实践;榜样法;烙印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6-0013-04
基金项目:云南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重点培育项目(课题编号:云教发〔2021〕7号)
“时代的变革,常以青年为先锋;社会的前进,必以青年为主力。”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一直以不怕困难、敢拼敢干的精神成为时代先锋。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交汇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将落在新一代青年肩上,而大学生作为广大青年的中坚力量,是党和国家未来的希望,大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勉励青年大学生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1]。此要求将当代大学生的个人选择及追求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统一起来。当代青年大学生不仅要走好个人的人生道路,更要将个人成长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之中,更应该不怕困苦、不畏艰难、不惧牺牲,身先士卒、向前冲、主动干,自觉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为国家和人民争当先锋、勇做闯将。
一、“先锋”的内涵
“先锋”在旧时指作战或行军时的先頭部队,也指战时率领先头部队迎敌的将领。《汉纪·高祖纪二》云“大王宜悉举淮南之众,身为先锋”;《三国志·蜀志·马良传》云“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武王伐纣平话》卷下云“用周公旦为参谋,用祁宏为末将,用南宫适为先锋”。有时也指冲锋在前。《魏书》卷七十二云“望仗钺而先锋兮,光安车而弗顾”;《陈书·骆牙传》云“及世祖为吴兴太守,引牙为将帅,因从平杜龛、张彪等,每战辄先锋陷阵,勇冠众军,以功授真阁将军”;《周书》卷三十六云“从战河桥及解玉壁围,伟常先锋陷阵”。现多用来比喻起先进作用的个人和集体。
与“先锋”搭配为词组最常见的有“先锋力量”“先锋队”等。“先锋力量”作为一个政治术语,最早出现于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再一次用“先锋力量”定义中国青年,“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2]。毛泽东同志认为,“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什么叫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3]。
陈晓明认为,先锋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变革的超越,更是一种更新的创造力[4]。在笔者看来,“先锋”是一种担当:敢于担当、甘于担当、乐于担当、勤于担当、严于担当、善于担当、精于担当;“先锋”是一种勇气:敢破敢立、敢闯敢试、临难不却、履险不惧;“先锋”是一种态度:负重前行、担责不推、担事不躲、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二、培养大学生先锋意识的价值体现
1.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
新时代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文化理论知识,更要具备为社会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服务、为民族复兴服务的能力。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和“两个大局”交叠重合的关键转型期,思想文化交融共生。新时代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主力军,而个别青年“躺平”心理的出现,会对其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相关数据显示,85.32%的本科新生表示“大学可以好好享受生活,放松自我”。73.55%的学生认为“可以做自己的事情,尽情享受生活,心情舒坦”。56.24%的学生认为“偶尔躺平错过的知识、机会和能力,可以通过之后的奋斗得到补偿”[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需要各族人民的共同打拼、团结奋进,更需要新时代大学生的主动参与。因此,培养大学生勇往直前、敢于走在前面的先锋意识既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也符合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现实要求。
2.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新时代,大学生先锋意识的培养要以“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前提,它也是面对未知奋力实现目标时强大的内在精神动力。一生之中,人们会经历各种各样的苦难、逆境和挫折,但为了理想要坚决克服、勇往直前、顽强拼搏、奋斗不息,以“不怕苦、不怕累”的心态扎扎实实地向着梦想前进。新时期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持续提升,但我们仍要谨记先辈的告诫,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用勤劳之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在奋斗中享受幸福人生。青年队伍中那些百折不挠、奋力拼搏的人,是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江梦南在无声的世界里靠唇语、看板书和自学攀登上知识的高峰;陈朝松同学在社会公益中实现自我价值;中国女排姑娘张常宁在经历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之后带领队伍重回女排巅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支撑他们迈向成功的台阶,帮助他们铸就了传奇而又有意义的人生。
在新时代,大学生要端正态度,勇往直前,以奋斗为动力,以先锋意识为支撑,不虚度青春,奔跑在逐梦路上。面对困难,更要以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越挫越勇的奋斗精神,向着梦想不断前进,不负新时代寄予的厚望,在机遇与挑战中闯荡出一片天地,超越自我,让平凡的人生华丽升级。
3.强化新时代大学生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
“舍我其谁”既是责任担当使命意识,也是当代青年需具备的社会行为,是新时代大学生先锋意识培养的重要体现和内容。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也曾指出:要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有责任担当,就要明白当前社会需要我们担当什么。从小处来说,就是承担起个人责任,培养知行合一的人格品质,培养时代先锋精神。从大处来说,就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军营,深入乡村基层,争做建设社会主义的先锋,以个人之力推动社会发展,以时代之需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在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青年先锋要身先士卒,在关乎国家和人民的大是大非前要坚定爱国爱民的立场与信念,要勇于、敢于“亮剑”,不惧艰难,迎难而上,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使命。而大学生作为新青年更要具备“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这就要求高校在思政教育中以国际局势和国家发展为背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社会主流价值观引领思政教育,创新围绕国家发展的思政课程体系,制定基于先锋精神的育人目标,将思政教育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主动关心、参与国家和社会的大事,以微小之力传播正能量,敢担当、敢负责、有作为、有思想,牢筑先锋意识,树立先锋精神,时刻准备着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
4.厚植新时代大学生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自古以来,家国情怀就是有志青年在磨难中前行的精神力量,如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无论什么时期、什么境地,当时的有志青年都深深热爱着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自西方列强打开清朝国门的那一刻起,我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开始寻找国家的出路,一群群以国家为先、以人民为先的青年英雄冲锋在一线,不惧生死,将国家和人民的安危始终放在个人安危前面,努力挽救风雨飘摇中的国家。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都是青年同志们用身躯和热血作出的尝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现代化建设中依旧冲锋在前线,涌现出一批批扎根基层、带领贫困地区人民奔小康的英雄。在乡村学校,大学生志愿者以崇高的先锋意识和精神躬身乡村教育事业,殚精竭虑,育人育心,为推进教育改革默默奉献。在航天事业上,有致力于我国航天事业60年、主持研制45颗卫星的孙家栋院士,也有不断投身“星辰大海”、逐梦航天的90后。可以说,家国情怀是融入中华儿女骨血的一种精神力量,它就像一颗启明星,照耀着中华民族的前进之路,也指引着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地勇往直前。
三、高校大学生先锋意识的培养路径
1.坚持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先锋意识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好钢都是历经千锤百炼锻造出来的。培养大学生的先锋意识归根结底要在干事担事、扛责尽责、敢破敢立、负重前行中体现[6]。大学生饱读诗书,但阅历简单,实际经验缺乏,最需要在社会现实、生产生活最前沿去打磨,在直面实际问题中训练思维,锻炼品格,练就担当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富裕重任的先锋意识及敢作敢为的先锋精神。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如今,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人才参与,正是大学生施展才华、练就本领的好时候。学校可以利用大学生下乡、寒暑假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到偏远的、经济发展落后的山区等地体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切实感受边远地区人民面临的“守边疆保国土”的重大使命,让大学生亲眼看到“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的默默付出。越是情况复杂、条件艰苦的地方,越是大学生最生动、最鲜活的实践课堂,越要创造条件让大学生去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培养大学生的先锋意识,强化大学生的责任认知,将勇担责任的担当、临难不却的勇气、干在实处的精神印刻在大学生骨子里。
2.坚持在思政课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先锋意识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大学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最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和细心栽培。大学生肩负着强国富民的使命,必须具备面对未来种种风险和挑战的勇气和胆量,必须具备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智慧和谋略,必须具备敢破敢立的态度和意识。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務的关键课程,高校教师要善于利用“大思政课”引导大学生树立为国为民的先锋意识,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让强国富民、捍卫国土完整的先锋意识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催化剂”,增强大学生作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7]。
3.坚持用榜样法激发大学生的先锋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指出,模仿是人的一种本能,近代心理学家麦独孤认为人类有一种天然的冲动去照样做其他人的行为。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个别大学生受网络中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容易养成“走捷径、想躺平、不上进”的思想意识,这对国家建设、民族复兴来说是十分不利的。新时代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四梁八柱,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希望,新时代大学生敢不敢斗争、敢不敢拼搏,事关重大,事关长远。高校是大学生人格品性培养的又一个新起点,高校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校园活动中恰当运用榜样法,选取具有时代感、为民族大义作贡献的榜样人物,让学生进行演绎、模仿,感受榜样人物的生活,体会榜样人物为国为民奋斗的心境。要用榜样人物正面形象的感染力,为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灵注入清流[8],促进大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激发大学生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先锋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9]。习近平总书记对亿万人民作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承诺,无数先锋模范在奋斗中积极响应并践行着“我将无我”的无私奉献精神[10]。“校长妈妈”张桂梅坚信“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名女孩改写了命运,她是大山女孩灰暗人生的一盏明灯,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命运置她于危崖,她馈人间以芬芳。“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院士为“大我”舍弃“小我”,为“大家”舍弃“小家”,隐姓埋名28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先锋模范不计个人得失,怀揣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思想,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承诺贯穿于实现个人价值的全过程。高校应引导大学生以先锋模范为榜样,将“我为人民,只为人民”的意识根植于思想深处,真真正正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4.堅持用烙印理论根植大学生的先锋意识
烙印理论认为,敏感时期的个体会因所处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烙印效应,就算所处的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其产生的效应仍然会持续对个体产生影响[11]。个体所处的外界环境包括人际因素、经济环境、技术因素及特定的组织机构及场域[12],而学校就是塑造个体认知和行为模式的组织机构。大学校园是个体迈向社会的起点,是个体职业生涯的开始,是个体认知和行为模式形成的敏感时期,因此大学校园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会在大学生心中打下深刻的烙印,这种烙印会影响大学生今后的认知和行为习惯[13]。高校应抓住大学阶段这个关键期,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强化新时代大学生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厚植新时代大学生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将先锋意识根植于大学生的思想深处,更好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英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01).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65.
[4]陈晓明.先锋的隐匿、转化与更新———关于先锋文学30年的再思考[J].中国文学批评,2016(02):39-46+125-126.
[5]彭均,于涛.当代大学生“躺平”现象的多维论析———基于对全国23所高校大学生的调研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6(02):174-181.
[6]张东刚.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开路先锋、事业闯将[J].红旗文稿,2022(11):4-8+1.
[7]楚国清.善用“大思政课”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J].中国高等教育,2022(07):25-27.
[8]王美娟.善用榜样法提升评价效度[J].山西教育,2020(07):39-40.
[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3-5-18].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10]李静贤,吴翠丽.新时代先锋模范精神的鲜明特质与践行逻辑———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给先锋模范群体的30封书信的文本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2022(04):37-43.
[11]Marquis C,Tilcsik A.Imprinting:Toward A Multilevel Theor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2013,7(01):195-245.
[12]朱沆,叶文平,刘嘉琦.从军经历与企业家个人慈善捐赠———烙印理论视角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20,23(06):179-189.
[13]姜莉莉,安曼.CEO学术经历与企业研发投入———基于烙印理论视角[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6(05):104-112.
Exploration of the Pioneer Conscious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and Its Cultivation
Luo Chunlian, Wang Yongcheng, Peng Ruijuan
(West Yunnan University, Yunnan Province, Lincang 677000, China)
Abstract: If young people thrive, the country will prosper, and if young people are strong, the country will be strong.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backbone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young people in the new era. Whether college students dare to stand at the forefront, dare to struggle, and dare to contribute to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their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 is the key. Ideology is the key guide for practical action. As an important battlefield for cultivating the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universities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and appropriately use practical train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l law, branding theory, etc. to stimulate the pioneering conscious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to "climb the mountain with rolling stones and overcome obstacles".
Key words: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pioneer consciousness; struggle spirit; responsible and responsible; family and nationalsentiment; socialpractice;rolemodelapproach; branding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