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色九味方治疗扁平疣的疗效分析

2023-09-25陈海飞吴金峰李群益马春来付文焕徐金华王斌

上海医药 2023年17期
关键词:扁平疣虎杖五色

陈海飞 吴金峰 李群益 马春来 付文焕 徐金华 王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1. 药剂科;2. 皮肤科 上海 200040)

扁平疣是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通常机体免疫力低下、外伤者易患上该病,具有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顽固难愈等特点,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西医治疗扁平疣的药物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维A 酸类药物及各种免疫调节剂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包括液氮冷冻治疗、激光治疗、光动力学疗法等,但存在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诱发扁平疣播散或者加重,以及疗法费用昂贵等局限性[2]。近年来发现,中医治疗扁平疣存在独特的优势。我院医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根据扁平疣中医病机,自拟五色九味方,临床疗效明确。现将临床观察结果进行总结,以期为中医治疗扁平疣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 月—2023年6 月期间收治的气滞血瘀型扁平疣患者,将病例数据按照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共纳入患者150 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65)和治疗组(n=85)。对照组外用维A 酸乳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五色九味方。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疣体数目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患者一般情况()

表1 患者一般情况()

组别 男/女(n)年龄/岁 病程/年 疣体数目/个对照组 25/40 34.73±8.69 3.18±1.00 12.36±4.62治疗组 31/54 34.94±9.00 3.35±1.06 12.71±4.50 χ2/t 值 0.062 0.149 1.016 0.469 P 值 0.803 0.882 0.311 0.640

1.2 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中的扁平疣诊断标准,多见于青年男女,好发于颜面部、前臂、手背等,皮损,偶有瘙痒感,病程慢性,可自行消退,也可持续多年不愈,反复发作[3]。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皮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扁平疣(气滞血瘀型):病程较长,疣体形态大小不一,苍老而坚,质地较硬,黄褐色或暗红色。皮疹长期不消,但亦无新疹出现,病情相对稳定。患者常伴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等。舌质淡或紫暗,舌边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弦或涩[4]。

1.2.2 纳入标准

患者年龄20 ~50 岁,符合扁平疣西医诊断及中医气滞血瘀型扁平疣诊断,近4 周未接受其他药物治疗。

1.2.3 排除标准

过敏体质患者,针灸患者,瘢痕体质患者,精神异常及神志不清等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外用0.025%维A 酸乳膏(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取适量涂抹。治疗组在外用0.025%维A 酸乳膏的基础上,同时口服五色九味方,该方由下列中药组成:虎杖15 g、白花蛇舌草30 g、 牡蛎30 g、 板蓝根15 g、紫草10 g、 红花12 g、 莪术10 g、 郁金10 g、 甘草3 g,1 剂为1 d 的用量。将上述中药用水煎,取汁 320 mL,分成早上和晚上2 次服用。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疗程均为6 周。

1.4 观察指标

1)主要疗效指标[5]以皮损消退和新出皮疹的情况作为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皮损消退,无新出皮疹;好转:皮损消退≥30%,皮疹变平,仅有个别新疹出现;未愈:皮损消退<30% ,且皮疹无变化。总有效率=(治愈数+好转数)/总数×100%。

2)次要疗效指标[5]对皮损数量、瘙痒、大小和厚度评分,每项分4 个等级:数量(无、1 ~10 个、11 ~20 个、>20 个)、瘙痒(无、偶尔瘙痒、瘙痒但可忍受、难以忍受)、大小(无、<2 mm、2 ~5 mm、>5 mm)、厚度(无、<0.5 mm、0.5 ~1 mm、>1 mm),每个等级依次对应计为0、1、2、3 分。

3)不良反应 包括全身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和局部不良反应(如红斑、鳞屑、水肿、水疱、色素沉着等)。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GraphPad Prism 5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以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P<0.05 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扁平疣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54%(表2,P<0.05)。

表2 临床疗效[n(%)]

2.2 皮损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皮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皮损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表 3,P<0.05)。

表3 皮损评分()

表3 皮损评分()

注:a) 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时间 皮损数量 瘙痒程度 皮损大小 皮损厚度对照组(n=65) 治疗前 2.02±0.85 1.98±0.71 2.06±0.70 1.74±0.95治疗后 1.48±0.77 1.34±0.77 1.57±0.66 1.35±0.69治疗组(n=85) 治疗前 2.10±0.99a) 2.01±0.98a) 2.06±0.74a) 1.68±0.94a)治疗后 0.96±0.79 0.88±0.82 1.04±0.73 0.78±0.84 t 值 3.962 3.485 4.385 4.503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 例患者在用药部位出现脱屑,1 例患者用药部位出现红斑;治疗组有2 例用药部位出现色素增加,1 例用药部位出现肿胀,3 例患者出现腹泻。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6,P=0.937)。

3 讨论

扁平疣,中医谓之“扁瘊”,属中医外科“疣”病范畴,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祖国医学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扁平疣的病机有着不断的深化和认识。有中医认为,扁平疣的病机是局部气血凝滞、痰阻而成,其治不离解毒散结[6-7]。亦有中医认为本病归因于肝火妄动,致气血失和,气机失其畅达则致血瘀凝聚成结;或血不养肝,燥火内动,筋气外发;或肺脾气虚,腠理不固,复感风热湿毒,客于肌表凝聚而成[8]。扁平疣多发于青年,青年气血旺盛、气血多则凝滞必甚,故在临床中本病以实证为多见。热毒结聚、日就不散、血脉阻滞,热蕴络瘀,瘀、热、毒三者互结,聚而不去。本研究以上述病机为中心,侧重于八法中的清和消法的综合运用,从脏腑和六淫进行整体辨治,抓住本病的特点,既注重清热解毒,同时根据疣体的表象和久病必瘀的基本演变规律,又不忘活血散瘀、软坚件散结。

五色九味方由虎杖、白花蛇舌草、牡蛎、板蓝根、紫草、红花、莪术、郁金、甘草组方。方中虎杖为君药,《本草拾遗》记载虎杖“主风在骨节间及血瘀。煮汁作酒服之”,《别录》中记载“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症结”,在《贵州民间方药集》中则记载虎杖具有“散瘀血”的功效,表明其有较好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虎杖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改善血流、抗血栓、改善微循环、肝保护等广泛的药理作用[9]。板蓝根、白花蛇舌草、紫草助君药清热凉血解毒,为臣药,同时佐以红花、莪术、郁金以助行气活血化瘀,牡蛎软坚散结;使以甘草既可调和诸药,护胃和中。

本研究中治疗组在使用维A 乳膏的基础上服用五色九味方。维A 酸不仅能增强体液免疫,还可以抑制皮损过度角化,临床上用于扁平疣的治疗有一定疗效[10]。治疗组在服用五色九味方后,与单用维A 乳膏相比,临床症状(皮损数量、瘙痒程度、皮损大小和皮损厚度)有显著改善,表明五色九味方治疗扁平疣效果确切。同时,与对照组相比,服用五色九味方并没有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表明其使用安全。综上所述,在外用维A 乳膏的基础上,服用五色九味方可显著提升扁平疣治疗效果,安全可行,值得应用。本研究不仅丰富了中医对扁平疣病因病机的新认识,也为寻求更简便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支持。

猜你喜欢

扁平疣虎杖五色
五色为功——孙博文的艺术探索与价值
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肾移植术后泛发性扁平疣1例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虎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
虎杖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及机制
五色人小组
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扁平疣95例
虎杖煎剂对急性肺损伤大鼠TNF-a,IL-1β表达的影响
点刺法配合冰柏液熏洗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匹多莫得口服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