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与健康课程育人资源开发困境及应对策略
2023-09-24陈国俅
【摘 要】优质课程资源开发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有着重要战略意义。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设计必须围绕课程育人价值和目标展开,因此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基础,梳理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育人资源开发和利用中面临的困境及解决策略,对于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现实意义。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存在重视开发物质资源,忽视人文资源建设;重视建构课程资源体系,忽视开发生活化课程资源等问题。在实践中,可通过重构体育课程资源的人文价值、课程资源开发回归生活世界来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提升课程资源开发质量,增加优质课程资源供给以达成课程育人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课程育人 体育与健康 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1-34-04
陈国俅 / 广西财经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南宁 53000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广西高考综合改革专项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研究”(2021ZJY1806)
2022年4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颁布,深刻理解和落实课程育人价值成为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抓手和支点。优质课程资源是达成课程育人目的的前提和基础,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开发应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1]课程资源通常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2]优质且丰富的课程资源对于提升学生运动兴趣、培育终身体育习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有着重要战略意义。与以往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围绕“学什么”和“怎么学”展开不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资源开发更注重“为什么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问题,其本质在于“以体育人”。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和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四位一体”目标下,开发符合核心素養理念的优质课程资源,利用此类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课程标准仅提出了相应目标,缺乏蕴含课程育人目标的新教材支持。[3]基于此,本文为促进课程目标落地,梳理核心素养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面临的机遇与现实困境,提出育人导向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以强化“立德树人“和“以生为本”教育目标,探索适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增加育人资源的建设和供给。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
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提出,课程育人理念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着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盼,这对于学生达成核心素养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一)课程资源开发提升教师教学实践效能
我国体育教师结构性缺编、专业发展水平不高成为影响课程育人目标达成的重要制约因素。教育部2015年中小学体育工作调研结果显示:在所调研的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体育教师的缺编高达154690人,大量人员缺乏加重现有教师任务负担,影响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愿和动机。[4]此外,许多体育教师在自我学习更新,创新能力上存在许多困难[5],在真实体育教学情境中也难以发现涌现的育人“情景”,且缺乏落实已发现育人“情景”的恰当教学手段和措施[6],导致体育教师无法有效发掘现有的育人资源,更无法有效利用育人资源。对于体育教师而言,针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育人资源的开发,可以帮助教师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隐性价值,达成对课程价值的重新认知和理解,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达成育人目标。
(二)课程资源开发培育学生体育参与的主动性
知识和技能学习与学生生活世界和情感经历发生联系,达成客体知识主体化是培育学生完善人格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7]客体知识主体化的关键在于学生的主动参与。然而在实际中,“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的教学过程,但是给予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8]。虽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主动性和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但是无论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课程评价鲜有学生身影。反映到现实的体育教学实践,体育参与的显著增加体现在体育课、课外锻炼活动、大课间等规定的体育课程学习上,在需要自主参与时间段上,结果不尽如人意。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3年开展的“学生体质健康相关行为调查”显示:70%以上中小学生放学后不参加户外体育锻炼,93%以上家长反对中小学生放学后离家与同学玩耍。另据《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15)》显示:学生学习日运动时间不超过1h的比例为66.3%,休息日运动时间不超过1h的比例为46.3%。而“学校运动会”和“阳光体育活动比赛”也只是少数体育“尖子生”的自娱自乐,忽略了大量普通学生的参与。[9]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资源开发强调将家庭、社区和区域特色资源纳入课程资源体系,增加课程资源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让课程育人目标的达成不再局限于体育教师,让课程方案设计与社会环境支持系统之间建立紧密联系,推进课程育人目标落地,对达成育人目标和学生人格完善产生持续影响。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育人资源开发的现状
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教师挖掘和综合运用各种丰富的课程资源以适切当下教育目标和价值,并有效融于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各环节。作为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因素,课程资源是课程存在的前提,如果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持,再好的课程理想也无法落实到课堂教学活动中。[10]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与以往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在教学理念差异较大,教学实践中所需课程资源和对课程资源的利用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因此,有必要梳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育人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
(一)重视开发物质资源,忽视人文资源建设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育人资源开发领域,关注物质课程资源忽略人文课程资源的具体表现为:①重视购置和建设体育器材、仪器、设施等资源,忽视了体育教师和学生等生命形式人文资源。[11]“教育越改革,教师越重要”,体育教师作为达成育人目标的重要资源,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却在大多数情况下被排除在政策和学校话语体系之外,缺乏投入课程育人改革的激情和内生动力。[12]与此同时,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获得的满足和精神享受,在体育锻炼中释放情感,建立与人、自然的意义联系等人文资源较少得到课程资源开发的青睐。对学生个体差异(如情感、需求)等人文资源的关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长期参与和积极发展,促成更加立体和丰满的个性形成,对整个教育活动的质量起着潜移默化且持久的影响。②体育教师在课程资源运用过程中,注重教材或技术动作完整体系,忽视挖掘文本和技术动作本身所蕴含的丰富人文资源。而这些文本或技能本身具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只是常常隐藏于知识和技能之中,需教学实践主体通过挖掘和开发将其从潜在状态的可能性转化为显在状态的必然性。以篮球教学为例,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投篮、运球、传球、拆挡等技术教学,对学生在学习技能过程中的身体感受和心理承受能力关注有限,同时也不关心学生对篮球的支配与控制能力。[13]
(二)重视构建课程资源体系,忽视开发生活化课程资源
体育的跑、跳、投等运动技术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形式。然而随着体育的发展,工具理性主导下的“技术中心主义”让体育教学内容与生活世界产生分离,随之而来的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也越来越具有形而上意义,关乎人生活和精神的体育课程资源逐渐退出了舞台。[14]至此,体育课程资源的建设更重视构建完整体育课程体系,与学生生活世界渐行渐远。体现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上,则为忽视和回避了生活化资源的开发,造成生活化课程资源的重置与闲置。生活化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如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当地的自然资源、民俗习俗、社区资源等)能够更好地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相结合,也是学生践行社会实践的关键资源,对于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世界问题具有重要价值。梳理已有文献发现,目前体育与健康课程对生活化课程资源开发明显不足。[15]与之相对的是,不同地域课程资源存在差异,为具有生活化和区域化特色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前提和保障。例如通过与当地特色的民俗和社区资源结合,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与课程资源以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此外,已开发的课程资源并没有有效地运用和推广,普及范围较小,形成影响有限,限制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服务于核心素养课程育人目标的可能性。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与健康课程育人资源开发的策略
(一)重构体育课程资源的人文价值
传统体育教学缺乏揭示、挖掘和展现体育课程资源的人文价值,导致学生学完运动项目之后,并不了解项目的文化内涵、发展渊源与体育价值。[16]核心素养导向课程强调课程教学内容要关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17]课程资源开发应努力渗透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以学生为本是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础,学生全面发展是核心素养达成的最终目标。核心素养视角下体育是以“育体”为途径,通过关注学生在身体活动中的生命体验和情感体验,达成磨练意志、完善人格的教育目的。[18]在挖掘和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应从知识与技能、情感和价值观、活动方式与方法等多角度去探索素材资源在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上的重要作用。作为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始,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应基于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现状、质量评估和未来发展可能性,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中。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日常观察等方法了解学生兴趣、特长、需要、困难、问题、生活经历和体验等,并将这些资源结合教育哲学、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筛查和整合以转换成课程资源。这样既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调动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的积极性,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发展。例如教师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深入挖掘课程育人内涵,充分利用学生生活和情感体验,规划课程资源开发、设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并设计符合学生兴趣和需要融入学生生活的具体教学实践活动,并以此为依据指导后续加工和完善过程,将学生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从长远来看,通过体育教学实践,能够帮助学生深度理解体育学科价值,塑造体育精神和优良品质,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课程开发活动持续展开,有助于学生对人格完善的追求和育人目标的达成。
(二)课程资源開发回归生活世界
面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忽略生活化资源开发和建设的问题,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回到以实践生活为基础的现实生活世界能有效解决当下困境。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应以生活世界为基础,重视课程资源与学生现实生活间的联系。[19]只有融入学生生活的体育教学实践,学生才会积极支持和热情参与。以积极参与为前提的体育活动才能发展成为学生个体习以为常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关注完备课程内容体系的同时,也应该关切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体育课程资源。一方面,立足于生活化的民族传统、社会风俗和生活常识,选择当地开展较多、当地民众熟悉程度较高、参与人数较多的项目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来开发。通过对当地课程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创设体育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尝试,丰富学生身体感知和情感体验,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实践场域中的身心变化,促进学生运动能力提升、健康行为养成,体育课程才能获得巨大发展空间和广泛认同。另一方面,立足于学生当下关心和想要体验的生活资源作为可供利用的体育课程资源。例如用“刘耕宏健身操”、“叶问蹲”等当下流行的体育资源来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爱,奠定学生积极投入生活,关注当下,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回归学生生活世界,意味着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可和对生命的尊重。但回归生活的教育依然是教育,受到时间与空间限制。学校教育并非全盘照搬生活世界,也并非生活世界资源的简单重复,而是通过教育,在思想和行动上努力去构建并实现一种有意义的生活。[20]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在重视学生生活经历和生长过程,融入其现实和未来生活世界时,应有意识选择能够增加学生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丰富学生思想的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从狭隘的自我中走出,走向更广阔的生活世界。
【参考文献】
[1]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学科教育,2002(2):1-5,26.
[2]赵婧.基于大数据的课程资源建设:趋势、价值及路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4):18.
[3]毛振明,邱丽玲,杜晓红.中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解析:从当下学校体育改革5组“热词”说起[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4):1-14.
[4]季浏,马德浩.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J].体育科学,2019,39(3):4.
[5]潘凌云,王健.改革开放40年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审思[J].体育科学,2019,39(5):13-25.
[6]同[3].
[7]胡守敏,李森.论课程育人生长点的困境与变革[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7):4-11.
[8]同[4]5.
[9]同[4]7.
[10]李晓静.学生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5(9):88-91.
[11]赵莹.课程资源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基于CSSCI(2005-2014)的数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1):61-64.
[12]何劲鹏.卓越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实践探索[J].体育学刊,2017,24(2):91-95.
[13]周生旺,程传银,李洪波.身体在场与生命意蕴:深度体育教学的价值诉求与实践创生[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1,36(6):645-651.
[14]陶玉流,王家宏.体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缘由及途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2):42-45.
[15]方奇.民俗体育课程資源开发的理论思考及实践考量:以福建省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5):113-116,119.
[16]同[13].
[17]倪晓玉,郑文华.反思“教学要回归生活世界”[J].教学与管理,2017(30):8-10.
[18]姜勇,马晶,赵洪波.基于具身认知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意蕴与培养路径[J].体育学刊,2019,26(4):88-93.
[19]周序.教育中的生活世界:从“回归”到“超越”[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3):19-26,64.
[20]陈荟,杨卉霖.论教育的生活立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