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区域应用模式和路径研究
2023-09-24兰誉铮颜穗芬陈静刘浩
兰誉铮 颜穗芬 陈静 刘浩
【摘 要】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在区域层面的应用是监测制度发挥效力的“最后一公里”。广东省珠海市探索形成“市区两级联动”“行政、督导、监测、教研、学校五大主体协作”的监测结果区域应用模式和“顶层设计—报告分析—调研实证—结果汇报—实践转化—成效检验”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区域应用路径,厘清不同环节、不同层级主体的定位、权责和功能,促进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在区域层面落地,推动区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区域义务教育质量提升。
【关键词】教育质量监测 区域教育质量 监测结果应用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1-06-04
兰誉铮 / 广东珠海市教育研究院,从事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经济学研究;颜穗芬 / 广东珠海市教育研究院,高级教师,博士,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育评价研究;陈静 / 广东珠海市教育局,从事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珠海 519000);刘浩 /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博士后,从事教育与经济统计、基础教育影响因素研究(北京 100000);*通讯作者,E-mail:liuhao@bnu.edu.cn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强师工程)重点项目“珠海普通高中学业质量监测工具开发研究”(2022ZQJK027);珠海市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区域运用研究——以珠海市为例”(2021ZHGHKTZ12)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国家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加强监测结果运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是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进一步落实的需要,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要求。广东省珠海市借助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在珠海校区设分中心的地缘优势和专业支撑,近年来,经过第一轮探索、第二轮升级、第三轮打磨,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路径,在服务行政决策、支持教育教学改进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构筑“市区两级联动”“五大主体协作”的区域应用模式
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应用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应有之义。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在国家层面侧重制定监测的统一标准和工作规范,宏观把握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总体状况,重在“诊断”。“而区域监测不仅要诊断区域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要在实际工作中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要‘诊断,更要‘治疗”。[1]“在将监测结果应用到教育管理和办学实践的阶段,区域将承担起实施主体的责任。”[2]区域应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存在职能部门权责划分不清、不同层级主体功能定位不明、多主体协作的客观要求与应用机制尚不明晰的矛盾等问题。珠海市从2019年开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区域应用的探索,以数据驱动教育科学决策、监测促进特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发挥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职能,依托教育质量监测和教研的专业力量支撑,形成了“市区两级联动”“行政、督导、监测、教研、学校五大主体协作”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区域应用模式和“顶层设计—报告分析—调研实证—结果汇报—实践转化—成效检验”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区域应用路径。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需要市、区两级行政、督导、监测、教研和学校等各部门各司其职,更需要各部门紧密协作(如图1所示)。各部门关系用一个环形表示,督导作为监测结果区域应用的组织部门,在各个环节与各部门贯通,发挥核心纽带作用;行政部门从业务角度参与,也是结果应用中实践改进的行政决策主体;监测部门和教研部门作为重要的专业力量支撑,在报告分析、调研实证、结果汇报、实践转化和成效检验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智库作用,是改革的引领者和践行者。虽然珠海市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暂未呈现学校层面的报告,但是在实际调研或情况摸排中,学校是不可忽视的一环,也是教育教学全面改进或集中问题重点突破的重要主体,因此学校也是监测结果区域应用中的重要主体。
二、打造“五个环节递进”的区域应用路径
珠海市经过实践摸索和理论梳理,形成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区域应用路径,应用路径及各环节对应主体如表1所示。在实际应用中,路径与责任主体密切交织,如果各环节与不同层级、不同主体的关系混乱,那么会阻碍监测结果的有效应用。
(一)督导统筹组织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工作需要区域内全局协作,督导部门是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的组织主体,在结果应用工作中也承担着统筹组织的角色,督导部门的相关工作贯穿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的全流程。市级督导部门是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区域应用顶层设计的组织实施部门,一要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制定具体的、符合珠海市教育实际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制度,以年为周期,确定报告解读、调研反馈、施测改进、督导跟踪等环节的时间节点,定期向市政府汇报结果应用进展情况,动态调整。二要组织市/区行政、监测、教研、学校等监测结果应用相关主体参加省级层面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会,对全省乃至全国监测状况形成全局性的理解。三要组织相關人员参加由省级层面组织的专门针对珠海市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开展的解读报告会,拓宽解读视角、聚焦问题。四要组织第三方专家团队,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尤其是需要进一步探析原因、需要长期施策改进的“顽瘴痼疾”等进行深度调研,总结特色和优势,剖析问题和成因,形成建议和对策。五要对问题改进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协调市/区监测部门、督导部门跟踪行政施测、实践改进的成效,动态调整,稳步提升教育质量水平。区级督导部门,一要负责组织各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汇报活动,区行政人员、教研人员、各义务教育学校领导、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全部参与,凝聚区教育质量发展情况共识。二要联动区行政、教研、调研摸排反映的重点学校进行问题导向式的施策和教育教学改进。三要跟踪区级层面政策效果和问题改善情况,配合市级部门对全市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及时调整、按时总结。
(二)监测专业支撑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依托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监测报告分析解读是具体开展监测结果应用工作的起首环节,对专业性有较高要求,同时需要具有对当地教育实践情况的敏感性。市级监测部门和区级监测部门协调合作,结合省级层面开展针对珠海市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专项解读,市级监测部门开展全市和各区监测报告的解析,区级监测部门进行各区监测报告的解读。市、区两级监测部门进行研讨,从不同站位视角进行讨论交流,发挥各自长处,形成优势互补;延伸共享掌握了解的教育实情,消解市区两级信息不对称问题;贯通市与区、区与区之间的纵横线索,呈现最接近实际情况的区域教育样态分析。在区域内监测结果汇报阶段,区监测部门在区督导部门的组织下,作为汇报的主体,为区行政、教研、各义务教育学校进行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本区分析汇报,明确区域内教育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为实践改进阶段奠定基础。
(三)教研实践助力
教研部门对于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发挥着引导、联动、激励等作用,是区域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的关键环节。市、区级教研部门在报告分析、调研实证阶段提供支持,在优势经验推广和问题改进阶段发挥着纽带和引擎的重要作用。市、区两级教研部门联动,对报告反映的影响学生学业表现的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专业水平以及学生学习动力、学习兴趣、焦虑水平、学习习惯等各因素,以教研和教学为主阵地,采取个别攻关和综合施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改进工作。市级教研力量传播先进、科学的经验,为各区创造交流的平台,针对质量监测结果反馈的难点问题,牵头进行项目攻坚。区级教研力量根据各区的实际水平,制定相适应的发展目标,扎根本区教育一线,关注问题改进的侧重点,发挥最熟悉本区教育实际的优势,厘清问题主次,逐个解决突破。
(四)行政业务施策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处室从业务角度参与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区域应用工作,办公室、政策法规科、基础教育科、计财科、师资管理科、信息与装备科等提供经费、设施设备、专业技术等方面的保障,在问题改进和实践转化阶段提供政策和行政支持。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各区教育生态及珠海市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呈现的最小单位为区级层面数据的实际情况,依据省、市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的指导意见,形成适用于本区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工作机制。珠海市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不呈现学校层面的报告,区级是最微级的共同施策单位,因此在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工作中将区作为最主要的改进主体。
(五)学校优化改进
广东省珠海市市辖的三个行政区均参与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每年各区抽取8所初中、12所小学作为监测样本学校参与监测,监测结果呈现市和区两个层面的报告。虽然在监测报告层面不呈现学校个体的具体报告,但是在监测结果区域应用方面,尤其是调研实证和实践转化环节,均离不开学校的参与,报告中反映的学生学习情感态度、学校教育教学状况、教师培训情况、学校资源配置等情况都与学校及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直接相关,学校是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区域应用的基础落脚点。另外,多次调研发现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反映的问题往往集中于某一类学校,或者存在于一定比例的教师中。因此,在精准改进、细化施测和对标更高教育质量的意义上,学校是监测结果区域应用的重要主体。
三、形成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区域应用的生动案例
根据珠海市近几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分析和结果应用情况,现结合珠海市具体实例,以区域应用路径为线索展开说明。
(一)顶层设计
珠海市级督导部门组织进行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的顶层设计,成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领导小组,市教育局局长任组长,市教育局副局长任副组长,市级层面各处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样落实各科室的责任义务,让监测结果应用工作在行政层面上有保障、有落实。还征集参考国家、省、市、区等各层级利益主体的意见建议,形成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工作方案,坚持非高利害性、适切性、联动性和科学性原则,重点举措包括:开展培训,提升思想认识;明确分工,加强制度建设;整合力量,打造专业团队;聚焦问题,攻克难点“顽疾”。从思想认识、制度建设、专业支撑、经费供给、舆论引导等方面,统筹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工作的开展。
(二)报告分析
在报告分析阶段,市级监测部门负责主要工作,会同区级监测部门开展监测报告的分析和挖掘工作。例如对2019年语文和艺术两科的监测报告进行解读,市、区监测部门首先听取省级及以上专家报告解读会,在广度和横向上对监测结果形成全面理解;其次市、区两级监测部门进行独立解读,形成分析文本;最后开展市、区两级监测、教研联动研讨会,主要对报告反映的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的优劣两方面情况及背后原因进行探讨、梳理和总结,对问题的主次、轻重、缓急等进行划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下一步举措。分析显示珠海市A区学生语文学业表现状况在全国处于优秀水平,相比2016年呈现进步趋势,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教师探究性教学、教师专业水平等影响学业相关的因素均表现优异,经过深度挖掘报告,结合A区教育实践分析发现,学生校外课外辅导比例超五成,这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因此,在“双减”背景下,A区学生如何实现低负担、高质量的发展成为下一步调研和实践探索的重点問题。
(三)调研实证
调研实证的过程由市督导部门组织,区督导部门配合协调,市监测和第三方专家团队形成调研主力,市级和区级行政、督导、监测、教研、学校等均为调研对象,从不同层面对人事配置、教师培训、教育经费、课堂教学、学科教研、监测活动等方面进行全局调研,围绕报告分析阶段发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实地探因。通过对珠海市2021年艺术监测报告进行分析发现,全市两个区均存在艺术专用功能教室配置率高、使用率不足的问题,经过调研发现背后原因不尽相同,例如A校是由于学校扩招导致艺术专用功能教室被挤占,B校是因为艺术专用功能教室设置楼层高、距离远,低年级学生在实际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等原因从而降低使用率,C校则是由于学校艺术课程安排得太过紧密,造成使用冲突而无法合理使用。经过调研发现同一个普遍问题背后的不同成因,下一步就可采取针对性策略进行改进。
(四)结果汇报
结果汇报的重要功能是将质量监测的专业数据、知识转化为能使不同主体便于接收的信息,促进不同主体及广大教师群体等对区域教育质量状况形成共识,提升对教育发展问题的认识和警惕性,为教育实践转化和变革奠定重要基础。珠海市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汇报主要由市级和区级督导部门组织、监测部门承担,开展全市、各区、各问题相关主体等不同范畴层级的汇报,主要形式为书面、讲座、研讨等。珠海市每年会形成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以书面形式向市级政府汇报,各区组织学校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等共同了解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反映的区域教育现状,明晰原因,明确对策建议,各校可对照自身情况进行反觀自省,明确下一步发展方向和改进重点。
(五)实践转化
实践转化阶段由市督导结合前期组织、分析、调研、研讨的成果,厘清各级各类主体的责任分工,确定优化和改进时间节点,贯通长线问题的攻克策略,督办短线问题的及时处理,各主体围绕优势推广和问题解决等分工协作。例如珠海市近几年几个学科的监测报告均显示行政区域之间教育质量不均衡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东西部区域间学生学业表现的差距上。对此,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珠海市西部地区教育振兴攻坚行动计划(2020—2024年)》,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市财政对西部地区教育振兴发展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建设市区两级1+3模式布局优化教育科研队伍”“以办学联盟推进东西部学校教研共同体建设”“建立市区校‘三位一体的西部地区教研帮扶体系”。系列举措和行动旨在消除校际差距,助推东西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前已初见成效。
(六)成效检验
成效检验阶段是对教育教学改进的检验,是监测结果区域应用是否落地的“量尺”。市级督导部门根据分工和完成时间节点督办各项问题改进情况,组织专项督导活动与责任督学常规督导结合,市、区级监测部门根据国家、省、市等监测数据综合分析成效,为下一步决策和改进提供参考和依据。例如限于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各学科三年一个轮次,为了进行监测结果应用的成效检验,形成区域时间序列数据,精确诊断区域学业质量发展状况和变化趋势,珠海市监测部门每年定期开展针对学生的学业质量监测,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市、区两级教研部门负责监测卷的质量把关,各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监测,市级监测部门会同区级监测部门进行监测数据分析,以此检验东西部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成效、薄弱学校质量提升计划的成果等。
经过摸索和沉淀,珠海市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形成了运转流畅、成效初显的区域模式和路径。下一步应探索如何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扩大化,借鉴监测的经验,构建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使监测评价结果成为决策的重要“证据”,推动和引领区域教育评价改革;扩大学校参与面与抽样范围,形成校级层面的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使教育质量监测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和管理升级的抓手,促进珠海市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凌艳,任晓琼,江照富.我国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7(12):41.
[2]李凌艳,苏怡,陈慧娟.区域运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策略与方法[J].中小学管理,2019(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