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出发,联动赋能

2023-09-24张雨霞

新教育·科研 2023年14期
关键词:双新思辨性写作

张雨霞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关键品质和核心素养能力的提高。但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写作由于教学时间等因素影响,教师更加重视作文写作技巧的讲解,忽视了作文思辨能力的提高。文章立足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充分结合“双新”的背景要求,努力探索小学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策略。

【关键词】“双新”;思辨性;写作

作文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点之一,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无法构建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也无法分析事物背后的本质原因,需要教师给予更多方法和思路上的指引。为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小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并通过创新写作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双新”的内涵和意义

新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却存在学生主体地位展示程度不够、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枯燥、学生能力提高程度低等问题,急需教育部门进行相关教育指导意见的调整。基于以上分析,教育部立足于当前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并充分结合时代对人才的需要,提出了“双新”理念,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发行了新的教材。

“双新”特指新教材和新课程,也蕴含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点,强调学科教育要以素养培养为导向,真正调动学生内在的课堂参与热情,帮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化为主动的知识探究者。小学语文思辨性写作与“双新”背景的有效联系,一方面有利于调整传统的以讲授法为核心的写作课堂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时间和机会,另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开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新环境,并根据学生情况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双新”背景下小学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的思维策略

思辨性思维是抽象逻辑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特指能够辩证地分析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给出解释和建议。下文将以思辨性思维培养为核心,探索小学语文写作课堂的优化策略。

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思辨思维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导者,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记录相关知识点,从而形成了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学习为辅的不良课堂教学模式。小学语文写作课堂具有互动性特征,需要学生在交流中发展思维,更需要学生在探讨中思辨具体问题。为此,教师要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问题驱动开展包容式的沟通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辨思维。

比如,为了针对学生已经出现的思维固化的情况,教师可以创设具有针对性的讨论情境,用与学生认知不同的问题去刺激学生思考。《我和 过一天》写作教学案例缩影如下:

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流浪地球》的相关片段,努力构建实际生活与语文写作课堂的有效联系,把学生的注意力由课堂之外转移到课堂中来,从而奠定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其次,教师通过设问“流浪地球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未来科技的发展情况,我们现在的生活也与科技变化息息相关。有学者认为科技是促进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推动力;有学者则认为科技会影响人类的生存空间,最终成为灭绝人类的重要因素。你们认为科技具有怎样的影响力呢?”刺激学生思考,大部分学生认为科技能够真正地改变生活,快速的沟通方式和便捷的交通都是科技带来的。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已经存在的思维困惑,播放科技对人类产生不良影响的相关片段,让学生意识到科技也是存在弊端的,强化学生对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的辩证认知。最后,教师让学生以未来的科学为核心,写一篇自己对未来科学发展预期的小作文,可以适当增添对科技评价的理解。

2.课堂教学指导有方,着眼于学生能力培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对教师的各种教学行为充满了期待,也愿意参与形式多样的写作活动。但是小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较差,辨识、分析、比较的能力较弱,无法独立完成思辨性写作任务,需要教师给予更多写作方法的指导。为此,教师要加强写作教学方法的讲解,着力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潜移默化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坚持大单元写作方法教学策略,设计以写作能力为核心的方法指导课堂,具体环节如下。

(1)学会选题模仿的技巧。由于受到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因素的限制,学生在选题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在完成“推荐一个好地方”的作文中,教师给予学生更多方法和思路的指引,不断地发散学生思维。首先,带领学生回顾每一单元学习的课文题目,扩展学生寻找题目的思绪。其次,可以把题目选择与学生假期实际经历有效结合起来。最后,提供与题目选择相关的方法,例如作文题目可以是整个文章的中心思想。

(2)模仿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语文基础素养较差,没有掌握具体的描写方法,也无法从所学课文中吸取相关的方法。在完成“小动物园”的作文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快速阅读第2单元的语文课文知识,和学生一起勾画描写动物的优美词句,重点掌握拟人、比喻、排比等描写动物的手法。其次,教师也可以充分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动物描写相关的优秀作品,创设欣赏优秀文学内容的写作情境,不断扩展学生的仿写素材。

(3)掌握作文删减的方法。由于受到之前方法指导的影响,学生的写作字数大大超过了预期,导致作文内容繁杂。为此,本案例创设作文删除修改的任务,要求学生删掉重复的语句和重复的情感。比如,在“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写作中,有一位学生的文章这样写道,“远看五台山的景象非常壮观,近看五台山的景象也非常的美丽。”教师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壮观和美丽在用词上有一定的重复,可以进行更换或者删减。

3.优化课堂组织艺术,让思维碰撞成为亮点

在传统的写作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整个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会用严厉的语言督促学生主动思考,但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打击了学生的讨论欲望。为此,教师要更加重视课堂组织活动的艺术,创设合作讨论的思辨情境,不断擦出思维碰撞的火花。

比如,有些学生急切地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但没有掌握正确处理与他人关系的方法,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的情况。为此,教师就可以创设“情绪能够干什么?”的写作讨论情境,呼吁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则直接说出“情绪就是表达自我的方法,我开心就是一切活动的原则,情绪能够发挥无所不能的作用。”有学生则说“情绪是一个人心情的阴雨表,我们可以通过情绪去了解他人的情况。”基于学生分析,教师可以进行思辨性问题的升华,直接抛出“情绪有好有坏,控制情绪才能发挥情绪作用”的综合观点,带领学生继续全面分析。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学生已经探讨出控制情绪的相关方法,也逐步养成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辨逻辑,为之后的写作积累了相关素材。

4.重视作文教学评价,培养反思和修改能力

新课程突出了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也提出了教学评一致的教学策略。为此,教师要针对思辨性思维制定不同的考察标准,提高学生的反思和修改能力。

评价项目表的制定能够准确地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能够督促学生更好地反思。为此,教师可以把思辨能力进行细化,并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写作评价细目表(具体展示如下表),全方面提高学生思辨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写作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更高要求。为此,教师要大胆创新写作模式,加强方法指引,创设思维发散情境,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写作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万致,陈顺棉.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思辨性表達”教学路径的建构[J].语文建设,2022(22).

[2]韩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训练要点[J].家长,2022(35).

猜你喜欢

双新思辨性写作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双新”视阈下福州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实施情况及思考
“双新”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新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双新”视野下高校学生工作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