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IPO准备中财务管理优化探析

2023-09-24蔡小平

中国市场 2023年26期
关键词:优化措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想要通过上市的方式增强综合竞争力。企业上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各个方面满足上市的规范要求,而财务管理规范与否则是企业能否成功上市的重要条件,因此,优化企业财务管理成为企业IPO准备中的核心工作。文章阐述了国有企业IPO准备中财务管理原则,并以H公司为例,对国有企业IPO准备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希望为有IPO准备的国有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IPO;财务管理;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26-000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26.000

1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就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市场经济发展初期,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在产品、广告以及销售等领域,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企业需要竞争的领域逐渐拓展至技术、管理以及资本等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关于资本要素的竞争成为企业规模化发展之后必然的选择。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当中更是明确提出,要通过推动国有企业上市,围绕上市加大包括混改在内的各种改革力度。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具有重大意义:一是有利于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直接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二是有利于国有企业通过拓宽融资渠道做强做大,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有效监管。国有企业通过上市成为公众公司,有利于借助资本市场的外部压力实现有效监管。

IPO作为企业上市的一种重要方式,指的是企业面向社会大众展开的首次募股,其目的是扩大企业的融资规模,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IPO一般需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上市前的准备;二是上市申报;三是上市发行股票。在这三个阶段中,上市前的准备工作极为重要,从某种角度讲,这一阶段是决定企业上市成功与否的关键。我国证监会为了确保企业IPO工作的顺利进行,规避公司盲目上市给金融市场带来风险,净化市场宏观环境,针对首次公开募股的企业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财务审查。因此,财务管理成为IPO准备中的关键工作,关系着企业能否顺利通过证监会的财务审查。H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在IPO准备中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相对突出,为顺利通过证监会的财务审查,H公司积极采取了财务管理优化措施,最后实现了企业成功上市。鉴于此,文章将从财务管理原则、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措施等方面探析H公司成功上市的财务管理经验,希望为有IPO准备的国有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2 国有企业IPO准备中财务管理原则

2.1合法合规原则

在IPO中,发行申请人申请发行股票首要的条件就是主体资格要适格,那什么是主体资格呢?主体资格包括哪些方面的要求呢?所谓公司的主体资格也就是申请人申请上市的“清白的身份资格”,包括依法设立、合法存续、持续经营3年以上、注册资本足额缴纳等。“清白的身份资格”要求企业必须合法合规经营,在目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面对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需要通过财务管理守住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了守好这最后一道防线,财务管理工作必须严格遵循合法合规原则,成为“清白的身份资格”的践行者、监督者和维护者。

2.2独立原则

国有企业要上市,其应当具有完整的业务体系和管理结构,具有直接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具体要求为资产完成、人员独立、财务独立、机构独立和业务独立五大独立。[1]财务独立包括形式独立和实质独立,形式独立是指企业需要设立独立的财务部门,建立独立的会计核算体系和财务管理制度,配备独立的财务人员,开设独立的银行账户,依法独立進行纳税申报和履行纳税义务。实质独立是指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保持的一种公正无偏的态度,一种在履行专业判断和发表财务意见时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的压力的精神状态。

2.3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在未来经营活动中可持续、稳定获得收益的能力即为持续盈利能力,持续盈利能力是IPO审查的重点。持续盈利能力的审查必然导致IPO准备中的企业更加注重经营效益,因此,财务管理也应当追求企业效益最大。财务管理需要通过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以成本效益为原则,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2.4内部控制原则

企业财务基础工作的规范程度取决于内控体系的建立和落实,因为业务运营和生产经营成果最终体现在财务报表上,所以内控体系的有效性大小反映财务规范程度和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因此,国有企业在IPO准备中,一定要重视内部控制原则的落实与推进,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强化内部控制监督检查,优化内部控制流程,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各类风险,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

3 国有企业IPO准备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H公司基本情况

H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业务,主要在特许经营区域范围内独家从事市政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投资、运营、管理及维护,积累了丰富的污水处理行业投资、运营与管理经验,是FJ区域污水处理行业的领先企业。

H公司的前身为Y污水处理厂,其设立过程如下:2002年,FZ市人民政府下发《FZ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成立Y污水处理厂的批复》,同意成立Y污水处理厂,该厂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单位,隶属于FZ市建设局。2011年,Y污水处理厂更名为“H有限公司”,并取得FZ市国资委的同意批复。2014年,FZ市国资委下发《关于H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有关事项的批复》,同意H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审验确认的净资产中的33,750万元按1:1的比例折为股份有限公司33,750万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余额转为资本公积,各股东原有股权比例不变。2017年,经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关于核准H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核准,H公司首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11,250万股,每股面值1元,增加注册资本人民币11,250万元,变更后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5,000万元,总股本为45,000万股。

3.2 H公司IPO准备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通过对H公司上市前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H公司的财务管理观念相对落后。H公司在实行公司制改造变更前,系一座市属污水处理厂,其生产经营并未真正面向市场。长久以来,财务管理部被狭隘地认为是记账部门,而没有被赋予经营管理和企业决策的属性。财务管理部在公司决策中的话语权相对较低,在企业日常经营中更是缺乏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经营理念。

3.2.2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以H公司上市前财务管理现状来看,虽然制定了相对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更为注重实务操作、规范性要求等层面,并没有以发展的战略眼光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与时俱进。主要仍以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为主,无法满足新时代对财务管理的需要,更无法适应企业内部及市场发展的快速变化。所以,对于H公司的IPO准备而言,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实际上体现的是公司的整体战略布局与发展格局,只有完善的顶层设计,才能有效的保证H公司的财务管理符合IPO的需要。

3.2.3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对企业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推进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就H公司上市前的情况来看,H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业财一体化进程相对缓慢,导致财务数据信息集中处理效率极低,占据了财务人员大部分的时间精力,同时企业内部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财务数据信息难以进行交流共享。

3.2.4 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在IPO准备前,H公司财务管理部共有6名财务人员,岗位主要有:财务经理,会计和出纳,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由于H公司缺少完善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选拔、培训等工作不够重视,同时财务管理人员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工作理念、上市经验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导致H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财务管理工作创新不足,无法满足上市需要。因此,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成为H公司IPO准备中需要采取的财务管理措施之一。

3.2.5 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在H公司上市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因素、企业因素和人为因素。社会因素主要是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导致企业的决策风险性相对较高;自身因素主要是企业对自身的发展速度要求过高,导致企业的实力与发展速度不成正比;人为因素则是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无法对发展变化的市场环境进行有效的调整,从而增加了企业面对风险的几率。

3.2.6 持续盈利能力不足

持续盈利能力是企业发行上市的一项基本要求,是能否实现IPO的重要判断标准,如果无持续盈利能力或持续盈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必将成为企业上市的障碍。[2]H公司的前身为Y污水处理厂,其收入主要来源于主管部门核拨的污水处理服务费,对单一政府客户存在重大依赖,且其整体规模较小,权属企业数量屈指可数,主要仍是依靠Y污水处理厂贡献利润,持续盈利能力严重不足。H公司持续盈利能力不足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污水处理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随着运营年限的增长,污水处理设备运行效率将逐年下降,污水处理设备的维修维护频次增加,药剂耗用量增加,这都将导致污水厂运营成本随之逐年增长。而污水处理服务费并不是面向市场客户收取,污水处理服务单价是由唯一的政府客户核定,H公司并没有自主定价权,也不能依据市场供需关系决定价格,这很可能导致污水处理服务单价无法覆盖未来的污水处理成本;另一方面,污水处理厂未与政府主管部门签订《特许经营协议》,相关资产边界不清晰,运营年限也没有明确,未来能否持续经营并盈利存在不确定性。

4 国有企业IPO准备中财务管理优化措施

4.1 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

企业上市只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虽然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但是面临的环境与竞争将会更加的复杂。因此,企业在IPO准备中应建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理念,打破传统财务管理观念的束缚,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加快上市的步伐。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需要企业的领导层以身作则,至上而下地在公司内部推广,表明企业管理层的决心,积极组织相关的讲座、培训等活动,转变现有员工的观念,使其打破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狭隘认知,从而建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理念。

4.2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一套优秀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增加企业效益,而一个不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可能导致企业崩塌。因此,企业必须要注重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发展,从生存到不断强大。财务管理制度是管理人员行使管理职能的重要依据,它对公司的健康发展、增强竞争力、抵御风险等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工作的第一要务。

那么,该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的财务管理制度呢?文章梳理了H公司在IPO准备阶段所进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工作,总结出以下思路:第一,应当充分考虑国内市场经济制度和公司的特点,建立有主观能动性的约束—激励机制,这样不会让制度维护的成本和公司内部交易成本太高。虽然不同的公司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制度设计必须遵守合法合规原则,保证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不与国家、法律的宏观调控和指导相冲突;第二,要充分考虑全面性原则,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贯穿到企业自身经营生产运作的整个过程。并且,企业应该遵守针对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在具体的经营环节中发挥出最大作用;第三,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必須适应企业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也就是符合开放、稳定的原则;[3] 第四,应当以发展的战略眼光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与时俱进。

4.3 加快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国有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持合理财务状况的有效途径。财务状况作为国有企业IPO准备中财务管理的关键内容,对企业IPO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通过财务报表呈现,财务报表则需要企业提供真实、有效、完整、准确的财务数据信息,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可以对财务数据信息进行及时、全面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不仅能为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有效的财务数据信息,提高财务报表编制的效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为内部控制提供系统自动化监督,促进财务管理现代化发展。所以,国有企业应该加快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首先,在成本效益原则下,加大信息化平台建设资金的投入。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离不开资金、技术及人才的支撑,企业应在满足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加大对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快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其次,企业需要重视财务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与保密性,并对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定期的更新维护,保证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最后,在信息安全的基础上,需要对企业的内部管理系统进行统一,构建业财一体化平台,减少数据转换,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对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管。

4.4 加强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现代化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经济、法律法规、管理、信息化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财务管理人员不但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具有高超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以及相关的管理能力和上市经验。为加强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首先要对现有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与个人道德,利用多层次、多门类的知识培训体系,开展上市工作的相关培训;其次,积极的引进上市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才,深化公司财务管理队伍变革,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只有不断地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才能有效的提高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保证财务管理在IPO准备中发挥应有的价值与作用。以H公司为例,在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通过市场化选聘具有丰富上市经验的财务经理,招聘重点高校优秀毕业生,改善财务队伍的人员结构;二是借助会计师事务所和券商的专业与经验,开展相关培训,加强财务人员对IPO准备中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4.5 设立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国有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日益加大。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在IPO准备中必须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和防范机制。在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时,对风险进行有效评估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国有企业的整体运行指标与效益进行公正客观科学的评估,能够有效地控制不合理的投资比例,降低企业日常运行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另外,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需要建立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防范机制,因为二者的侧重点不同,长短期风险相结合的防范机制才可以对企业的风险进行更好地防范。短期风险防范机制主要是为了应对企业在正常的运行中出现资金短期的问题,对企业的盈利并不是十分重视。长期的风险防范机制则更为看重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的最终目标,更是企业生产的基础与发展的动力。企业在制定风险防范机制时,需要对企业的负债率、债务偿还能力、资产的变现能力等进行综合的考核。通过风险防范机制,可以对企业的经营动态进行全方位的追踪,针对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并深入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另外,通过风险防范机制可以对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进行及时的调整,保证企业IPO的顺利进行。

4.6 提高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

研究表明,无论是核准制还是注册制,持续盈利能力始终是拟IPO企业被否第一大主因。提高企业持续盈利能力的重点在于消除相关的影响因素,如盈利质量偏低、经营业绩波动明显等,对此,企业需结合公司当前面临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经营财务状况,因时而变不断优化业务模式。[4]国有企业IPO准备中,应完善自身的业务模式,探索稳定盈利模式,提高企业持续盈利能力,以降低IPO被否的几率。以H公司为例,为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顺利通过证监会关于持续盈利能力的财务审查,其在IPO准备阶段主要采取了如下举措:一是与政府部门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资产边界与特许经营年限;二是在特许经营协议中约定了污水处理服务费初始结算单价及单价调整条款,除由于税务政策、排放标准变动等使公司生产成本或收入发生较大变化时,可申请进行适时调整外,各项目还可根据运营成本要素(如电费、人工费、药剂费等)价格变动系数常规调整结算单价,调价周期一般为3年;三是通过投资、资产购买或股权收购(特许经营协议经政府部门认可变更)等方式取得多个地区的污水处理特许经营权,擴大企业整体规模。

5 总结

总而言之,在国有企业IPO准备中,财务管理工作极其重要。国有企业应当基于证监会的财务审查要求,遵循相关财务管理原则,充分识别在IPO准备中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积极采取多种优化措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达到上市公司应具备的财务管理水平的高度,推动国有企业成功上市。

参考文献:

[1]罗超.财务分析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的运用概述[J].东方企业文化,2011(23):90.

[2]宣锋.IPO企业财务规范问题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4):79-80.

[3]刘玮.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在投资者经济决策中的应用[J].中国中小企业,2021(4):109-110.

[4]房静.首次公开募股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审核问题探究[J].财会通讯,2021(22):117-121

[作者简介]蔡小平(1989-),女,福建霞浦人,本科,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优化措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财务管理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医院工资薪酬分配及优化对策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