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下政策性金融绿色转型策略探究

2023-09-24李伯阳

中国市场 2023年26期
关键词:绿色转型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渐突出,要想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通过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双碳目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被提出来。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展现大国担当,我国出台了多项低碳政策,这些低碳政策将会对国内经济环境产生重要影响,银行业面临新需求。政策性金融机构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调节工具,应当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担当重要发展责任,本文将分析“双碳目标”下政策性金融绿色转型的意义和政策性银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索政策性银行的绿色转型策略。

关键词:“双碳目标”;政策性金融;绿色转型

中图分类号:F8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26-000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26.000

1   “双碳目标”概述

“双碳目标”是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生态建设目标,具体内容是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即2030年实现碳排放量的最高值,2030年以后的碳排放量将逐渐下降,直到2060年,实现碳排放量与碳吸收量相等,即在结果上实现0碳排放。要想如期实现“双碳目标”,需要降低碳排放量和提高碳吸收量两手抓,即节能减排和植树造林同时进行。“双碳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迈入以绿色转型为重要驱动力的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有利于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目标,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保障。实现“双碳目标”,科技创新是先导,政策支持是动力,自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国家发布多项支持性政策助力企业节能减排、創新发展,积极投资绿色产业。但是根据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的研究报告,要实现“双碳”目标,中国每年至少需要3.7 万亿元的绿色投资,达到了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5.03%,远超政府财政承受范围,所以必须要有社会资本的补充,政策性金融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特殊金融安排,应当发挥其独有的虹吸引导、逆市场选择与补充调节功能,改善财政资金短缺与社会资本踌躇的绿色投资现状,在“双碳”目标路径中凸显政策性绿色金融价值[1]。

2   “双碳目标”下政策性金融绿色转型的意义

2.1   刺激处于绿色转型观望期的企业

“双碳目标”背景下,部分企业虽然有绿色转型的意愿,但由于绿色转型会在短期内影响企业效益,所以很多企业还处于观望阶段。政策性金融通过为绿色转型企业提供更低的贷款利率、更长的贷款期限等优惠,能有效缓解企业的转型焦虑,刺激处于绿色转型观望期的企业,推动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2.2   确保“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积极投资绿色产业,然而绿色产业具有投资成本大、回报周期长且回报率不确定的特点,导致社会资本对该领域的投资意愿不强,然而只依靠政府财政投资一方面不利于刺激绿色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会为政府财政带来巨大负担,所以投资绿色产业急需社会资本的介入。政策性金融能为绿色产业提供长期稳定且充足的融资支持,从而助力“双碳目标”的如期实现。

3   “双碳目标”下政策性金融绿色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部分金融机构绿色发展意识不强

政策性金融绿色转型面临部分金融机构绿色发展意识不强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部分金融机构对国家的绿色发展战略认识不深刻且缺乏责任担当意识,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金融机构绿色发展理念不正确,认为绿色发展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是政府和企业,没有认识到政策性金融对绿色转型的支持作用。最新调查结果表明,部分法人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仍为0,这说明我国部分金融机构没有建立起绿色金融管理机制。另外,由于部分金融机构绿色发展意识不强,导致部分金融机构的绿色贷款业务只是在名称上与其他贷款业务有区别,在贷款利率、贷款期限等方面与一般贷款业务差别很小,不能起到刺激处于绿色转型观望期的企业的作用[2]。

3.2   资产评估缺乏标准,政策性金融机构缺乏绿色金融资产风险管理经验

目前,政策性金融机构对绿色权益价值既收入回报测算缺乏标准体系,导致绿色在金融投放前的还款来源评估结果缺乏有效保证,进而无法很好地开展资金投放风险管理。人民银行《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涉及的部分绿色产业分类认定标准及绿色效能缺乏量化指标,金融机构难以准确评估融资主体运营信息数据,绿色金融投放后风险动态监测及价值跟踪管理缺乏成熟经验。

3.3   金融工具单一,不能满足融资主体多样性要求

政策性金融绿色转型存在金融工具单一的问题,不能满足融资主体多样性要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我国绿色金融信贷业务占绿色融资总量的比例过大,约占90%,绿色债券和绿色股权占绿色融资总量的比例过小,共占10%左右。且根据相关机构的研究,要想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绿色债券和绿色股权在绿色融资总量中应占40%左右的比例,这就导致我国绿色融资工具不能满足融资主体多样性的要求,部分绿色投资需求存在被抑制的风险[3]。

4   “双碳目标”下政策性金融绿色转型面临的发展机遇

4.1  政策支持力度大

自“双碳目标”被提出以来,我国便不遗余力地出台各类支持性政策助力节能减排事业,并通过制度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为导向、以政策标准体系为支撑、以模式创新和地方实践为路径”的绿色投融资发展格局。“双碳目标”为政策性银行提供了新的投资机遇,为政策性银行的金融科技配套、运营管理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利于推动政策性银行的高质量发展。

4.2   投资空间大

随着“双碳目标”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得代之的是新的绿色产业。绿色产业带来了新的投资增长点和投资窗口期,政策性金融机构有较大的投资空间,能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另外,为了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我国还开展了大量基建工程建设,尤其是“两重一新”建设。“新基建”也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带来了广阔的投资空间。

4.3    融资路径多

“双碳目标”背景下,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融资路径增多,例如2021年交易商协会发布《关

于明确碳中和债相关机制的通知》,推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子品种——碳中和债券,募集資金专项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例如2021年11月,央行印发《关于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有关事宜的通知》,创设了碳减排支持工具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5   “双碳目标”下政策性金融绿色转型策略

5.1   出台正向激励机制

绿色产业投资项目具有投资成本大、回报周期长且回报率不确定的特点,所以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较差,只有出台正向激励机制,给予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才能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绿色产业,从而助力政策性金融的绿色转型。首先,政府为绿色贷款提供财政贴息,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贴息贷款和为商业银行提供低息绿色贷款,从而吸引企业和商业银行申请绿色贷款,助力绿色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利用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刺激企业研发节能减排新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新方法,例如可以对购买绿色建筑的个人给予退税奖励,为建设绿色建筑的建筑工程企业给予税收减免优惠;灵活应用货币政策工具,为绿色信贷支持力度较大的金融机构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政策倾斜。最后,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给予正向激励,激励政策性金融机构积极推进绿色贷款业务。例如厦门市给予绿色贷款业务总额增量不低于伍亿元的银行金融机构现金奖励;浙江省湖州市为绿色信贷考评结果较好的银行金融机构给予存款准备金、“支绿”再贷款等货币政策优惠;深圳市为绿色保险金融机构提供一次性现金补贴。

5.2   强化低碳经营理念

低碳经营理念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绿色转型的指导,所以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强化低碳经营理念,将低碳经营理念贯彻机构治理的各个方面,推动自身业务实现“碳达峰”。首先,政策性金融机构要转变发展观念,积极应对“双碳目标”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认识到“双碳目标”为信贷管理制度和现有客户制度的深刻影响,抓住信贷业“重新洗牌”的绝好机会,树立“早转早主动,晚转就被动”的积极发展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和全局性谋划,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其次,政策性金融机构要转变方法,一方面,政策性金融机构要调整绿色项目低碳指标评价方式,绿色项目低碳指标评价与一般项目的风险评价有所不同,政策性银行可借助浙江省湖州市金融办、人民银行、银保监会2018年共同开发的ESG评价系统开展绿色项目低碳指标评价;另一方面,政策性银行要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绿色金融业务风险控制、绿色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等工作,增强自身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和提升自身绿色金融服务水平。最后,政策性金融机构要转换结构,随着“双碳目标”的实质性推进,我国市场经济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低排放、低污染的企业会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高速发展,高排放、高污染的企业若不及时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和进行绿色转型,发展会减慢甚至停滞。针对这一时代大变局,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及时转换结构,在资产端做好“加减法”,一方面,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在科学评估信贷项目和企业绿色转型状况的前提下增加对绿色产业的投资,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和增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政策性金融机构要通过前瞻性地评估摸清企业节能减排和绿色转型状况,有计划的支持、维持和退出,即对绿色转型状况良好、后续发展潜力大的企业继续给以信贷支持,对绿色转型情况差、破产风险大的企业密切监控,在履行合同的情况下及时抽离信贷业务,避免出现坏账,降低经营风险[4]。

5.3   做好重要窗口期融资布局

首先要制定“双碳目标”战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细化绿色金融认定标准,循序渐进建设绿色金融相关制度;其次要优化节能减排融资业务资源配置,倾斜信贷规模、经济资本和激励措施,储备优质项目及客户群体,推进开发气候能源类金融产品。再次加强金融科技建设,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区块链技术等技术辅助建设各类评估模型,提升政策性金融机构对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的评估准确性,降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投资风险。最后要加强绿色转型风险管理,加强政策性金融机构对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的申贷审核工作,重视对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的贷后管理控制工作,严防企业“漂绿”行为和碳减排履约风险。

5.4   科学调整信贷结构

首先,调整贷款投放结构,实现信贷业务“碳达峰”,政策性金融机构可利用“当年全行信贷总体碳排放量=上一年度全行信贷总体碳排放量+当年增量信贷新增碳排放量—因存量信贷结构调整当年产生的减排量”这一公式来灵活调整贷款投放结构。其次,全面摸排存量项目碳减排、碳中和潜力,推动部分条件好的贷款项目提前实现“碳中和”。需要注意的是,政策性银行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调节工具,分别有其特定服务领域,例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要职责是承担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所以针对政策性银行必须重点支持的领域,政策性银行不能为了实现信贷业务的“碳达峰”和“碳中和”而降低对该领域的支持力度。最后,科学设计信贷结构调整方案,例如政策性银行可以将从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业或企业收回的贷款投入到碳排放量较小的行业或企业,从而逐渐减少总体碳排放量。但是上述方案需要以明确各行业或企业的碳排放强度为前提,所以政策性金融机构应该加强与相关部委的沟通,尽快明确各行业的碳排放强度测算标准,根据各行业的碳排放强度测算标准和目前信贷业务情况建立贷款结构调整模型,科学规划信贷结构调整周期。

5.5   发展绿色金融产品

“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绿色金融产品的支持,种类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能满足融资主体多样性要求,从而激发绿色投资需求。一要积极对接债券市场,发行绿色债券,引导政策性金融机构积极拓宽绿色企业、绿色项目的融资渠道。二要发展绿色保险,为融资活动增信保险,鼓励保险机构开发低碳类绿色保险产品。三是加大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根据目前绿色产业的融资困境创新有针对性的绿色金融产品,助力绿色产业蓬勃发展[5]。

5.6   运用专业评估機构

国家应该尽快建立健全绿色项目价值及效能评判标准体系,推动绿色项目价值及效能评估专业人员的培养和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建设。一方面,各高校要加强对绿色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以“绿色人才”助力绿色发展;另一方面,要规范社会培训,人社部牵头开展绿色项目价值及效能评估职业培训,吸引相关从业人员提升“绿色素养”。另外,为了保证绿色项目价值及效能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各地政府要出台一系列政策规范第三方机构的工作。政策性金融机构可根据相关评估资质选择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对融资前评估、融资中评审、融资后管理提供专业支撑,降低政策性金融机构搭建内部专业评估架构的成本,提高绿色金融达成效率。

5.7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双碳目标”背景下,企业的减污降碳情况对企业的资产估值和市场预期有很大影响,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会出现资产价值下跌、经营成本增加等问题,如果政策性金融机构为这类企业提供绿色投资,则很有可能导致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收益下降、坏账率上升等消极局面,从而影响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另外,“双碳目标”2020年正式提出,虽然在此之前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早已提上日程,但绿色项目的风险识别方法还未正式形成,绿色项目风险的评估工作缺乏历史经验和实践的辅助,导致政策性金融机构很有可能在绿色项目风险防控策略设计上存在漏洞,从而增加绿色项目的不确定性风险。所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有利于打破数据壁垒,减小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6]。首先,环保部门建立企业绿色转型情况公示表,为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接收信息的渠道,令政策性金融机构能利用各项数据审查申贷企业的绿色转型情况和预判投资项目的风险情况,从而提升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经营稳定性和投资科学性。其次,公开绿色评估结果,在国际实践中,部分金融机构通过采集世界银行 EDGE评价体系中绿色项目的分数,对高于基准值的绿色建筑项目给予绿色信贷支持。打破了数据壁垒,实现了前期绿色项目评估与绿色信贷联动,通过 EDGE 评价体系构建了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互通平台。最后,建立绿色项目库、信息库共享平台,将绿色项目各发展阶段的数据上传信息共享平台,为绿色项目风险防控策略设计提供数据支持,令政策性金融机构能科学评估绿色项目的投资价值,从而提升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投资科学性,降低政策性金融机构获取绿色项目信息的难度和成本,有效提升绿色产融对接效率。

6   结语

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实现绿色转型的必经之路,政策性金融能有效刺激处于绿色转型观望期的企业并改善绿色投资现状,助力“双碳目标”的如期实现。目前,政策性金融绿色转型面临部分金融机构绿色发展意识不强、绿色产融对接不足,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金融工具单一,不能满足融资主体多样性要求的问题,同时也面临政策支持力度大、投资空间大、融资路径多的发展机遇。政策性银行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调节工具,要积极开展绿色转型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助推。“双碳目标”背景下,政策性银行应该出台正向激励机制、强化低碳经营理念、做好重要窗口期融资布局、科学调整信贷结构、发展绿色金融产品和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参考文献:

[1]姬鸿宽,杨瑞,王双超.“双碳”目标下关于农发行绿色金融布局的思考[J].农业发展与金融,2022(4):49-52.

[2]梁钰.金融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的思考[J].时代金融,2022(2):78-79+89.

[3]戴浩羽.“双碳目标”下政策性金融绿色转型策略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21(19):43-45.

[4]李慧.金融赋能绿色发展[J].科技与金融,2022(6):5-10.

[5]陆露.农业政策性银行发展绿色金融路径研究[J].河北金融,2022(5):44-47.

[6]贺玉擎.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政策性金融更好地服务绿色转型的路径研究——以英国出口融资署为例[J].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2021(3):42-48.

[作者简介]李伯阳(1993—),男,河北石家庄人,汉族,本科,研究方向:区域融资方向。

猜你喜欢

绿色转型
矿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的相关因素及路径研究
城市建设“绿色转型”路在何方
矿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的相关因素及路径研究
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相关研究的文献梳理
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障碍与发展建议
国内绿色发展研究前沿述评
中国企业绿色转型:目标模式、面临障碍与对策
并购重组: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推进器
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进展
提高资源产出率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