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融合之路
2023-09-24郁鑫怡
郁鑫怡
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两项基础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融合,可以优化语文教学,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語文教学中,许多人都主张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使两者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文简单论述了读写结合的意义,分析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融合之路,希望对语文教学有所启示。
一、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融合的意义
1.是学好语文的根本
阅读和写作虽然是独立的两部分,但是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也是学生积累素材、培养语感的根本;写作则对阅读起到促进作用。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是学好语文的根本。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阅读的基础作用,弄清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通过阅读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积累素材,通过读写结合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
2.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小学生的身心比较稚嫩,虽然对阅读充满兴趣,但是由于缺少方法,所以阅读经常存在随意性。在写作方面,也大多处于模仿阶段。大量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还可以滋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阅读的有趣。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可以让学生掌握写作规律,提高写作质量,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3.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都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存在的,缺少连贯性。阅读教学是重头戏,写作教学基本以应试性训练的形式存在,所占比重较小,经常是讲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阅读,才会有一个总结性的写作训练。这样一来,在语文教学中,就出现了写作练习频率低,与阅读教学进度不一致的问题。小学生虽然能接触一些阅读材料,但是,由于阅读材料分析和写作讲解不同步进行,导致阅读行为缺少目标,对文本的认知和理解也不够深,既不了解一些句子的特点,也不知道怎样灵活应用它们。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融合起来,让学生产生基于阅读进行迁移式写作的可能,是提高教学水平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二、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融合之路
1.阅读鉴赏,分析文本的精彩之处
梁实秋先生说过:“知识无涯,而生命有限。既要博古,又要通今,时间实在不够用。所以,用功读书开始要早。”这句话直接点明了阅读的用处。不仅如此,阅读还是写作的基础。因为写作是一项集写作、思考于一体的信息输出活动,而信息的输出需要建立在足量的信息输入之上。而读写结合,需要从阅读入手,让学生阅读经典,找出文本的精彩之处,有所得,有所悟,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阅读的基础作用,以阅读鉴赏为立足点,让学生细读、精读,发现文章的独特之处,了解写作时该如何布局,在何处发力,怎样传情达意,让学生由读到写,掌握写作要领。
如学习《荷花》,教师可以提供文章鉴赏模板:(1)文章语言特色赏析;(2)写作手法赏析;(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4)其他。让学生按照模板提供的要点,鉴赏、剖析课文。然后,由教师细细分析鉴赏要点。语言特色鉴赏,可从课文用到的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入手,分析句式、词语、思想情感、语言特点。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对比、拟人,等等;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反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设置悬念、卒章显志,等等。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等等。其他,指题目的作用、第一段的作用、中间句段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等。按照文章鉴赏模板完成鉴赏活动后,教师可以带领大家开展更高层次的鉴赏活动,让学生了解如何将文章写得更生动。如文中写道:“一进门,就闻到了一阵清香”,这句用“一……就……”说明荷花的香气传得很远,这是从嗅觉方面描写的,让人未见其影,欲觅其踪。又如,“荷叶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荷叶的颜色、样子,使得文章读起来颇具画面感。后面在介绍白荷花的千姿百态时,作者更是用了“有的……有的……有的……”一组排比句来描绘荷花的姿态,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如此这般,细细分析文章的精彩之处,可以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帮助学生打通“任督二脉”,让学生领悟写作的奥妙。
2.由读及写,掌握写作技巧
与阅读相比,写作对个体的思考、创新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为写作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要将句子写通顺,文章写完整,且写得思想丰富,内容具体、生动,不仅需要搜集素材,而且需要作者头脑清醒,能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需要在遣词造句方面下足功夫,注意技巧性、艺术性。有人认为,只要大量阅读,就能左右逢源。其实不然,阅读既要重视量的积累,也要重视质的转化。以读为根本,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才能让学生在胸有成竹的基础上,做到下笔如有神。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读的作用,也要精选范文,讲述写作技巧和方法,让学生找到写作的“钥匙”。
如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想象金华双龙洞的特点和景观,然后让同桌互相介绍金华双龙洞的景观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旅游路线。接下来提出问题: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又是如何将自己的旅行见闻生动具体地写下来的?以问题暖场,增加学生的思考深度。然后,教师以课文为例,分析游记写作要点:写清游览的时间及目的地,交代旅游背景。再写游览顺序,抓好游记的行文线索,确保文章条理清晰。《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是按照方位顺序写景的,作者抓住景色特点,发挥想象力,不仅写了一路上的风光,还重点描写了双龙洞的景象。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文中运用的写作技巧,如在写景时写出新意、用总分总的写法分层次、发掘景色细节、注意自然过渡,等等。如此这般,以范文为例分析写作要点,可以让学生体会“语文之道”“写作要义”。
3.经常练笔,促进能力迁移
小学生从小就处在被电子产品包围的世界里,由于电视、电脑、平板占据了他们太多的时间,导致没有养成阅读习惯,不具备写作能力。调查发现,现在小学生的阅读量,比十年前少了将近一半。为此,许多人都呼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阅读,强化阅读。但是,只读书不思考,不练笔,就好比走进了知识的宝库,却空手而归。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练笔,让学生经常写作,将积累的素材、知识、技巧,都转化为能力。小学语文教师也要从日常做起,有意识地开展写作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
如学习《白鹅》,教师可以借助课外作业的形式布置练笔任务:让学生参考课文,学习作者的立意、构思、布局方法,选择自己最喜爱或者最熟悉的小动物,并从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视角思考和平共处、生态平衡等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如,学习《猎人海力布》,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民间故事集锦,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从中选择自己感觉最有趣或最有意义的故事,先缩写故事,以锻炼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再续写、仿写或补写故事,让故事的情节更饱满,或者让故事有更加美好或出人意料的结局。此外,教师要做好写作指导,让学生知道从何处入手、在何处发力、如何才能写出新意。如关于续写,要读懂材料,知道整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根据中心展开想象,用与原文语言风格一致的语言续写事情的发展和结局,使续写部分与原材料融为一体。关于仿写,模仿的要点有写作思路、立意和句段连贯方式。而且仿写训练可以先进行仿句练习开始,先掌握词语内化运用的基础方法和规律,再从更大的视角仿写,这样才能将文章写得更清楚、更具体。补写,要找到“留白处”,合理发挥想象力,补全情节内容。这样以写引读,从最简单的缩写开始,让学生拓展写作空间,一步步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发掘写作潜能,学会思考和写作。
4.重视课外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写作需要以充足的阅读为基础,但是,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尚处于初始阶段,许多人都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具备整本书的阅读能力,对阅读也不感兴趣,而且,在课堂上进行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再以兴趣为引擎,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记录阅读心得,感悟写作的意义。假以时日,阅读就会转化自身的兴趣和需求,成为他们的自觉选择。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要重视课外阅读,将阅读教学延伸至课外,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和语文知识,养成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学习《牛郎织女》,教师可以由此及彼,由点及面,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阅读表,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中国民间故事的书籍,了解民间故事的文化意蕴及传承意义,并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试着使用工具书,写读书日记、读书笔记,将其中的好词好句、心得体会记下来。然后,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或分享笔记,交流心得体会,或提出并讨论问题,以便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如有的学生发现,在神话故事中,写景一贯是缺失的,即使有的故事有写景部分,景色描写也很不真实。关于这一点,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资料,展开讨论,让学生明白主与次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创编短剧,并借助简单的小测试、小活动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选择性地对学生進行表扬、鼓励,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幸福与乐趣。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方面坚定信心,让阅读习惯的培养更有可行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与阅读应同步进行,相互促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将阅读和写作的时间固定下来,积极探索读写结合的路径,使阅读与写作融为一体,让语文教学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