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
2023-09-24马双媛
马双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时评类”作文的写作指导是教学实践的重要任务。指导学生写好“时评类”作文,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个性、培养公民意识,又能提高教师的综合职业水平。基于此,本文以推动课程改革为目的,对高中语文“时评类”作文的写作指导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建议:即加强整体指导,教会学生设计合理严谨的结构;加强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呈现典型有力的论据;重视语言点拨,教会学生运用严密有趣的语言。
“时评类”作文,简单来讲就是点评新闻时事,这类作文属于情境条件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其中情境是以某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为写作核心,任务即评论,呈现观点、态度和评价。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同时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时评类”作文时有出现,为学生的写作训练带来了一定困扰。对此,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强“时评类”作文的写作指导,引导学生眼观祖国最新动态,关心国民生活,关注社会百态,思考当下与未来,与时代同频共振,进而对新的热点、新的政策、新闻视点、新闻人物等发表评论,表达观点和价值。
一、加强整体指导,教会学生设计合理严谨的结构
1.设计提纲挈领的引论
引论是“时评类”作文的开头,在文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简洁恰当的引论能够起到提出问题或表明观点的作用,方便读者快速浏览式阅读,在短时间内抓住时评中心,大致了解文章的关键信息。例如《人民日报》针对特殊时期医护工作者在一线艰苦奋战的新闻发表《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一文,文章的引论写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你们真正做到了救死扶伤、大爱无疆。你们是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党和人民感谢你们!”作者用一句简短的话表达了医护工作者在国家危难时表现出的担当,突出了这群“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特点。在设计“时评类”作文结构的过程中要重视引论的作用,并注意精簡语言,力求用最短的话表达出核心观点。
2.采用形式多样的开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有一个巧妙的开头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也能够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后续的表达更加自然顺畅。在“时评类”写作中,学生应根据评论对象认真思考,并灵活运用写作技巧进行表达。分析“时评类”文章的分析可知,常见的开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六种:(1)直指新闻热点背后的本质,彰显文章的思维深度,阐释自己的观点。(2)直接点明观点或作出结论,即所谓“开门见山”,使大众明确阅读方向。(3)以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引出论题,引导读者回顾新闻或者了解评论对象,以热点引人关注,引发读者思考。(4)摆出要驳论的对象,确定“靶心”,为文章观点的提出作铺垫,也方便观点的集中表达。(5)恰当引用名人名言或典故,丰富语言内容,营造浓厚阅读氛围。(6)结合现实点明写作原因,让读者能够根据问题思考。
这些方法在写作中十分常见,学生应注意总结归纳,同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为自己的时评设计一个出色的开头。
3.形成严谨充实的主体
“时评类”作文主体部分是阐述观点的部分,同时也是考验作者写作功力的部分。通过对学生作文的分析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对这部分的谋篇布局缺乏想法,导致“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存在核心观点不明确、例证之间缺乏逻辑关系、论述内容干瘪单调等问题。对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结合“时评类”作文的特点进行方法指导,提高学生整体规划的能力,让文章主体部分能够有理有据、条理清晰,也能够引人注意、发人深省。
例如在阐述多个观点、运用多个事例时,可采用平行并列的方法进行结构设计,让不同的观点出现在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引人注意,然后运用一个或多个事例集中阐述。这样可以让观点的表达更加清晰有条理。当然,根据不同观点和事例之间的关系,还可采用逐层递进的方法,让每个观点都能深化主题的论述,引发读者的思考。此外,多向对比也是文章主体部分规划布局的重要方法,在写作中也应尝试运用,以便于合理安排素材,集中表达观点。
4.设计有理有据的结尾
一个简明精辟的结尾能够在文中起到总结全文论点、画龙点睛、升华题旨、发出号召等作用。因此,学生在写“时评类”作文时,要注意结尾的设计,在总括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让文章完美收束。例如《人民日报》在评论中国女排在世界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相关新闻时,用《壮哉!女排精神!》的标题表达了对女排的激赏,并运用各种事例说明女排取得优异成绩的艰辛历程,最后在结尾部分总结升华女排精神:“‘再难的逆境也绝不言弃’,‘可以被打败但是绝不会被打倒’,‘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中国女排正是凭着这样的执着勇毅去奋斗。今天啃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硬骨头,涉过经济转型升级的险滩,都需要发扬女排精神,去把困难踩在脚下,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梦想化作风帆。”这样的结尾设计将重点放在了女排精神的内核上,同时也从更加宏观的层面进行了发散,拔高了整篇文章的立意。
二、加强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呈现典型有力的论据
1.收集事实材料,通过例证加以说明
近年,高考作文命题趋于选取现实生活中的时事类事件作为材料,要求考生“结合生活体验与思考”,对相关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通过学情分析可以发现对这一类“时评类”作文,学生写作的难点并不在于审题立意,而在于不知道怎么展开合理有效的说理。基于此,在写作指导中,教师要以问题为导向,基于“时评类”作文的自身特点,引入“就事论事”这一写作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例证完整准确表达。
所谓“就事论事,其理自现”,根据论点进行举例说明是写议论文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学生在“时评类”作文中可根据论点收集整理论据,并通过这一技巧进行表达,实现观点阐述。
2.引用他人语言,通过引证加以说明
引证法是借助社会上人们普遍接受的人物的观点或话语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你在阐述观点的同时“拉”来了一位分量极重的人物,并利用这个人物具有权威性的话语帮助你佐证观点,从而让辩论底气更足。在“时评类”文章中这种方法的运用十分常见。学生在“时评类”写作中,应注意收集、记录各类经典论述、名人名言,并在恰当时用以印证,让评论、观点能够得到认可。
3.整合论据素材,通过对比加以说明
“时评类”作文的本质是议论文,既然是议论也就需要摆事实讲道理。那么如何摆事实?根据论据材料进行对比论证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学生在选择对比的论据材料时,应当注意事例的本质属性应当相同,且具有典型性,能够与读者形成情感共鸣,这样才能通过归纳和演绎自然生成让人信服的结论,立论才能得以完成。例如在针对一名女生因为没有考上理想大学而选择职业技校这一新闻的评论中,有学生在开头阐明观点:“坚持职业平等,进行职业教育,为未来营造良好环境。职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式生产劳动所需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不是所有人都有意愿和机会读大学,职业教育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这段评论主要围绕“创造良好的职业教育环境”这一观点展开,如果没有具体的事实材料佐证就会显得单薄,没有论证的力度。因此,学生在写作中收集职业教育和高校教育的相关素材,并从具体的人入手进行对比,说明职业教育在当下的意义、价值和取向问题等。整个论据清晰充实,具有说服力。
三、重视语言点拨,促使学生运用严密有趣的语言
1.采用严谨的语言,準确表达评论
写作是凝聚着作者语言、思维、情感和思想的脑力劳动。写作必须有逻辑性,“时评类”作文重在传达作者对新闻时事的评价与思考,更要体现严密的逻辑性,否则很难以理服人。因此,在开展写作指导时,教师在结合案例引导学生时要注意逻辑性,重视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确保前后关联紧密。
例如,在针对一则“未成年教育引导”新闻进行评论时,有文章在开头写道:“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花朵,理应好好培养,才能给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为了不让未成年人因小错没有被纠正而在日后酿成大错,甚至演化为犯罪行为,未成年人引导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那么该如何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呢?这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未成年人自己的共同努力。”
这篇文章主体论证中的两个相连部分,按照上面一段的思维推理,下一段是论证如何引导未成年人使他们走上正确的轨道。作者运用一个问句引发读者的思考,并通过接下来的论证回答了这个问题,让文章的开头在逻辑思维上十分严谨,逻辑顺序上十分合理,有效提高了语言表达效果。
2.采用有趣的语言,生动表达评论
“时评类”文章的语言并不总是严肃、庄重的,有时候根据特定的评论内容,运用幽默风趣、寓庄于谐的语言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也能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思考。在“时评类”作文的写作指导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语言的锤炼,鼓励学生增加语言的趣味性,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观点。例如,在写作中可运用反讽的方式,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可引用网络上的趣味评论增加文章的幽默感;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语言更加灵活生动等,这样可以让时评打破刻板枯燥的局限,变得更加有情感、有趣味。当然,教师在写作指导中要注意提醒学生把握分寸,准确运用语言表达技巧。
3.采用深刻的语言,充分表达评论
发人深省、引人深思是时评文章创作的主要目的。因此,文章语言的设计不应浮于表面,而是要体现观点的深刻性,这样才能让读者从新的角度看待新闻事件,形成自己的思考。在高中写作指导中,教师应说明“时评类”文章语言深刻性的特点,引导学生锤炼语言,用铿锵有力、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观点和看法。当然,语言的深刻性是在事实的基础上自然发散而成的,而非盲目拔高的结果,要表达真情实感。
总之,“时评类”作文能够考验学生的认知和思考能力,分析和表达能力,因此指导学生写好“时评类”作文对提高议论文写作应用能力和应试能力都大有裨益。上述内容从文章结构、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对学生“时评类”作文的写作提供了指导。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应根据“时评类”作文的特点进一步分析,不断总结经验,培养学生点评时事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