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必是生活必须,却可为作文加持

2023-09-24刘京平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3年8期
关键词:诗意诗词作文

刘京平

《长安三万里》,片长三小时,四十八首诗,观众情难抑。《长安三万里》,这是大唐壮阔河山的距离,也是无数青年现实和理想的距离。设想一下,如果影片不是以诗词为素材,那它还能如此跑火如此迷人吗?

歌词作家方文山之所以能够开启流行乐坛新风尚,获得众人热捧,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能巧用诗词素材营造古典韵味,令人浸润其中,欲罢不能。考场作文如果能够巧妙地引用诗词素材,定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在万千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斩获高分。

技法一  借用诗词拟标题,高雅脱俗有品位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在信息冗余、注意为王的时代,拟制一个能够摄人心魄的標题,是文章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借用诗词拟标题,既能让文章显得品位高雅,清新脱俗,富有文化气息,又能让文章魅力四射,光彩夺目,凝练含蓄,言简意赅,令人回味。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点拨:

考后公开的高分作文和名师撰写的优秀下水作文中,涌现出许多巧用诗词拟就的题目。比如,“教我如何不想他——安静”,引用著名诗人刘半农的诗句,将对安静的念念不忘写得生动形象。又如,“不被打扰的空间,直叫人生死相许”,巧用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辞”一词中的名句,将对“不被打扰”的渴望写得一往情深。再如,“欲说安静泪先流”,化用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将总是被打扰、无处寻找安静的痛,写得让人心生同情。

技法二  巧用诗词开导人,形象生动有趣味

考场作文如何才能深入浅出地讲道理?如何才能将道理讲得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如何才能将道理讲得绘声绘色富有说服力?如果正面论述不管用,不妨避实就虚,采用迂回战术,打一打诗词牌。如果你的作文,信手拈来就是诗词妙句;描写抒情,总是妙语连珠,岂有不讨人喜欢之理?

精彩片段:

1.常常有人问我,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世纪,又碰上改革开放的好日子,为啥还有人整天哭丧着脸,感受不到生活的幸福?怎么办?依我看,这种人纯粹就是睁眼瞎。哲人早就说过,生活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远近高低,各有不同。换个角度,再来评价;茫茫人海,数你最红。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用慧眼去发现,便有幸福在心间。

(学生习作《幸福就在你身边》片段)

点拨:

不懂幸福的人,容易钻牛角尖,还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大道理。本文作者没有正面与他们交锋,而是采用迂回战术,通过化用苏轼名作《题西林壁》,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紧接着,又化用一首经典禅诗,引导他们去发现四季的美好,引导他们去感受生活的幸福。既形象生动,又妙趣横生。

2.文化之于民族,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命脉。五千年历史,三千年文脉,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发生过无数动人心弦的故事。成吉思汗一生叱咤风云,戎马倥偬,开辟元朝历史版图,一把弯弓缔造蒙古帝国;陶渊明选择归隐田园,追求内心“悠然见南山”的宁静理想;李时珍一介布衣,躬身实践数十载,走进深山,亲尝百草,写就不朽医书。回望中国来时之路,说爱国,有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炽热情怀;说忠心,有诸葛亮“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鞠躬尽瘁;谈故乡,离不开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谈理想,离不开李白“我辈岂是蓬蒿人”。所以说故事,离不开诗意中国。

(赵彦婷《于故事中说中国》片段)

点拨:

为了论述“文化之于民族,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命脉”,作者将目光对准了上下五千年的诗意中国,撷取了陶渊明、李时珍、屈原、诸葛亮、杜甫、李白等名人名作,巧妙借用其人其作解说要点。可谓是,满树繁花,目不暇接,入情入理,令人叫绝。

技法三

巧用诗词造意境,人见人爱有意蕴

营造意境是中华传统艺术的典型特征。无论是绘画还是音乐,无论是赋诗还是作文,有了意境,就能营造出美好的意蕴,往往能得到大家的青睐。

精彩片段:

1.仔细想来,牵动我情怀的,还是在夜深人静、明月高升之际,从时空深处传来的声音。是的,那遥远的声音……是的,我听到了。想想那场面:“风萧萧兮易水寒……”荆轲的白衣在风中飘,他的泪也洒落在风中。故土在高渐离的击筑声里,再一次变得熟悉而陌生起来。他知道自己是有去无回——刺杀成功,他成了凶手,肯定逃不脱;刺杀不成功,计划暴露,更是逃不脱。但作为侠士,一个受燕太子恩遇的刺客,他无法选择——当太子丹找到他的时候,他就知道了整个事件的结局。图中的匕首是他的筹码,而千千万万燕国人的安危就是他的赌注,他绝对输不起啊!在呼啸的寒风中,车马声渐渐远去,悲凉的歌声却久久地回荡在天空,枯叶,也随风低声哀鸣……一个侠士孤寂的光芒,从此消逝在易水边。故事虽已远去,但“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学生习作《牵动内心深处的声音》片段)

点拨:

众声喧哗的时代,哪种才是真正牵动你灵魂的声音呢?为了将历史深处的声音写得有意境,本段对骆宾王的《易水送别》进行了散文化的改写,并把自己代入情境中,将情绪感受描写得极为精细和微妙,将具体情境刻画得极为生动和形象。既富有节奏,又别具美感,意蕴丰富而深远。

2.有一种风景叫安宁闲适。如一汪清泉,汩汩而出。那是王维在青青竹林间一声声古琴的高雅;那是嵇康在山野草庐中一锤锤打铁的铿然;那是陶翁于东篱下悠然采菊的安适;那是陆羽静静地泡上那杯香茗的沉稳……他们用生活告诉我们: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那份恬然、那份对名利的不屑,在历史深处依然熠熠闪光。

(学生习作《让我们去打量风景背后的故事》片段)

点拨:

本段以“安宁闲适”为车头开路,中间巧用王维、嵇康、陶潜、陆羽四个历史名人的诗意生活为车厢,后面再拖着这四人生活表象背后的本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车尾。这段文字就像一列新颖气派的复兴号动车组,令读者情不自禁地为之叫好。

3.身处现代文明的快节奏中,那些亲近自然,缘事而发的诗句,能让人逸兴遄飞,为人生掬一捧清泉。留心夏季的“映日荷花别样红”,流连秋日的“晴空一鹤排云上”,充满趣味的“闲看儿童捉柳花”,体现境界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借助诗歌,人们得以跳出日常的琐碎,凝视自然的神奇,发掘自我的诗心,给生活添一份诗意。好的诗词,常常给予我们情感的共鸣、人生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正如此诗所言,古诗就像明月一般,照亮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滋养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潘悦《给生活添一份诗意》片段)

点拨:

在“懂得了许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现代社会,如果强行去讲“给生活添一份诗意”的大道理,读者是不会买账的。本文作者另辟蹊径,巧用诗词素材,将古人古诗古意与当下的生活关联起来,带领读者进入美妙的诗境和诗意中去领悟和感受,有润物无声的奇妙感受。

技法四

巧用诗词写结尾,绕梁三日有余音

考场作文,如能妙用诗词素材结尾,可能“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常常会散发出意想不到的魅力。

精彩片段:

1.在湖南常德……微风乍起,细雨纷飞,复乘电瓶车,山路蜿蜒。夹道参差,有如水墨丹青,心旷神怡。及至春风堂,原是一处别致的民宿,掩映在黛山之间。屋前是澄澈清明的五柳河,几片鲜艳的美人蕉,缀落在五柳河岸,平添几分张扬,不由笑弯了眉眼。撩起卷帘,目之所及,惊诧于活色生香的擂茶宴,满席的压桌菜,瞬间绽放了你的味蕾。“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毛主席亦心生向往而求索。或曰,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湖南常德,另一个,是不是在你的心里?

(张业梅《桃花源里的澄澈与浪漫》片段)

点拨:

看到这“桃花源里的澄澈与浪漫”的标题,读者的心就会跃动欢欣起来吧?以毛主席的诗句结尾,既是对上文对常德美景的描绘与礼赞的收束,又如开启读者心扉、掀动读者情愫的绝妙暗语,令人念兹在兹,久久难忘。

2.范仲淹式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这是把关怀留给明天;文天祥式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把忠贞留给明天;杜甫式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把奉献留给明天。佛语有云:“有大慈心,则必有大将来。”为了我们的大将来,请把充满爱和奇迹的世界留给明天。

(学生习作《给明天留什么最好》片段)

点拨:

给明天留什么最好?在文章结尾,作者巧妙引用诗词,将范仲淹、文天祥、杜甫三个典型案例拓展为三类案例;紧接着引用佛教名言,再次将三类典型案例,拓展到“大将来”和“充满爱和奇迹的世界”,言有尽而意无穷。

【温馨提示】

1.要得心应手、恰到好处地运用诗词素材,首先须吃透诗词。万万不可不懂装懂,乱贴标签,否则,就可能适得其反,贻笑大方。

2.必须让诗词和作文的主题和风格和谐一致、水乳交融。

3.要盡可能避免直接照搬,最好能够化用写景诗词的意境描写景物,化用哲理诗词讲述道理,化用抒情诗词表达感情,精选古典诗词的意象营造古色古香的韵味。

猜你喜欢

诗意诗词作文
诗意地栖居
冬日浪漫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被耽搁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