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语文要素的“问学课堂”教学探索
2023-09-24薛青
薛青
[摘 要]统编语文教材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材的单元语文要素为其提供了有效参考。教师要基于单元语文要素,探索“问学课堂”的实施,对单元要素进行分解与细化,把“问学”融入单元知识建构与整合阅读的实践之中,促进语文要素目标顺利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问学课堂;统编教材;语文要素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2-0069-03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发布,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语文课堂教学逐步由“知识为本”向“核心素养为本”转变。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是学习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无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问学课堂”以问与学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其中,“问”表现为学生求知、求解的愿望与追求,是提出质疑、探索实践的过程;学”表现为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吸收知识。在“问学课堂”中,问与学是有机的统一体,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围绕统编语文教材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基于单元语文要素实施“问学课堂”,在以问导学、以问促学的过程中彰显“问学”价值,促使学生善问好学,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依据语文要素生成问题,以问導学
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问学课堂”应从单元整体出发,立足单元语文要素,注重单元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问题的合理性。
(一)要素转化,生成问题
统编语文教材各单元中的语文要素是教师进行单元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应依据单元语文要素的特点,结合单元课文内容,把语文要素转化成单元核心问题,再通过几个子问题的推进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当学生带着由单元语文要素转化、生成的核心问题进行阅读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方向明确的引导,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转化为单元核心问题,即“课文如何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预习,通读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后提出了以下问题:
1.抒发情感的方法有哪些?(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
2.我们学过的抒发情感的方法有哪些?还有哪些抒发情感的方法是不熟悉的?
3.《白鹭》一文中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4.《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分别是怎样抒发情感的?它们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5.对于一篇陌生文章,如何发现它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
从学生的预学问题来看,基于语文要素展开的问学课堂可以使学生的问题指向更明确,为“问学课堂”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二)目标细化,整合问题
教材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师生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载体。教师要以教材为本,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问题生成与细化,并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这样能够使问题的呈现更具逻辑性,避免课堂教学碎片化。
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提出许多问题,教师要聚焦单元语文要素,对问题进行细化与分类,帮助学生筛选出核心问题。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如按提出问题的方法进行分类、按提出问题的角度进行分类等,然后引领学生聚焦贴近单元语文要素的问题去阅读课文,以落实语文要素,为“问学课堂”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二、依据语文要素设计活动,以问促学
由语文要素衍生出来的问题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落脚点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怎样才能让基于语文要素的“问学课堂”更加灵活有效呢?教师可通过丰富的活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以问促学。
(一)设计活动,辅助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设计丰富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各种有趣的学习活动中达成单元语文要素训练目标,提升学习能力。
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在教学《桂花雨》一课时,教师可以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设计这样的学习活动:
1.情境互动:琦君笔下的《桂花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大家可以互相交流,自由发表看法。
2.互学探讨: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交流。注意围绕重点句思考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3.共学探究:课文中“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4.单元学习活动:回想自己的童年生活,想一想有没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并试着结合自己的感受,把这件事情表达出来。
教师以具体、真实的任务情境引领课堂教学,学生自主默读,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让“问学课堂”更具深度。在从问到学的过程中,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阅读链接”板块中的内容,去了解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有效促进了语文要素在课堂中的落实。
(二)问题引领,迁移运用
教师基于单元语文要素特点,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要素的运用价值,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教师结合语文要素,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对文本情感的认知。在学习本课后,学生基本掌握了通过场景或细节描写体会作者情感的方法,这时,教师就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方法进行迁移运用,即在学习新课文时该如何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体会文本情感。在教学《父爱之舟》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运用在前一课学习到的方法默读课文,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场景、对哪个场景的印象最为深刻、从这些场景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等。这样将学习任务置身于具体的问题情境之中,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所学知识的运用价值,使单元语文要素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自然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同伴互助,学习对接
在以单元语文要素统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关注基础各异的学生在课堂中的能力发展情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伴互助活动,同伴之间相互问学,共同提高,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基于单元语文要素提出问题:“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包括哪些方面?”“有哪些查找资料的方法?”基于这些问题,学生进行资料的查找。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资料搜集达人”崭露头角,这些学生对收集资料的途径与方法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就可以让这些学生进行分享,以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互助作用,促进学生共同成长。
三、确保语文要素落实课堂,彰显“问学”
“问学课堂”重在“问”与“学”。那么,基于单元语文要素的“问”应该注意些什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从而彰显“问学课堂”的教学价值呢?在“问学课堂”中落实语文要素,要重在得法、重在实用、关注成长。
(一)重在得法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主要是在单元导语页呈现。对部分学生来说,这些语文要素过于抽象,使他们觉得茫然。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提出问题,以把握语文要素的价值。教师要把语文要素训练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穿插在本单元学习中,让语文要素的落实有迹可循。
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代名著的方法”。在引导学生基于语文要素进行提问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从单元整体出发,说说学习名著的方法有哪些;再逐一分析课文,思考在《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中如何落实语文要素。教师还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将文本阅读与语文要素结合起来,以及单篇课文如何融入单元学习活动等,这样就把“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个语文要素分解成一个个子任务,在课堂教学中逐步落实。
(二)重在实用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指向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重在突出其实用性特点。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语文要素落实到单元整体的学习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要素的实用性。
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基于这一语文要素提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提出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如“为了完成阅读目的,需要采取哪些阅读方法”“如何把有目的阅读与快速阅读整合起来”等。这样,能够拓宽落实语文要素的时间与空间,使语文要素的教学范围更宽广,便于教师的统筹安排;同时,有助于学生真正置身知识学习之中、技能的应用情境之中,提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成长
在将语文要素落实到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亲历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真正获得言语智慧的滋养与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教学时,教师可以把一个大的学习任务转换成一个个或渐进,或铺开的小任务,并借助具体的情境来落实,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着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具体来说,在教学《桥》这一课时,教师将“关注人物形象”的大任务细化为分别探究环境和情节的描写,由此分析体现在其中的人物形象。这样,将基于单元语文要素的大任务分解为小任务,便于关注学生在层层推进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現,在教学中逐步落实语文要素,发挥出语文学科的实用性价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服务。
四、关注语文要素目标达成,善问好学
“问学课堂”是为了培养学生善问、好学的品质。教师要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及时对学生的问与学的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关注学习过程,在多维评价中落实
在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问学课堂”中,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解决问题,可以有效促进单元语文要素的逐层落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依据认知维度,采取相应的评价形式,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形成正确的认知。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可以采取书面检测、面对面交流,以及辩论、主题讲述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多维度考察,让语文要素真正落地生根。
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已经学习了与之相关的语文要素,即“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围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新课的成效进行评价,从而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二)遵循认知规律,促进“问学”能力提升
“问学”不是简单的“一问一学”,而是一个经过反思、不断提问、深入学习的过程。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单元语文要素具有递进性与衔接性的特点。由此,教师要从学生成长的视角来对学生的“问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与引领,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持续发展。
在指向语文要素的“问学课堂”中,有些学生会对单元语文要素望而生畏,不知道该提出怎样的问题才能达到学习目标;有些学生觉得语文要素寥寥几个字无法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参与学习的兴趣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启发,以帮助学生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反思得失、总结经验,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问学”能力。
综上所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是统编语文教材的重要教学目标。“问学课堂”关注和强调以问和学引领的学习。教师要结合单元语文要素设定单元教学目标,依据语文要素生成问题,设计活动,评价导思,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赖亚妹.紧扣语文要素,提升预习能力:以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预习作业布置为例[J].新教师,2021(12):68-69.
[2] 张小娟.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教“难课文”[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2(1):40-41.
[3] 陈睿.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问学”策略[J].教育视界,2021(8):8-12.
(责编 韦於坊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