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的作文教学策略浅谈
2023-09-24殷霞
殷霞
[摘 要]统编语文教材非常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的一些习作课堂存在“教—学—评”不一致的问题,导致写作教学效率较低问题的出现。为此,教师要根据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评”一体化的精神,结合教材文本制订教学目标,通过设置评价任务、采取多元评价等策略,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写作实践活动,这样能提升作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获得写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作文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2-0012-03
统编语文教材非常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每个单元设置习作板块,还设置专门的习作单元,着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培养学生的表达自信,引导学生掌握习作方法。虽然教材的写作内容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但习作教学的效果还是难以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教师在习作教学时只教不评或只评不教。这种“教—学—评”的脱离,导致学生习作时不得要领,没有掌握习作的内在规律和方法。为此,我们开展“教—学—评”一体化的作文教学实践,以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真正教会学生写作。下面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一、制订学习目标策略
习作课堂教学出现“教—学—评”的脱离现象,归根结底是教师的教学目标意识不强,对“这一次”习作教学目标把握不准、定位认识不清所导致。习作教学中“教—学—评”的一体化,要先从厘清目标入手。目标是习作教学的统帅,只有准确把握目标,课堂教学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那么,如何制订“教—学—评”一体化作文教学目标呢?
(一)分解课标要求,初步确定学习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对小学各学段的习作教学提出明确具体的目标,这些目标内部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呈螺旋上升的趋势。如同样是写一件事,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第三学段则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在具体的单元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将语文新课标提出的习作要求进行分解。比如,同样是写事,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写一件简单的事;到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生活万花筒”则要求学生注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同一学段的同类作文目标、要求不同,教师既要研读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又要根据教材单元的语文要素,确定明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如“那次玩得真高兴”的习作,可以初步确定写作目标为“写一次自己玩得最高兴、印象最深刻的活动”。
(二)根据教材文本,细化写作目标
有了初步的习作教学目标,就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选择教学内容,细化习作目标。如何分析与细化呢?我们以何捷老师设计的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的动物朋友”为例,说明“教—学—评”一体化的作文教学目标是如何制订的。
第一步,教师依据语文新课标要求初步拟定本次习作目标为“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来”。
第二步,教师结合教材文本对目标进行细化。首先,找出习作题目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我的动物朋友”中,关键词是“朋友”,作文要表达出对朋友喜欢的情感。“朋友”的修饰语是“动物”,因此作文要写出动物的特点,这是作文的内容。目标不能停留在陈述性知识的层面,教师要理解它所蕴含的概念性知识。因此,在本次教学中,除了讲解这篇习作,还会涉及相关方面的知识。通过对目标进行分析和细化,我们知道,本次习作要表达出一种喜欢的情感,并通过写出动物的特点来证明这种喜欢的感情。其次,教师还要结合教材文本再进行深层分析,发现目標内部的关联(见表1)。
第三步,通过习作题目“我的动物朋友”,我们得知写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写动物;二是写人与动物的交往,要有具体的事件;三是表达情感,动物是物,但是本次习作不是纯粹的状物,要在交际语境中叙事与抒情。
这样,紧扣题目关键词,结合教材文本,把握题目的条件关系,结合题目确定习作内容,就能制订出精准的教学目标。
二、确定评估证据策略
如何确定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写作目标呢?哪些证据能够证明学生对写作技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呢?这就需要我们将评价任务、收集评估证据融入教学设计中,而不是简单地根据教材内容安排教学活动。在进行习作教学设计前,教师要先像评估员一样思考,思考如何确定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依据目标设置评价任务
“教—学—评”一体化的作文教学,要求将评价任务前置,在确定课堂写作目标后即可设置评价任务。评价任务前置,有利于深化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也有利于教师设计合乎学生学习规律与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活动,帮助教师更好地引领学生达成写作目标。
评价任务要想真正为学习服务,就要依据制订好的写作目标进行设置。在设置评价任务时,教师要清楚地知道,评价任务就是为了检验学习目标是否达成而设置的,因此要依据目标,与目标一致。
仍以何捷老师的“我的动物朋友”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当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注意这里的评价指标和教学目标是一致的(见表2)。
(二)评价体系多元化,反馈及时且明确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作文教学中,评价的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教学后的总结性评价与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评价,评价体系更加系统而多元。
从评价的角度而言,部分教学活动起到评价的作用,也可以作为评价活动;教师应有意识地从这类活动中搜集学生学习状况的材料,并给学生反馈,以调节教学、促进学生达成目标。
有了这样的评价观念,教师可以依据目标设置评价任务,以便搜集评估证据,检测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仍以“我的动物朋友”的教学为例,教师要思考:什么能证明学生理解了本次习作所学的知识呢?于是,设置以下任务(见表3 )。
除了以上评价任务,还可以根据写作目标思考:还需要收集哪些证据呢?可以通过小测验和简答题进行收集证据(见表4), 还可以收集学生习作的自我评价表(见表5)。
有了这多元化的评价活动,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方法、习作能力的了解会更全面而客观。这样,为进一步指导学生习作提供了基础与保障。
三、设计学习活动策略
有了清晰的教学目标和有力的评价证据后,就要考虑最适合的教学活动。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思考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如果学生要开展有效的写作学习并达成目标,他们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哪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本次习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根据习作教学目标,教师要指导学生做什么?如何用最恰当的方式开展教学?要达成这些目标,哪些材料和资源最合适?仍以“我的动物朋友”的教学为例具体说明。
(一)依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
一个清晰的目标能够帮助教师在设计习作教学活动时有所聚焦,并使学习活动变成有目的的行为,帮助师生朝着预期的结果发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我的动物朋友”学习活动如表6所示。
这四项教学活动紧扣本次写作学习目标,合理安排听说读写内容,把评价任务有机嵌入教学活动中,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引导学生不断靠近学习目标,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真实情境,开展学习活动
“教—学—评”一体化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活动要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
“我的动物朋友”教学设计有一个重要的活动:用读写统整的方法指导学生写好动物的特点。写好动物的特点是本次习作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一难点,就要借助写作支架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写作方法。通过精心研读单元课文,我们发现《白鹅》这篇课文具有示范性。全文以“总—分”结构展开,学生易模仿;文章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总括写出特点,第二句话写旧主人的介绍,第三句话以自己亲眼看到为实证。同时,这段话用了具体形象的词语,如“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等。于是,运用读写统整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写好动物特点的方法。课堂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快速回顾课文的结构,学习如何谋篇布局;再组织学生细致学习文中的精彩片段,学习构段。这样,通过回读写作内容、提取写作方法、固定写作模板、迁移拓展练习等一系列连贯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写好动物特点的方法。
语文新课标将以前的习作和口语交际内容进行整合,变成交流与表达。这样,将原本的纯粹的写作训练升级为交际语境下的互动学习,使学生的写作更好地服务于日常生活。因此,在写作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活动与生活的结合,创造真实的写作情境。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教材给出了四个写作情境。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它们为本次写作的真实情境,也可以另外创设符合学生生活或学习规律的写作情境。这样,能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来决定要介紹动物的特点,达到教学的目标。
(三)依据学习评价调控学习活动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作文教学过程中,依靠学习评价调控学习活动至关重要。它既考验教师的专业能力,也体现教师的评价素养。
教师如何通过评价调控学习活动呢?我们继续以何捷老师的“我的动物朋友”教学设计为例进行说明。何老师在开展评价活动时,是这样引导学生完成评价任务的(见表7)。
“模板”是指教学过程中的样板、标准等。如写好动物的特点,教师先找到《白鹅》的第三自然段,把它作为模板;再把它变成评价的标准,分为优秀、良好、合格等几个等级,使之形成评价量规。教师借助有针对性的评价量规,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并结合评价结果随时调控后续的教学活动。
这些评价,使学生得到及时的反馈,并有目的地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完后,学生可以继续依照评价标准再次进行评价。这样,从教师评价转为学生自己评价、修改,促进了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格兰特·威金斯 ,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 张婧恒. 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研究:以昆明市Y中学初二英语教学为例[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