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
2023-09-24邱月清
邱月清
摘要: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应该注重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文章首先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现状,然后分析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并对其重要性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旨在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能力;教学质量
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需要教师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过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对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进行合理调整,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1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受到家长与教师的广泛关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最终教学目的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普遍现象,但在具体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是课程主导,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无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致使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与教育理念关联的是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从而直接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语文课堂中常用的分组合作学习方式,如果总是寻求互相合作关系,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觉得困难的问题与己无关,导致学生缺乏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受限于年龄小、认知能力薄弱等现状,其思维能力常常得不到有效发展。想突破现状、解决问题,需要教师提高对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进而自主形成思维与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2 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
基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进行思维能力培养,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状况优化教学方式,开展高效的思维能力培养工作。教师需要了解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因素,通过丰富的教育教学技巧,达到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目的。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第一,教学环境方面。研究发现,优质的教学环境和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设施,让学生享受学习与思考。教师可以通过营造浓厚的竞争环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二,教学方式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课堂中,教师提出备课时设计好的教学问题,指引学生的思维能力朝着教学目标的方向发展,并通过不断增加教学问题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演变;通过有梯度的教学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深度。第三,教育评价方式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思考方式进行统计与反馈。受到荣誉感的驱使,学生是很期待得到教师的评价的。对该年龄段的学生来说,身边的人对于自身的评价,具有引导其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教师的肯定评价往往可以提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能力,教师的否定评价则可以帮助学生规避可能出现的低效思维模式。第四,教学理念方面。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维度,开放性和封闭性的教学理念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开阔度,教师采用具有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理念,可以让学生敢于将自己的思维能力展现出来,有助于思考范围的扩大。第五,跨学科教学意识方面。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学内容,从来不是独立于其他学科的,教师应当打破学科界限,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跨学科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堂中采用发散的思维方式思考和探索跨学科知识,从而形成科学探索意识。
3 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根据认知心理学家的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主要界定为联想与想象能力、比较与分类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抽象与概括能力、判断与论证能力等。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特点作为落脚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以达到增强课堂教学逻辑性的目的,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将学生的思维模式构建推向更高級别,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为前提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中,学生进行有效的表达互动与交流,可以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语文素养提升。通过思维与语言的相辅相成,以语言表达作为思想情感的输出方式,从而提升自身的交流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探索与创新,帮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借助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契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任务集中在加强小学生的语言知识理解与掌握上,顺利地结合已有知识吸收、接纳新知识,完成知识的有效迁移,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促进学生的多学科发展,满足小学生综合发展的需求。
4 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4.1加强教学互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阶段,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目的进行教育教学,需要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深挖教学内容,尝试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紧抓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思想与重点内容,增强自身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选择利用游戏等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优化师生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帮助学生感悟与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中《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篇课文属于童话,作为安徒生众多优秀童话作品中的一篇短文,其内容及中心思想极具教育意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趣味教学情境,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两头尖尖,肚儿圆圆,脾气不小,内藏元宝”导入新课,学生纷纷猜测谜底,激发了学生对接下来课堂学习的兴趣。根据这篇课文的特性,可以采用师生互问互答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在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段落结构进行概括,以此培养学生的总结概述能力,并根据五粒豌豆的不同理想与结局,让学生深入思考谁的理想更具有意义,总结出不同的理想态度决定不同的生活状态,得到的结局也不尽相同的道理,以此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表述自己的理想。文章后半部分讲到小女孩因为第五粒豌豆而重获新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拟五粒豌豆的心理状态并进行交流,帮助学生体会不同豌豆的性格,在不同的豌豆的结局中,给出自己的判断,哪粒豌豆最值得称赞、最了不起,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阅读与理解,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梳理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自我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2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提升思维能力
创建小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寻找最佳教学方法,关注课堂细节设计,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逐渐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及文化常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想象力及分析能力的发展具有极大助力。
以语文教材中《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为例,本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结合课文联系实际,了解科学技术为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教师可以引入《西游记》中呼风唤雨的情节,开展课程教学,引发学生的联想,并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高科技产品说一说科技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哪些便利,从而让学生能够掌握“呼风唤雨”“腾云驾雾”等生词的隐含喻义。通过语文学科与科学、自然等学科的联合,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畅想未来。
4.3利用可视思维,激发学生想象空间
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思维方式,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要充分利用学生具有较强形象思维能力的特点,借助形象生动的信息媒介展现课文内容,最后提炼出抽象内容,帮助学生提升抽象思维能力、领会能力和接受能力。学生对于认知范畴外的事物与理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教师要积极采用可视化方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梳理教学内容的脉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4鼓励学生发展求异思维,尊重思维能力差异性
在小学语文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备课内容未必会与学生课堂提出的问题相关联,这与教师是否进行充分教学准备无关。学生的思维形成具有差异性与多样性,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大胆发言,善于挖掘学生的不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提出与文章中心思想不同的看法,这说明学生积极动脑,体现了思维的发散性与差异性特点。虽然一些论点和观念是主观的、片面的、非结论性的,与文章蕴含的教育思想千差万别,但教师仍应大力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要保持自身的立场与观点,不执着于所谓的固有标准答案,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語文课堂中发展自己的求异思维,形成核心创造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多变,是新时代教育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学校教师的一系列创新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当结合自身教学水平,贯彻新课改教育教学方针,创新教学形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庞志刚.培养语文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小学语文基础教育[J].语文新读写,2021(21):21-23.
[2]王双世.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智力,2022(36):1-4.
[3]武先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教育,2022(6):52-55.
[4]方素香.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思维能力培养探究[J].考试周刊,2019(87):30-31.
[5]杨宁.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9):42-44.
[6]范芳.让思维更加灵活: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7):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