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市农村居民屋顶光伏发电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2023-09-23袁萱陈前利王湘贻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27期
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农村居民意愿

袁萱 陈前利 王湘贻

摘要:推进农村居民使用屋顶光伏发电对乡村生态振兴和区域双碳目标实现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基于技术接受理论和感知风险理论,以江西省F市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究用户屋顶光伏发电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在影响使用屋顶光伏发电的因素中,感知风险负向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使用态度的正向作用,感知有用性和环境因素的正向作用紧随其后;在对使用态度的作用上,感知风险的负向影响最大,其次是感知有用性的正向影响。为此,文章提出以下建议,政府对农村居民使用光伏发电进行经济上的适当补助,减轻农村居民采用新能源的经济负担;加大光伏发电用途、优势的宣传力度;政府和设备生产企业要完善屋顶光伏发电的使用服务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降低农村居民使用屋顶光伏发电的风险。

关键词:屋顶光伏发电;农村居民;意愿;结构方程模型

一、引言

根据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光伏发展被列为重点工作内容,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大力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发展。我国屋顶光伏发电在2021年突破全部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的50%。但调研发现,作为农村光伏能源的使用主体,农村居民对清洁能源的购买较少,依赖传统能源消费居多,对屋顶光伏发电认知较低等问题。因此,探究屋顶光伏发电农村居民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对助力乡村生态振兴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本文以屋顶光伏发电的使用意愿为研究对象。屋顶光伏发电由于市场等各因素的限制,2021年才实现在国内较快发展,由以集中式为主转变为分布式和集中式并行的趋势。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清洁能源整体或者某一种具体的清洁能源,如沼气的使用意愿,对农村居民屋顶光伏发电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很少,不同能源的使用影响因素可能不同。其次,现有有关清洁能源使用意向影响因素研究中,大多关注影响因素有哪些、对使用意向的影响大小如何,但是对这些影响因素背后相互作用的机理缺乏进一步探索。此外,在研究对象方面,有研究关注的是可再生能源的消费者,而本文则特别关注农民,他们不仅是可再生能源的消费者,也是生产者。最后,由于农村居民可能存在对屋顶光伏发电原理认识不足等原因,农村居民对其漏电、起火、坠落等风险认知也阻碍屋顶光伏发电的推广使用,以往对感知风险性的探索尚不清晰。

为此,本文立足于以往研究成果,以技术接受模型和感知风险模型为理论基础,以江西省F市627户农民为调研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村居民对屋顶光伏发电使用的障碍和驱动因素,并进一步探究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机制,以期为优化农村居民应用屋顶光伏发电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随机选取江西省F市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研,就农村居民在2022年的家庭经济与社会特征、屋顶光伏发电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使用态度和使用意愿等方面进行访谈与调查,共收回问卷627份,在剔除漏答、错答、超时作答等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502份,问卷有效率为80.06%。

(二)变量测量

本文立足于国内外成熟量表,结合中国农村现实情况与调研目的,通过调研对象的访谈和专家意见形成现有量表。在正式研究前,首先进行小样本预研究对量表进行修正,最终形成农村居民对屋顶光伏发电使用意愿的正式量表。量表采用Likert 5点量表,要求农村居民根据实际情况判断題项描述与自身的符合程度,其中1代表非常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

三、模型分析与假设检验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1. 信度检验

采用克隆巴赫α系数(Cronbachs α)衡量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由表1可知,本文各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7,说明问卷信度较好。

2. 效度检验

根据表2,可以发现KMO 值大于 0.8, Bartlett 球形检验的显著性小于 0.001,说明该问卷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问卷共提取出六个公因子,共解释问卷的60.81%,高于60%,说明该公因子对问卷的解释力较好。

由表3可知 ,感知有用性等6个潜变量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且各相关性系数绝对值均小于对应AVE的平方根,说明区分效度理想。 综上所述,本文问卷能较好地区分、识别和表现农村居民屋顶光伏发电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

(二)描述性统计

对调研样本的年龄、职业类型和文化程度等家庭经济和社会特征进行描述统计。首先,在性别方面,研究对象的性别男性和女性几乎各占一半。其次,在年龄方面,调研样本的年龄主要分布:48~56岁,共占总人数的27.8%,31~40岁人群紧随其后占比27.4%,较符合农村居民样本的年龄特征。此外,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对各分类进行离散趋势分析可以得到,初中以下学历的人群占比更多一些,其占总人数的50.3%。高中及以上人群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在家庭年收入方面,各收入层占比较为均衡,但年收入3万~5万元的占比最多,为19.8%,紧随其后的是1万~3万元,而5万元~10万元的人群相对占比最少,为18.2%,总的来说,中间收入群体占比最大。最后,对职业类型分布人数的具体分析发现,绝大多数调研对象均务农,其比例占总人数的98%,只有个别对象在当地务工,其仅占全体的0.4%。

综上所述,本次调研对象主要为48~56岁和31~40岁的农村居民务农人员,他们的学历多为初中及以下,家庭年收入处于中间水平。

(三)模型拟合与假设检验

1. 模型适配性检验

采用F市农村居民的调研数据衡量农村居民对屋顶光伏发电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的拟合度,测量模型的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模型中的六个指标整体模型适配良好,可以接受。

2. 结构方程模型估计

分析发现,使用态度←感知易用性、使用意向←感知易用性的路径系数不显著,除此之外,其余路径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可以对相关路径进行删除处理,对模型进行修正。

由表5可知,在删除不显著路径后,其余的路径均显著,因此,最终的结构方程拟合结果如图 1 所示。

对农村居民屋顶光伏发电使用意向影响因素模型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如表5和图1所示。据此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环境因素是影响农村居民屋顶光伏发电使用意愿的重要因素。首先,环境因素与农村居民屋顶光伏发电使用意向的路径系数为0.248,p<0.001,两者关系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说明环境因素对农村居民屋顶光伏发电使用意向有直接正向影响。其次,环境因素与感知有用性的路径系数为0,460,p<0.001;感知有用性与农村居民屋顶光伏发电使用意向的路径系数为0.251,p<0.001,这意味着环境因素通过感知有用性对屋顶光伏发电使用意向存在间接正向作用。此外,环境因素与感知风险的路径系数为-0.312,p<0.001;感知风险与农村居民屋顶光伏发电使用意向的路径系数为-0.309,p<0.001,这意味着环境因素通过感知有用性对屋顶光伏发电使用意向存在间接正向作用。因此,环境因素促进农村居民屋顶光伏发电使用意向的三条路径分别为:环境因素→屋顶光伏发电使用意向;环境因素→感知有用性→屋顶光伏发电使用意向;环境因素→感知风险→屋顶光伏发电使用意向。由此可见,环境因素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屋顶光伏发电使用意向,也可以通过感知有用性和感知风险间接影响屋顶光伏发电使用意向。

(2)农村居民屋顶光伏发电的使用态度与感知有用性在环境因素与使用意向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一方面,环境因素对屋顶光伏发电的使用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环境因素对感知有用性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态度的正向作用也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其路径系数为0.243,p<0.001,使用态度与使用意向之间也为显著的正向关系,其路径系数为0.300,p<0.001。另一方面,对“环境因素→感知有用性→使用态度→使用意向”的链式中介作用进行检验(Bootstrap(1000 次),95%置信区间为[0.150,0.287],未包含0,说明该中介路径显著。

(3)农村居民屋顶光伏发电的使用态度与感知风险在环境因素与使用意向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一方面,环境因素对屋顶光伏发电的使用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环境因素对感知风险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感知风险对使用态度的负向作用也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其路径系数为-0.307,p<0.001,使用态度与使用意向之间为显著的正向关系,其路径系数为0.300,p<0.001。另一方面,对“环境因素→感知风险→使用态度→使用意向”的链式中介作用进行检验(Bootstrap(1000次),95%置信区间为[0.121,0.172],未包含0,说明该中介路径显著。

(4)对农村居民屋顶光伏发电使用意向影响最大的是感知风险(0.309),其次是使用态度(0.300),感知有用性(0.251)和环境因素(0.248)次之。对使用态度的影响,感知风险(0.307)依旧是最大影响因素,随后是感知有用性(0.243)对使用态度的影响。

综上所述:第一,环境因素、感知有用性、感知风险和使用态度都会显著影响使用意向,感知风险对使用意向存在负向影响,其他因素均正向影响使用态度。其中,感知风险对使用意向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使用态度、感知有用性、环境因素。第二,环境因素不仅直接影响使用意向,还通过感知有用性的中介作用、感知有用性和使用态度的链式中介作用两条间接路径影响使用意向。第三,环境因素不仅直接影响使用意向,还通过感知风险的中介作用、感知风险和使用态度的链式中介作用两条间接路径影响使用意向。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技术接受模型和风险感知模型为理论依据,结合以往学者关于使用意向的研究,以农村居民屋顶光伏发电的使用意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的研究方式并運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村居民屋顶光伏发电的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环境因素、感知有用性均显著正向影响使用意向,感知风险对使用意向存在负向影响。环境因素不仅直接影响使用意向,还通过感知有用性的中介作用、感知有用性和使用态度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使用意向。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政府应通过“老带新,费用减免”等一系列经济激励政策对农村居民使用光伏发电进行一定经济上的补助,减少农村居民采用新能源的经济负担。第二,为了增加农村居民对屋顶光伏发电的感知有用性,应加大对光伏发电用途、优势的宣传力度。可以与自媒体平台合作,通过政府、企业官方账号、居民个人账号等,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户参观、周围辐射影响等途径,使村民充分了解屋顶光伏发电的相关知识,增强光伏发电用途的亲身体会,进而提升对其有用性的感知。第三,政府和设备生产企业要做好屋顶光伏发电售前售后服务工作,完善其使用服务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切实从财务、身体伤害、心理和社会压力等方面降低农村居民使用屋顶光伏发电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董梅,徐璋勇.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陕西省1303户农村家庭调查为例[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17(01):45-53.

[2]Lee Min Kyu,Kim Ju Hee,Yoo Seung Hoon.Public Willingness to Pay for Increasing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The Case of Korea[J].Sustainability,2018,10(04).

[3]费佐兰,余志刚.我国农村清洁能源使用现状及消费意愿的分析——基于五省六市的农户调查数据[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1,27(08):60-64.

[4]蔡亚庆,仇焕广,王金霞,白军飞.我国农村户用沼气使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五省调研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2(08):58-64.

[5]周曙东,崔奇峰,王翠翠.江苏和吉林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9,25(03):30-34.

[6]何露,张永勋,闵庆文,赵贵根.三江源移民安置区居民对太阳能资源的认知、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资源科学,2012,34(11):2026-2033.

[7]滕玉华,张轶之,高雪萍.农村居民应用和推广清洁能源意愿影响因素研究——采用江西省695份样本数据的经验分析[J].西部论坛,2018,28(03):17-24.

[8]曾五一,黄炳艺.调查问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06):13-17.

(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陈前利为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结构方程模型农村居民意愿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8% 细算农家增收账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我国信托业资本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企业内部知识源R&D搜寻活动对吸收能力的作用机制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改进ARMA模型参数估计
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决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