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整体教学

2023-09-22胡静

文理导航 2023年27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情境创设核心素养

胡静

【摘  要】针对教学活动浮于表面、囿于本位,高阶认知成分不足等问题,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依循“建构单元、创设情境、驱动研究、评价提升”的路径进行单元整体教学,使道德与法治课成为有温度、有深度、有效度的思政课。

【关键词】核心素养;情境创设;任务驱动;评价反思

2022年4月,义务教育新课标正式颁布,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注重“教—学—评”一致性。新课标背景下,审视现行“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堂教学,如何优化教学内容,进行一体化设计,使新理念真正走进课堂,助力“立德树人”。

一、审视:问题查摆

“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根据单元组织编排,每个单元围绕特定的主题安排学习内容。这些单元主题、学习内容纵横勾连、螺旋上升,具有联系性、综合性、发展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视域往往囿于本册教材,目标设置狭化、碎化或重复,出现重教材少接地、重说理少实践、重布置少评价等教学行为,不能有效发挥课程育人的价值导向。

二、设计:建构支架

新课标指出要凝练课程所要培養的核心素养,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组织课程内容,强化实践。新课程理念与“道德与法治”生活化、综合化、实践化的课程性质相符,也为课程改革指出了路径:施行“单元整体教学”,以“问题”驱动“任务”,以“任务”承载素养,引导学生在“做事”中学会“做人”,走向综合发展。

三、施行:探索路径

(一)建构“单元”,设计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方面,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学段目标、质量要求。现行《道德与法治》教材依据内容划分单元,单元主题贴近学生生活,可以直接以此为主题或根据承载的素养要求提取“大概念”后重构教学单元。如根据低年级学生集体意识薄弱、劳动技能缺乏等问题,围绕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重构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中这一单元承载的素养要求,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相关要求,提炼大概念“培养健全人格、建立责任意识”。围绕大概念,选取本单元教学内容《我爱我们班》《班级生活有规则》《我是班级值日生》,劳动课“清洁与卫生”单元教学内容《扫地》《整理》《我有一双灵巧的手》,重构单元内容《班级生活放大镜》《班级生活有规则》《我有一双灵巧的手》《我爱我们班》(图1)。设置驱动问题:请你担任美丽班级设计师,为大家建言献策,让班集体更温馨。在问题驱动下,学生化身为班级小主人,采用观察、探究、访问、讨论、建设等方式懂得美好班集体需要大家共同建设,学会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

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围绕“大概念”展开,也可以立足一个“大任务”或单元主题进行,让学生在体验、探究活动中进行意义建构、涵养道德品格。如果说主题、概念或任务是准备带学生去哪里,那么教学内容就是怎么带学生去那里,教学结果就是到底是否去了那里,回应教学目标。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从“人”的培养出发,打破学科界限,灵活地选取、开发、整合、运用教材,引导学生综合发展。

(二)凝练“情境”,串联问题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凸显生活性,映射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课程目标不仅要掌握内容领域的知识或观点,还要将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相结合,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和生长性。这就要求德法教学围绕彼此关联、前后呼应的年段素养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以情境凝练生活、以项目凝练问题、以问题驱动认知,促进知识与技能的建构与迁移。

《道德与法治》教材精心运用文字、图片等材料构筑特定时空、生活画面,蕴含丰富的情、意、理。课堂教学中,德法教师大都能依托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身体力行、明理导行。然而,“人”的培养是一个持续、关联、递进的过程,因此,教学情境不应是割裂的、断层的、孤立的。围绕“大概念”“大任务”或单元主题进行教学时,应具有主线式、多元化特点,即由一条主线(素养链)串联起若干个情境(问题链),形成一个完整的情境框架(单元学习),驱动学习始终围绕一个完整的主题情境展开,指向深度学习、素养达成。

如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为“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九课《这些是大家的》承载的素养目标是“守规则”。根据学生对公物认知模糊,对身边的公物忽视,甚至不自觉地出现破坏行为等情况,建构单元内容《校园里的公物》《公物朋友还好吗》《我和公物交朋友》《大家一起来爱护》《我是公物代言人》。围绕大概念凝练“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一主题生活情境,设计“我是班级小主人”“身边的公物还好吗”“我们在公共场所”等子情境,引导学生从班级、校园到社会,通过观察、访问、查阅、实践等方式,认识公物,建立公物概念,并形成守规则、爱公物的意识与行为(图2)。

在单元教学中,围绕“大概念”还原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主情境),并将子主题(子任务)分别置于具体生活情境(子情境)。学生在单元学习中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持续深入生活、理解生活、建构生活的发展过程,随着问题的解决或任务的完成,逐步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人格修养与道德品质,为学生步入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三)问题“驱动”,涵育素养

熊梅老师认为,单元设计具有整体性、有序性、情境性、活动性、深度性。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以学习活动为主线、以目标任务为驱动,将教材单元转化为活动单元,围绕单元主题开展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整体设计。新课标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提高实效性,就要从教材研究走向学生研究,以问题或任务驱动深度学习,使学生在完整的单元学习经历中形成思维模式、研究方法,产生结构化、整体化的核心素养。

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题为“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第九课“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第四个话题“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承载的素养目标是“传统文化、民族自信”。中年级小学生对奥运会开幕式较为熟悉,他们也大都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思考,“为什么要在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盛会上向全世界展示四大发明呢?”大多数学生没想过。这样的问题从已知链接未知,打破了原有的认知平衡,激活了学生的认知需求,能牵一发而动全身,驱动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祖先的智慧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图3)。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的起点应建立在学生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在發展水平之间。因此,教师绕“大概念”“大任务”或单元主题进行教学时,要从学生现有生活、已知经验出发,指向学生要学习的新知识、要探究的新任务等,以核心问题为中心引发学习动机,并辐射、产生子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群)。这些问题彼此呼应或层层递进,形成由点到网的连动学习,带领学生从不同纬度走向素养目标,共同推动素养目标的达成。如上述案例,就可以围绕驱动问题(主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分解形成问题群(图4)。

(四)评价“检测”,反馈提升

教师围绕“大概念”“大任务”或单元主题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时,如何让研究始终朝着正规方向进行,最终达到素养目标,发展研究性思维、评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学习方式的变革离不开评价方式的革新。在《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中,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的评价有别于通常意义下的评价,不仅在学习结束时检验学习结果,而且活跃于单元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在学习起始阶段进行方向引领,让学生知道要去向哪里,在研究阶段帮助学生对照目标达成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在学习结束或成果展示(汇报)阶段帮助学生反思学习,提出建议,形成迁移。

评价什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统筹评价内容,可以是教材上相关知识、技能的达成情况,也可以是学生在活动、研究中的发展目标。根据相关内容确定检测内容或制订评价标准,为行动研究提供支撑。谁来评价?可以是学生自评、师生评价,也可以进行第三方评价。怎么评价?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可以对学习成果进行实地展评,也可以进行线上投票,利用大数据进行情况分析。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要从“时代新人”的培育目标出发,不仅要关注学科单元核心素养,还需跳出学科范畴,勾连学校德育目标,灵活整合革命传统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与安全教育等相关目标要素,丰富德育的形式与内涵。

以单元整体教学为抓手,围绕“大概念”“大任务”或单元主题,将课内外学习内容、学习要求、思想方法、探究模式、情意态度等有机整合,共同指向素养目标、高阶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与行为发生变化,教师深入研究学生,引发学生持续思考,在学生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提供帮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学习解决问题、自主建构。

四、思考:走向深远

道德教育的根本使命是“成人”,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道德与法治”单元主题教学,引发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深层变革。如何统筹12册教材,糅合课程目标及德育要求,形成系列单元主题?如何围绕主题设计驱动问题,形成具有校本特色、时代气息的单元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激励小组成员积极参加研究活动,发展研究思维、创新能力?如何在关键节点处设计评价量规,驱动学习纵深前进……要走向“想得到的美丽”,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德法教师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验证,在反思中提升,一起用脚步丈量“看得见的风景”!

【参考文献】

[1]熊梅.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9(12):51-5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大单元设计的项目式教学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情境创设核心素养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