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创作中平面性绘画语言解读

2023-09-22邵雨晴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12期
关键词:平面化物象色彩

邵雨晴(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在绘画语言的表达上,平面性绘画是艺术家以自身的主观感受为核心,结合纯粹、独特的平面构成表现形式,最终创作出的具有形式美感与秩序美感的绘画作品。区别于传统的绘画,平面性绘画的内核并不在于对自然物象进行客观描摹,而在于运用平面性的绘画语言,去表达并诠释物象在艺术家视角所具备的内涵与精神,平面性绘画需要画家主观意识上的概括、梳理、创造一个属于艺术性范畴的画面,画面会呈现画家理性的思考、理想化经营及故事性演绎,在此过程中,艺术家鲜明的个人风格与特殊的思想感情会独具艺术价值。

一、平面性绘画语言的表达

(一)平面化使绘画具有装饰性特征

装饰性特征是当代绘画的重要属性。与普通意义上的装饰性概念相比,平面性绘画中的装饰性特征是一个更加特殊的及宽泛的特征,这里装饰性包括了画面元素各种秩序的排列,肌理质感的罗列,增加画面的装饰元素,以及浪漫的笔触与平面性描绘等,让画面更具有形式上的美感。表现性是装饰性的另一个重要维度。表现性就是按照自然生长的方式而拒绝刻意描绘,让观看的人能够找到似曾相识的视觉体验,以期观者能够找到共鸣而达到情感上的和谐与平衡。表现性作为绘画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当代绘画中,表现性与写实性绘画相比,带有装饰特征的平面性绘画则更具有表现性的特点。

维亚尔是法国纳比派的重要画家,也是平面性绘画的重要画家。维亚尔的绘画作品重视画面的切割、构成与重组,他用色块在画面中进行重新排列与组合以达到画面色彩搭配和谐、含蓄、唯美的效果,画面因为超高的平面色彩搭配而显得整体、朦胧而富有诗意。维亚尔创作时,他将自然对象的三维物象转化为各种二维的平面形象。大部分平面化艺术家都会主张追求单纯的画面,通过舍弃细节而增强形象的视觉表现力,在形象上塑造又往往是“笔不周而意周”,使物体的形象处于“似与不似之间”。维亚尔的表现手法更靠近抽象表现主义的方式,他对于画面的把握,更多是委婉的、含蓄的、内敛的方式,在精神气度的呈现上更靠近东方审美的神韵。

他在代表作之一的《文提米利亚广场》中,他用大面积平涂的方式作为画面的基础,以富有变化的笔触色斑强调画面的装饰效果,突出了色彩的主观性与装饰性,不仅表现了他的情感更使得画面具有浓郁的装饰神韵。维亚尔的绘画语言是简洁而质朴的,他将纷繁复杂的世界以平面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尤其是通过色彩构成的方式表达对于客观存在的理解,从而让他的画面富有装饰性气息。

平面性绘画语言不再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为现当代绘画提供了一种新的装饰意味的审美方式,拓展了我们绘画语言个性的自我表达,从而也拓宽了当代绘画的视野。

(二)平面性绘画使绘画具有了符号化倾向

“符号”,顾名思义是指有某种特征的标识,在绘画上是指有某种特殊含义的,形态或色彩或质感特征较为稳定的标识。符号学是探究符号的本质、变化规律、各种意义以及与人类多种活动之间的关系的重要学科。绘画上指的符号或者符号学实际上是指符号学的一个分支,美国符号学家迈耶·夏皮罗以法国符号学家格雷马斯的学术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符号化绘画语言多以视觉图像的方式呈现出来,固定的图形形式或者象征性的绘画风格是它们的重要形式。画家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符号语言,每个成熟的画家都会创造各种带有个人风格独特的符号语言,在美术创作中表达个人的观点、思想或情感。可以肯定地认为,艺术家通过创造这些具有典型性、标志性与识别性的符号语言,让画家向观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与观点而让他与观众之间建立起某种关系的桥梁。在平面性绘画的创作领域想要有新的突破,我们都可以从创作整理符号的方式,建立起一种良好的自我表达方式开始。不同的绘画题材会产生不同的符号,同样我们也可以用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创作通过创造不同的绘画语境,用不同的符号来传达不同的绘画语言,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艺术家会形成一种自我的、专属的符号性语言。当下,这种平面性符号化创作方式在新的发展过程中慢慢显现它的影响力。

19 世纪,奥地利著名画家克里姆特,在绘画创作中充分运用了符号性绘画语言进行创作,他是符号化绘画方式和重要代表人物。他专注于对画面空间的分割构成以及对线条的灵活运用,使自己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平面性与装饰性特征。克里姆特还经常用明亮的金色作为画面背景,以达到平面的装饰性的效果,使其画面具有装饰感。他用相对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勾勒主体的轮廓,装饰在不同人物造型上有所区别,女性衣纹以彩色圆圈装饰为主,而男性衣纹则以黑色方块装饰为主,在我认为这种黑色方块,是符号的象征,作者合理运用小的象征性符号表达画面,指向艺术家的情感,形成具有特色的绘画语言风格。

这就是平面性绘画中具有标志性、故事性与演绎性的绘画风格。我们可以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在习惯的题材创作中,创造各种具有符号特征的绘画语言,并最终形成平面性绘画的风格,在绘画风格上形成自我的符号语言,这种“符号性绘画”会直接或间接地指向较为强烈的主观色彩并呈现画家的思想与情感。

(三)平面性绘画是主观概括能力的体现

在众多画家的艺术生涯中,特别是现代主义画家中,如何表达自身理念?如何抒发自身情感?是一生都需要去思考与探索的两个方向。因此,光影塑造、物象结构、元素重构、画面经营……创作作品所需要的各种要素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由“客观地再现”上升为“主观的表达”。我们会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经营画面,考虑绘画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用独特的绘画语言阐释物象、抒发情感,这时候的固有的真实的概念或者正常逻辑思维会被打破。

19 世纪的西方艺术家开始热衷于追求物象的主观性表达与个性化表现。历史在发展,虽然这个时候的传统写实绘画已经达到了又一个新的高峰,随着工业革命到来,摄影等先进影像技术的出现与发展给传统绘画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执着并忠实于再现自然的画家随之急剧下降,这时候的绘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越来越多的画家或者思想理念更倾向于主观感受的表达,越来越倾向于表现独特个性。

于是,在19 世纪的下半叶,印象主义应运而生。印象主义的产生成为整个绘画历史的转折点,它的产生一直饱受争议,但印象主义绘画诞生确确实实改革了西方绘画艺术的进程,这时候的绘画进入了更加强调主观的新发展阶段。独树一帜的平面性绘画及其作品开始显现独特的美感,而且带着强烈的主观意识。平面性绘画的表现形式也常常成为其他领域的艺术家所借鉴主要体现。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平面性绘画所具有的卓越的主观概括能力。

我们会被蒙克的油画作品《呐喊》中呈现出来的力量所震撼。通过一种流动的、卷曲的方式使画面有了动感状态,桥上的主体人物把眼睛睁到最大,双手伸向前方,呼喊着、呐喊着,声音扑面而来。绘画可以通过画面形式展示主观意识,从而带给人音乐一般的感受。画面中人物采用了极为表现的手法,人物的表情处理也较为主观,人物的比例关系也已不在正常范围之内。画面中流动性很强的线条则形成了大面积的平面状态,很显然主体与背景都已经不受传统绘画的束缚,色彩夸张、颜色丰富、线条紧张而具有力量感,平面性绘画语言特征显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表现性正是艺术家主观概括能力的体现。正是这种主观概括性,让画面形成了艺术家独有的平面性绘画语言。当画家有自己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主观概括能力,才能让艺术不再是虚无缥缈,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和媒介将自己的想法和审美意识呈现给观众。

画家需要较强的创造力和一定的绘画技巧,才能将艺术思想转化为可见的艺术形式。平面性是绘画艺术性的开始,平面化绘画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的个体作用,强调了人在绘画中的主导地位并让机器无法取代。

二、平面性绘画语言的表现形式

(一)造型的平面化表现

绘画造型的平面化,需要与时代审美接轨,需要巧妙的绘画构思与创新灵感,在绘画技法上需要突破更多的传统,要实现造型的平面化,可以通过四种基本的手法。

第一,弱化明暗。削减明暗是为了处理物象平面化的形体结构问题,这种绘画方式慢慢演变成大家所熟知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平面化绘画。以卡茨作品为例,画面降低明暗的对比,他有意识地减去了暗的部分,有意地提亮暗部,同时也削弱了光感。物象的受光面与背光面之间没有了明显的界限,物象的弱化也削弱了物象的空间感与立体感,同时背景也作了大面积的平面化处理。卡茨作品的明暗只是起到了装饰的作用,造型平面化特点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叠加平面。让各种不同的形体形状重叠在一起是造型平面化的重要手法。正如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说的:只有重叠,才能克服空间的非一致性。而卡茨就时常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运用这种方式。在画面的背景上使用了平面叠加的手法,人物形象的重叠与覆盖使它们脱离了原本绘画空间的纵深感。因为远离透视与削弱纵深感,叠加平面是在用一种直接有效的方式消除空间感,从而增加画面的平面性。

第三,强化边线。边线是轮廓线、分界线、边缘线的总称,无论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还是美学含义的审美中,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海因里希在《艺术风格学》中,系统性地研究了“线描和图绘”的概念,通过研究发现西方古典绘画作品中线性素描的边线处理方式与17、18 世纪巴洛克时期图绘式艺术作品的不同,得出了“以线条勾勒边线会使画面更具平面性”的结论。因此,强调边线的重要性也是实现造型平面化的有效方法。

第四,减少色阶。罗斯金曾发表过一个重要的观点:在创作的整幅作品中,每一处色彩的搭配协调性都会因为你在另外一处多加了一笔而有所改变。改变色阶的复杂变化,减少在传统的写实绘画中为使物象更加写实而使用的过渡色就是使造型平面化的开始。究其根源,就是我们需要让色彩更加简单与精炼。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将客观存在的物象进行有效的、主观意识上的处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物象更加简练,再将这种简练的结构进行画面重组,再以经过筛选色块的形式将自己的主观理解表达出来。得到画面色彩的和谐氛围,不但简练而且生动。从而使绘画作品中的造型有了更多平面化特征。海德格尔认为:因为过分强调技巧而让绘画失去独特形式的意义。作品造型形式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平面化造型没有让物象失去原有的形象,画家只是简化物象,物象在平面化处理过程中,进行画面的重构,不仅创造出新的作品,而且让形象变得更有效地加强。

(二)结构的平面化表现

平面化结构已经不再遵照传统具象绘画所限定的各种透视法则、明暗规律及虚实变化,画家们更为直接地营造意境、传达情感、彰显风格及表现思想,力图通过画面重构的方式来完成视觉符号化的转换,从而突出主体意识。

法国艺术家马蒂斯曾说:所谓画面的结构,就是画家把包括情感在内的各种因素,用颇具装饰性的手法加以构造的艺术,是追求绘画语言的单纯化过程。把物体复杂的结构造型简化到最低程度,以最少的东西给人以最强的视觉冲击力。马蒂斯在追求单纯化过程中,去掉任何多余的细节、任何多余的修饰,常常会将物象简化为具有平面特征的、有一定辨识度的绘画符号,使用色彩与线条的手法也极具个性。所以在平面性绘画中往往会削弱多余的东西,而保留对画面或主题有影响的内容,保持作品的基本内容。画家从客观物象中提取最能反映物象之本质的结构、线条、色彩进行主观加工,再以分割空间、铺垫色块的平面性手法表现出来。

马蒂斯的创作《国王的悲伤》,在这幅作品中,他运用了平面化的结构处理,用平涂的手法演绎空间的构成方式,画面弱化了立体感的塑造与空间感的表现,而是用平面化的结构、高度概括的色彩进行画面的处理,使画面具有了装饰性美感,而三个人物的形象更多的是作为色块的结构存在着。

结构的平面化方式,需要我们开启一种新的观察方式,绘画创作过程中各因素协同创新而让画面重新构成,让绘画作品的艺术效果呈现我们所需要的状态。我们需要考虑画面各因素在画面上的平衡,要对画面进行点线面、黑白灰的处理,重新调整画面的结构,提炼物象的造型特征并对物象进行分解与重构。平面化结构的重点是结构的形式化,绘画摆脱了客观事物的再现,绘画早已不再是传统写实的描绘,而偏向于物象给绘画所带来的启示的部分,倾向于通过绘画体现人对客观世界的理解,用更主观的、平面化的、更加概括的方式重塑绘画艺术,画面注重结构的平衡、整体、协调及节奏。

(三)色彩的平面化表现

任何一幅绘画作品中都离不开色彩语言的存在。作品给观者带来的不仅是感官的刺激,更会引起观者的情绪的变化与各种遐想,色彩维持着作品的各种平衡感。当代绘画作品中,色彩的呈现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再现,色彩显然成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而且越来越趋向于简洁生动的平面化,符号化特征,是画家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因素。

艺术家在色彩搭配的过程中,按照各自的喜好重新选择,并遵循自己的内心想法进行创作,使作品有了新的画面秩序与不同于他人的艺术风格,从而创作出能够引起观者的注意并引发思考,因而更加深刻的作品。艺术家对色彩的使用变得更加多样,也更加平面化。让色彩的复杂程度降低,让画面色彩更加整体,用大块面的色彩平涂作画,有意识地削弱甚至忽略同类色之间的差异及色彩的明度对比,打破物象的色彩结构等,这些都是色彩平面化的有力体现,平面性绘画中的色彩因素一直是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卫·霍克尼的很多作品中,以《更大的水花》为例,色彩的表现已经趋向于平面化,色彩的平涂手法成为主要创作方式,在色彩结构与色彩关系上,运用直接的色块对画面进行几何形式的切割与构造。他的作品让平面色块的结构美感由此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呈现,他把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梳理成了富有节奏感的画面呈现,各色块与物象之间的搭配错落有序,让几何结构的僵硬与刻板变得柔和而有美感。

从深层次来看,色彩的平面化是艺术家需要花大量的创作不断地总结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将画者对客观事物常识性认知作抽象化再理解,然后用平面化的色彩语言予以表现。每个艺术家都应该有不同的色彩感受及思维方式,这些差异反映在作品中,即绘画创作的个性魅力之所在。

在创作中,艺术家可以放弃既定传统的色彩搭配习惯,而是根据创作的需要来进行色彩的安排。因此,平面化色彩具有个性化、主观性的特点,也正如阿恩海姆所说的“传统的习惯用色或者说色彩偏好,对艺术来说无多大意义。”

三、结语

平面性绘画中的平面化不是着意减弱画面的表现力,也不意味着绘画降低对于世界的认知力。而恰恰相反,平面性绘画是为了更好地展现艺术本质,平面性绘画语言是来自客观世界的感知,同时也是对于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是一种脱离了束缚的总结,是更符合审美的规律性呈现。这种突破常规绘画认知的艺术特征有效地呈现了人们对于绘画艺术化的所有想象,同时平面性绘画语言完成了画家用绘画方式说话的各种可能,凝练成概括而明确的思想风格线索。

在平面化语言中,散点式视觉模式,地图式的呈现方式,点线面、黑白灰等语言化的表达,以及越来越多语言手法及语法形式,都日趋丰富与完善。

随着绘画平面化的研究与探索,以及对于平面化绘画语言的不断积累及演变,越来越有利于我们进行绘画创作,同时随着对于了解自然、感受物象的方式的改变,由此而引发的不一样的绘画思维模式,以及各种不同的情绪。正因为这种不同而引发了平面抽象表现方式的不同,在物象与画面之间的相互转化中,创造新的画面世界,并呈现自己的思想。画面不仅可以图案化而呈现装饰感,同时平面化的绘画方式会使绘画显得有秩序感。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如何建立起来一套完整的平面化创作体系,使画面显得更加整体,语言更具逻辑性,并在平面化体系里展现更多语言的形式及表现力,最终让平面性绘画方式得以充分释放美术创作的艺术魅力。

正如形式主义理论的艺术批评家,英国的弗莱在《绘画的双重性质》中所陈述的“人们必须考虑到建筑是三维的,而绘画只有二维这一事实。”如果二维就是绘画的真实,那么那些试图画出三维立体的绘画就是真实的谎言、是一种欺骗。

绘画的母体基因是二维平面,用二维平面的图形方式来演绎绘画的真实是回到绘画本体的过程。平面化走出了传统绘画艺术所框定的空间局限,从而让艺术家们的创作也因此而变得更加自由、更加多元、更加具有形式美感。

猜你喜欢

平面化物象色彩
物象再造系列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中国当代油画平面化表现形式的美学思想及意义
当代油画创作平面化追求探析
神奇的色彩(上)
当代抗日影片中的日军形象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