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特殊教育学生心理养成教育探究

2023-09-21杨姗姗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特殊教育

杨姗姗

摘  要: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作为特殊的一类人群——特殊教育学生,他们的人生初始阶段心理养成对他们个人的成长来说,更是至关重要。本研究以特殊教育学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行为观察法、案例实验法、效果检验法、调动家长共同参与等多种方式进行深入探究。整体研究过程中,通过细致的观察,深入分析特殊教育学生心理养成的全过程,结合具体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案例,建立教师、家长和学生三位一体的心理养成授课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习惯。

关键词:特殊教育;心理养成教育;科学探究

本文所论述的特殊教育学生心理养成教育,即特殊教育學校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的教育。本研究内容从校内、校外两个教育方向入手,主要目标就是培养特殊教育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由于当前国内外特殊教育从业者对学生心理养成教育的研究主要以线下教育研究为主,长期缺乏对特殊学生心理养成教育的全方位专项探究。学生在校内、校外两种不同的状况下,会呈现出独特的态度和特定的行为。因此,唯有基于两种模式下进行特定的研究以帮助特殊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才是特殊教育从业者的最佳选择。本文对特殊学生的心理养成教育进行了专项研究,通过线上云教学方式,记录特殊学生的成长轨迹,现形成此报告。

一、开展特殊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开展特殊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目的

希望借此研究,提升广大特殊教育从业者对特殊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重视程度,带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培养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环境。特殊教育阶段学生其独有的身心特点,造就了心理习惯的独有特点。曾有国外学者提出,特殊教育阶段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特点,对周围环境异常敏感。近年来的教育经验发现,特殊学生对外部刺激可产生快速感应,并形成独特行为印记,绘就他们的习惯成长轨迹。基于此特点,加之对成年人的好奇,特殊学生十分擅长模仿成年人,而这种模仿如果失范,极易产生负面作用。加强对特殊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不仅能使他们顺利度过学习和生活的心理调整期,还能锻炼生活基本功,形成良好的秩序感,帮助其逐步树立自信和自我服务意识。

(二)开展特殊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意义

1. 加深对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

良好的心理习惯决定了特殊学生成人之后的人生轨迹,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决定性作用。通过教学实践来看,如果让良好的心理健康内化为学生的意识自觉,那么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可以产生巨大推动力。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序生活、规律学习、家庭或社会活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知识获取、能力培养、道德修养、人格形成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上述因素开展此次专题研究,可以形成特殊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独特路径,帮助学生科学成长,有益于他们今后的健康发展和快乐生活。

2. 促进特殊学生家校共育

吸引家庭教育参与到特殊学生行为心理养成的过程中,引导家长发挥独有的家庭教育功能,借助校园外的力量,共同建立全方位的学生心理养成教育培养。不可否认,当前家长存在严重的错误认识,盲目认为特殊学生习惯的养成只是单一的学校教育任务,忽视甚至是无视家庭教育引导的潜移默化作用。受制于错误的社会思潮,绝大部分家长甚至根本不了解良好习惯对学生科学成长的重要性。很多家长单纯认为只要学生健康成长就心满意足,却并未想到对特殊学生心理养成的引导。由于家长长期没有参与到学生教育过程中,这种缺位造成家长并不了解养成习惯的科学路径,发现学生错误习惯也没有正确的纠正方法。因此,教师致力于通过此次研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带动家长参与其中,树立科学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通过家庭环境教育,引导家长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心理健康培养环境。通过“学校+家长”的特殊教育心理养成合作方式,全面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心理。

3. 提升对特殊学生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众所周知,特殊学生良好的心理养成也是特殊学生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要求。对此,希望能够通过本次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日常的常态化教育工作中,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个人习惯,真正能使学生的生活处于有序状态;能够推动教师的教育实践再上新台阶,培养更多优质的新生力量;进而帮助学生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养成内外兼修的行为和品德,能够带动提高未来的全民素质,为小康社会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二、开展特殊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目标

重点从科研、教育和工作这三个层次的目标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科研成果目标层面

1. 致力于通过此次研究,总结出基于校内、校外双重特点的特殊学生心理养成的特殊成效,进而形成以研究成果促进特殊学生心理健康的高层次目的。

2. 在新时代新思想的指引下,加强理论武装对科研实践的有效指导和创新特色的研究手段,真正地全面细致观察特殊学生的心理习惯特点。

3. 扩展研究思维,借助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创新的双重方式研究如何能够助力学生的健康心理养成教育,切实将科研成果贯穿于日常教学中,相辅相成。

(二)教育实践应用目标层面

1. 提高教师的教学应用能力,转变自身以往错误的教育理念,树立更加科学的教育思想,一切从特殊学生出发,一切为了特殊学生的健康成长,扩展自身视野。

2. 加强科研成果的实践应用。教师注重特殊学生的整体成长,借助于适合本阶段学生身心特点的独特教育方式,快速实现学生健康心理的科学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培养教师的观察方式,使其获得相应的实践经验,增强教师的从教自信,启发教学智慧,并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格,通过持续的努力,确保学生在教师的良好教育之下奠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基础,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栋梁之材。

3. 探索有效的家庭教育和立体培养指导模式。本次研究专门致力于引导家长共同参与其中,更加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协作关系。通过与家长之间搭建起合作的桥梁,能够为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提供立体化监督和引导支撑。通过校外家长的参与共建,确保学生全天候处于良好行为和习惯教育引导过程中,让校内外的教育得以持续和统一。

三、开展特殊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思路

基于上述研究目标,本研究已经确定了重点的研究内容,并相应制订了专题计划,既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丰富理论架构,又向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同事寻求专业的指导,认真记录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持续进行全方位的科学观察,及时总结研究经验进行全面梳理,最终形成此次的研究成果。

四、开展特殊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实践活动

(一)利用主题班会,开展校内活动

为师者,特别是为特殊学生之师者,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也要关注学生的能力素养的培養。本研究组织开展了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劳动能力,学生从简单的绘画、包粽子等活动开始,又陆续自由组合了多个特色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生活技能,更体会到了成长的喜悦。这些活动显示出学生蕴藏的巨大能量,学校应为他们打造锻炼自己和展示自己的平台。这些教育理念全都来自学校精心组织的德育培训和一次次学习后的教育实践,学校的培训丰富多彩就如同各种营养的浇筑,总有一种能让学生受益匪浅。学校组织的德育研修课程让教师的工作更有方向、更有质量。

(二)利用云实践,开展家庭劳动

学校在2020年启动综合实践课程计划,教师特别定制出线上云实践活动课程,构建符合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基础、贴合学生实际、又能够真切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云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三个步骤开展居家云实践,步骤一:预学——自行参与预学宝典,完成任务手册。前期学校发放“云实践”的电子版预学宝典手册,学生云前预习手册资料并完成预热习题,激发云实践兴趣。步骤二:共学——认真观看并思考,跟着镜头去实践。依据不同学段设计的不同主题活动,通过观看视频(学生由家长指导)感受丰富有趣的故事和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形成清晰的实践研究思路,引发情感共鸣。步骤三:延学——评价总结不能少,精美奖品等你拿。课程的收获与评价,并针对引申出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鼓励学生跟着父母走出家门进行实地感受探究),最终形成学生自己的创意成果。通过完成学段的云实践测评以及自愿发送活动成果至指定邮箱进行评比,最后择优发奖。“云实践”是“互联网+”时代下对传统学习方式进行创造性转化的标志性事件。

五、构建特殊学生心理养成教育效果评价体系

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细胞”,科学、恰当的教学评价将能够更好地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发育。面对今天多元化的特殊教育文化,应从关心特殊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成长需要出发。有些特殊教育学校通过不断的信息反馈,使心理养成教育评价体系尽可能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

(一)构建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

特殊教育学校在组织实施心理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终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内容要从单一到多样,评价方式要从单调到丰富,评价标准要从一元到多元。学校在评价中强调多元的同时,要注重建立对话机制。在多元的评价主体之间进行平等地对话和广泛地磋商,在对话中逐步消除分歧,最终形成一个以一元为主导的多元评价格局。

(二)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教学评价

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为特殊教育的教师进行精准教学和精准学习管理提供科学决策的数据支持,逐步建立起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智能评估的教学与学习评价体系。传统的总结性评价关注点聚焦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数量上,而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的信息化教学评价系统会利用记录的交互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技巧、学习策略进行分析,归纳出学生的学习特征,由此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从多学科、多层次、多精度、多情境和多语义的角度分析总结教学与学习的特点,从而帮助评价者更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精准做到“量体裁衣”和“因材施教”。

六、未来特殊学生心理养成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实施线上养成教育

当今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生事物井喷式涌现,各种课程也在悄无声息地实现着升级、转型与换代,养成教育也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未来的养成教育课程,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依托先进科学技术,固化发展现有的教学内容,开发拓展更多适应学生发展的养成教育课程内容与学习方式。如开发学生“能提问、会提问、能解决”的科学思维课程;利用强大的网络资源,将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评价形式转化为线上形式,以此打破教师、教室、学生的局限,增加课程的宽度与广度。

(二)迭代丰富的线下课程

特殊教育学校的心理养成教育课程一直担负着培养学生最根本习惯的任务和使命,多年来,学校不断对整体课程框架进行完善和升级,力图充分开阔特殊学生的视野及胸怀,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求,着眼当下,放眼未来。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到特殊教育学生的心理养成教育已经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要真正做到是一门经过认真研究和设计、以项目形式进行主题式活动、体现综合性与探究性为一体的深度教育,要围绕自然、社会与自身生活来设置学生的实践情境,切实找到养成教育不同活动之间的交叉点,实现跨年龄段内容的整合,有利于驱动学生良好习惯的生成。因此,教师可以尝试设计多个类别的实践主题:节日类、生活类、自然类等,驱动学生习惯的生成,将养成教育和学生的生活真正融合起来,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探究循环圈,能让特殊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多一份自信和力量。

参考文献:

[1]玛种亚·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教学法[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孙瑞雪. 爱和自由[M].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3.

[3]简·尼尔森. 正面管教[M]. 玉冰,译.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0.

(责任编辑:孙晓林)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特殊教育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浅议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如何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性教学经验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