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棚莴苣灰霉病菌核病的症状识别与防治

2023-09-21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农村局413100曹立耘

新农村(浙江) 2023年9期
关键词:莴苣菌核莴笋

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农村局(413100) 曹立耘

莴笋(茎用莴苣)是一种普遍栽培的蔬菜,不少地方在秋冬季利用大棚等保护地设施栽培。由于保护地栽培棚内湿度大,易诱发病害,不及时防治对产量损失较大。其中灰霉病和菌核病是莴笋棚室栽培中普遍发生的两种病害,需正确识别与科学防治。

1.灰霉病

灰霉病是常见病害,通常在保护地栽培时发病较重,在莴笋生长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

(1) 发病症状 苗期发病,叶片和幼茎呈水渍状腐烂,在病部产生灰色霉层。定植后发病多始于近地面的叶片和茎基部,受害部位初呈水渍状不规则形,扩大后呈褐色,病叶基部呈红褐色,形状各异,大小不等。茎基部被害症状与叶柄基本相似,病斑绕茎一周即腐烂,随后地上部茎叶开始凋萎。空气潮湿时,叶和茎腐烂部均密生灰色霉层,即危害莴笋的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害多由下向上发展,最终导致全株腐烂。在条件适宜时病部会产生黑色菌核。

(2)发生规律 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核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及土壤表层内越冬。主要通过气流传播,也可通过未腐熟的堆肥或浇水扩散。病菌生长的适温范围为2℃~31℃,最适温度为23℃。保护地气温在20℃左右,相对湿度持续90%以上时,最易在棚室内发生与蔓延。如果莴笋叶面存在水滴,或管理时植株有伤口时,生长衰弱的植株会最先发病。

(3)防治方法 主要从农业措施和化学防治等方面进行防控。

农业防治。加强大棚或温室内的通风和透光管理是防治莴笋灰霉病的最重要措施。通过通风、透光,棚室内的湿度可得到有效调节,从而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在莴笋生长期,棚室温度要适中,尽量做到不过量浇水,保持棚室内的干爽环境,必须浇水时不要采用大水灌溉方式,采用暗灌或滴灌。棚室出现病害后,及时拔除发病植株,减少侵染病源。在一季莴苣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残体,翻晒棚室土壤,均可减少下季发病的菌源。

药剂防治。以往腐霉利、异菌脲、甲基硫菌灵等用于防治灰霉病的农药,由于灰霉病已对其产生了抗药性,施药效果不佳。因此,防治莴笋灰霉病时应合理选用杀菌剂,在一个生产周期内需将不同农药轮换使用,不宜长期使用同一农药。可供选用的杀菌剂有以下几种:多菌灵与乙霉威混配剂,该药剂作用方式与多菌灵相似,但二者不在同一作用点。如灰霉病一旦对多菌灵产生抗性,则对乙霉威很敏感。木霉菌会在特定环境下形成腐霉,腐霉对灰霉病菌具有重寄生作用,它进入寄主菌丝后形成大量的分枝和有性结构,从而抑制灰霉病症状的出现。嘧菌胺主要是通过抑制病菌侵染酶的产生,从而阻止病菌的侵染并杀死病菌。

2.菌核病

菌核病是莴笋生长期间一种常见病,在南方地区露地莴苣也普遍发生,病菌除危害茎用莴苣、叶用莴苣外,还侵染十字花科、葫芦科、豆科、茄科、蓼科、伞形花科等多种植物,引起湿腐甚至死亡。

(1)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根颈部,多在莴笋生长中后期发病,植株染病后外叶逐渐褪绿变黄,最后萎蔫枯死。病部多呈褐色水渍状软腐,湿度大时病组织表面产生浓密白色絮状菌丝。

(2)发病规律 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由黑孢菌侵染引起。病菌以菌核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侵害植株根茎部或基部叶片,病叶与邻近健株接触即可传病。病菌本身也可产生菌丝直接侵入茎基部或近地面的叶片。发病中期,病部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形成新的菌核,并在萌发后再侵染。菌核病菌丝对温度要求不严,0℃~4℃都能生长,但以21℃最为适宜。冬春低温季节遇长期阴雨天气发病重。土壤中菌核数量是引起发病严重与否的重要因素,新建大棚种植莴笋因菌核数量少,故发病轻,长期连作大棚冬春季节发病重。棚内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条件差,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的均会引起菌核病发生。

(3)防治方法 大棚莴笋菌核病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

农业防治。发生菌核病地块(尤其是多年连作大棚地块),事先应采取预防措施,有效方法是进行土壤深翻,要求翻耕深度在50~60厘米,将菌核埋入土壤深层,使其不能萌发或子囊盘不能出土。有条件的可采用水旱轮作或覆盖阻隔紫外线透过的地膜,使菌核不能萌发或阻碍子囊孢子飘逸飞散,减少初侵染源。田间发生菌核病后,可立即清除棚室内的病残体,并喷施药剂防止病情扩散,重点对茎部和基部叶片喷药。有条件的可在莴笋生长前期喷施药剂预防,重点喷药时间为浇水前1~2天,防止湿度提高而发病。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或45%噻菌灵悬浮剂800 倍液,或铜高尚800 倍液喷雾,重点喷施茎部和基部叶片。大棚莴笋采用粉尘剂防治,如6.5%万霉灵粉尘剂、30%速克灵烟剂等,使用方法简便,药剂分布均匀,不增加棚内湿度,效果更好,尤其适合在连阴雨天或浇水后使用。也可在发病初期选用甲基硫菌灵、腐霉利等药剂交替喷药,每7~10 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均有较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莴苣菌核莴笋
Parahellenia,a new genus segregated from Hellenia (Costaceae) based on phylogenetic and morphological evidence
莴笋开胃增食欲
羊肚菌菌核人工栽培实验研究*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春季吃莴笋可降血糖降血脂
秋日野餐会
如何挑选莴笋
一株产菌核曲霉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莴苣和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