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净零碳』背景下定海『三农』发展新方向

2023-09-21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农业农村局316000林凤梅乐剑波叶雨潇

新农村(浙江) 2023年9期
关键词:定海导则建设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农业农村局(316000)林凤梅 乐剑波 叶雨潇

近年来,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立足自身海岛典型,从农村特征出发,探索“净零碳”乡村建设,为实现“双碳”改革提供切实可行的样板。

1.主要成效

(1)理论体制创新 联合国人居署于2019年发布了《净零碳乡村规划指南——以中国长三角地区为例》,提出了零碳乡村规划的十大原则。2021 年,定海委托同济大学团队,接轨国际指南,结合定海特色,编制完成《定海区净零碳乡村建设导则》和指标体系,确立“1个机制+9 大路径”的“净零碳”乡村建设路线图,导则涵盖产业、交通、建筑、水循环及新能源等方面,在生产、生活、生态上明确了量化指标。导则具体内容和目标任务已制定完成,成果摘要已由联合国人居署和同济大学于2021 在定海美丽乡村周活动中联合发布。

(2)碳核算标准建立 “净零碳”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碳排放与碳汇的相加归零,因此建立科学准确的碳排放核算标准是各项创建工作的前提。定海以目前在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国际标准》(GPC)作为主要核算框架,根据全区79 个渔农村的不同发展模式细化组织边界、设立运营边界,最终确立了针对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等五类量化性碳源情况的核算标准。目前,首批5 个样本村已完成测算,根据样本核算成果,完善碳排放清单,形成量化指标明确的数据模板,对今后全区新碳源产生与旧碳源的增减形成强而有效的监管机制,以数据直接体现减碳效果。

(3)实践路径确立 一是发挥试点作用。制定“净零碳”乡村建设行动方案,形成“一村一策”实施方案,推动精品村在10 个领域、典型村在3 个领域开展创建。明确示范项目内容、规模、建设周期等指标,通过清单化、项目化落实“净零碳”乡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同时,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和项目集成效益,积极推进省级低(零)碳试点镇(街)村(社区)建设,打造一批在控碳水平、碳汇能力提升等方面具有引领作用的示范村。以现代农业园区、特色种养殖基地等作为重点,开展农业生产路径的示范改革,通过建立水—能—食物循环体系,增加光伏利用,降低养殖能耗,示范推动农渔业低碳化发展。

二是强化“净零碳”品牌建设。以“定海山”系列农产品品牌为切入点,定制一套分级、评价标准。同时,完善上级认定检查机制,通过探索农产品碳足迹、碳标签路径,开展“定海山”品牌碳足迹和食品追溯信息化建设。试点选择8 家农场、30个产品,对每一种SKU,对应一套碳足迹计算方法,以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为基础,探索蔬果等产品在原材料、设施运行、运输、储存、包装等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对产品碳足迹进行量化以评估对环境的影响。运用融媒体全方位开展“净零碳”乡村品牌宣传,线上线下联动发布《未来乡村低碳生活》万民倡议书,积极推动“净零碳”理念深入人心。

三是加快低碳绿色能源体系构建。分析各村用能需求,在产业设施、公用建筑、交通工具等推广风能、光伏、生物质能、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重点结合规模化开发光伏项目,按照“示范引领、分批建设、宜建尽建、绿色发展”的原则,首先选择乡村企业、村委会、公共服务设施、养殖水面等产权清晰、建设条件较好的建筑或滩涂进行示范建设,逐步实现农户屋顶安装全覆盖。同时,建设光伏停车棚,以鼓励新能源车在民宿群、景区中使用。加强村庄水循环体系建设,以零碳公厕、生态厕所、人工湿地为切入口,提升雨水收集能力和利用水平,提高水资源的回用水平,降低供排水能耗。完善乡村固体废弃物管理路径,建立村庄有机垃圾堆肥点,减少垃圾转运处理产生的碳排放。同时,碳源碳汇两头抓,提升乡村林地保育水平,保障乡村林地增减平衡。

四是助力共富示范区建设。“净零碳”乡村建设遵循了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基本理念。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完善水—能—食物的循环,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为渔农民增收提供一条可靠的路径。同时,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种养殖业与教育、休闲旅游业结合,加快信息化、城镇化改造,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净零碳”为主题,打造乡村旅游特色路线,盘活村内资源要素,吸引村民回乡创业,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

2.存在问题

(1)成果转换需加快 通过实践,定海有了一套较完整的本土化规划导则,但理论指导实践还停留于示范点位的建设,推动实践上还有留白,部分碳源还要进一步分析,乡村的碳汇能力需要长时间观察统计,这些制约因素都给最终成果的检验带来一定的困难。

(2)人才还需再培养 在项目建设中,多数干部缺乏推进该项工作所必须的基本业务知识,需加大业务培训和推广,尽快建立专业的基层人才队伍。

(3)政策资金再整合 “净零碳”乡村建设是构建乡村价值重塑与乡村发展的新路径,需要投入较大的建设资金与后续管理费用,单靠区财政与村级资金较难完成全域“净零碳”乡村建设,更难实现“净零碳”乡村的升级,需积极整合各级各部门的政策和项目资金,促进“净零碳”乡村建设。

3.下阶段工作

(1)加大统筹推进力度 把“净零碳”乡村建设作为定海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乡村振兴、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港城范例的鲜明主题。区领导要定期听取汇报、部署任务,力争涌现一批可看可学可推广的成果;通过三年努力,一般村建设全面推进,基本形成一镇一品、多点示范、全面覆盖的“净零碳”乡村格局;到2025 年,成功打造精品出彩、全域达标、机制长效的“净零碳”乡村样板。同时,加强与联合国人居署协作,在其总部平台发布定海“净零碳”乡村实践成果,不断打响定海“净零碳”乡村工作品牌。

(2) 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立足全域推进“净零碳”乡村示范建设,综合空间改造、绿色交通、新能源利用、产业发展等内容,完善“10+10”重点村项目库,全力提速在建项目进度,确保高标准按时完成,形成建设一个、带动一类的示范效应。同时,强化定海“净零碳”乡村建设导则刚性,有机融入“净零碳”理念,切实把导则明确的要求落实到乡村建设的全过程,确保乡村发展始终向着“净零碳”挺进。

(3)推动“净零碳”乡村与数字乡村深度融合 强化数字赋能在“净零碳”乡村规划、建设、运行、管理中的应用,创新碳积分奖励等机制并上线运行,用数字化手段把工作的好经验固化下来,努力争创省级“绿箱”项目。同时,进一步拓展让群众可体验的“净零碳”数字应用场景,通过动态监测量化家庭碳排及碳汇指数,探索促进碳数据可视化,不断增强群众对“净零碳”乡村工作的感知度与交互性。

(4)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通过空间规划,分级分类推进各类配套服务设施的可达性,打造低碳步行街区、健身步道等乡村低碳交通体系。开展低碳户外休闲旅游活动,结合已有的登山步道,设置适宜步行的无车区;打造定海呼吸日,以“神行定海山”为品牌引领,面向居民举办多层次的户外活动。加大低碳理念宣传,推广可持续的消费方式,打造可持续商店、无包装商店、种子图书馆等示范载体,结合数字化手段,创新碳积分奖励等机制并上线运行,切实增强群众对“净零碳”乡村建设的交互性和感知性。

猜你喜欢

定海导则建设
读新党章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定海工业园:整治电镀行业 保护绿水青山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癌患者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一)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二)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