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DWI 序列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2023-09-21毕蔷薇丹东市第一医院辽宁丹东118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14期
关键词:脑梗塞急性期符合率

毕蔷薇 丹东市第一医院 (辽宁 丹东 118000)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磁共振DWI 序列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 年2 月~2022 年2 月本院接收的急性脑梗塞患者90 例,所有患者统一接受常规CT 及磁共振DWI 扫描,记录常规CT 和磁共振DWI 序列不同检测方式对丘脑、基底节区,颞叶、半卵圆中心、枕叶、额叶、脑干及小脑位置的病灶检出情况。结果:磁共振DWI 共检出脑梗塞病灶位检出率,其中丘脑病灶位检出率95.83%,基底节病灶位检出率92.31%,颞叶病灶位检出率92.31%,半卵圆中心病灶位检出率89.47%,枕叶病灶位检出率90.00%,额叶病灶位检出率80.00%,脑干病灶位检出率85.71%,小脑病灶位检出率100.0%的整体高于CT 诊断方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超急性期磁共振DWI 检测符合率为68.75%,及急性期磁共振DWI 检测符合率为90.54%明显高于CT 诊断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DWI 序列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优势,能够更好地为患者的疾病诊断提供科学有效的临床依据。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医学影像等各方面的技术也在不断提升,临床中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检出率也在不断提升,为患者的高效诊断提供了巨大的价值[1]。为了更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为患者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2]。鉴于此,本文以2021 年2 月~2022 年2 月本院接收的急性脑梗塞患者90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统一接受常规CT 及磁共振DWI 扫描,对磁共振DWI 序列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展开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1 年2 月~2022 年2 月本院接收的急性脑梗塞患者90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统一接受常规CT 及磁共振DWI 扫描。其中男性53 例(58.89%),年龄39~68 岁,平均(53.69±5.97)岁;女性37 例(37.78%),年龄40~68 岁,平均(52.89±5.73)岁。对比以上数据,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CT:使用西门子16 排螺旋CT 仪器,统一为患者开展头颅CT 平扫,运作过程中将层距、层厚参数均调整为5mm 之间。

磁共振DWI 序列:本次实验所选用仪器为Discovery™MR750w 3.0T 型号,常规扫描序列中包含横断位T2 加权成像DWI、矢状位T1 加权序列、及冠状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几个选项。其中横断位扫描范围需要从患者的颅顶开始直至枕骨大孔平面为止,由于DTI 是通过平面回波成像序列所以在检测过程中需设定15 各方向扩散权重采集,在操作过程中需将b 值范围控制在0~1000s/mm2;扫描视野范围控制在23 ×23cm;脉冲重复间隔时间/回波时间则需调整在12000ms/87ms;然后再是以此将层厚调整为3.0mm、矩阵调整为128 ×128、层间距调整为0.0mm、层数调整为44 层、扫描时间控制在146s 即可。在3D-psASL 运作环境中还需将扫描视野转换为24 ×24cm、标记延迟时间转换为1.5s、脉冲重复间隔时间/回波时间转换为4580ms/9.8ms、矩阵转换为512 ×8、层数转换为34、层厚转换为4.0mm,并再次将扫描时间调整为146s 之间。

1.3 观察指标

记录常规CT 和磁共振DWI 序列不同检测方式对丘脑、基底节区、颞叶、半卵圆中心、枕叶、额叶、脑干及小脑位置的病灶检出情况;同时记录不同检测方式下对于超急性期(发病内6h)及急性期(发病内6~24h)患者的检出符合率。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不同病灶位的检出结果

本次研究对象共90 例,病例结果显示共检出病灶位133个,其中基底节位置26 个,丘脑24 个,半卵圆中心19 个、额叶15 个、颞叶13 个,小脑9 个,枕叶20 个,脑干7 个。

其中CI 共检出脑梗塞病灶为56 个,其中丘脑16 个,基底节区19 个,颞叶5 个,半卵圆中心7 个,枕叶3 个,额叶3 个,脑干0 个,小脑3 个。

磁共振DWI 共检出脑梗塞病灶位121 个,其中丘脑23个,基底节区24 个,颞叶12 个,半卵圆中心17 个,枕叶18个,额叶12 个,脑干6 个,小脑9 个。

从不同病灶位的检出情况来看,丘脑病灶位24 个其中CT 检出率为66.67%(16/24),磁共振DWI 检出率为95.83%(23/24),得出结果χ2=27.908,P=0.000;基底节区病灶位26个其中CT 检出率为73.08%(19/26),磁共振DWI 检出率为92.31%(24/26),得出结果χ2=12.921,P=0.000;颞叶病灶位13 个其中CT 检出率为38.46%(5/13),磁共振DWI 检出率为92.31%(12/13),得出结果χ2=64.062,P=0.000;半卵圆中心病灶位19 个其中CT 检出率为36.84%(7/19),磁共振DWI 检出率为89.47%(17/19),得出结果χ2=59.518,P=0.000;枕叶病灶位20 个其中CT 检出率为15.00%(3/20),磁共振DWI 检出率为90.00%(18/20),得出结果χ2=112.782,P=0.000;额叶病灶位15 个其中CT 检出率为20.00%(3/15),磁共振DWI检出率为80.00%(12/15),得出结果χ2=72.000,P=0.000;脑干病灶位7 个其中CT 检出率为0(0/7),磁共振DWI 检出率为85.71%(6/7),得出结果χ2=149.987,P=0.000;小脑病灶位9 个其中CT 检出率为33.33%(3/9),磁共振DWI 检出率为100.0%(9/9),得出结果χ2=100.008,P=0.000;可见磁共振DWI 共检出脑梗塞病灶位检出率,其中丘脑病灶位检出率95.83%,基底节病灶位检出率92.31%,颞叶病灶位检出率92.31%,半卵圆中心病灶位出率89.47%,枕叶病灶位检出率90.00%,额叶病灶位检出率80.00%,脑干病灶位检出率85.71%,小脑病灶位检出率100.0%的整体高于CT 诊断方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发病时间下检出率差异

本次所选90 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当中,发病至首次接受检测时间在6h 之内的患者为16 例(17.78%)为超急性期,发病至收集接受检测时间6~24h 之内的患者74 例(82.22%)为急性期,其中超急性期16 例患者当中,CT 检测方式检出符合率为6.25%(1/16)、磁共振DWI 检测符合率为68.75%(11/16),得出结果χ2=83.333,P=0.000;急性期74 例患者当中,CT 检测方式检出符合率为37.84%(28/74)、磁共振DWI 检测符合率为90.54%(67/74),得出结果χ2=60.412,P=0.000;可见在超急性期磁共振DWI 检测符合率为68.75%,及急性期磁共振DWI 检测符合率为90.54%明显高于CT 诊断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正常情况下人体脑组织耗氧量占据了全身的30%左右,而脑组织的能量来源主要依靠于氧代谢,日常情况下不会存在能量储备的,因而脑组织对缺血情况的反应及其敏感[3]。而急性脑梗塞主要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现象不足以维持正常需求,在病情状况的持续发展下进化为脑组织坏死表现的,所以脑梗塞患者大部分都会伴随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现象。当患者在发生脑梗塞现象后,脑组织血液供应会在瞬时间被切断,体内当中的血氧含量会短时间内快速下降,患者核心梗死区域会出现严重的缺血缺氧现象,周围的缺血半暗带能够在短时间内维持正常点活动[4]。也就是临床中所说的黄金救治期间,在此时为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能够让已经闭塞的血管通路重新恢复正常血供状态,避免缺血半暗带随疾病进展转换为不可逆的损伤位置,是临床中救治急性脑梗塞的黄金时间,也是临床中一直在突破的重点区域[5]。

急性脑梗塞作为临床中常见的缺血性卒中类型,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临床中通常会将发病时间6h 之内的定义为超急性期,而发病时间在6~24h 之内的也就是急性期,急性脑梗塞疾病的临床诊断效率对疾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恢复都有着直接的影响。经临床总结发现,临床中各种应用于急性脑梗塞血管再通的临床治疗中,其中适用范围最广且临床效率最高的当属机械取栓和静脉溶栓两种方式,根据《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8》当中的准则表示,急性脑梗塞患者在发病后的6h 之内属于静脉溶栓的最佳救治时间,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缺血对半暗带脑组织造成的影响,能够进一步降低病情发展对脑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6]。而且在临床治疗中能够更好地降低再灌注对患者造成的损伤风险。同时在《2018ASH/AHA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管理指南》当中明确表示,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到首次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每缩短15min,则患者的病死率也会随之减少5%左右[7]。根据此项规律临床过半的静脉溶栓患者在入院至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也被控制在了60min 之内,能够更好地稳定患者的疾病发展,减轻对脑组织神经造成的损伤[8]。如何有效的提升早期对于急性脑梗塞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结合上述可知,急性脑梗塞患者在发病后的6h 之内属于落实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梗塞面积,进而最程度的控制患者的死亡率。临床中CT 作为大部分疾病的首选影像诊断渠道,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当中也主要是用于排除颅内出血性病变所带来的异常现象,并且行辅助判断脑肿瘤等非血管性病变的存在,是作为疾病初筛的一个重要关口[9]。其能够迅速且准确的明确患者属于出血性或是缺血性脑病,但是通过长期的实际应用发现,其对于发病24h 后的急性梗塞患者检查的灵敏度相对较低,使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MRI 属于相对安全的影像学诊断方式,其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包括:软组织分辨率优良,不存在骨伪影等。以往在对脑梗塞患者落实诊断工作的过程中,多采用CT 以及MRI 检查的方式进行,且MRI 在综合的诊断优势方面相比于CT 具有更好的优势。但是存在研究显示:常规的MRIT1WI 序列以及FLAIR 序列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的诊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中T2WI 序列以及FLAIR 序列是在血管源性水肿出现之后可检出梗塞病灶,而急性脑梗塞早期患者多数情况下存在脑组织缺血等情况,进而可出现钠功能性降低并引发水钠潴留。局部细胞内水分子弥散减弱后含水总量并未发生改变,故两者对病灶区的显示并无较大差异,特别是对于超急性期梗塞的检出率较低。而磁共振DWI 属于现阶段可进行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检测的无创方式,其能够通过测量施加扩散敏感梯度场前后组织发生的信号强度波动[10]。可对组织中水分子扩散自由度以及扩散方向进行明确。而急性缺血所引发的脑梗塞多数情况下表现为细胞毒性水肿,特别是神经元细胞毒性水肿,相比于MRI 序列,其能够更为清晰的提升患者梗塞区信号异常的情况。当遇到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时候,磁共振DWI 能够在发病30s 内准确判断缺血位置信号波动现象,能够为患者提供早期病灶位及其大小相关的数据结果,尤其是对于不易发现的微小病灶位同样具有一定的侦查能力[11]。在本次数据分析中发现,磁共振DWI 共检出脑梗塞病灶位检出率,其中丘脑位检出率95.83%,基底节位检出率92.31%,颞叶位检出率92.31%,半卵圆中心检出率89.47%,枕叶位检出率90.00%,额叶位检出率80.00%,脑干位检出率85.71%,小脑位检出率100.0%整体高于CT 诊断方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磁共振DWI 序列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发现,DWI 对于缺血区的信号波动较为敏感,能够更好地检出患者的疾病发展阶段。

猜你喜欢

脑梗塞急性期符合率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舒适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期6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