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唱作品《保卫黄河》作品分析与指挥设计

2023-09-20刘宏基

戏剧之家 2023年25期
关键词:记号乐段乐句

刘宏基,陶 旸

(1.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 七台河 154500;2.哈尔滨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一、《保卫黄河》的作品分析

(一)创作背景

《保卫黄河》是大型合唱套曲《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 年,正值抗战最艰难的阶段。在1938 年末在外采风的光未然乘船渡过黄河,沿途景象时他有感而发,黄河是华夏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孕育着巨大生命的同时,也见证着黄河上划船的船夫冒死摆渡,黄河两岸沿途人民团结一致抵御外敌入侵,保卫家乡的历史。在这一连串的影响下,也激发了光未然的创作灵感并由此便创作出了组诗《黄河吟》。1939 年的3 月26 日,在延安寒冷的窑洞里,冼星海与光未然一致决定把由光未然创作的组诗《黄河吟》改编成八篇歌词,与此同时冼星海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进行创作,用了六个昼夜完成了这部经久不衰的大型声乐套曲,在当时极大激励了抗日信念、坚定人民斗争决心,在未来也不断鼓舞着中华民族砥砺前行。

(二)曲式结构

这首作品以一段饱含深情的诗朗诵开始,之后便是16 小节的引子,开头以长颤音引入,随后是附点音符伴随着2 小节一次的向下模进,最后便以两次4小节的高八度重复构成了充满激情的引子,为展开第一乐段提供了条件。

A 乐段由三个乐句构成,开头便是以主和弦构成的分解和弦向下演奏以两小节为单位重复两次构成了充满激情的旋律,之后又是2 小节的模进,好似回声由远及近。a 乐句最后以两次2 小节的向下进行为b乐句出现提供契机。第二乐句起始不再是强而改为了中强,开始了四小节一次的循环,仿佛在讲述,但更像是在对唱。并且每次属音都落在重拍,仿佛是无意为之,让这段乐句极为工整。c 乐句力度起始又重新转为强,重拍卡在属音上并且伴随一次纯四度重音记号强调,和一次纯五度重音记号强调。后四小节以弱起开始,属音全部卡在次强拍,四度五度进行仍然存在,但此时更像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构成了第一次小高潮,让主题第一次充满了必胜、坚定的力量和信念。

A1 乐段材料与A 乐段基本相同,但是男声部比女声部晚一小节,同时力度转为弱,直到b 乐句的后半部分开始渐强,到c 乐句转为中强,仿佛要衬托出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又好似在描写游击队员埋伏在敌人的必经之路,小心翼翼的准备伏击一般。A2 乐段开始变为4 四声部轮唱,女高女中唱高音声部,男高唱中音声部,男低音唱低音声部。这一乐段的主题仍是取自于A 乐段,但是创新性的加入了衬词“龙格龙格龙格龙”,三个声部交替轮唱徐徐向上推进情绪,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间奏部分虽然较长,但也可分为三个乐句,主题基本仍取自于A 乐段,在连续模进缓缓推进情绪后将情感积累到临界点,虽然没有用出最强的音响,但是仿佛下一个音符就要爆发一般,为最后一个乐段积累了基础。

A3 乐段是全曲的最后一个乐段,四声部齐唱,乐段由强开始,虽然谱面记号变少,但仍可以分析出乐段应由开始的强—强强—强强强的结尾进行收尾,在以强为起始寻求情感与音量逐渐迸发,在恢弘的气势下,唱响最强音以饱满的激情结束全曲。

(三)音乐特点

根据分析了全曲曲式结构我们可以发现,作品大致可分为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同时作品中运用了较多重复和模进手法,以及同头异尾的写作手法,例如Aa 的前4 小节运用了重复手法,6-8 小节运用了自由模进,9-12 小节以及13-22 小节运用了同头异尾的创作手法,这些手法在这部作品中比比皆是。

其次便是在A1 和A2 乐段出现的轮唱手法,也可以叫做卡农谱曲手法。好似一问一答。在A1 部分男女二声部轮唱,男生声部晚女生声部一小节出现,两个主题旋律先后出现,先出现的好像再问,后出现的回答前一句。A2 乐段出现的三部轮唱则是一个声部比一个声部更加突出更加坚定此起彼落、连绵不绝,加上衬词的辅助,更加轻快跳跃,充满活泼的气氛。

在笔者看来,这些都源于冼星海先生的经历,那就是不断的学习以及创新。他在创作的过程中,坚持以“西学中用,以中为主,中西结合”的基本创作理念,融入自己在求学时期学习到的西方创作手法,例如正音级上和弦的和声进行,为轮唱部分提供了先决条件,为二部轮唱和三部轮唱的完美进行提供了可能。同时大量采用了中国民族调式特点的主题,采用了例如河北民歌《调兵调》的一些元素,使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曲调得以升华。

二、《保卫黄河》的指挥设计

指挥是一种无声的表演艺术形式,通过肢体语言表达来影响合唱队员让大家明白自己的意图。指挥在做指挥设计时,结合对作品的基本了解,对基本拍的图式、前奏、间奏、以及情绪变化有深刻的认识并且掌握,才能更加清晰、明确地完整表达出作品,基础的指挥技法可归纳为五个字“摸、拉、弹、抡、挑”我们在这五种基本的指挥法基础上,结合作品对“点”、“线”、“面”和起拍、收拍、音乐记号、合拍与分拍等各个曲式部分的指挥进行设计。

在挥拍时我们需要注意合唱指挥技术的三原则:省、准、美。“省”简单来说是指指挥动作应该节省,精确而简练,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来进行指挥动作设计,动作大小应适度,通过恰如其分的指挥表情及动作表达出合唱作品所需要诠释的情感和意境。指挥与群体是合作平等的关系,是团队集体表演的一员,是辅助团队进行二度创作的核心,所以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动作不能过于花哨并且与团队有着充分的磨合,同时也要确保左右手的正确分工,脱离双手无休止的对称划图示以及机械性的运用繁琐花哨的动作都无法更好的表达出合唱的效果。“准”是指指挥的传达动作需要注意正确性,不仅是在指挥对于节奏和速度的把握,合唱中的起拍、收拍、以及提示声部进入的动作都需要明确掌握时机。同时指挥也有着所需要遵从的一般规律,例如:“上不过头,下不过腰”,手用力向下表示强,手向上时表示弱等。“美”是指指挥的表演应大方美观、自然得体。一些音乐素养较高的听众,他们对指挥的要求不仅仅是外表的姿势美观大方,还想欣赏指挥动作是否具有优美的音乐性,具有正确的节奏,要求指挥的动作具有内在的修养。而作为一个指挥,首要任务是使听众从合唱中得到愉悦的感受。因此,为了设计出艺术性的指挥动作,指挥要结合作品并且全身心投入,从音乐所表现的情感出发,借鉴舞蹈形体方面的美学观点,学习、研究造型艺术,统一内在与外在。“美”是指挥内在的体现,而不是哗众取宠和脱离内容的形式。

作品的基本速度为快板,节拍为2/4 拍,我们可以以基本拍为基本进行,在一些适当的地方可以在练习熟练并且与合唱团能够完美配合以后,加入基本节拍变形或者自己设计的指挥动作,来适当地进行情绪表达。

具体设计:作品由引子开始,力度中强,指挥时引子前两小节的四拍低音震音可用作调速,当作一个小预备,第三小节出现F 记号,高起砸落,在第七小节出现F 时也应如此。伴奏至第九小节出现P 的八小节八度模进进行,可以看成两个部分,前四小节左手可成保持手势由右手挥拍,左手应是半握平行于左胸,右手挥拍力度较弱,表现出力度P。后四小节高八度且出现poco cresc 记号,左手应朝上平行于脖颈,右手挥拍逐渐变强,同时准备左手在Aa 开始的前一个半拍给出预备手势,提醒四声部齐唱。高起砸落表现出第一句力度为强的风在吼,也可以由预备拍顺势向外抡出风在这一小节,两拍的吼可直接表现为自由拍,半握状平行于胸前打出却定于半空中。两小节的黄河在咆哮是为渐强,第二句为感叹号,挥拍时应注意情绪的推进,也应注意两个咆哮的对比。但是后一句的河西山冈万丈高力度转为中强,应在前一句结尾的咆哮注意,挥拍直接由外弹向内侧,同时力度减弱,两手挥拍应在身体内,幅度较小,直到演唱到游击健儿逞英豪的豪,应具有一定力度做渐强感,合拍子可以以腰部的中线拉至身体两侧定住,为下一句的F 做铺垫。端起了土枪洋枪由强开始,因此不论是合拍或是打2/4 基本拍,都应该注意到这是一个强句的开始,而且会越来越强,这两句的洋枪以及长矛,在音符上都加了“>”重音记号,因此这两处不论在打基本拍或者自己设计的动作时,都可以在左右挥拍力度强的情况下,向前幅度再稍大点,增加挥拍的立体感,更能以动作来说明强调这两处的重音,女声高音声部弱起的保卫但最后黄河、华北、全中国,全部落在强拍上,我们也可以看成是一个逐渐增强的处理,因此在指挥手法上也应该注意由挥拍幅度由小到大,也可以体现出由强出更强的感觉,同时到这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符时手势也要能及时地回弹。A 与A1 乐段衔接非常紧凑,A1 乐段开始由弱开始,如果不能把挥强拍转变为挥弱拍,还沉浸在前一句的激情中,对于两个乐段衔接和处理都会大打折扣。进入A1 段以后二声部轮唱整体声音应该都是极弱的,与前后都能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首先挥拍应在保持速度的情况下小幅度挥动,女声部与男声部轮唱时可以左右手分别给两声部进入提示,同时也要注意稳定速度,到A1b 段的青纱帐里时出现poco poco cresc.的力度记号,应挥拍提示做稍强,到后面出现中强力度的端起了土枪洋枪也如此处理。二部轮唱整体指挥应有层次,但是整体以弱为主,要以弱开始,到一点点渐强,再到中强的处理,此处的洋枪与长矛力度为中强也没有重音记号标记,在指挥是也同样要与A 段的挥拍力度区分,在处理上形成对比,之后的声部进入也出现了变化,当男声部唱出长矛时,女声部保卫家乡应同时演唱,在指挥时要注意提醒女声部准备及进入演唱,同时也要注意提醒下一句男声部的保卫家乡,并且此处轮唱规律出现变化,衔接极为紧凑,女声部晚男声部一拍出现,如果只有左手提示声部进入可能会导致过于混乱,此时可以左右手分别提示两个声部先后进入。进入三部轮唱后力度变为强,在指挥上与二部轮唱作出区别。在主题的基础上加入了衬词需要演唱,但指挥重点应该放在引导三个声部在主题旋律的进入,衬词只是对于轮唱部分出现空缺做出的补充,只管进不管出。三部轮唱最后的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主要突出男高声部,在引导其他两个声部渐强的同时也要引导男高做越来越强的情感处理,以做到突出主题。到A3 段的虽然标记为强,但表达为FF 更为贴切,自此三个声部轮唱也合并成男女两个声部,指挥大部分与A 段一致,但应该比A 段更加激烈、奔放,到最后结尾的四段保卫也应越来越激烈,实际效果应达到FFF,同时也要注意结尾最后一个国字保持的十三又二分之一拍,最后收拍声音应该做到一致,相比于早收声,晚收影响更大,同时指挥对于收拍的幅度也要大,可以双手同向向外或者双手分别向外大幅度收拍,激昂中结束全曲。

三、结语

合唱艺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涌现出了大量不同风格的合唱作品,《黄河大合唱》具有独特的历史使命以及超高的艺术境界和影响力,作为整部作品中速度相对较快情绪较为激烈的《保卫黄河》不断被拿上舞台进行演绎。《保卫黄河》的艺术性和深刻的影响力对于合唱指挥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综合能力的提升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再次面对这类合唱作品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所想表达的音乐形象和人文内涵,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在符合一般规律的情况下,进行二度创作,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指挥好未来的每一部作品。

猜你喜欢

记号乐段乐句
一生为客恨情多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墙上的记号
论曲式学中复乐段的辨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