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艺体树人校本化实践推动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式发展的探索
2023-09-20赵承吴松齐绪天李晶刘壮李健海
赵承 吴松 齐绪天 李晶 刘壮 李健海
摘要:本成果提炼农村小学艺体树人校本化实践十余年经验,构筑了“两点支撑、四维发力、八化一体”的育人新模式,在联盟式发展下找到“提炼经验,探‘艺体课程发力抓‘点;共享经验,承‘艺体特色穿针连‘线;迁移经验,拓‘艺体教育相融扩‘面;增值经验,萃‘艺体树人浑然一‘体”的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化实践新路径,为乡村学校特色化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样本范例。
关键词:农村小学;立德树人;校本化实践;联盟式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一)提出的背景
1.学校急需特色引領发展
2011年7月,成果主持人来到成高子镇中心校任职。学校此时由7所村小合并而成,学区辐射8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并校之初,校园环境差,楼廊文化空,教学设施旧,教师人心散;课程单调,活动单薄,特色单竭。问题丛生,形势严峻,从哪里着手改变?
我们团队在寻找。
2.教师急需稳定奋力成长
2011年以前,学校青年教师流失严重,让本已捉襟见肘的农村教育雪上加霜,加之并校的不稳定因素较多,教师分群体,工作打算盘。如何让青年教师看到发展的希望之光,让中年教师感到教育的价值所在,让老教师找到老有所为的乐趣?
我们团队在思考。
3.学生急需养料绽放精彩
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人文环境复杂,学生“八失现象”严重,出现的教育问题日益紧迫。如何让他们的童年光彩有力?如何让他们的生命灿如夏花?
我们团队在探索。
(二)研究的意义
基于以上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我们立足乡村学校实际,结合地区生源特点,确立了“以艺体教育为突破口,带动学校整体提高,让每一名学生的童年都精彩,让每一名教师的生涯都乐业”的教育理念。艺体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教育,是成全人生命完整的教育,是培植人文底蕴、健康生活、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对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一)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一阶段:寻找方向、确立理念、全面布局(2011.07-2012.12)
以学校实际困难和问题出发,确立了“以艺体教育为突破口,带动学校整体提高,让每一名学生的童年都精彩,让每一名教师的生涯都乐业”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方向。
第二阶段:深化实践、探索创新、初具模式(2013.01-2019.09)
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艺体树人校本化实践,构筑“一突、二为、三润、四创”育人新体系[1]。组建留守儿童合唱团、开发传唱原创童谣成为乡村教育新品牌;深度研发“打击球”、开展校园足球激活师生成长新动力。艺体树人成果得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多次宣传报道。
第三阶段:完善提高、凝炼总结、形成模式(2019.10-2020.08)
以“艺体树人”为核心,总结完善理论,发展留守儿童内生“体育培根铸魂,音乐启智润心”的核心素养,形成“两点支撑、四维发力、八化一体”农村小学艺体树人新模式。多次召开省、市、区级各类现场会、推进会、研讨会。
第四阶段:优化模式、传授经验、验证推广(2020.09-至今)
艺体树人的鲜活经验,引领和推动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共同发展。团队两项成果获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成果主持人赴杭州做经验交流,省日报持续推广报道。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艺体树人校本化实践的“一突、二为、三润、四创”育人体系为路径,采用了以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1.集团化办学城乡贯通。以区域内“教育联盟”实现城乡牵动发展,围绕学生五年生命成长周期,合理构筑艺体课程,实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完整发展。
2.联盟式发展村镇联动。以省域内农村学校发展联盟实现村校联合发育,构建引领型艺体共育、社会化活动共融、联盟式发展共生的促进模式。
3.校本化实践横纵整合。横向打通学科壁垒,以兴趣为核心,让学生有多种选择;纵向破解学年限制,让不同学生在不同时空逐步攀升。横纵整合的艺体树人方式,实现学生持续、个性、全面、立体的深度成长[2]。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本成果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秉持“艺体树人”的核心价值,凝聚“体育培根铸魂,音乐启智润心”的核心精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十一年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两点支撑、四维发力、八化一体”的艺体树人新模式(见图1)。
(一)两点支撑,揭示艺体树人新规律
1.以体育培根铸魂,耕植学生健康生活
核心素养之首是体育健康,以体育的方式培根铸魂。“培”就如土不给根以压力而是营养,用体育陪伴着学生充实根系。这“根”是肌体之根,文明之根,家国之根,不断在成长中汲取养料,把枝叶伸展得更高更远。“铸”就是要淬炼成钢、刻苦训练,不但淬炼身体使其茁壮,更要淬炼心志使其刚强。“魂”是一种情怀,一种超越,是不甘平庸、勇于奋进的家国栋梁。
2.以音乐启智润心,厚植学生人文底蕴
音乐是给予儿童最好的礼物,用音乐启智润心,不仅对儿童智力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更能在以美培元中厚植学生人文底蕴。“启”是走近心灵,打开世界。“智”是活知活识,能融贯知并打开聪敏之门,形成智慧和创新精神。“润”是如雨露滋养,细雨润物,用音乐浸润人生。“心”是平衡和谐,幸福向上,获得孜孜成长的力量。
(二)四维发力,打造艺体树人新空间
从“体育培根铸魂,音乐启智润心”的艺体树人核心价值出发,我们重点打造“四个维度”发展学生艺体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化的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维度一:开发活力校园游戏,创新课外体育活动
依托于不断创新发展的校园体育教育,“运动的快乐”价值更多被关注和提及。通过持续的创造力帮助学生养成体育兴趣,进而持续激发学校体育的创造性。
1.问题入手,开发创新
课间10分钟,学生在操场上都能参与什么活动?籃球、足球,由于对场地、器材要求较高,不能满足课间群体活动的需要;跳绳、踢踺子,普及性强,但缺少战术配合,趣味不强。针对农村学生爱动特点,在研发体育校本教材时主要基于游戏和比赛,从兴趣入手,深度研发了校园体育游戏“打击球”。它是从传统游戏“打鸡蛋黄”与其他运动整合而成的有规则、有战术配合的新型校园体育运动。
2.价值着手,实践创新
成果主持人将研发的“打击球”体育游戏带到乡村学校进一步推广开发,已组织联盟校举办数届大赛。学生从实际锻炼中不仅促进身体健康发展,更培育了自信自强品质、团队意识、集体精神,以及从尊重规则、肯定职责中培养了学生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2017年7月,“打击球”体育游戏案例获全国“课外体育活动创新奖”。
3.艺体牵手,融合创新
成果主持人原创的“打击球”联赛主题歌,在申雪赵宏博领跑的全民健身活动开幕式中,通过大型团体操的方式展演,让音乐、体育实现“融合化育”。体现学校艺体树人核心素材的大型团体操《花开五月天,香坊别样红》在哈尔滨市中小学运动会引起轰动,让“打击球”和原创童谣同时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与推广。“打击球”填补了课外体育运动缺乏实际运动价值和意义的空白,成为农村小学艺体树人校本化实践的发力点之一。
维度二:开展校园足球运动,创新“平行梯度”教学模式
2015年,我们把足球运动作为落实艺体树人目标的核心之一,把足球当作最好的教材,把身体当作最好的教学,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见图2)。
1.横纵整合“平行梯度”教学模式
“平行梯度”即是平行教学、梯度训练。每生每周最少有3节体育课实行“平行梯度”教学模式。国家课程内,横向全员正常教学,纵向择优专业训练;课后服务时,横向学生自由选择社团,发展素养;纵向不同学生集中训练,逐步攀升。
2.形成竞赛机制、制定评价体系
学校每年开展春秋季校园足球联赛、雪地足球挑战赛、联盟校际对抗赛。为提高足球育人实效及参与度,还分别设置以平均分计算胜负的射门、颠球等全员比赛项目。通过几年来的不断探索研究,以体育核心素养为基础制定了三级评价体系。
3.营造足球文化、完善师资保障
将原创童谣的内润净心与校园足球的外化育人结合,创作校园体育联赛主题歌《阳光舞台》,并创排大型足球课间操。同时聘请专业教师指导训练,培养本校教师研发课程。
4.提升使用价值、验证育人成效
在“平行梯度”教学模式的训练下,学校男、女足球队员获奖百余项。连续三年代表黑龙江省参加“人教杯”全国校园足球邀请赛。2016年7月央视明星足球队走进学校。2018年1月,承办全国校园足球内涵建设发展研讨会。2021年两次代表哈尔滨市接受全国校足办调研考察评估。校园足球运动的蓬勃开展,“平行梯度”教学的科学运用,成为了农村小学艺体树人校本化实践的发力点之二。
维度三:开发原创童谣,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阵地
童谣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必要营养。我们深度融合童谣与音乐的育人价值,开发原创童谣音乐歌曲库和教材,让音乐润泽儿童心灵,童谣蕴育道德素养(见图3)。
近年来,三位成果持有人参与编写区本教材、校本教材8本,收录近500首优秀童谣,以音乐的方式让优秀品质和人文底蕴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温润灵魂,潜移默化地提高孩子们的道德素养。2014年,三位成果持有人作为导演、编剧和协办单位,创排大型原创儿童音乐情境剧《校园里的中国梦》,将联盟实践单位优秀毕业生、冬奥冠军张虹成长经历和夺冠时刻搬上舞台,张虹亲临首演现场并寄语同学们:“坚定目标,勇往直前,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这幕剧已成为新时代少年儿童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以原创童谣为载体创新的丰富德育形式,成为农村小学艺体树人校本化实践的发力点之三。
维度四:传唱优秀童谣,化解留守儿童教育难题找到新对策
育人于歌声里,润德于童谣中。我们组建的“小水滴留守儿童合唱团”,被市妇联授予“哈尔滨市第一支留守儿童合唱团”。班班成立合唱队,通过传唱优秀原创童谣,赋予留守儿童乐观和坚强的精神,让他们在爱与和谐的氛围中快乐成长[3]。
十一年间,“小水滴留守儿童合唱团”相继参加央视节目录制、黑龙江省阳光美德建设工程现场会等各类展演百余场,联盟实践单位参加60余次大型演出。十一年的坚持、探索与实践,让合唱团成为学校教育名片,留守儿童教育、原创童谣传唱成为学校教育品牌,成功找到以童谣传唱来实现艺体树人目标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新途径,这是农村小学艺体树人校本化实践的发力点之四。
(三)八化一体,开创艺体树人新高度
1.艺体树人诠释教育生命化
依托“生命化”理念,基于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成全,我们践行教育过程生命化,做生命完整的教师,育生命完整的人。2016年5月,承办“哈尔滨市未来教育家论坛暨李军教育思想研讨展示活动”,诠释艺体树人盛放生命化的教育力量。
2.艺体树人彰显特色多元化
学校不断构建多元化校本课程,多元化音乐作品,多元化育人形式。将原创童谣编排成多个音乐小剧,《幸福岛》上快乐成长,《孔融让梨》中学会礼仪等。传承北方特色和艺术,推出《雪花》《东北娃》等。特色成果联盟传播,《阳光舞台》《那五年的歌》成为联盟联赛主题歌、毕业季主题歌。
3.艺体树人实现校园标准化
突破性、创造性的艺体教育成绩,让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不断助推学校发展。废弃仓库改为艺体活动中心,各功能馆室配置齐全。五人制、八人制足球场各一块,承办市区比赛;运动悬浮地板“打击球”场地四片、跑道六条,为梦想激情呐喊;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工大航天文化阅览室,感受科技神奇力量。
4.艺体树人教育立场儿童化
以儿童立场为观念,让儿童站在舞台的最中央,让儿童唱儿童的歌。2015年省儿童中心、省台少儿频道“六一”晚会走进学校,时任副省长于莎燕对原创儿童音乐作品关注儿童化立场给予高度评价。“小水滴”合唱团与少年宫“小雪花”合唱团多次合作演出,学校成为“央音”音乐素养精准帮扶项目学校。
5.艺体树人持续注重全员化
体育运动与游戏是让学生回归童真最好的载体。班班成立足球队,全员参与运动项目,保证每一个学生感受体育有趣、体育出汗的运动价值。班班都是合唱队,形成了班班有歌声、人人唱童谣、师生共参与的局面。每年末大型迎新年活动不仅是雪地足球赛的颁奖典礼,更是全校学生传唱优秀童谣的盛大节日。
6.艺体树人充分激励个性化
在全员化的基础上,着力发现、重点培养具有艺体天赋的学生,品学兼优、阳光自信的艺体双优生不断涌现,成为新时代“四有”好少年。音乐的温润下,自闭的“浩浩”“俊义”等特殊学生打开尘封的心灵,走进央视、省台,成为领唱和主角。体育的铸魂下,文博同学以北方赛区第一名的身份成為世界杯护旗手,静军、尔琪等同学被省市重点高中录取。在艺体教育的大舞台上,每个学生都可以精彩地展现自我,个性得到激励。
7.艺体树人推动发展联盟化
2011年城乡拉手,2016年五校结盟,2020年全市牵头,2021年全省引领。十一年的笃行之旅,学校依托联盟起步成长,深耕艺体立德树人,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典型引领推动发展。起于联盟、行于联盟,是联盟式发展之于学校生命力;立于联盟、率于联盟,是学校之于联盟式发展新动力(见图4)。
8.艺体树人成就区域一体化
“体”里有“育”,“家”中有“国”。以体育人中,我们扛起全区足球特色学校主担当,打造一体化培养格局,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学校两块足球场常年为全区学校提供训练与比赛支持,携手三所联盟学校为区内重点初中持续培养、输送优秀足球队员。五年间,学校斩获全国季军1项,省、市、区级冠军20项,亚军6项,季军6项,体育成就领跑全市。2022年,以学校毕业生为主体的女子乙组球队夺得省运会有史以来哈尔滨市第一枚足球项目金牌。
四、效果与反思
1.艺体树人价值,改变学生命运。艺体教育改变乡村孩子一生命运,获得未来可持续发展动力。
2.教师涅槃新生,成为学生榜样。教师把学生成长当作最高荣誉,把艺体树人责任当作崇高师德,成就一支坚守乡村教育的优秀团队。
3.聚焦成功经验,赢得社会资源。艺体树人成果的成功实践,将寂寂无名、暮气沉沉的乡村小学,打造成声名远扬、朝气蓬勃的“红旗学校”,赢得社会资源助推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徐辉.建设多元课程体系,携手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张海燕校长发展共同体课程建设侧记[J].教育家,2022(27).
[2]成志教育:小学立德树人的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J].人民教育,2018(8).
[3]马玉忠.十八大首提“以德树人”,德育如何实现?哈尔滨香坊区:以童谣为载体创新德育形式[J].中国经济周刊,2015(29).
课题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联盟式发展背景下的留守(流动)儿童‘三自策略的实践研究”(JJB1421016)
编辑/魏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