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策略
2023-09-20刘双霞
刘双霞
【摘 要】初中化学是初中课程体系中的科学性学科之一,到初三学期学生才开始接触化学,之前没有任何化学基础,所以大多数学生会感到十分吃力,会认为化学内容枯燥又复杂,从而不愿意学习。为了改变学生的这一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中化学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个人能力水平创设教学情境,结合生活实际组织学生科学探究,基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化学进度组织化学实验。
【关键词】初中阶段;化学教育;学习兴趣;教学激发
其实,如今社会之所以出现发展凝滞的现象,是因为缺少综合性人才。初中化学作为基础性学科,还是一门能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创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是一门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科。教育改革的深入让化学教学得到了广泛关注,初中化学教师不仅需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关注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科学素养的培养。基于此,初中化学教师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如何改革化学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实际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实际改革措施,发挥引领作用,指导学生科学探究。
一、情境教学——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积极融入学习活动、参与学习过程、感受学习氛围、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愉快的学习情绪,在积极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强化学习效果。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保持持久的认知驱动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联系新知识和旧知识,帮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如“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对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进行学习和归纳,基于性质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参与二氧化碳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后分析自然界碳循环中二氧化碳的作用,研究二氧化碳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意义价值;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实验装置、收集和检验方式,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制取装置,找出两者的异同点;凭借对二氧化碳概念性质的了解,分析二氧化碳的灭火原理,学会使用灭火器。
二氧化碳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之一,即便没有学过化学,学生也会在生活经验中了解到二氧化碳的一些用途,只是对二氧化碳其他知识知之甚少。这样来看,初中化学教师应尽量结合生活实际,根据“认识二氧化碳性质”这一目标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优化课程导入,教师讲解与二氧化碳相关的故事:一名猎人左手牵狗,右手拿着火把,经过意大利那不勒斯山谷时,拿着燃烧火把的猎人平安无事,但狗死了。教师利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初步激发学生好奇心后,以“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研究”为主题,开展具体实验。例如,将一瓶雪碧,猛烈摇晃后打开瓶盖,此时学生可以看见雪碧冒出了大量的气体。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测,初步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对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进行检验,组织学生观察二氧化碳和水的反應、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的反应。使用情境教学方式创设出来的情境激励学生不断探索,学生会在验证实验时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保持理性思维融合观察、思维、知识、智力、能力,积极思考探究,提升综合水平。
二、探究教学——指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究
探究教学的最大作用就是改变传统课堂上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学生对探究主题产生探究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实际的探究活动,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和素养。初中化学学科中落实探究教学,目的是保证学生在科学的探究活动中获取化学知识。初中化学教师研究科学探究方式,根据教学现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将学生置于科学探究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在真正的科学探究活动中产生学习领悟。教师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科学探究性的教学情境,组织开展对科学探究性的实验活动,设计科学探究性游戏。
以“奇妙的二氧化碳”中“实验证明纸中含有碳、氢元素”为例。教师教授之前提出问题:纸中是否含有碳、氢元素?怎样才能证明?教学过程中教师梳理教学思路,根据问题做出假设:假设纸中存在碳、氢元素,假设纸中不存在碳、氢元素。如果纸中存在碳、氢元素,一旦纸燃烧,便很有可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顺着假设,设计实际的探究实验。先准备可能用到的各类实验用品,如火柴、小烧杯、石灰水、玻璃水、卷成桶状的白纸。用火柴点燃白纸,用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住正在燃烧的白纸。此时学生观察烧杯内壁是否有水雾,记录具体的实验现象。转过烧杯,将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倒进烧杯并振荡烧杯;或者用火柴点燃白纸,将澄清的石灰水倒进烧杯,再用沾有石灰水的烧杯直接罩住燃烧的白纸。也可以拿出一块玻璃片,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在玻璃片上,再将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学生任意选择实验方式,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现象。验证纸中含有碳、氢元素的依据是,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水雾;于烧杯内倒入石灰水,石灰水是否变得浑浊。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石灰水变得浑浊,则证明纸张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进一步证明纸中含有碳、氢元素。诸如此类的探究活动并不难,甚至相比其他方式比较简单。只是使用此方式需要着重引导学生探究观察,如此才能保持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才能在兴趣的作用下探究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培养学习技能和素养。
三、实验教学——积极组织课堂实验
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必须应用的教学方式,只有设计具体实验并让学生参与,学生才能因此产生兴趣,有效地学习,增强实践技能。但以往的实验教学都是教师实验,学生主要在观察和从旁辅助。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化学教师不仅要组织演示实验,还要将学生带至专门的化学实验室,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自己实验。以“奇妙的二氧化碳”下“可燃物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为例。教师先教授并讲解理论知识,进行“点燃一根蜡烛,观察其燃烧”的演示实验;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有哪些方法可以使蜡烛上的火焰熄灭”这一问题,并总结归纳熄灭的原因。
课堂上,学生会基于知识学习和生活经验积极表达交流,有学生认为蜡烛的火焰最简单的可以用嘴吹灭;也可以用手和本子扇动,利用扇动时带动的风让火熄灭;或者用水打湿衣服、布等,将湿布盖在蜡烛上,通过隔绝火源和可燃物让火熄灭。也可以拿出一个深烧杯直接盖在蜡烛上,通过耗尽烧杯内的火焰达到熄灭的目的;还有用水浇灭,用灭火器扑灭等方式。根据学生的结论,教师询问学生,水和火存在什么样的关系?通过蜡烛实验可以发现,水可以让火熄灭,用火烤冰则能使冰融化,那么水和火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常言道“水火不容”,此话是否绝对正确?以问题引入实验,准备好相关实验物品后进行具体的实验教学。取出烧杯,于其内注入新开水;拿出提前准备的白磷,割下一小块投入烧杯内,并使用薄铜片盖住烧杯,致使烧杯里的气体不外露。拿出小漏斗、一氧气发生器,发生器的出气导管末端装上漏斗罩在白磷上,观察通入氧气后水中白磷的变化。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水中的白磷开始燃烧,这是因为其中有助燃气体,且该物质达到了着火点。而这个实验也说明,水火可以相容。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以继续提问“空气是否可以灭火”“一定需要氧气才能燃烧吗”,学生继续实验,并得出结论,解释实验现象。
四、生活教学——结合生活实际优化教学
初三是毕业阶段,此阶段的学生承担着极大的升学压力,加重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在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学生显然难以对课程学习产生兴趣;即使一开始对化学存有好奇的学生,也会因为繁忙的学业而失去学习欲望。但化学不仅是一门理工学科,还是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化学教学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完整的生活,联系其他学科知识。
以“环境污染的防治”课程中“水的污染及其防治”为例。教师明确教学主题后设计教学任务,如“通过对生活实际的观察搜集水污染的相关资料”。此时有学生搜集农药化肥的污染,有学生搜集酸碱对河流湖泊的污染,还有重金属的污染、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污染、石油对海水的污染等。政府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强对环境防治的监督。教师抓住机会继续对学生提问:国家决定大力开发西部,而西部的开发离不开大型化工基地的建设。国家已经决定了建设大型化工基地的城市,只是还未曾确定具体的地点,已知确定建设化工基地的城市氣候干燥,经常刮西北风。待定的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分别位于该城市的不同方向,如果是你,请通过对西部地区城市地图的分析,说明自己建设化工基地的具体方位,并说出这样选择的理由。学生互相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如甲地有便利的交通,有水路和陆路,所以可以选择甲地。有学生认为不能只考虑交通,还应该考虑环境,不能将化工基地建在居民区,而乙地周边空旷,离居民区较远,应该选择乙地。也有学生表示,西部地区城市的气候很干燥,经常刮西北风,建设化工基地时应避免被风刮到,满足条件的只有丁地。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做出评价。实施生活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能让学生加强对化学的认知,还能使其产生对应的情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在不同形式的实践中提升个人能力,形成社会责任感和核心素养。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习兴趣能影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知识的原因。缺乏兴趣的学习并不能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的本质,也不能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从种种情况来看,初中化学教师应当了解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学生的现实需求和兴趣点,重新梳理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式,以不同的教学手段真正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其在兴趣的驱动下理解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贾敏.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南北桥,2020(24):169.
[2]刘艳红.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中外交流,2021(6):1566.
[3]孙洪海.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64):133-134.
[4]鲍翠玲.初中化学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读与写,2021(15):203.
[5]李高船.刍议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J].新课程,2021(25):137.
[6]杜小春.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科普童话·新课堂(中),2021(10):88-89.
[7]史云霞.基于实验导学下初中化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17):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