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提琴启蒙教学

2023-09-19钟声悦

艺术大观 2023年24期
关键词:小提琴音乐教育

钟声悦

摘 要:随着幼儿音乐教育被重视,学琴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选择。小提琴作为当下受大众所喜爱的乐器,也被越来越多的幼儿家长所青睐。而小提琴这种上手难度系数较大的器乐,在幼儿的启蒙教学中,由于幼儿生理条件的特殊性,导致他们在学琴过程中难免会有理解能力、肢体协调能力以及保持专注力的局限。在此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琴效率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挑战。本文通过研究小提琴学习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总结了一些提高幼儿小提琴学习效率的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音乐教育;小提琴;音乐启蒙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4-0-03

一、低龄儿童的特征

在心理学中,低龄儿童属于儿童发展的早期阶段,其语言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属于发展初期。从音乐启蒙的角度来看,首先,在语言表达能力的表现上,即使低龄儿童能够理解和使用部分语言词汇,但在音乐启蒙初期,可能依然会存在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困难,尤其是对抽象概念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无法理解。其次,在心理特征方面,幼儿在自我意识上相对薄弱,缺少独立思考和辨别的能力,所以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在生活中要善于正确引导,正确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以及对音乐学习的实际需求,从而真正实现有效的音乐教育。最后,个体差异方面,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其表现在动手能力和配合能力上,部分琴童因为从小生活在音乐氛围较好的环境中,在小提琴启蒙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快地理解音乐艺术特征和形成音乐感知能力。因此,在小提琴启蒙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共情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以此为基础,针对每个学生提供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演奏[1]。

二、如何高效率地学习小提琴

(一)教材的选择

对于幼儿来说,在小提琴教材的选择上应该“精挑细选”,教材不仅要容易理解、易于“上手”,更应该具备系统性和全面性,包括小提琴基本功、技巧和理论知识等元素。“预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适合琴童自身的琴以外,还得有与相适的教材做辅助,琴童才能更好地夯实基础,逐步掌握小提琴技巧,顺利提高演奏水平。

我国小提琴启蒙教学中常用到的教材有:《铃木小提琴教材》《霍曼小提琴基础教程》《少儿小提琴集体课教程》《新学琴之路》等。在幼儿启蒙一对一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会选择这四本教材的其中之一给学生做入门辅助,针对这四本大众选择较多且热门的教材,笔者做简要分析。

《铃木小提琴教材》是由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教育法”创始人铃木镇一先生编著的。全书共八册,教材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旨在挖掘儿童的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扎实基本功,这也是铃木教育法的体现。该教材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赞誉,被誉为一套效果显著、适合各种年龄和水平的小提琴教材。在小提琴启蒙教学中,从哪个调开始进入学习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而该教材的调性方向是由三个升号A大调开始的,再过渡到两个升号的D大调,再到一个升号的G大调。根据小提琴的音程构造四根定弦音G、D、A、E分析,由A调进入启蒙学习相对来说是科学的。A大调的主音为A,而小提琴的第二根弦空弦即定弦为A,与A调正相对应。如果从D调即小提琴的第三弦进入学习,在演奏D弦时右臂则需要抬高以保持三弦的弦高和运弓角度,而A弦的弦高较低,弓臂角度相对更舒适,琴童在练习A弦空弦时可保持一个相对放松的状态。因此,从右手运弓的角度来說,幼儿由A大调开始进入启蒙学习是较为合理的。在乐曲的分配上,该教材并没有加入过多的本民族乐曲,相反选用的乐曲大多来自欧洲,多为古典乐曲中的经典器乐曲[2]。

《霍曼小提琴基础教程》是由德国作曲家、教育家、小提琴演奏家霍曼编著。与《铃木》不同的是,该教材是以C大调进入启蒙学习,旨在让学生掌握原始的音高和音程关系。尤其是对于3-6岁的低龄儿童来说,在没有建立升降号和半音关系时,C大调的初步学习有利于绝对音准的培养。但难点在于C大调在小提琴E弦上的手指为扩张手型,和《铃木》教材初学课程中三个升号时在E弦上2、3指靠近,1、4指相对没有那么需要扩张是不一样的。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能根据调式的转变而变化手指,所以《霍曼小提琴基础教程》在对琴童手型、手指的训练上是相对比较系统和有条不紊的。该教材的乐曲大多数为二重奏,旨在让教师加入课堂实践中,和学生一起完成演奏,可以调动起积极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多声部的概念同时带给学生学琴的动力。

《少儿小提琴集体课教程》是由我国邵光禄老师编著的,这一教材在内容上顺应了幼儿的心理发展要求,秉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内容分配上乐曲数量多于练习曲,旨在用乐曲的教学,以此减少练琴的枯燥培养学生兴趣。乐曲大多选自我国民歌、儿歌、通俗歌曲等,对于家长和琴童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旋律,因此琴童在练习乐曲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把握乐曲节奏,激发了学琴兴趣的同时培养一定的乐感。教材中对于技巧性知识讲解时配有口诀或手型图,一定程度上符合低龄儿童对知识的领会[3]。

《新学琴之路》是由我国著名小提琴教育家赵薇老师编著的,全书7册,每册有八组。该教材的所有曲目均为重奏。用以多声部教学法学生与教师重奏、分声部重奏或齐奏等形式,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和丰富的音乐效果,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琴的兴趣。同时,教材还注重基础知识的渗透,由易到难把乐理知识融合到乐曲中,有效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正确理解。

不同教材有着各自不同的独特教学方法,选择小提琴启蒙教材应该根据琴童的实际水平和需求选择。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盲目照着书上内容来,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总之,在选择小提琴启蒙教材时,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教学目标,并以全面和系统的教学为导向,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小提琴技艺的提高。

(二)培养兴趣

3-6岁的低龄儿童,正处于思维和探索能力发展阶段,对身边的新事物、新环境、新的人都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正因如此,他们的专注力和耐心则是有限的。而学习小提琴是一个需要耐心和坚持的事情,学琴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只有对小提琴这门器乐有极大的兴趣,才会对学琴感到有趣,才能愉快地练琴。

当下生活中,大多数低龄琴童都是基于父母要求而去学琴的,在没有接触过小提琴的前提下,被动地学习了这门器乐,好奇心很快被随之而来的枯燥的练琴和练习时不美妙的声音所替代。在学习一段时间后,琴童往往会以没有趣不好玩、家长以学了几节课没有进步的理由而放弃孩子的学琴之路。所以,在幼儿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兴趣十分重要。教师应根据每个幼儿的特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4]。

1.转变思路

要转变幼儿的学琴思路,在启蒙阶段,家长可以以音乐为载体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播放有关的小提琴音乐、观看小提琴家演奏的视频等,使孩子处于一个音乐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节奏教学,让幼儿跟随不同的节奏做出不同的动作等小游戏,激发学琴兴趣。通过课堂和家庭的有效结合,让琴童从一个“爸爸妈妈让我学小提琴 ”的学习态度转换为“我想学小提琴”的积极主动态度。这种由被动到主动的学习心理的转换,可以让幼儿更加专注于学习过程,并且学习过程是愉悦的。相比被动学习中被强制性地接受教育内容,从而产生抵触情绪,主动学习更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曲目的安排

教师要处理好课程中曲目的安排。在小提琴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是启蒙阶段,则需要小朋友记住较多的入门规则,不仅是乐曲练习,还有持琴持弓的姿势训练、空弦练习、手指训练等都会出现在课堂中。但姿势练习、空弦练习等基础练习比较耗时且枯燥无味,往往在初学时,有些家长总想让孩子抛开基础训练,把时间尽可能多地花在拉奏好听的乐曲上。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因为小提琴开始阶段正如建筑打地基,只有基础扎实,才能往上盖“高楼”。所以这就强调了教师曲目安排的重要性,在启蒙阶段既不能让枯燥的基础训练扼杀孩子和家长的学琴兴趣,也不能让乐曲在课堂中占过多的比例。作为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学习进程,在学生掌握左右手基本技术后,让他们拉一些与基本功相辅的小曲,如《小兔子乖乖》《卖报歌》《小星星》等[5]。

(三)有效地练琴

练琴是小提琴学习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第一,在学琴过程中,琴童每周只有一节琴课,剩下的练习则需要琴童自己独立完成。第二,练琴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在课上经过教师的示范和音乐体裁的渲染,幼儿对自己练琴有明确要求,希望通过练习能达到心目中想要的效果。相反如果无效练琴,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达不到理想要求,则大大地打击了幼儿学琴兴趣。所以练琴在学琴过程中占很大的比例。在低龄儿童精力和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在课余时间高效、有效地练琴是关键所在。

1.乐曲的划分练习

高效率练琴,先从曲子拆分开始。当学生在练习一首乐曲时,应把曲子拆分成几个部分并标注重点和难点,依次地做单独训练,每段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在充分掌握该部分后再继续下一段的练习,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点的记忆、巩固和技巧的掌握。一定要杜绝练习乐曲时从头到尾地完整拉奏一遍,或者是为了追求完整性,错的地方在练习时不引起重视一带而过,这样的练琴不管练习多少遍,错误的地方依然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的手指和手臂是有肌肉记忆的,错误在得到巩固后,就会形成习惯,发现不良习惯再做纠正又会消耗大量时间,降低了学琴效率。

2.练琴时间的安排

从固定时间段开始,每天少量多次地练习。幼儿的生理条件决定了他们不能超长时间练琴,一则长时间练琴会使手指和手臂肌肉不断受力,影响发音。二则是因为幼儿的专注力有限,而练琴是需要保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长时间的练琴,会加重生理机能的疲惫,使幼儿对小提琴产生厌倦感或乏味感,失去对学琴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在开始练琴之前,家长可以制定一个计划,明确孩子要练多长时间、练哪些曲目或技巧,并设定完成目标的期限。此类的详细练琴计划,能帮助幼儿更有针对性地练琴,提高效率[6]。

3.培养幼儿音乐感知能力

这里所讲的音乐感知能力包括听音能力、音乐节奏感、乐曲情感等。小提琴作为弦乐器,在音准上有着极高要求。初步接触小提琴的幼儿,在视唱乐理上是没有任何基础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示范拉奏简单的乐曲时,可以通过在低八度和高八度上演奏,让学生分辨音高,或是在示范时故意拉错一个音,让学生唱出正确音,也可以让学生跟随音乐体裁模唱等方式,以此增强学生的听音能力。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培養学生的节奏感,先要让学生掌握每一种节奏型并牢牢记住,如在唱歌曲“小兔子乖乖”这一句中,“小”和“乖乖”是唱八分音符,而“兔子”是唱十六分音符,通过这一句歌词让学生记住“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同理的节奏型还有“前十六后八”,如口号“中国队,加油”中,“中国”是十六分音符,“队”和“加油”是八分音符。以此,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生活中常听到的节奏口令,加深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乐曲情感在幼儿入门阶段尽管不是培养重点,但是教师也应该强调情感的真实和表达对小提琴演奏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艺术热情,还能提高幼儿的艺术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有助于全面提高音乐素养。

4.自主思考

学习小提琴并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如“乐曲表达了作曲家什么样的感情?”“在抒情片段应该用什么弓段拉奏?”“弓速应该是快还是慢?”等问题。课堂上的自主思考能够有效地促进琴童在艺术表现上的提高,能够帮助琴童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学而不思则罔”,琴童在课后自主练琴时,也要多加思考,并不是拿起琴麻木地拉一个小时就算是练琴了。在练琴时要多观察自己的持琴持弓姿势是否正确,耳朵要认真地听拉出来的每一个音是否标准,询问自己当天的练琴有没有达到理想要求或者通过练琴在技艺上有没有一定的提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音乐艺术的精髓,更有效率地学好小提琴这门器乐[7]。

三、结束语

在小提琴启蒙教育中,低龄儿童的学习效率、学习成果与教育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密不可分的。不仅要关注每一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其性格、兴趣特点和音乐启蒙教育的程度、经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方案,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逐渐建立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也要注重小提琴启蒙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教师应该是一名互动学习和引导的教育者,通过交流和互动,让孩子在感性和理性双重的环境中逐渐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能力。最后,通过系统的教育设计,不断优化和提升小提琴启蒙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低龄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让他们在小提琴启蒙教育中能够取得更高效的学习成果,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和人文素养。本文通过以上几点的详细分析,希望可以让低龄儿童在小提琴启蒙教育中能够更高效地学琴,享受到音乐教育带来的乐趣和意义的同时,更好地发掘自身潜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蔡青青.关于国内外部分小提琴启蒙教材的若干思考[J].黄河之声,2020(22):104-105+109.

[2]刘彤.小提琴启蒙教学中的几个重要因素初探[D].西安音乐学院,2022.

[3]李佳昱.儿童小提琴教材对比与教学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20.

[4]朱骏伟.对小提琴启蒙教学的几点思考[J].音乐天地,2015(05):42-44.

[5]王琪琳.谈小提琴入门教学的素质培养[J].艺术评鉴,2019(24):93-95.

[6]张嘉慧.小提琴教材《霍曼》《铃木》在启蒙教学中的运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9.

[7]袁刘婧.根据儿童与成人的心理浅谈小提琴启蒙教学的差异性[J].艺术评鉴,2019,592(17):123-124.

猜你喜欢

小提琴音乐教育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Hey Diddle, Diddle
偶遇一位拉小提琴的老人
小提琴演奏之心理“意识”初探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