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内蒙古农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
2023-09-19王璟璇于萨日娜
王璟璇,于萨日娜,丁 继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转变乡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有效路径,将乡村经济问题提高到战略性地位的高度,必将为乡村经济振兴提供新的契机。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疆,地域辽阔,农村地区较多,乡村经济振兴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多年来,内蒙古乡村经济虽稳步发展,但相较东南部地区而言还是落后。因此,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内蒙古乡村经济寻找振兴之路,对于构建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实现产业兴旺,促进广大群众实现共同富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蔡丽君、潘京[1]认为通过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可以促进百姓增收致富,实现产业兴旺,推进乡村振兴。 习波、李育好[2]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分析了当下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有效推进政策实施的举措,以此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乡村人民生活质量。任强[3]认为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对于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有着重大意义,其分析了乡村共享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策略。钟晟、胡菁[4]认为将饲料产业与乡村经济有机结合,实现乡村经济产业化发展,就能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更好地推动乡村经济快速、 可持续发展。 李晓华等[5]认为村级集体经济有助于农村地区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带动农村共同富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从上述研究看,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乡村经济的重要性以及产业振兴带动经济发展2 个方面,而对于内蒙古自治区乡村经济振兴路径,并没有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为此,笔者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在阐述内蒙古乡村经济发展现状以及乡村经济时代价值的基础上,针对内蒙古乡村经济振兴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内蒙古应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基础上, 创新农牧产品产销模式等实践路径,为推动内蒙古乡村经济振兴提供参考。
1 内蒙古农牧业经济发展的时代价值
乡村经济在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尤为薄弱, 因此振兴乡村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可促进农牧业产业升级,加快农牧业现代化转型,以实现乡村的美好生活。 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国计民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为解决现阶段面临的乡村问题指明了方向。 在新形势下,需要重新审视乡村经济振兴的时代价值,以新理念、新技术、新要求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从而找到乡村经济振兴新路径,迈向共同富裕。
1.1 乡村经济振兴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
乡村经济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经济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目前内蒙古自治区乡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应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为导向,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转变。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前,内蒙古对于乡村经济的发展着力于提升传统动能,使乡村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不断迈向中高端水平。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内蒙古自治区立足新发展阶段,将乡村经济由高速增长转换为高质量发展,使乡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来源范围扩大,更多的新型农业主体不断涌现,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不断提高,有利于保障乡村社会的稳定性,实现乡村富裕和乡风文明。
1.2 乡村经济振兴转变乡村发展新思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转变乡村的传统思维模式、创新乡村经济振兴的新思维和新路径有着重要的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明确城乡关系和功能价值定位,创造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径,使得城乡资源“双向”流动;有助于构建美学发展思维,不仅可以改变乡村居民的审美观念, 还可以发挥地方物质资源优势,以此塑造地方独特性,推进乡村发展;有助于加快乡村经济发展形式的多元化和现代化,推进乡村结构多样化和农牧业产业水平科技化, 不但拓宽了发展路径,并且使发展路径具有灵活性,推动乡村经济的振兴,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内蒙古继前些年发展农牧业的传统思维之后,现代农牧业发展中又出现了一种新思维、新路径——科技化。 内蒙古中天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型阳光畜牧棚舍为传统养殖提供了新路径, 智能棚舍能科学设定适合牛羊生长的光照、温度和湿度,并安装监测器进行24 h 实时监控。当发现舍内环境不适宜时, 将自动开启通风换气和冷热系统,实现了牛羊养殖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和精准化,解决了冬季保温、母畜接羔成活率、掉膘、饮用温水等问题,真正实现了节约人力和高效生产[6]。科技化新思维能够使农牧民的收益得到提升,进而促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经济振兴。
1.3 乡村经济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实现共同富裕,乡村经济振兴是必由之路。乡村经济振兴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和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共同富裕对整体经济发展要求达到一个较高水平,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将得到合理控制。由此可以看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二者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二者均强调先富带动后富,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目前内蒙古乡村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低下,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技术人才不断流失,致使乡村经济振兴难以推进,成为乡村共同富裕道路中的“绊脚石”。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求乡村经济振兴首先要兼顾效率与公平,逐步补齐农村短板,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其次,还要确保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以及乡村居民的安居乐业,通过乡村经济振兴以及加快乡村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以期推动乡村居民向共同富裕迈进。
2 内蒙古乡村经济发展现状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内蒙古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全面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在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农牧民收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截至2020 年, 内蒙古生产总值达1.73 亿元, 按可比价格算,比上年增长0.2%。 内蒙古经济稳步提升,不断迈向内蒙古乡村经济振兴之路。
2.1 内蒙古经济总量概况
2017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乡村经济振兴发展之路在内蒙古全面推进,全区经济总量不断上升,数据显示,内蒙古生产总值由2017 年的1.49 亿元增长到2020 年的1.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7 年增长了16.1%(见图1)。2017—2020 年内蒙古生产总值逐年上升,表明了内蒙古经济总量的上升。
2.2 内蒙古经济产业结构情况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内蒙古一、二、三产业增加值逐年增加,数据显示,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16 年的0.17 万亿元增加到2020 年的0.20 万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由2016 年的0.56 万亿元增加到2020 年的0.69 万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16 年的0.66 万亿元增加到2020 年的0.83 万亿元(见表1)。 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比例由2016 年的12.2%∶40.3%∶47.5%,调整为2020 年的11.6%∶40.1%∶48.3%,数据表明内蒙古经济结构不断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新进展。
表1 2016—2020 年内蒙古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 单位:万亿元
2.3 内蒙古农牧业经济发展概述
农牧业经济在内蒙古经济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农业和畜牧业经济总产值以及农牧民收入水平都能体现农牧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 农业经济总产值从2017 年开始逐年增加,由2016 年的1 477.56 亿元增加到2020 年的1 699.01亿元,增长了14.99%;畜牧业经济总产值从2017 年开始也逐步实现稳定增长,由2016 年的1 149.75 亿元增加到2020 年的1 603.36 亿元, 增长了39.45%(见图2); 农牧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 个百分点, 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前) 的1.16 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1.66 万元,增长了43.1%(见图3)。
图2 2016—2020 年内蒙古农牧业总产值
图3 2016—2020 年内蒙古乡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内蒙古农业、畜牧业经济总产值以及农牧民收入水平的逐年稳定增加,表明内蒙古农牧区经济逐渐好转,农牧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一定改善,农牧区经济总体实现平稳发展。
3 内蒙古农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3.1 乡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必须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营造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得到了践行, 也推进了乡村经济的绿色发展,使乡村振兴战略得到进一步落实。然而内蒙古生态环境依然十分脆弱, 部分区域生态退化问题依然严重,水土资源、草原的保护与利用矛盾依然突出。
内蒙古自治区的农业种植以及畜牧业养殖是乡村居民主要的收入来源。 由于内蒙古地区多草场,畜牧业等较为发达,对植被破坏力度较大,植被覆盖率低[7],由此导致土壤肥力流失、次生盐渍化、重金属污染等问题频发。 农业方面,农业的种植必然要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制品,由于长期以来对农药化肥使用剂量监管过于宽松, 内蒙古农用复合肥折纯量由2016年的74.17 万t 增加到2020 年的77.11 万t, 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污染、 土壤营养平衡被破坏;畜牧业方面,畜牧业养殖需要草场,乡村居民对放养牲畜对草原草场破坏的认识度较低,长期的超载放牧导致了草原退化、沙化,鼠害频频发生,草地生态平衡被破坏。
3.2 农畜产品产销模式相对落后
农畜产品产销对于乡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至关重要,是更好发展乡村经济的重要保障。 内蒙古大部分乡村农牧企业还在应用传统的产销模式,农牧业生产者销售最终产品,只是粗放经营农畜产品的一元价值, 却忽视了农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多元经济价值,农畜产品价值增值较低。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想实现乡村经济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传统的产销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乡村居民在生产农畜产品时难以获得有效的市场需求信息和物流信息,农畜产品生产具有信息化程度较低、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等缺点,并且大部分乡村居民并未意识到传统产销模式发展的局限性,并未进行产销模式的创新,导致农畜产品的产销模式相对落后,难以带动乡村经济振兴的进一步发展。
3.3 乡村劳动力短缺且素质较低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劳动力是乡村经济振兴的基本保障。 近5 年来,内蒙古乡村劳动力短缺且劳动力素质较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数据显示,从2016 年起,内蒙古乡村年末总人口逐年下降,由2016年的891.7 万人下降到2020 年的781.3 万人(见图4),劳动力人口出现了负增长,乡村劳动力严重缺失, 其中乡村大批青壮年选择去城镇经商或者务工, 中年劳动力也选择跟随子女去城镇买房定居,因此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巨大任务就落到了剩余劳动力身上。 剩余劳动力不但难以完成巨大的工作量,而且大多未接受过教育,缺乏专业文化知识,整体素质较低,难以熟练操作农牧业机械设备,导致农牧业生产销售难以进行,严重影响了乡村经济振兴的进程。
图4 2016—2020 年内蒙古乡村年末总人口
3.4 乡村科技发展相对滞后,数字化经济有待提高
产业兴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占据主导地位,而科技创新不仅能弥补低成本要素和资源投入驱动力不足,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力,而且能提高要素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8]。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动产业的发展,产业兴旺推动乡村经济振兴,以此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内蒙古全面实施科技兴蒙行动, 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方面有了一定的成就,但科技创新能力仍然较弱,尤其是在乡村地区,由于难以获取信息资源和经济资源,农牧业科技含量普遍较低,产业生产方式滞后,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低下,极大影响了乡村经济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从内蒙古地区地方国有单位技术人员总量上看,2016—2018 年经历了一个下滑阶段,2018—2020 年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迅速增加,整体上看,增加的幅度略大于减少的幅度, 增加了0.40 万人。 而农业技术人员,2016—2020 年整体上下滑趋势明显, 由2016 年的2.48 万人减少到2020 年的1.89 万人(见图5)。 数据分析表明,内蒙古整体科技实力水平虽有提升,但是受限于地方财政, 对乡村农业科技方面投入过少,尤其是对于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没有加以重视,导致农业技术人员流失,农业科技水平低下,使得乡村科技滞后,无法为乡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此外,内蒙古数字经济得到发展,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田润畜牧有限公司等大型养殖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喂养,推广牲畜电子耳标,引入牧场管理软件,建立了肉蛋奶产品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9]。 这样的案例较少,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
4 促进内蒙古农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4.1 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是对传统发展路径的摒弃,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实现双赢的良方,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引领[10]。内蒙古自治区乡村经济振兴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依然脆弱,生态退化问题依然严重。因此,要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高质量发展中进行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农业方面, 政府首先要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推进土壤防治管理分类, 进行土壤污染防治管控。 其次,要针对农业生产污染排放特点和乡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制定符合乡村经济发展与绿色生态发展需求的法律法规,以提高农村环境管理标准,减少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畜牧业方面,推动绿色转型,从思想意识上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这是关键,也是前提[11]。由于乡村居民生态环境意识淡薄,所以要对乡村居民定期开展生态理念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宣讲会,帮助其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大增强农牧民参与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认识到过度放牧对于草地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以此从根本上解决过度放牧的问题。 政府还要从制度上改变只重经济,不顾生态问题的乡村发展现状,严格执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完善草畜平衡和草原禁牧制度。
4.2 创新农畜产品产销模式
针对内蒙古乡村农畜产品传统产销模式的突出问题,要做到农牧产品产销模式的创新,实施互联网与农牧产品产销相结合。互联网正日益成为农畜产品产销的重要手段,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互联网+”背景下的农畜品产销对接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扩宽农畜产品产销对接中农民了解市场需求信息的渠道,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和机制的一种新型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12]。 针对市场信息难以准确获得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为乡村居民构建信息平台,将各地的农产品需求信息予以公布,使乡村居民及时了解市场供需变化和价格波动情况,将农牧产品有效地推向市场。 针对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要加大物流配送能力的建设。 国家财政要加大对农牧产品物流设施、设备的建设。要积极鼓励建设乡村社区服务区,使农畜产品通过线上平台进行销售,乡村居民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购买其他生产资料,形成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吸引农畜产品物流人才,号召大学生来基层工作,积累物流工作经验,为日后成为乡村物流发展的中坚力量打下坚实基础。从另一个方面看,“互联网+乡村振兴”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来促进乡村振兴,在完成农畜产品产销模式创新过程中也能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4.3 提升乡村劳动力素质,培养人才
内蒙古自治区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高度重视劳动力素质的提升,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13]。 政府应完善人才引进、人才激励等方面的政策,尤其是对于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实施一定的补贴政策,对青壮年劳动力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为乡村作贡献,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要积极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使大学生村官真正做到深入基层,发挥才干,将所学的知识与技术传授给乡村居民,为乡村经济振兴打下基础。此外,乡村经济振兴要高度重视提升乡村劳动力素质,要加强对乡村居民技能与知识的培训,引导与鼓励乡村居民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农牧业生产的实践中,以此来提升整体劳动力素质,激发乡村劳动力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乡村经济振兴。
4.4 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数字化经济
乡村经济发展首先要加强科学技术创新。 (1)针对乡村难以获取信息资源以及经济资源的问题,应拓宽乡村地区获得技术知识的渠道,保障外生知识在农村地区的迅速发展[14]。 地方农牧局可以定期举办农业技术培训会,向乡村居民科普农牧业技术知识,结合各个乡村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做到因地制宜,以帮助村民了解新的科学技术知识,鼓励农民将其应用到实践上,实现增产增收。其次,政府要加大对乡村信息化技术的投入力度,对乡村信息资源进行及时整理与公布,利用信息资源流通来扩大乡村农牧业产品的市场,以此促进乡村经济发展。(2)针对农业技术人员逐年减少的问题,政府要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培养的重视程度。通过相关政策补贴以及加大对农牧业技术资金投入的方式, 鼓励支持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科技研发,提升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农牧业实践中,以期推动乡村经济振兴。
乡村经济更要发展数字化经济。数字化是乡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与新方向,可以加快乡村经济信息化转型,助力乡村经济振兴,开启城乡经济融合新局面,催生新兴的乡村产业形态[15]。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内蒙古要把乡村经济发展放在首要地位,深入实施《内蒙古自治区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活力,以促进实现乡村现代化,加快乡村经济振兴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