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畅读、畅想、畅写,引导学生学好现代诗

2023-09-19郭珲峰

新教师 2023年2期
关键词:任务群现代诗教学策略

郭珲峰

【摘 要】在统编版语文教材现代诗教学中,教师要紧扣现代诗的文体特征和文本语言特点,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提出的“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尝试创作文学作品”等相关要求。本文以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现代诗二首》的教学为例,从“畅读”“畅想”“畅写”三个方面做了相关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现代诗 教学策略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

统编教材选编了一定数量的现代诗歌。这些现代诗语言优美,形式自由,意境丰富,情感真挚。现代诗语言不同于古诗词的晦涩难懂,有利于我们的教学。不过,我们要完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体验情感,展开想象情境,领悟诗文大意”等相关要求,以及“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提出的“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尝试创作文学作品”等要求,还是需要一定策略和技巧的。结合个人课堂教学实践和《课程标准》的学习,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在畅读、畅想、畅写上下足功夫。现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现代诗二首》为例,谈谈笔者的感受和体会。

一、畅读:读准读流利读出节奏,感受现代诗的语言魅力和丰富情感

现代诗教学中,我们要把朗读作为一项基本任务,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朗读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读出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以此推动学生对诗歌的深入解读,感悟诗歌的意境之美,理解诗歌蕴含的丰富情感,并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1.台阶式朗读,从易到难逐步读出情感。

读准字音是朗读的起点和底线,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还要读得通顺、流利,最终将文本读出节奏感、读出感情。现代诗朗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经历从读准到读流利、再到读出情感三个不同的阶段。

《秋晚的江上》一诗只有短短两节七行42个字,却并不好读。朗读时,我们可以先要求学生自由读诗,然后通过指名读的方式检查并指导学生读准生字“巢”和“苇”。接下来要求学生再读文本,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通过熟读的方式做到读通句子。最后一步读出情感非常重要,难度也很大,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先自己揣摩情感,把这种情感通过朗读的方式体现出来,然后针对学生朗读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范读、交流讨论等方式,做好朗读指导。如学生将“双翅一翻”读得四平八稳时,教师范读给学生时,可指导他们语速要适当地快一些,体现出归鸟动作的敏捷麻利,最终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2.采取多种朗读形式,让朗读充满趣味。

学生多遍重复朗读,难免感到枯燥乏味,从而降低兴趣,这时候丰富朗读的形式就非常重要。现代诗朗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教师范读、领读,学生齐读、男女分组读、“开火车”读、不同的语气语调读等形式,还可以采取配音读、比赛读等形式,让朗读丰富多彩起来,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

如《花牛歌》一文的朗读,课堂初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自由读,然后指名读以检查字音,随后教师范读全诗,增强学生对诗歌节奏、韵律的把握,接下来组织学生采取男女分组读、配乐朗读等多样形式读好诗歌,最后再采取小组打擂台比赛读的形式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如此,学生自然不会感到朗读的单调无趣。

3.结合文本内容朗读,让朗读再上层次。

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固然是好的,但仅仅追求形式的多样性是低层次的,有品质的朗读必须和文本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有鉴于此,现代诗朗读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诗歌的内容、语言特点等精心设计朗读形式,让学生在深层次的朗读中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如《秋晚的江上》一诗,我们可以结合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改变声音的高低、轻重、长短、快慢等,一读具体物象,读好诗中的“鸟儿”“斜阳”“江上”“芦苇”等自然景物;二读画面,读出西下夕阳、归巢鸟儿、头白芦苇的静态美景,读出归鸟翻翅、斜阳掉落的动感画面;三读意韵,读出倦意的鸟儿背负斜阳、不堪沉重的负担,读出鸟儿翻动双翅、抖落斜阳、希冀自由的情感。经过这样的朗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将从外向内延伸。

4.重点词句指导,让朗读有滋有味。

做好朗读指导是现代诗歌朗读教学的关键一环。现代诗情感丰富,一般来说小学生都能够读准、读流利,但要读得感情充沛,则不太容易。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诗歌文本中的重点字词和难读难懂的句子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把握朗读技巧和情感基调,最终把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通过朗读的方式鲜明地呈现出來。

如《花牛歌》一文“小尾巴甩得滴溜溜”中的“甩”字体现了花牛的顽皮和悠闲,当学生读不好时,我们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把“甩”字读得重一些,把这一整句读得轻快一些、俏皮一些,从而读出韵味来。“压扁了一穗剪秋罗”中的“压扁”一词体现了花牛身子的沉重,我们要指导学生把这一句读得慢一些,把“压扁”一词也读得稍微重一些,体现出花牛的顽皮之意或者对剪秋罗的一丝惋惜之情。

二、畅想: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深刻感受现代诗的丰富内涵

想象是诗歌的翅膀。《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与鉴赏”中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也明确提出,要通过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现代诗教学,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是一项基本要求。我们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美感经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再现诗歌描述的画面,丰富诗歌的意境之美,填充诗歌的留白,从而帮助学生深刻感悟诗歌蕴含的丰富内涵。

1.以具体物象为点,聚点成画。

诗中有画是诗歌的重要特征。诗歌的画面是由一个个具体的物象组成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具体物象,通过想象将这些具体物象组合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高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蕴含的丰富内涵。

如《花牛歌》一文,有花牛、草地、剪秋罗、白云、太阳、西山等物象。我们要引导学生根据诗文的描述闭眼想象一下:花牛屁股坐向青青的绿草地,压扁了色彩鲜明的剪秋罗;花牛卧在青草地,天上白云悠悠飘荡;花牛在草地上悠闲地晃悠,身后的小尾巴上下左右故意地甩起;太阳趁着花牛酣睡,偷偷地准备从西山落下。四幅画面中的花牛“坐”“眠”“走”“梦”,动景与静景相互交替,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学生通过想象,在脑海中形成了画面,也就理解了诗文。

2.发挥课文插图作用,让想象有立足点。

统编语文教材在编排时,给许多课文都提供了画面精美、形象具体的插图。这些插图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重要途径。现代诗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的形象性与直观性特点,让其成为学生发挥想象的重要起点,从而深入理解文本。

《秋晚的江上》一诗只有42个字,如何从简短的文字中发现丰富的意蕴?教材提供了一幅插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插图,说说这幅归巢图。学生通过插图获得了这样的认识:夕照西下,三只回家的鸟儿带着一丝丝倦意,在芦苇地上空奋力扇动着翅膀,雪白的芦苇被夕阳染红了,在随风摇荡。他们对诗文的文字描述也就有了深刻的认识,为进一步想象拓展画面内容做好了铺垫。

3.深入重点字词,丰富画面内容。

诗中的许多字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蕴,这些字词是理解诗文的重要突破口。我们要抓住诗中的重点字词,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一步深挖字词的丰富内涵,从而帮助学生较好地、深刻地理解诗歌内容,体悟诗人的情感。

《秋晚的江上》中“驮着斜阳回去”的“驮”字意象相当生动,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诗人情感的植入。它指向这样一层意思:鸟倦人也倦。如果我们能恰当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演示一下弓背驮负东西是一种什么状态,交流背负东西的疲惫感,那么学生一定会感受到鸟儿在归巢途中不堪沉重负担的疲倦。这些凝练的文字在转换成丰满的画面之时,也将加深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体验。“翻”字也是如此。教师可让学生用手做一做“翻”的动作,再用双臂当作翅膀做一做“双翅一翻”的动作,想象一下鸟儿是如何把斜阳翻到江中的,体会鸟儿希冀于一种自由的生活的情感。诗的意象会因此显得更加生动。

三、畅写:以课文为例子,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奥秘

《课程标准》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明确提出:“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统编版教材选编的现代诗语言美、想象美、意境美,有着独特的审美特点和教学价值,是我们开展语言运用实践训练的重要载体。

1.临摹仿写现代诗。

基于文章的语言表达特色,在临摹模仿中掌握作者的表达方法是学生克服习作畏难心理、降低学生习作难度、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现代诗写作虽与学生日常作文有所不同,但并不难写,只要我們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他们就会有出色的发挥。

以《花牛歌》一诗为例,全诗四节,每节两行,其中每节第一行是重复的句式,一唱三叹,文字简单,诗句平淡,但反复咀嚼后我们会感觉其意境无穷。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交流和讨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花牛除了在青青的草地上或坐或眠或走或做梦,还可能会做什么,会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而后,让学生根据文本剧情想一想。在学生有了明确的想法后,教师再将课文中的句式“花牛在草地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写作支架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将心中所想转化为文字记录下来,并通过多读的方式修改,尽可能地体现出节奏韵味,最终通过模仿掌握课文的写作方法来表现花牛的形象。

2.开展自由式创作。

鼓励学生尝试模仿写作现代诗,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天性,但我们不能仅仅局限在模仿写作现代诗上,还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进一步尝试,把所知、所感、所思通过多种书面表达方式表现出来,在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现代诗的进一步理解。

以《秋晚的江上》一诗为例,作者仅用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幅动静结合、声色俱备的倦鸟归巢、红霞满天的秋江晚景图。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一下,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观?除了课文描述,江上、江边还会有什么物象?鸟儿双翅一翻,这些物象和芦苇一样,又会妆成什么样子?如此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感悟到的画面补充到诗作的画面中去,扩写为两三百字的小短文;或者继续在“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这一句诗之后进行现代诗续写,在诗人表达向往摆脱重负、向往自由的基础上,表达出学生自己的独特情思。

(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教育局教研室

本专辑责任编辑:苏少伟)

猜你喜欢

任务群现代诗教学策略
仿写有模子,习作有样子——探究小学语文四年级现代诗教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任务群教学:小切口,大世界
基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阅读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