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语文要素,开展单元整体教学

2023-09-19杜春蕾

江西教育B 2023年8期
关键词:爬山虎要素课文

“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倡的五大课程理念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是落实这一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结构编排单元内容,以宽泛的人文主题组织单元课文,又将语文训练的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分成若干个点,分布在各个单元,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线索,这些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就是语文要素的全部外延。

这样的编排形式,可以让语文课堂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在实践上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要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展开教学,就等于抓住了单元教学的重点,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展开教学,都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如果在教学中运用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路,以语文要素为线索,以单元课文为载体,以单元习作为落脚点,将使语文教学更扎实有效。

那么,如何紧扣语文要素,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呢?笔者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下简称“四上第三单元”)为例,谈谈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考。

一、研读篇:抓住特点,拟订计划

四上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这是对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这一要素的承接。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这一单元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交流平台”也很好地梳理与总结了观察的方法,教学中教师若能抓住这些特点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观察描述水平,让学生在学会阅读的同时,学会写作。

研读进行到这一步,教师已经对这个单元的整体编排思路有了明确的认知,但还需清晰地了解每一篇课文在语文要素方面的侧重点,从而更好地使用教材。

一般来说,《古诗三首》不划入语文要素的训练范围,但笔者认为,《古诗三首》其实是兼顾了语文要素的,教学时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和体会,就可以让他们在积累古诗的同时习得作者的观察方法。如《暮江吟》,诗很短,写诗前的观察时间却很长。“一道残阳铺水中”是夕阳西下时的景象,“露似真珠月似弓”却已是夜晚的美景。通过反复吟诵、了解古诗里时光的流转,学生能了解“连续细致的观察”这一概念。又如《题西林壁》,短短一首诗提出了横、侧、远、近、高、低六个观察角度,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庐山的地貌,可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得出的结论。再如《雪梅》一诗,像“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样的句子,更是需要细致观察才能写出的名句。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莫把古诗轻易放过,教材里这些隐藏的语文要素,教学中是要紧紧抓住的。

具体到两篇现代文,更是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重中之重。《爬山虎的脚》一文侧重于引导学生品析准确、形象的语言,教师需引导学生明确:作者能把爬山虎向上攀爬的过程细致表达出来,离不开连续细致的观察。《蟋蟀的住宅》一文侧重于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及其在连续细致观察之后的准确表达。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教师只有在教学前充分研读教材,才能在教学中紧扣语文要素,开展有效的语文教学。

二、教学篇:形成概念,体会写法

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就是把单元里的每一个教学内容串联在一起,并在教学中逐个击破,使每一个教学内容都能充分发挥作用、形成合力。

1.古诗教学,形成概念

四上第三单元的三首古诗既体现了古诗文积累的要素,也是学生明确本单元语文要素的重要范例,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探究古诗的写作背景,进而发现三首诗都是在连续观察的基础上对具体事物进行了非常准确的描绘的,从而明确“连续观察”和“准确表达”的概念。

如《暮江吟》的教学应引导学生抓住时间的变化,了解观察的时间跨度,通过“半江瑟瑟半江红”一句想象黄昏江面的奇特景象,通过“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想象江边夜晚的动人美景;《题西林壁》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观察角度,结合庐山的地貌,直观地了解作者观察的连续性;《雪梅》的教学要引导学生从“骚人阁笔费评章”入手,了解作者“先思索,再验证”的思路,再从“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个传世名句中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

通过这样有侧重点的教学,学生才能发现,原来好诗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落在笔尖的一个词、一句话,都可能要历经大半天甚至好几个月的连续观察,从而让学生初步形成“连续观察”和“准确表达”的概念,为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写法

《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是这一单元的两篇重点课文,也是连续细致观察和准确表达的优秀范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表达的准确性。

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可以抓住第三自然段描写爬山虎的脚的部分,引导学生先根据课文中的描述“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再让学生将自己的画作与课文中的插图进行对比,体会作者表达的准确性,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观察插图的方法,品味“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等生动形象的描写;接着抓住描写爬山虎是如何往上爬的部分,带领学生“做动作”,还原爬山虎在墙上攀爬的过程,通过换词法理解“触着”“巴住”等词语的准确性。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留意爬山虎是植物,其攀爬的过程其实是极为缓慢的,落笔一两句,观察四五天,短短的一段话,却是作者长期连续观察的结果。

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则可以先抓住“儿童时代”“现在”“秋天初寒的时候”以及“冬天”等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作者观察的时间跨度之长,再抓住“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这样的句子,体会作者在具体观察时的细致持久。《蟋蟀的住宅》是这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文中有很多拟人化的语言,教学时教师还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找一找表达准确生动的地方,如“九寸深,一指宽”“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主人有的是时间”等句子,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适当模拟,能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

三、实践篇:读写迁移,学以致用

这个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鉴于习作要求与语文要素的一致性,笔者认为,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之初就研读单元习作教学重点,尽早安排学生开展连续观察,指导学生学写观察日记。

单元习作板块给学生提供了四个观察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树叶的颜色变化、月亮的变化、家里养的小猫。笔者认为,想要让学生学会写观察日记,这四个内容都有必要练一练。如学完《爬山虎的脚》,可以安排学生利用假期播撒种子并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既明确了连续观察的概念,又知道了相关的观察方法,此时安排这项练笔,正是他们大显身手的好时机。又如,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每晚月亮的变化,让学生拍月亮、画月亮、写月亮,用准确的词句去描绘,这样的作品,往往质量很高。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树叶的颜色变化”和“家里养的小猫(或别的小动物)”里选一种,运用之前所学的方法,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继续写观察日记。

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领悟方法,在写作中运用方法,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单元整体教学,学生从一无所知到建立概念,又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看见清晰的示范,最后把从名家作品中习得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既学会了感受别人文章中的细致,又学会了准确表达的方法,实现了读与写的迁移,达到了“1+1>2”的效果。

综上所述,“单元语文要素”不是孤立的概念,也不是某一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它应该成为串联起整个单元教学的训练重点。教师应以单元语文要素为抓手,让单元里的每一个教学内容各司其职,共同发挥作用,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作者简介

杜春蕾,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江西省特级教师。曾多次担任省、市级课题主持人,参与“江西省名师走赣鄱”活动,曾擔任“国培计划”授课教师,在《中国教师报》《教师博览》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近百篇,2006年获《中国教师报》“年度优秀作者”称号,《教师博览》首届签约作者。

猜你喜欢

爬山虎要素课文
爬山虎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想当粉刷匠的爬山虎
背课文的小偷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爬山虎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南大百岁爬山虎令人神往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