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带面,有效衔接课内外阅读
2023-09-19董征宇
董征宇
摘 要: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拓展与延伸,是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重要路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点带面,有效衔接课堂内外阅读,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增长知识。本文提出,在阅读方式上,教师要组织学生运用读听结合、读说结合、读写结合等方式,调动学生多元感官;在阅读策略方面,教师要聚焦核心素养,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关键词:以点带面 课内外阅读 小学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应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这样能“创设自由阅读、快乐分享的氛围”,有助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课内阅读为基础,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渐拓宽阅读面,增长见识,实现课内外阅读的高度融合,提升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一、调动多元感官,探究衔接课内外阅读的方式
(一)读听结合,想象美好画面
在“以点带面”的拓展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内阅读的机会,指导学生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只有这样,在课外拓展时,学生才能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提升阅读与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采用读听结合的方式,调动學生的多元感官,让学生在倾听音乐、自主诵读的过程中,在脑海中建构美好画面,优化拓展阅读的效果。
例如,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猴王出世》时,首先,在学生阅读到“石猴进入水帘洞”一段时,笔者播放了瀑布的“轰隆”声,让学生想象壮观的瀑布场景,让学生感受石猴的勇敢。其次,选用相应的影视剧作品片段,让学生感受表演艺术家对孙悟空的展现,从而进一步想象故事主人公的形象。最后,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倾听自己的朗读片段,思考自己是否很好地展现了人物的特性。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西游记》中的其他片段,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想象人物,在脑海中还原故事场景。读听结合的阅读教学方式既能增强学生的视听感受,又能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实现阅读方式的有效迁移与运用。
(二)读说结合,科学预测并验证
读说结合将视觉感知和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能构建互动与交流的阅读平台,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深入体会作品的意蕴,并与他人沟通交流,表达出自己对作品后续发展的预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的阅读方式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深度思考,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
以《景阳冈》一文为例,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在“武松听店家说有虎、武松看到了官府告示、武松真的看到老虎”这三个时间节点进行猜想与预测,说一说故事后续会如何发展。在拓展阅读的环节,笔者提出问题:“武松在打虎后,又会发生什么事情?你对此有什么猜测?”“水浒英雄不胜枚举,你想不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呢?”这些问题从武松这个“点”入手,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到其他的“面”。读说结合的阅读活动创设了一个具有悬疑性的阅读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三)读写结合,输出个性化批注
读写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勤动笔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利用课内作品,指导学生掌握批注阅读的方法。这样,学生在课外拓展阅读中,就能将阅读和记录结合在一起,并输出自己的个性化想法,增强学生的阅读智慧。
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为例,笔者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批注,提高学生的批注能力。首先,笔者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下比较难懂的字词,并将自己的理解记录下来。其次,指导学生进行美文摘抄,在文章中划出写得好的词句,并写下自己对这些词句的评价和理解。最后,指导学生根据读到的内容,采用续写或仿写的方法,写下自己的个性化想法。在学生掌握了批注的方法后,鼓励他们由点到面,自主阅读其他介绍自然景观的作品,并试着运用批注法辅助阅读。通过该活动,学生一方面增长了见识,积累了好词好句;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学生的读写综合能力。
二、聚焦核心素养,探究衔接课内外阅读的策略
(一)前置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在衔接课内外阅读教学时,教师要聚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设置前置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深度思考,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两个阶段引入前置问题。第一个阶段是在“点”的阅读中,即学生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出前置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学生阅读《宝葫芦的秘密》前,笔者提出问题:“如果有人说,这个世上有一个葫芦能满足你的各种愿望,你会如何利用这个葫芦呢?你觉得这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文,运用联想想象的思维方式,先猜测一个答案,然后在阅读中验证自己的猜想。第二个阶段是在“面”的阅读中,教师可以提出前置问题,衔接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如在学生阅读《宝葫芦的秘密》后,笔者提出问题:“除了宝葫芦,童话故事中还有哪些宝物?如何鉴定这是不是一件宝物?”学生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宝葫芦”和《神笔马良》中的“神笔”、《猎人海力布》中的“宝石”进行对比。在衔接课内外阅读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前置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二)收集资料,渗透文化意识
文化自信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在衔接课内外阅读时,教师要注重学生文化意识与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收集资料,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以《腊八粥》一文为例,这篇文章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展现,教师可以以此为“点”,引导学生互动讨论,画出思维导图,说一说传统文化包括哪些不同的方面,可以从哪些角度收集信息。比如,从“传统节日”这一点出发,学生可以从节日的起源、节日名人、节日传统风俗、节日美食等角度入手收集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思维导图中的各个节点,由点到面进行拓展阅读。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整合拓展阅读的收获,写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收集文化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产生坚定信念,形成开阔的文化视野。
(三)搭建平台,建构语言模型
在拓展阅读时,教师可以搭建平台,鼓励学生与同伴进行交流与讨论,帮助学生建构语言模型,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比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笔者让学生总结归纳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思考这些方法是否给文章增添了生动性、趣味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收集其他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并说一说这些作品常用的写作手法有哪些?学生总结发现,此类作品除了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还经常使用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写作方法,如《荷塘月色》《绿》《秋天的枫叶》等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学生能形成个体语言经验,积累语言技巧,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科学衔接课内外阅读,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拓展阅读。这样能将学生的阅读状态由“要我读”变成“我要读”,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