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关怀行为量表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2023-09-19许玉玲宋瑰琦王茜张国文朱艳丁慧
许玉玲,宋瑰琦,王茜,张国文,朱艳,丁慧
·综 述·
护理关怀行为量表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许玉玲1,2,宋瑰琦1,2,王茜1,张国文3,朱艳4,丁慧5
1.蚌埠医学院 护理学院,蚌埠市 233000;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教育处,合肥市 230000;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急诊科,安徽合肥 230001;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妇产科,安徽合肥 230001;5.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 护理部,合肥市 230000
通过对国内外应用较广的关怀行为测评工具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我国临床护理人员选择恰当的关怀行为量表提供指导,也为今后修订和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护理关怀行为量表提供依据。
护理关怀行为量表;关怀;测评工具;应用现状;护理质量
20世纪60年代Leininger[1]提出“护理人文关怀”这一概念,她认为“关怀即是护理,护理即是关怀”,明晰了关怀在护理专业中的重要性及核心地位,研究发现护理关怀行为增加了护士的自信心、自我成就感、情绪幸福感和职业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2-6]。目前学者对关怀的定义予以不同的解释和界定,因而关怀行为量表在结果上可比性不强,质量上存在差异。本文现对临床实践中应用较广泛的护理关怀行为量表进行综述。
1 护理关怀行为量表的现状分析
1.1 护理关怀行为量表
本研究运用文献归纳法检索PubMed、Wed of Science、Ovid、维普、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英文检索词“caring behavio(u)r”“caring”“caring behavio(u)rs instrument”“caring behavio(u)rs instrument evaluation tool”“instrument development”,中文检索词“关怀”“关爱”“人文护理”“关怀行为”“护理照护”“工具开发”等;最终纳入国内外8位护理学者开发的测评量表,最早使用的关怀行为量表CARE-Q(caring assessment report,Q-sort)[7],被频繁改版和汉化的是关怀行为评价问卷(caring behaviors assessment tool,CBA)[8]和关怀行为量表(caring behaviors inventory,CBI)[9],常用的还有专业关怀行为问卷(professional caring behavior,PCB)[10],关怀行为量表(caring behavior checklist,CBC)[11],关怀维度问卷(caring dimensions inventory,CDI)[12],关爱行为测量工具(caring behavior measurement,CBM)[13]及王菊吾[14]的自制调查问卷。
1.2 临床最常用的关怀行为量表发展进程
1984年,Larson提出首个护士关怀行为评估量表CARE-Q[7]包括6个维度50个条目,即信任、舒适、监控和随访、平易近人、解释和协助、期望,可自评或他评。该问卷为普适性量表,应用较为广泛,已被译为多国语言在非英语国家推广,如今,多被用来测评患者认为最重要的关怀行为及护理质量的有效和可靠性。1991年Von essen等[15]通过对瑞典86例患者及护士检验后证实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
CBI-42被认为是第二代定量测评工具,由Wolf于1986年研制。源量表包括75个题目,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和前期调研精简为42个条目,分属5个维度:对他人的尊重、积极联系、相信人性化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关注他人经验,5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0.92[9]。2005年Poirier等[18]联用患者满意度量表,探讨患者满意度与护士关怀行为间的关系。2006年,Wolf等开发了专用于老年人的量表(caring behaviors inventory for elders,CBI-E),分为护士自身评价和老年患者他评两部分[19]。同年Wu等[20]删减并使用24个条目的简化版,对362例住院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简化版更适于展开临床实践。修订后的量表包含4个分量表:知识和技能、支持和保证、联系患者、尊重患者,该量表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向问卷的信度、效度及部分条目的分析仍有待进一步研究。2017年Wolf等[21]开发了16个条目的CBI,其内部一致性为0.95,后续需要对不同文化背景,病种的患者、护士、护生等群体进行研究和执行重测可靠性。在CBI各版本中鲜少对护生护理行为的心理测量[16],仅CBI-42和24项意大利关怀行为量表用于护生关怀行为的自我评估。
1988年,Cronin等[8]编制CBA包括63个项目,并被开发成多种语言[22],证明了CBA的可靠性和有效性。2017年,Ayala等[22]将其翻译为西班牙语对智利的成人参与者进行翻译和调试后,发现在开放式问题中强调“尊重”的重要性,得分最高的条目是“知道护士在做什么”。2021年,Akgün等[23]开发了由7个子因素和27个项目组成的患者版本简短表,Cronbach’s α为0.96。
1.3 关怀行为量表形成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研究
Watson等[12]表示,为了解该医疗保健提供者与患者的接触,必须开发基于关怀理论的测量方法。Fenizia等[16]人文关怀理论是学者编制量表过程中运用最多的理论,它提出关怀的十大要素,阐明护患关系不仅只是治疗,还包括关怀。国外量表CBA[8]、CBI[9]及王菊吾[14]自制调查问卷均以Watson十大要素构建护理教育和实践的理论框架,因该理论被学者广泛使用,得以持续检验、推广及运用[15-24]。
2 关怀行为量表的基本特征
2.1 评分方法
关怀测评工具中,除CARE-Q[24]外还采用了Q分类法(Q sort);CBC[11]采用了核检法,其余均为Likert分级评分法。
Likert分级评分法是评分中最常用的一种[25],要求调查对象对每项护理行为的关怀程度给予评分,优点是测量方便,容易回答。Q分类法[26]指对标有不同的陈述卡片进行分类统计,有研究显示在护士和患者对关怀行为排名上存在差异,表现为患者重视工具性、技术性的护理技能,认为如何进行护理活动(“知道如何”)的行为更为重要,而护士认为心理技能和情感表达更为重要,因而护理人员可能无法准确评估患者对关怀行为的真实看法。
2.2 测评方式
按照测评方式分为自评和他评方式。以CDI为代表的自评方式是由护士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逐一回答,题目设置为是非题,计分客观、方便、容易实施,但测评对象易受社会称许性的影响,掩饰真实感受,客观效度不佳。自评量表是否能准确测得依赖于个体是否能够真实地回答测评问题。因此,开发工具时宜增加迫选法或测谎题,注意效度标准,避免被试虚假。以CBA为代表的他评方式是对护士的特质或行为打分(通常为等级),包含了患者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受患者的个体差异及感知能力影响,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偏移。
另外,一些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的他评式量表,难以测评与患者接触较少的护生。CBC是由经过培训的观察员进行评价,该量表的评价较客观,可用来测评可观察到的内容,然缺乏反映患者的主观体验,如患者对于护士关爱的感触与体会等。CARE-Q、CBI-42可自评或他评,优点是能使测评结果更加全面,但对于护患双方在关怀理念和行为的感受及理解上存在些许差异,致使评价结果有所不同[27]。
3 关怀行为量表的应用分析
3.1 应用领域
3.1.1 关怀行为量表在临床的应用 各量表均可适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如CARE-Q已被用于冠心病患者、精神科患者、长期照护患者、癌症患者、康复科患者、临终患者与相应护理人员的关怀行为调查[28-29];CBA用于肺癌、乳腺癌患者的研究[30-31];CBI已结合其他量表共同探讨关怀行为现状及其相关性[32-34]。
3.1.2 关怀行为量表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大部分量表侧重评估临床护士人文关怀,将临床护士作为关怀行为中的主导方,仅CBM、CBI用于测量护理管理者的关怀行为。如李甜等[35]用CBI对26例护理管理者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尊重患者,鼓励患者表达感受,对患者信息保密”3个条目是受患者认可最多的关怀行为。
3.1.3 关怀行为量表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适合教育环境的关怀行为量表有CARE⁃Q、CDI、CBI-42,主要用来测评不同学习阶段的护生对护理人文关怀的理解。如Roger和Lea结合CDI与NDI,编制出CDI-35[36],该工具包括代表护理的35个护理行为项目,分为社会心理、技术、专业、不适当和不必要的行为5个维度以及关于心理的结论性证据。研究表明,护生对关怀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技术层面来感知的,但随着学生在该课程中的进步,其他层面,如亲密度、支持以及护理的不必要和不适当方面也变得明显。
3.2 目前国内外护理关怀行为量表存在的不足
3.2.1 部分量表理论基础薄弱,尚需科学性检验 国外以CARE-Q为代表,国内以CBM为代表的测评工具未以人文关怀理论为框架,提出假设,只以人文关怀与多学科交叉或关怀经验自行编制,关怀含义不明确。
3.2.2 国家文化背景差异较大,量表使用推广受到限制 多数关怀测量工具都是由西方发展起来的,并不完全适用于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例如,CARE-Q中的第29项“为患者提供合理的选择,如选择预约时间、洗澡时间等。CBI中提到:“给患者提供信息,这样他或她就可以做出决定。”CBA第59项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了这种情绪:“帮助我感觉到我有一定的控制力。”
综上,目前,常用的护理关怀行为量表因关怀概念内涵的界定差异,理论框架的不同,工具间测评结果的可比性不强。量表信效度方面,大部分量表在单一研究中构建,有待对样本进一步检验。因国内对关怀行为的研究较晚,现多为汉化国外相对成熟的量表,自行开发问卷较少。研究显示,大部分量表并不完全适应中国的文化背景,因此在设计量表时,应注意工具的文化适应性,理解关怀思想和理论。同时,为促进我国卫生行业的发展,推动人文关怀在临床实践中展开,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需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发展的护理关怀行为量表。
[1] LEININGER M M. Leininger’s theory of nursing: Cultural care diversity and universality[J]. Nurs Sci Q, 1988, 1(4): 152–160.
[2] 刘义兰, 吴红艳, 胡德英, 等. 护理人文关怀质量管理的思考[J]. 护理学杂志, 2017, 32(23): 1–4.
[3] FELSTEAD I S, SPRINGETT K. An exploration of role model influence on adult nurs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study[J]. Nurse Educ Today, 2016, 37: 66–70.
[4] 黎丽银, 蔡瑞婷, 陈嘉丽, 等. 整体护理干预配合人文关怀对脑卒中合并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21, 27(23): 153–155.
[5] 白小娜, 肖路平, 刘小娟. 人文关怀对精神科危急事件护理质量的作用研究[J]. 河北医药, 2014, 36(16): 2538–2540.
[6] 段会会, 胡淑芬, 刘伟, 等. 人文关怀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1, 23(1): 47–52, 56.
[7] HINDS P S. The relationship of nurses’ caring behaviors with hopefulness and health care outcomes in adolescents[J]. Arch Psychiatr Nurs, 1988, 2(1): 21–29.
[8] CRONIN S N, HARRISON B. Importance of nurse caring behaviors as perceived by patient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J]. Heart Lung, 1988, 17(4): 374–380.
[9] MURPHY F, JONES S, EDWARDS M, et al. The impact of nurse education on the caring behaviours of nursing students[J]. Nurse Educ Today, 2009, 29(2): 254–264.
[10] HARRISON E. Nurse caring and the new health care paradigm[J]. J Nurs Care Qual, 1995, 9(4): 14–23.
[11] MCMURRAY A, THEOBALD K, CHABOYER W. Researching continuity of care: Can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 be linked to nursing care?[J]. Contemp Nurse, 2003, 16(1-2): 51–61.
[12] WATSON R, LEA A. The caring dimensions inventory (CDI): Content validity, reliability and scaling[J]. J Adv Nurs, 1997, 25(1): 87–94.
[13] 张毅, 曾利婷, 汪健健, 等. “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下中国护士关爱能力现况调查[J]. 全科护理, 2020, 18(24): 3229–3233.
[14] 王菊吾, 陈爱初, 胡安瑜, 等. 住院患者对护士关怀照护需求的调查[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 22(1): 34–36.
[15] VON ESSEN L, SJÖDÉN PO. Perceived importance of caring behaviors to Swedish psychiatric inpatients and staff, with comparisons to somatically-ill samples[J]. Res Nurs Health, 1993, 16(4): 293–303.
[16] FENIZIA E, MARCHETTI A, BIAGIOLI V, et al. Psychometric testing of the caring behaviors inventory for nursing students[J]. J Clin Nurs, 2019, 28(19-20): 3567–3574.
[17] CHEN S Y, YEN W J, LIN Y J, et al. A Chinese version of the caring assessment report evaluation Q-sort scale for measuring patients’ perception on nurses’ caring behaviour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ssessment[J]. Int J Nurs Pract, 2012, 18(4): 388–395.
[18] POIRIER P, SOSSONG A. Oncology patients’ and nurses’ perceptions of caring[J]. Can Oncol Nurs J, 2010, 20(2): 62–65.
[19] 魏翩, 刘义兰, 张丰健, 等. 临床护理人文关怀评价的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 2019, 34(14): 1267–1271.
[20] WU Y, LARRABEE J H, PUTMAN H P. Caring behaviors inventory: A reduction of the 42-item instrument[J]. Nurs Res, 2006, 55(1): 18–25.
[21] KING B M, LINETTE D, DONOHUE-SMITH M,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nurse caring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in patients in a psychiatric acute care setting[J]. J Psychosoc Nurs Ment Health Serv, 2019, 57(7): 29–38.
[22] AYALA R A, CALVO M J. 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caring behaviors assessment tool in Chile[J]. Nurs Health Sci, 2017, 19(4): 459–466.
[23] AKGÜN M, TURAN KAVRADIM S, BOZ I, et al. Developing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caring behaviors assessment tool-patient version-short form[J]. Perspect Psychiatr Care, 2021, 57(3): 1382–1389.
[24] LARSON P J. Important nurse caring behaviors perceived by patients with cancer[J]. Oncol Nurs Forum, 1984, 11(6): 46–50.
[25] 叶莹, 姬艳芳, 张璐, 等. 运用Likert 5级评分法对免疫规划互联网+培训的效果评价[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9, 30(9): 701–703.
[26] TUCKETT A G, HUGHES K, SCHLUTER P J, et al. Validation of Care-Q in residential aged-care: Rating of importance of caring behaviours from an e-cohort sub-study[J]. J Clin Nurs, 2009, 18(10): 1501–1509.
[27] 刘于皛. 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测评工具的构建研究[D]. 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 2011.
[28] 王名铭. 高职院校护理教师人文关怀能力培训大纲的构建研究[D]. 郑州: 郑州大学, 2019.
[29] 周俊. 慢性病患者人文关怀重要性和体验量表的汉化及初步应用[D]. 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30] 席小焕, 毋茜, 王琼. 基于Watson关怀理论护理改善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研究[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1, 28(1): 86–89.
[31] 杨红瑞, 陈瑜. 48例乳腺癌患者对护理行为关怀性评价的调查[J]. 护理学报, 2015, 22(4): 18–20, 21.
[32] 罗春凤, 苏真娇, 郭子涛, 等. 肺癌化疗患者感知护士关怀性沟通能力与护士关怀行为现状及其相关性[J].现代临床护理, 2021, 20(9): 8–13.
[33] 郝雪云, 常佳殷, 邓永鸿, 等. 患者关怀感知现状与护患关系信任度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 31(3): 356–361.
[34] 肖凤, 李爽, 任英, 等. 临床护士情绪智力、自我效能感、工作环境与关怀行为的相关性[J]. 护理研究, 2021, 35(3): 396–401.
[35] 李甜, 闵瑰, 徐日颖. 叙事教育结合实践教学对高职护生人文关怀意识和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22, 36(7): 1244–1247.
[36] WATSON R, DEARY I J, HOOGBRUIN A L. A 35-item version of the caring dimensions inventory (CDI-35): Multivariate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to a longitudinal study involving student nurses[J]. Int J Nurs Stud , 2001, 38(5): 511–521.
2020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20jyxm2309);蚌埠医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HLYC2206)
宋瑰琦,电子信箱:songguiqi66@sina.com
(2022–09–19)
(2023–05–26)
R47
A
10.3969/j.issn.1673-9701.2023.18.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