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膳食炎症指数与消化道肿瘤发病风险的研究进展

2023-09-19林梦雨

护理研究 2023年16期
关键词:消化道膳食肝癌

林梦雨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233000

全球癌症数据表明,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提高,消化道肿瘤是我国恶性肿瘤中较常见的疾病,对我国国民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给我国经济造成了重大的负担[1]。合理膳食是消化道肿瘤的一级预防,正确的营养教育是消化道肿瘤病人营养治疗的第一阶梯,科学的饮食指导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研究表明,膳食成分可以在体内产生与慢性炎症有关的生物活性物质,从而使机体内环境形成炎性微环境[2]。炎性微环境可以引起细胞的恶性转化,促进肿瘤的形成与发展,最终提高了消化道肿瘤的发病风险和降低了抗肿瘤的治疗效果[3]。因此,促炎膳食(富含饱和脂肪酸的肥肉、腌腊制品、甜品类等)可促进癌症的发生、发展,抗炎膳食(富含n-6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深海鱼、番茄、洋葱、生姜)可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2009 年,Cavicchia 等[4]首次提出膳食炎症指数是膳食对机体炎症水平影响的评估指标,2014 年,Shivappa等[5]的研究中重新设计和完善了这一评估方式,包括4个洲11 个代表区域的45 种膳食炎症评分,能够清晰地计算出不同区域、不同饮食个体的膳食炎症指数,填补了既往膳食评估方式的空白,将膳食、慢性炎症、疾病三者之间的关系量化。目前,国外关于膳食炎症指数与消化道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越来越多,而国内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对膳食炎症指数与消化道肿瘤发病风险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消化道肿瘤高风险人群提供膳食指导,为消化道肿瘤病人的营养护理提供科学依据,为膳食炎症指数在消化道肿瘤病人中的预防提供新思路。

1 膳食炎症指数

1.1 膳食炎症指数的建立与发展

膳食炎症指数是由南卡罗来纳大学的流行病专家Cavicchia 等[4]首次提出的一种评估个体膳食炎性指标的工具,其基于1950—2007 年发表的关于膳食成分与炎症相关的1 943 篇文献,指出膳食炎症指数是指人体摄入膳食或者营养成分对机体6种炎症标志物产生的效应而设计的一种评估个体膳食炎性水平的指标,包括促炎标注物[白细胞介素(IL)-1b、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或C反应蛋白]和抗炎标记物(IL-4和IL-10),同时对具体每种膳食和营养成分的炎症效应潜能进行评分[6]。2014 年,澳大利亚的学者Shivappa 等[5]在第1版膳食炎症指数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主要改进了评分系统和更新检索文献,组建了一个来自4 大洲11 个代表性国家的全球性食物和营养素的对照数据库,包含36 种抵抗机体炎症的膳食成分、9 种具有促进机体炎症特性的膳食成分[7-10]。

1.2 膳食炎症指数的计算方法

膳食炎症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在经典膳食摄入数据的基础上,与每个区域代表性全球数据库相关联,该数据库提供对每个食物成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进行计算,计算公式:Z 评分=(该种膳食成分或营养素日摄入量-该种膳食成分或营养素全球人均日摄入量均数)/该种膳食成分或营养素全球人均日摄入量标准差×该种膳食成分或营养素炎症效应指数。为了减少最小化异常值和右偏的影响,再将Z 评分转换为百分位数值,将所得百分位数值加倍后减去“1”实现以“0”为中心的对称分布,再与各膳食成分的总炎症相乘得分,以获得个体的食物参数特异性膳食炎症指数评分,最后,将所有食物的膳食炎症指数的总和作为最后的得分,最终膳食炎症指数总得分越高,说明膳食的炎症潜力越大。膳食炎症指数是从多种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评估饮食引起炎症的潜力,从饮食的角度研究疾病炎症的起因,为肿瘤的预防和康复护理提供了新的参考指标[11]。

2 膳食炎症指数与消化道肿瘤

2.1 膳食炎症指数与口腔癌、咽喉癌

目前,国内外关于膳食炎症指数与口腔癌和咽喉癌的研究日益增多。我国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表明,当使用膳食炎症指数作为连续变量进行分析时,膳食炎症指数每增加1 个单位,口腔癌的发病率增加3%[12]。Shivappa 等[13]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表明,较高膳食炎症指数的膳食方式(促炎饮食)可能导致口腔癌和咽喉癌的发生风险更高,并且较高膳食炎症指数饮食、吸烟或饮酒会对口腔癌和咽喉癌产生强烈联合效应。以上2 项研究表明,高膳食炎症指数与口腔癌、咽喉癌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日本的一项研究显示,较高膳食炎症指数膳食发生下咽癌的风险高4.05 倍,鼻咽癌的发生风险高4.99 倍[14],表明运用膳食炎症指数调整居民膳食可以有效降低口腔癌和咽喉癌的发病风险。

2.2 膳食炎症指数与食管癌

饮食和炎症已经被证实是食管癌的高危因素。2018 年日本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膳食炎症指数与上消化道癌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促炎膳食的病人患食管癌的风险高出1.71 倍[14]。国内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也表明,膳食炎症指数与食管癌发病风险呈正相关,因此研究者建议通过减少促炎饮食和增加抗炎饮食预防食管癌[15]。膳食炎症指数与食管鳞癌发生的相关机制是通过促炎饮食影响各种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如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IL-8。伊朗的一项研究将47 例食管鳞癌(ESCC)与96 例急性非肿瘤病人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当膳食炎症指数评分作为连续变量时,膳食炎症指数评分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风险呈正相关;膳食炎症指数评分作为二分变量时,膳食炎症指数的评分和食管鳞状细胞癌风险的相关性更高[16]。因此,指导居民进食更多的抗炎饮食(如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和减少促炎饮食(如富含饱和脂肪的动物油制品、反式脂肪酸的甜品、炸煎或腌腊制品)的摄入可降低患食管癌的发病风险。

2.3 膳食炎症指数与胃癌

大量的研究数据已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炎症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饮食因素与胃癌之间有较强的关联[17]。Bodén 等[18]的一项样本量高达10万人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饮食的炎症指标与胃癌风险之间呈线性正相关,而与地中海饮食呈负相关,并且这种相关性在男性群体比较明显。2017-2021 年来自韩国、伊朗和新加坡的3 项病例对照研究均表明高膳食炎症指数评分的人群罹患胃癌的风险更高,其机制之一是通过饮食相关的慢性炎症的影响,调动各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聚集在炎症胃组织,细胞因子也可以刺激炎症细胞的聚集和激活,如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当它们被激活时产生炎症介质,这些介质对胃上皮细胞产生氧化应激,维生素C 是一种重要的抗炎成分,可以中和氧化应激反应,蔬菜、水果、豆类和红茶能够降低患胃癌的风险,而腌制类、肥肉和甜品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19-21]。综上所述,摄入低膳食炎症指数的膳食,能够降低胃内炎性水平,降低胃癌发生的风险。

2.4 膳食炎症指数与结肠癌

研究表明,西方饮食模式与炎性肠病的发展相关,食肉模式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展相关,而炎性肠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癌的危险因素[22-24]。大量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证实,膳食炎症指数评分增加(表明饮食为促炎饮食)与结肠癌风险呈正相关,最高膳食炎症指数类别与最低膳食炎症指数类别的个体显示出结肠癌风险总体增加40%,膳食炎症指数评分每增加1分,结肠癌的风险增加7%[25]。荷兰学者Wesselink等[24]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高膳食炎症指数饮食与结肠癌中TNF-a、超敏C 反应蛋白、IL-8 的高表达以及炎症综合Z 得分相关,其研究中并未观察到结肠癌病人复发和死亡率相关。基于此,膳食炎症指数评分是评估膳食炎性和预防结肠癌的可靠工具,抗炎膳食(如富含维生素C、叶酸、n-6 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纤维的食物)摄入可以有效预防结肠癌的发生。

2.5 膳食炎症指数与胰腺癌

胰腺癌是最严重的癌症之一,发病率逐渐增高,胰腺癌的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已证实炎症在胰腺癌病因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对膳食炎症指数与胰腺癌的研究较少,且结果并不统一。南卡罗来纳大学流行病学系的一项大型前瞻性研究显示,饮食的炎症指标与胰腺癌风险之间的并无关联[26]。而美国的一项复制性病例对照研究发现促炎饮食模式和基因型衍生的非O 型血分别与胰腺癌的风险增加相关,而且这两种暴露因素不会相互作用影响胰腺癌的风险[27]。研究者仍对高膳食炎症指数膳食与胰腺癌的风险保持怀疑,膳食炎症指标与胰腺癌的关系需要更大规模、设计更严谨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来证实。

2.6 膳食炎症指数与肝癌

最新数据统计,肝癌是全球死亡率居第3 位的癌症[22]。我国肝癌的疾病负担尤为严重,据报道,我国肝癌的新发病例数约为41.00 万例,居新发恶性肿瘤第5位,死亡病例数约为39.12 万例,居恶性肿瘤死亡第2位[28]。大量研究证实肝癌的发病往往具有“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慢性不可控性进展的过程,向肝癌的不可控性慢性转归是肝炎致死的重要原因,慢性炎症与肝癌的发病和发展密切相关[29]。目前,国内外均有队列研究证实,膳食炎症指数得分越高(促炎饮食),其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风险越高[30-32]。因此,鼓励摄入更多的抗炎膳食成分(如富含β-胡萝卜素或纤维的膳食成分)及减少摄入促炎成分(如富含胆固醇或饱和脂肪的膳食成分)是降低原发性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策略。因此,科学、有目的地摄入抗炎饮食可以有效预防肝癌和改善肝癌临床结局。

3 小结

膳食炎症指数是目前国际上用于评估膳食炎症指数的权威工具,在运用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综上所述,高膳食炎症指数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和发病风险密切相关,尤其是在结肠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口腔鼻咽癌中比较明显。长期促炎膳食的摄入使炎症聚集在消化道黏膜,从而引起消化道组织的恶性病变,长期摄入抗炎膳食可降低机体的炎性标志物浓度,能够有效预防消化道组织的炎症发生,高膳食炎症指数评分的膳食可促进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低膳食炎症指数的膳食可降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风险和发生率。因此,鼓励高风险人群和消化道肿瘤病人增加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膳食纤维食物摄入和减少精米面、富含糖类食物、肥肉等的摄入。膳食炎症指数评分填补了既往膳食评估与消化道肿瘤关系的空白,为消化道肿瘤的预防和消化道肿瘤病人的营养护理提供了新指标和新视角,对临床饮食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便于医务人员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指导。

4 展望

目前,已有的研究大多属于观察性研究,影响观察结果的因素(时间、空间和观察者主观因素等)较多,具有局限性,需要更多试验性研究进一步验证。目前,有关膳食炎症指数对消化道肿瘤预后和临床结局的研究较少,需要进行更多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分子亚型分层,以进一步阐明饮食的炎症指标与消化道肿瘤预后(尤其是复发)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同时,基于不同地理区域、不同饮食习惯和不同遗传性因素的膳食炎症指数与消化道肿瘤风险之间的关联需要更多研究来证实。

猜你喜欢

消化道膳食肝癌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中老年人健康膳食如何安排
秋天膳食九字诀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六个问题读懂膳食纤维
猪的消化道营养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